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项目之需求分析与原型分析 

结对者:2016034643028 蔡煜金;2016034643029 曾汝健

使用工具AxureRp 8.0

 

在在《构建之法》的第八章中,介绍了 NABCD 模型

NABCD 模型(p154~p157)

目的是:在竞争性地环境中做实用并且创新的项目

而具体的解释如下:·

N 需求(need),解决用户的需求; ·

A,做法(approach),解决需求的手段; ·

B,好处(benefit),产品会给客户/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

C,竞争(competitors),市场竞争,看清优劣事态; ·

D,推广(delivery),如何把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结对设计过程 

按照本次作业的要求,我们两人来自同个的课设小组,在本次作业发布的那天晚上,我们就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合作,完成本次作业。下面是我们在结对原型设计中的记录:

 

首先,我在此先用 NABCD 模型简要分析一下我们两人的设计过程:

 

N:分析了目前毕业生选择导师系统给用户/客户带来的困扰,以及介绍了在当前选导师过程中人工分配遵循的五大规则,得出了结论:目前的[选择和分配]本科毕设导师的流程复杂繁琐不透明。因此,用户希望我们设计出一种新的毕设选导师的原型系统,让选择和分配导师的过程能够信息化起来,让师生之间可以双向选择。

 

A:明白客户需求之后,我和对友开始分析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方 法:

  1. 首先在 web 端和 app 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
  2. 然后,我们参考以往使用过的多个类似的带选择性的软件或者网页,结合各位师兄师姐的经历,总结并粗略模拟出整个选择和分配的过程;这其中主要就分为导师与同学的相互了解以及学生先选择导师、导师再挑选学生、最后无法匹配的人工确定。
  3. 确定整个软件的设计核心,然后完善这个软件(包括登入,学生主页,老师主页,后台管理等)接下来就是将这个过程通过原型设计工具AxureRp展示出来;
  4. 对模型做修改,不断完善。(完)

此处我们采用的做法有以下的亮点:

设计亮点

1:标签选择。在现状中,每个老师对应期望的学生数不同,且学生不太了解老师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的问题,我们在已有的学生绩点这一指标的基础上,又设置了第二个用于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了解、促进选择的指标,那就是标签。通过学生所选标签和导师研究领域的交集,算出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匹配度,并在简介页面中以星级的形象形式显示,供双方参考!

 

2:互动增多。互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彼此的了解程度,这一点我们通过了解师兄师姐们面临的情况时已经深有体会。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在软件中设计了问题调查(老师考察学生,帮助老师选择)、公共讨论区(某老师回答,所有学生可见),私信(师生互动)。这里既满足了老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老师,又满足了双方互相私人交流的渠道。

 

B:改变了原先手动的人工分配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信息化,并且通过我们的设计,使得学生对于老师的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老师不仅可以查阅学生的个人简历,学习绩点,而且还能通过私信或者讨论区回复的形式,与学生有所交流;标签的设计使得选择过程变得不再盲目。

 

C:这个原型设计如果说存在竞争压力的话,那应该是来自不同队伍的同学,在同一个命题的情况下,不同队的同学之间以客户在评论中所表现出来的满意度将作为竞争的指标,满意度最终以本次作业的考核成绩这一形式呈现。

 

D:如果客户接纳,该方案将作为我们结对项目的作业。如果客户不接纳,我们的结对就将无法继续编码本次的内容、完成老师命题的作业。如果能完成,相比不人性化的传统选择导师方式,只要我们成功推荐给学校使用并让同学们和导师了解,相信很快就能受到欢迎。

 

讨论照片:

       

 

系统设计:

 

 

各页面设计:

                 

 

                

 

另外有 PSP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50

45

Estimate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240

270

Development

开发

180

200

Analysis

需求分析(包括学习新技术)

30

35

Design Spec

生成设计文档

40

45

Design Review  

设计复审(和同事审核设计文档)

40

30

Coding Standard

代码规范(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30

30

Design

具体设计

120

100

Coding

具体编码

180

200

Code Review

代码复审

30

30

Test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40

50

Reporting

报告

60

50

Test Report

测试报告

20

30

Size Measurement

计算工作量

30

40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事后总结,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20

10

合计

 

1100

1165

posted on 2019-04-10 23:12  流星一条  阅读(1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