一杯清酒邀明月
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随着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光学滤光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到任何一个领域,大到航天器,小到手机都要利用光学对物体进行探测和分析。滤光片主要起到隔离干扰光,提取有效的信号光的作用。
  对滤光片首要的是光学特性,也就是分光特性,对不同波段的光信号的分配是不是满足使用的要求,这也是大多数滤光片使用者最关心的,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但是,除了分光特性以外,其他的一些外观特性有时也起到关键作用。比如说,用数码相机拍彩色的照片,我们知道要用到红外截止滤光片,让可见光透过,红外光截止,因为人眼只能响应可见光,而相机不但能响应可见光,而且还能响应近红外光,如果把近红外光和可见光混合起来,让相机还原彩色的话,那是要失真的,所以需要把近红外光去除,保证色彩的还原的真实性。那么这个红外截止滤光片有什么讲究呢?
  色彩还原肯定是需要的,那图像清晰肯定也是需要的,能够不断地放大,放大后还是清晰的,也是需要的。这时就会涉及到红外截止滤光片的另外两个性能,即面形和光洁度。

  面形,又分为大面形和局部面形,听起来很专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桔子的形状,从宏观上看,我们说桔子是圆的,这是指的大面形,代表了整体形状特征,再仔细靠近看,我们能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皱起来的形状,这就是局面形。任何光学件都是加工出来的,所以不能保证加工的结果与设计要求完全一致,即是抛光而成的平面,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平面水平,放大放大再放大,还是能看到不规则的部分。这些不规则形状就会影响成像的失真。另一个参数是光洁度,光洁度又包括划痕和点子,代表玻璃表面的光洁程度,所以比较好理解。当滤光片非常靠近图像传感器时,光洁度差的,也就是说划痕多或者点子多的这种情况,会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所以,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从滤光片的性能上来说,一要满足分光特性,可见光区(420-630nm,为什么是630而不是680nm呢?有兴趣的朋友去了解一下)透过越高越好,近红外区(700-1100nm)截止越深越好;二要满足良好的面形要求,尤其是局部面形;三是满足光洁度要求,即划痕和点子要少。

  以上是对成像型的滤光片的要求,那还有能量型的呢?
  能量型的滤光片对分光特性同样是有严格要求的,需要什么光,去除什么光,还是一清二楚。但对面形就可以放松了,因为接收器只关心能量大小,而不关心长得什么形状。在截止要求很高的场合,通常截止度要求在OD5以上的这种场合,我们还要关心另一个外观参数,那就是粗糙度。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粗糙度,想象一下用沙子铺平的一个沙滩和一个用鹅卵石铺平的一个石子滩,远看都是平的,面形不错,但近看,高低起伏程度不一样的。这就是粗糙度的概念。不同的粗糙度对入射光线的散射不一样,如果散射大了,截止就做不深了,因为散射不是遵循我们原先的设计规律的。比如说在荧光系统中,我们会用到很多的窄带滤光片,我们称之为荧光滤光片,象这种滤光片,往往对截止深度要求很高,因为荧光的产生一般是由一种激发光激发,然后产生出新的一种光,就象有些纸币防伪技术中用紫外线去照就能看到隐在纸币中的字一样,那种新的光就是荧光,一般荧光非常弱,所以要探测荧光时,要充分隔离激发光的干扰,要求荧光滤光片截止区的截止深度很深,达到OD5(透过率低于0.001%)以上,如果滤光片表面的散射过去的强度 高于OD5的话就不可能实现OD5的截止了。
  滤光片表面粗糙度与基底加工精度,镀膜技术都十分相关。

posted on 2021-07-09 09:38  一杯清酒邀明月  阅读(6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