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在真正的对象化开发项目中,我们通常会将常用的业务实体抽象为特定的类,如Employee、Customer、Contact等,而多数的类之间会存在着相应的关联或依存关系,如Employee和Customer通过Contact而产生关联、Contact是依赖于Employee和Customer而存在的。在实际的对象应用模块中,可能会有这样的需求:获得一组客户对象(即Customers集合类的实例,如customers),指向其中一个Customer对象(如customers[i]),通过访问这个Customer对象的属性Name(customers[i].Name)和Contacts(如customers[i].Contacts)来查询客户的姓名和与该客户的联络记录,甚至遍历Contacts对象,查找该客户的某次联络摘要(即customers.[i].contacts[x].Summary)。为满足以上集合类的需求,对照.NET Framework 的平台实现,不难发现.NET在Collections命名空间下提供了一系列实现集合功能的类,并且根据适用环境的不同为开发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性:如通过索引访问使用广泛的ArrayList 和 StringCollection;通常在检索后被释放的先进先出的Queue和后进先出Stack;通过元素键对其元素进行访问Hashtable、SortedList、ListDictionary 和 StringDictionary;通过索引或通过元素键对其元素进行访问的NameObjectCollectionBase 和 NameValueCollection;以及具有集合类的特性而被实现在System.Array下的Array类等。本文将通过实现具有代表性的 “集合类”的两种典型途径,分析对比不同实现方式的差异性与适用环境,让大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一些技术,希望为大家的学习和开发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注:作者的调试运行环境为.NET Framework SDK 1.1)。
1.采用从CollectionBase抽象基类继承的方式实现Customers集合类:
首先需要创建为集合提供元素的简单类Customer:
/// <summary>
/// 描述一个客户基本信息的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Customer
{
/// <summary>
/// 客户姓名
/// </summary>
public string Name;
/// <summary>
/// 描述所有客户联络信息的集合类
/// </summary>
//public Contacts Contacts=new Contacts();
/// <summary>
/// 不带参数的Customer类构造函数
/// </summary>
public Customer()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itialize instance without parameter");
}
/// <summary>
/// 带参数的Customer类构造函数
/// </summary>
public Customer(string name)
{
Name=name;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itialize instance with parameter");
}
}
以上就是Customer类的简单框架,实用的Customer类可能拥有更多的字段、属性、方法和事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Customer类中还以公共字段形式实现了对Contacts集合类的内联,最终可形成Customer.Contacts[i]的接口形式,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集合类关联方式,暂时将它注释,稍后将详加分析,这个类的代码重在说明一个简单类(相对于集合类的概念范畴)的框架;另外,该类还对类构造函数进行了重载,为声明该类的实例时带name参数或不带参数提供选择性。
接下来看我们的第一种集合类实现,基于从CollectionBase类派生而实现的Customers类:
/// <summary>
/// Customers 是Customer的集合类实现,继承自CollectionBase
/// </summary>
public class Customers: System.Collections.CollectionBase
{
public Customers()
{
}
/// <summary>
/// 自己实现的Add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customer"></param>
public void Add(Customer customer)
{
List.Add(customer);
}
/// <summary>
/// 自己实现的Remove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index"></param>
public void Remove(int index)
{
if (index > Count - 1 || index < 0)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 not valid!");
}
else
{
List.RemoveAt(index);
}
}
}
以Customers集合类为例,结合集合辅助技术,希望大家能了解掌握以下知识:
从CollectionBase继承实现集合类
Customers类采用从CollectionBase继承的方式,不再需要在类内声明一个作为Customer集合容器的List对象,因为CollectionBase类已经内置了一个List对象,并已经实现了Count、Clear、RemoveAt等等IList的重要接口(具体请参照MSDN中的CollectionBase 成员),只需要用户显示实现Add、Remove、IndexOf、Insert等等接口,代码中仅简单实现了Add方法和Remove方法的整参数版本作为示例。这种集合类的实现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CollectionBase已经实现了较为完善的功能,实施者只要在其基础上扩展自己所需的功能即可。
索引器的简单实现
我们惯于操作数组的形式通常为array[i],集合类可以看作是“对象的数组”,在C#中,帮助集合类实现数组式索引功能的就是索引器:
public Customer this[int index]
{
get
{
return (Customer) List[index];
}
}
将以上代码加入到Customers类后,就实现了以整形index为参数,以List[index]强制类型转换后的Customer类型返回值的Customers类只读索引器,使用者以Customers[i].Name的方式,就可以访问Customers集合中第i个Customer对象的姓名字段,是不是很神奇呢?文中的索引器代码并未考虑下标越界的问题,越界的处理方式应参照与之类似的Remove方法。作者在此只实现了索引器的get访问,没有实现set访问的原因将在下文中讨论。
Item的两种实现方式
用过VB的朋友们一定都很熟悉Customers.Itme(i).Name的形式,它实现了与索引器相同的作用,即通过一个索引值来访问集合体中的特定对象,但Item在C#当中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实现呢?首先想到的实现途径应该是属性,但你很快就会发现C#的属性是不支持参数的,所以无法把索引值作为参数传入,折中的办法就是以方法来实现:
public Customer Item (int Index)
{
return (Customer) List[Index];
}
这个Item方法已经可以工作了,但为什么说是折中的办法呢,因为对Item的访问将是采用Customers.Item(i).Name的语法形式,与C#‘[]’作数组下标的风格不统一,显的有些突兀,但如果希望在语法上做到统一,哪怕是性能受一些影响也无所谓的话有没有解决之道呢?请看以下代码:
public Customers Item
{
get
{
return this;
}
}
这是以属性形式实现的Item接口,但是由于C#的属性不支持参数,所以我们返回Customers对象本身,也就是在调用Customers对象Item属性时会引发对Customers索引器的调用,性能有所下降,但是的确实现了Customers.Item[i].Name的语法风格统一。对比这两种Item的实现,不难得出结论:以不带参数的属性形式实现的Item依赖于类的索引器,如果该类没有实现索引器,该属性将无法使用;并且由于对Item的访问重定向到索引器性能也会下降;唯一的理由是:统一的C#索引下标访问风格;采用方法实现的裨益正好与之相反,除了语法风格较为别扭外,不存在依赖索引器、性能下降的问题。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如何取舍应依据开发的实际需求决定。
中间语言的编译缺省与Attribute的应用
如果你既实现了标准的索引器,又想提供名为“Item”的接口,编译时就会出现错误“类‘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已经包含了“Item”的定义”,但除了建立索引器外,你什么也没有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得不从.NET中间语言IL来寻找答案了,在.NET命令行环境或Visual Studio .NET 命令提示环境下,输入ILDASM,运行.NET Framework MSIL 反汇编工具,通过主菜单中的‘打开’加载只有索引器没有Item接口实现的可以编译通过的.NET PE执行文件,通过直观的树状结构图找到Customers类,你将意外地发现C#的索引器被解释成了一个名为Item的属性,以下是IL反编译后的被定义为Item属性的索引器代码:
.property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Item(int32)
{
.get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get_Item(int32)
} // end of property Customers::Item
问题总算水落石出,就是C#编译器‘自作聪明’地把索引器解释成了一个名为Item的属性,与我们期望实现的Item接口正好重名,所以出现上述的编译错误也就在所难免。那么,我们有没有方法告知编译器,不要将索引器命名为缺省Item呢?答案是肯定的。
解决方法就是在索引器实现之前声明特性: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IndexerName("item")]
定义这个IndexerName特性将告知CSharp编译器将索引器编译成item而不是默认的Item ,修改之后的索引器IL反汇编代码为:
.property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item(int32)
{
.get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get_item(int32)
} // end of property Customers::item
当然你可以将索引器的生成属性名定义成其它名称而不仅限于item,只要不是IL语言的保留关键字就可以。经过了给索引器命名,你就可以自由地加入名为“Item”的接口实现了。
以下为Customer类和Customers类的调试代码,在作者的Customers类中,为说明问题,同时建立了以item为特性名的索引器、一个Items方法和一个Item属性来实现对集合元素的三种不同访问方式,实际的项目开发中,一个类的索引功能不需要重复实现多次,可能只实现索引器或一个索引器加上一种形式的Item就足够了:
public class Cal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Customers custs=new Customers();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Count属性测试
Customer aCust=new Customer();//将调用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aCust.Name ="Peter";
custs.Add(aCust);//Add方法测试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0].Name);//调用Item属性得到
custs.Items(0).Name+="Hu";//调用Items方法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0].Name);//调用索引器得到
custs.Add(new Customer("Linnet"));//将调用带name参数的构造函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s(1).Name);//调用Items方法得到
custs.Item[1].Name+="Li";//调用Items方法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1].Name);//调用索引器得到
custs.Remove(0);//Remove方法测试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0].Name);//Remove有效性验证
custs[0].Name="Test passed" ;//调用索引器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0].Name);
custs.Clear();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Clear有效性验证
}
}
输出结果为:
0
Initialize instance without parameter
1
Peter
PeterHu
Initialize instance with parameter
2
Linnet
LinnetLi
1
LinnetLi
Test passed
0
2.采用内建ArrayList对象的方式实现集合类:
或许有经验的程序员们早已经想到,可以在一个类中内建一个数组对象,并在该类中通过封装对该对象的访问,一样能够实现集合类。以下是采用这种思路的Contact元素类和Contacts集合类的实现框架:
public class Contact
{
protected string summary;
/// <summary>
/// 客户联系说明
/// </summary>
public string Summary
{
g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getter access");
return summary;//do something, as get data from data source
}
s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setter access");
summary=value;// do something , as check validity or Storage
}
}
public Contact()
{
}
}
public class Contacts
{
protected ArrayList List;
public void Add(Contact contact)
{
List.Add(contact);
}
public void Remove(int index)
{
if (index > List.Count - 1 || index < 0)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 not valid!");
}
else
{
List.RemoveAt(index);
}
}
public int Count
{
get
{
return List.Count;
}
}
public Contact this[int index]
{
g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er getter access");
return (Contact) List[index];
}
set
{
List[index]=value;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er setter access ");
}
}
public Contacts()
{
List=new ArrayList();
}
}
通过这两个类的实现,我们可以总结以下要点:
采用ArrayList的原因
在Contacts实现内置集合对象时,使用了ArrayList类,而没有使用大家较为熟悉的Array类,主要的原因有:在现有的.NET v1.1环境中,Array虽然已经暴露了IList.Add、IList.Insert、IList.Remove、IList.RemoveAt等典型的集合类接口,而实际上实现这些接口总是会引发 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Microsoft是否在未来版本中实现不得而知,但目前版本的.NET显然还不支持动态数组,在MS推荐的更改Array大小的办法是,将旧数组通过拷贝复制到期望尺寸的新数组后,删除旧数组,这显示是费时费力地在绕弯路,无法满足集合类随时添加删除元素的需求;ArrayList已经实现了Add、Clear、Count、IndexOf、Insert、Remove、RemoveAt等集合类的关键接口,并且有支持只读集合的能力,在上边的Contacts类中,只通过极少的封装代码,就轻松地实现了集合类。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与Customers类似的从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继承的方式实现集合类呢?主要是由于将ArrayList对象直接暴露于类的使用者,将导致非法的赋值,如用户调用arraylist.Add方法,无论输入的参数类型是否为Contact,方法都将被成功执行,类无法控制和检查输入对象的类型与期望的一致,有悖该类只接纳Contact类型对象的初衷,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在Contact对象获取时,如不经过强制类型转换,Contacts元素也无法直接以Contact类型形式来使用。
集合类中的Set
在集合类的实现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索引器还是与索引器相同功能的“Item”属性,无可避免地会考虑是只实现getter形成只读索引器,还是同时实现getter和setter形成完整的索引器访问。在上文的示例类Customers中就没有实现索引器的setter,形成了只读索引器,但在Customer类和Customers类的调试代码,作者使用了容易令人迷惑的“custs[0].Name="Test passed"”的访问形式,事实上,以上这句并不会进入到Customers索引器的setter而是会先执行Customers索引器的getter得到一个Customer对象,然后设置这个Customer的Name字段(如果Name元素为属性的话,将访问Customer类Name属性的setter)。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索引器的setter才会被用到呢?其实只有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地覆盖整个元素类时,集合类的setter才变得有意义,如“custs [i]=new Customer ()”把一个全新的Customer对象赋值给custs集合类的已经存在的一个元素,这样的访问形式将导致Customers的setter被访问,即元素对象本身进行了重新分配,而不仅仅是修改现有对象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由于Customers类没有实现索引器的setter 所以Customers类对外不提供“覆盖”客户集合中既有客户的方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ontacts类的索引器既提供对集合元素的getter,又提供对集合元素的setter,也就是说Contacts类允许使用者动态地更新Contact元素。通过对Contacts和Contact两个类运行以下测试可以很明确说明这个问题:
public class Cal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Contacts cons=new Contacts();
cons.Add(new Contact());
cons[0]=new Contact();//trigger indexer setter
cons[0].Summary="mail contact about ticket";
System.Console.WriteLine(cons[0].Summary);
}
}
理所当然的输出结果为:
indexer setter access
indexer getter access
setter access
indexer getter access
getter access
mail contact about ticket
明确认识到了索引器setter的作用后,在类的实现中就应当综合实际业务特点、存取权限控制和安全性决定是否为索引器建立setter机制。
属性-强大灵活的字段 合二为一的方法
在最初实现Customer类时,我们使用了一个公共字段Name,用作存取客户的姓名信息,虽然可以正常的工作,但我们却缺乏对Name字段的控制能力,无论类的使用者是否使用了合法有效的字段赋值,字段的值都将被修改;并且没有很好的机制,在值改变时进行实时的同步处理(如数据存储,通知相关元素等);另外,字段的初始化也只能放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完成,即使在整个对象生命周期内Name字段都从未被访问过。对比我们在Contact类中实现的Summary属性,不难发现,属性所具有的优点:属性可以在get时再进行初始化,如果属性涉及网络、数据库、内存和线程等资源占用的方式,推迟初始化的时间,将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经过属性的封装,真正的客户联系说明summary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在set时,可以经过有效性验证再进行赋值操作;并且在getter和setter前后,可以进行数据存取等相关操作,这一点用字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字段不能满足需求的环境中,属性是更加强大灵活的替代方式。
另外,属性整合了“get”和“set”两个“方法”,而采用统一自然的接口名称,较之JAVA语言的object.getAnything和object.setAnything语法风格更加亲和(事实上,C#中的属性只不过是对方法的再次包装,具有getter和setter的Anything属性在.NET IL中,依然会被分解成一个由Anything属性调用的get_Anything和set_Anything两个方法)。
集合类内联的方式
在文章最初的Customer类中使用了公共字段public Contacts Contacts=new Contacts()实现了customer. Contacts[]形式的集合类内联接口,这是一种最为简单但缺乏安全性保护的集合类集成方式,正如以上所述属性的一些优点,采用属性形式暴露一个公共的集合类接口,在实际存取访问时,再对受封状保护的集合类进行操作才是更为妥当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可以把Customer类内联的集合Contacts的接口声明改为:
protected Contacts cons; //用于类内封装的真正Contacts对象
public Contacts Contacts//暴露在类外部的Contacts属性
{
get
{
if (cons == null) cons=new Contacts();
return cons;
}
set
{
cons=value;
}
}
最终,customers[i].Contacts[x].Summary的形式就被成功地实现了。
实例化的最佳时机
.NET的类型系统是完全对象化的,所有的类型都是从System.Object派生而来,根据类型的各自特点,可以分为值类型和引用类型两大阵营。值类型包括结构(简单的数值型和布尔型也包括在内)和枚举,引用类型则包括了类、数组、委托、接口、指针等,对象化的一个特点是直到对象实例化时才为对象分配系统资源,也就是说灵活适时地实例化对象,对系统资源的优化分配将产生积极意义。在一些文章中所建议的“Lazy initialization”倡导在必要时才进行对象的实例化,本着这样的原则,从类的外部来看,类可以在即将被使用时再进行初始化;在类的内部,如属性之类的元素,也可以不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而直到属性的getter被真正访问时才进行,如果属性一直没有被读取过,就不必要无意义地占用网络、数据库、内存和线程等资源了。但是也并不是初始化越晚越好,因为初始化是需要时间的,在使用前才进行初始化可能导致类的响应速度过慢,无法适应使用者的实时需求。所以在资源占用和初始化耗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是实例化的最佳时机。
总结
本文围绕实现集合类的两种途径-从CollectionBase继承实现和内建ArrayList对象实现,为大家展示了部分集合、索引器、属性、特性的应用以及.NET环境中的类构造函数、对象优化、类关联等其它相关知识。通过本文浅显的示例和阐述,希望可以启发读者的灵感,推出更加精辟合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模型。
1.采用从CollectionBase抽象基类继承的方式实现Customers集合类:
首先需要创建为集合提供元素的简单类Customer:
/// <summary>
/// 描述一个客户基本信息的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Customer
{
/// <summary>
/// 客户姓名
/// </summary>
public string Name;
/// <summary>
/// 描述所有客户联络信息的集合类
/// </summary>
//public Contacts Contacts=new Contacts();
/// <summary>
/// 不带参数的Customer类构造函数
/// </summary>
public Customer()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itialize instance without parameter");
}
/// <summary>
/// 带参数的Customer类构造函数
/// </summary>
public Customer(string name)
{
Name=name;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itialize instance with parameter");
}
}
以上就是Customer类的简单框架,实用的Customer类可能拥有更多的字段、属性、方法和事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Customer类中还以公共字段形式实现了对Contacts集合类的内联,最终可形成Customer.Contacts[i]的接口形式,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集合类关联方式,暂时将它注释,稍后将详加分析,这个类的代码重在说明一个简单类(相对于集合类的概念范畴)的框架;另外,该类还对类构造函数进行了重载,为声明该类的实例时带name参数或不带参数提供选择性。
接下来看我们的第一种集合类实现,基于从CollectionBase类派生而实现的Customers类:
/// <summary>
/// Customers 是Customer的集合类实现,继承自CollectionBase
/// </summary>
public class Customers: System.Collections.CollectionBase
{
public Customers()
{
}
/// <summary>
/// 自己实现的Add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customer"></param>
public void Add(Customer customer)
{
List.Add(customer);
}
/// <summary>
/// 自己实现的Remove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index"></param>
public void Remove(int index)
{
if (index > Count - 1 || index < 0)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 not valid!");
}
else
{
List.RemoveAt(index);
}
}
}
以Customers集合类为例,结合集合辅助技术,希望大家能了解掌握以下知识:
从CollectionBase继承实现集合类
Customers类采用从CollectionBase继承的方式,不再需要在类内声明一个作为Customer集合容器的List对象,因为CollectionBase类已经内置了一个List对象,并已经实现了Count、Clear、RemoveAt等等IList的重要接口(具体请参照MSDN中的CollectionBase 成员),只需要用户显示实现Add、Remove、IndexOf、Insert等等接口,代码中仅简单实现了Add方法和Remove方法的整参数版本作为示例。这种集合类的实现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CollectionBase已经实现了较为完善的功能,实施者只要在其基础上扩展自己所需的功能即可。
索引器的简单实现
我们惯于操作数组的形式通常为array[i],集合类可以看作是“对象的数组”,在C#中,帮助集合类实现数组式索引功能的就是索引器:
public Customer this[int index]
{
get
{
return (Customer) List[index];
}
}
将以上代码加入到Customers类后,就实现了以整形index为参数,以List[index]强制类型转换后的Customer类型返回值的Customers类只读索引器,使用者以Customers[i].Name的方式,就可以访问Customers集合中第i个Customer对象的姓名字段,是不是很神奇呢?文中的索引器代码并未考虑下标越界的问题,越界的处理方式应参照与之类似的Remove方法。作者在此只实现了索引器的get访问,没有实现set访问的原因将在下文中讨论。
Item的两种实现方式
用过VB的朋友们一定都很熟悉Customers.Itme(i).Name的形式,它实现了与索引器相同的作用,即通过一个索引值来访问集合体中的特定对象,但Item在C#当中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实现呢?首先想到的实现途径应该是属性,但你很快就会发现C#的属性是不支持参数的,所以无法把索引值作为参数传入,折中的办法就是以方法来实现:
public Customer Item (int Index)
{
return (Customer) List[Index];
}
这个Item方法已经可以工作了,但为什么说是折中的办法呢,因为对Item的访问将是采用Customers.Item(i).Name的语法形式,与C#‘[]’作数组下标的风格不统一,显的有些突兀,但如果希望在语法上做到统一,哪怕是性能受一些影响也无所谓的话有没有解决之道呢?请看以下代码:
public Customers Item
{
get
{
return this;
}
}
这是以属性形式实现的Item接口,但是由于C#的属性不支持参数,所以我们返回Customers对象本身,也就是在调用Customers对象Item属性时会引发对Customers索引器的调用,性能有所下降,但是的确实现了Customers.Item[i].Name的语法风格统一。对比这两种Item的实现,不难得出结论:以不带参数的属性形式实现的Item依赖于类的索引器,如果该类没有实现索引器,该属性将无法使用;并且由于对Item的访问重定向到索引器性能也会下降;唯一的理由是:统一的C#索引下标访问风格;采用方法实现的裨益正好与之相反,除了语法风格较为别扭外,不存在依赖索引器、性能下降的问题。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如何取舍应依据开发的实际需求决定。
中间语言的编译缺省与Attribute的应用
如果你既实现了标准的索引器,又想提供名为“Item”的接口,编译时就会出现错误“类‘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已经包含了“Item”的定义”,但除了建立索引器外,你什么也没有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不得不从.NET中间语言IL来寻找答案了,在.NET命令行环境或Visual Studio .NET 命令提示环境下,输入ILDASM,运行.NET Framework MSIL 反汇编工具,通过主菜单中的‘打开’加载只有索引器没有Item接口实现的可以编译通过的.NET PE执行文件,通过直观的树状结构图找到Customers类,你将意外地发现C#的索引器被解释成了一个名为Item的属性,以下是IL反编译后的被定义为Item属性的索引器代码:
.property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Item(int32)
{
.get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get_Item(int32)
} // end of property Customers::Item
问题总算水落石出,就是C#编译器‘自作聪明’地把索引器解释成了一个名为Item的属性,与我们期望实现的Item接口正好重名,所以出现上述的编译错误也就在所难免。那么,我们有没有方法告知编译器,不要将索引器命名为缺省Item呢?答案是肯定的。
解决方法就是在索引器实现之前声明特性: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IndexerName("item")]
定义这个IndexerName特性将告知CSharp编译器将索引器编译成item而不是默认的Item ,修改之后的索引器IL反汇编代码为:
.property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item(int32)
{
.get instance class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 WindowsApplication1.Customers::get_item(int32)
} // end of property Customers::item
当然你可以将索引器的生成属性名定义成其它名称而不仅限于item,只要不是IL语言的保留关键字就可以。经过了给索引器命名,你就可以自由地加入名为“Item”的接口实现了。
以下为Customer类和Customers类的调试代码,在作者的Customers类中,为说明问题,同时建立了以item为特性名的索引器、一个Items方法和一个Item属性来实现对集合元素的三种不同访问方式,实际的项目开发中,一个类的索引功能不需要重复实现多次,可能只实现索引器或一个索引器加上一种形式的Item就足够了:
public class Cal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Customers custs=new Customers();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Count属性测试
Customer aCust=new Customer();//将调用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aCust.Name ="Peter";
custs.Add(aCust);//Add方法测试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0].Name);//调用Item属性得到
custs.Items(0).Name+="Hu";//调用Items方法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0].Name);//调用索引器得到
custs.Add(new Customer("Linnet"));//将调用带name参数的构造函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s(1).Name);//调用Items方法得到
custs.Item[1].Name+="Li";//调用Items方法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1].Name);//调用索引器得到
custs.Remove(0);//Remove方法测试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0].Name);//Remove有效性验证
custs[0].Name="Test passed" ;//调用索引器得到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Item[0].Name);
custs.Clear();
System.Console.WriteLine(custs.Count.ToString());//Clear有效性验证
}
}
输出结果为:
0
Initialize instance without parameter
1
Peter
PeterHu
Initialize instance with parameter
2
Linnet
LinnetLi
1
LinnetLi
Test passed
0
2.采用内建ArrayList对象的方式实现集合类:
或许有经验的程序员们早已经想到,可以在一个类中内建一个数组对象,并在该类中通过封装对该对象的访问,一样能够实现集合类。以下是采用这种思路的Contact元素类和Contacts集合类的实现框架:
public class Contact
{
protected string summary;
/// <summary>
/// 客户联系说明
/// </summary>
public string Summary
{
g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getter access");
return summary;//do something, as get data from data source
}
s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setter access");
summary=value;// do something , as check validity or Storage
}
}
public Contact()
{
}
}
public class Contacts
{
protected ArrayList List;
public void Add(Contact contact)
{
List.Add(contact);
}
public void Remove(int index)
{
if (index > List.Count - 1 || index < 0)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 not valid!");
}
else
{
List.RemoveAt(index);
}
}
public int Count
{
get
{
return List.Count;
}
}
public Contact this[int index]
{
get
{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er getter access");
return (Contact) List[index];
}
set
{
List[index]=value;
System.Console.WriteLine("indexer setter access ");
}
}
public Contacts()
{
List=new ArrayList();
}
}
通过这两个类的实现,我们可以总结以下要点:
采用ArrayList的原因
在Contacts实现内置集合对象时,使用了ArrayList类,而没有使用大家较为熟悉的Array类,主要的原因有:在现有的.NET v1.1环境中,Array虽然已经暴露了IList.Add、IList.Insert、IList.Remove、IList.RemoveAt等典型的集合类接口,而实际上实现这些接口总是会引发 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Microsoft是否在未来版本中实现不得而知,但目前版本的.NET显然还不支持动态数组,在MS推荐的更改Array大小的办法是,将旧数组通过拷贝复制到期望尺寸的新数组后,删除旧数组,这显示是费时费力地在绕弯路,无法满足集合类随时添加删除元素的需求;ArrayList已经实现了Add、Clear、Count、IndexOf、Insert、Remove、RemoveAt等集合类的关键接口,并且有支持只读集合的能力,在上边的Contacts类中,只通过极少的封装代码,就轻松地实现了集合类。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与Customers类似的从System.Collections.ArrayList继承的方式实现集合类呢?主要是由于将ArrayList对象直接暴露于类的使用者,将导致非法的赋值,如用户调用arraylist.Add方法,无论输入的参数类型是否为Contact,方法都将被成功执行,类无法控制和检查输入对象的类型与期望的一致,有悖该类只接纳Contact类型对象的初衷,也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在Contact对象获取时,如不经过强制类型转换,Contacts元素也无法直接以Contact类型形式来使用。
集合类中的Set
在集合类的实现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索引器还是与索引器相同功能的“Item”属性,无可避免地会考虑是只实现getter形成只读索引器,还是同时实现getter和setter形成完整的索引器访问。在上文的示例类Customers中就没有实现索引器的setter,形成了只读索引器,但在Customer类和Customers类的调试代码,作者使用了容易令人迷惑的“custs[0].Name="Test passed"”的访问形式,事实上,以上这句并不会进入到Customers索引器的setter而是会先执行Customers索引器的getter得到一个Customer对象,然后设置这个Customer的Name字段(如果Name元素为属性的话,将访问Customer类Name属性的setter)。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索引器的setter才会被用到呢?其实只有需要在运行时动态地覆盖整个元素类时,集合类的setter才变得有意义,如“custs [i]=new Customer ()”把一个全新的Customer对象赋值给custs集合类的已经存在的一个元素,这样的访问形式将导致Customers的setter被访问,即元素对象本身进行了重新分配,而不仅仅是修改现有对象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由于Customers类没有实现索引器的setter 所以Customers类对外不提供“覆盖”客户集合中既有客户的方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ontacts类的索引器既提供对集合元素的getter,又提供对集合元素的setter,也就是说Contacts类允许使用者动态地更新Contact元素。通过对Contacts和Contact两个类运行以下测试可以很明确说明这个问题:
public class Cal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Contacts cons=new Contacts();
cons.Add(new Contact());
cons[0]=new Contact();//trigger indexer setter
cons[0].Summary="mail contact about ticket";
System.Console.WriteLine(cons[0].Summary);
}
}
理所当然的输出结果为:
indexer setter access
indexer getter access
setter access
indexer getter access
getter access
mail contact about ticket
明确认识到了索引器setter的作用后,在类的实现中就应当综合实际业务特点、存取权限控制和安全性决定是否为索引器建立setter机制。
属性-强大灵活的字段 合二为一的方法
在最初实现Customer类时,我们使用了一个公共字段Name,用作存取客户的姓名信息,虽然可以正常的工作,但我们却缺乏对Name字段的控制能力,无论类的使用者是否使用了合法有效的字段赋值,字段的值都将被修改;并且没有很好的机制,在值改变时进行实时的同步处理(如数据存储,通知相关元素等);另外,字段的初始化也只能放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完成,即使在整个对象生命周期内Name字段都从未被访问过。对比我们在Contact类中实现的Summary属性,不难发现,属性所具有的优点:属性可以在get时再进行初始化,如果属性涉及网络、数据库、内存和线程等资源占用的方式,推迟初始化的时间,将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经过属性的封装,真正的客户联系说明summary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在set时,可以经过有效性验证再进行赋值操作;并且在getter和setter前后,可以进行数据存取等相关操作,这一点用字段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字段不能满足需求的环境中,属性是更加强大灵活的替代方式。
另外,属性整合了“get”和“set”两个“方法”,而采用统一自然的接口名称,较之JAVA语言的object.getAnything和object.setAnything语法风格更加亲和(事实上,C#中的属性只不过是对方法的再次包装,具有getter和setter的Anything属性在.NET IL中,依然会被分解成一个由Anything属性调用的get_Anything和set_Anything两个方法)。
集合类内联的方式
在文章最初的Customer类中使用了公共字段public Contacts Contacts=new Contacts()实现了customer. Contacts[]形式的集合类内联接口,这是一种最为简单但缺乏安全性保护的集合类集成方式,正如以上所述属性的一些优点,采用属性形式暴露一个公共的集合类接口,在实际存取访问时,再对受封状保护的集合类进行操作才是更为妥当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可以把Customer类内联的集合Contacts的接口声明改为:
protected Contacts cons; //用于类内封装的真正Contacts对象
public Contacts Contacts//暴露在类外部的Contacts属性
{
get
{
if (cons == null) cons=new Contacts();
return cons;
}
set
{
cons=value;
}
}
最终,customers[i].Contacts[x].Summary的形式就被成功地实现了。
实例化的最佳时机
.NET的类型系统是完全对象化的,所有的类型都是从System.Object派生而来,根据类型的各自特点,可以分为值类型和引用类型两大阵营。值类型包括结构(简单的数值型和布尔型也包括在内)和枚举,引用类型则包括了类、数组、委托、接口、指针等,对象化的一个特点是直到对象实例化时才为对象分配系统资源,也就是说灵活适时地实例化对象,对系统资源的优化分配将产生积极意义。在一些文章中所建议的“Lazy initialization”倡导在必要时才进行对象的实例化,本着这样的原则,从类的外部来看,类可以在即将被使用时再进行初始化;在类的内部,如属性之类的元素,也可以不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而直到属性的getter被真正访问时才进行,如果属性一直没有被读取过,就不必要无意义地占用网络、数据库、内存和线程等资源了。但是也并不是初始化越晚越好,因为初始化是需要时间的,在使用前才进行初始化可能导致类的响应速度过慢,无法适应使用者的实时需求。所以在资源占用和初始化耗时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是实例化的最佳时机。
总结
本文围绕实现集合类的两种途径-从CollectionBase继承实现和内建ArrayList对象实现,为大家展示了部分集合、索引器、属性、特性的应用以及.NET环境中的类构造函数、对象优化、类关联等其它相关知识。通过本文浅显的示例和阐述,希望可以启发读者的灵感,推出更加精辟合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