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是建立在Socket之上的,出于一种类比的愿望,在一台机器上运行的主程序,可以调用另一台机器上准备好的子程序,就像LPC(本地过程调用).越底层,代码越复杂、灵活性越高、效率越高;越上层,抽象封装的越好、代码越简单、效率越差。Socket和RPC的区别再次说明了这点。在传统的编程概念中,过程是由程序员在本地编译完成,并只能局限在本地运行的一段代码,也即其主程序和过程之间的运行关系是本地调用关系。因此这种结构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已无法适应实际需求。众所周知,传统过程调用模式无法充分利用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资源(如CPU、Memory等),也无法提高代码在实体间的共享程度,使得主机资源大量浪费。
通过RPC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非共享内存的多处理器环境(例如通过局域网连接得多台工作站),这样可以简便地将你的应用分布在多台工作站上,应用程序就像运行在一个多处理器的计算机上一样。你可以方便的实现过程代码共享,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将以大量数值处理的操作放在处理能力较强的系统上运行,从而减轻前端机的负担。
RPC作为普遍的C/S开发方法,开发效率高效,可靠.但RPC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以模块调用的简单性忽略通讯的具体细节,以便程序员不用关心C/S之间的通讯协议,集中精力对付实现过程.这就决定了 RPC生成的通讯包不可能对每种应用都有最恰当的处理办法,与Socket方法相比,传输相同的有效数据,RPC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RPC是在Socket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比socket需要更多的网络和系统资源.另外,在对程序优化时,程序员虽然可以直接修改由rpcgen产生的令人费解的源程序,但对于追求程序设计高效率的RPC而言,获得的简单性则被大大削弱.
二、RPC的结构原理及其调用机制
如前所述RPC其实也是种C/S的编程模式,有点类似C/S Socket 编程模式,但要比它更高一层。当我们在建立RPC服务以后,客户端的调用参数通过底层的RPC传输通道,可以是UDP,也可以是TCP(也即TI-RPC—无关性传输),并根据传输前所提供的目的地址及RPC上层应用程序号转至相应的RPC应用程序服务端,且此时的客户端处于等待状态,直至收到应答或Time Out超时信号。当服务器端获得请求消息,则会根据注册RPC时告诉RPC系统的例程入口地址,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当一次RPC调用结束后,相应线程发送相应的信号,客户端程序才会继续运行。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远程过程是有三个要素来唯一确定的:程序号、版本号和过程号。
程序号是用来区别一组相关的并且具有唯一过程好的远程过程。一个程序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版本,而每个版本的程序都包含一系列能被远程调用的过程,通过版本的引入,使得不同版本下的RPC能同时提供服务。每个版本都包含有许多可供远程调用的过程,每个过程则有其唯一标示的过程号。
三、基于RPC的应用系统开发
通过以上对RPC原理的简介后,我们再来继续讨论如何来开发基于RPC的应用系统。
一般而言在开发RPC时,我们通常分为三个步骤:
a、 定义说明客户/服务器的通信协议:这里所说的通信协议是指定义服务过程的名称、调用参数的数据类型和返回参数的数据类型,还包括底层传输类型(可以是UDP或TCP),当然也可以由RPC底层函数自动选择连接类型建立TI-RPC。最简单的协议生成的方法是采用协议编译工具,常用的有Rpcgen,我会在后面实例中详细描述其使用方法。
b、 开发客户端程序。
c、 开发服务器端程序。
开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程序时,RPC提供了我们不同层次的开发例程调用接口。不同层次的接口提供了对RPC不同程度控制。一般可分为5个等级的编程接口,接下来我们分别讨论一下各层所提供的功能函数。
简单层例程
简单层是面向普通RPC应用,为了快速开发RPC应用服务而设计的,他提供了如下功能函数。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Rpc_reg( ) |
在一特定类型的传输层上注册某个过程,来作为提供服务的RPC程序 |
Rpc_call( ) |
远程调用在指定主机上指定的过程 |
Rpc_Broadcast( ) |
向指定类型的所有传输端口上广播一个远程过程调用请求 |
高层例程
在这一层,程序需要在发出调用请求前先创建一个客户端句柄,或是在侦听请求前先建立一个服务器端句柄。程序在该层可以自由的将自己的应用绑在所有的传输端口上,它提供了如下功能函数。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Clnt_create( ) |
程序通过这个功能调用,告诉底层RPC服务器的位置及其传输类型 |
Clnt_create_timed( ) |
定义每次尝试连接的超时最大时间 |
Svc_create( ) |
在指定类型的传输端口上建立服务器句柄,告诉底层RPC事件过程的相应入口地址 |
Clnt_call() |
向服务器端发出一个RPC调用请求 |
中间层例程
中间层向程序提供更为详细的RPC控制接口,而这一层的代码变得更为复杂,但运行也更为有效,它提供了如下功能函数。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Clnt_tp_create( ) |
在指定的传输端口上建立客户端句柄 |
Clnt_tp_create_timed( ) |
定义最大传输时延 |
Svc_tp_creaet( ) |
在指定的传输端口上建立服务句柄 |
Clnt_call( ) |
向服务器端发出RPC调用请求 |
专家层例程
这层提供了更多的一系列与传输相关的功能调用,它提供了如下功能函数。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Clnt_tli_create( ) |
在指定的传输端口上建立客户端句柄 |
Svc_tli_create( ) |
在指定的传输端口上建立服务句柄 |
Rpcb_set( ) |
通过调用rpcbind将RPC服务和网络地址做映射 |
Rpcb_unset( ) |
删除rpcb_set( ) 所建的映射关系 |
Rpcb_getaddr( ) |
调用rpcbind来犯会指定RPC服务所对应的传输地址 |
Svc_reg( ) |
将指定的程序和版本号与相应的时间例程建起关联 |
Svc_ureg( ) |
删除有svc_reg( ) 所建的关联 |
Clnt_call( ) |
客户端向指定的服务器端发起RPC请求 |
底层例程
该层提供了所有对传输选项进行控制的调用接口,它提供了如下功能函数。
函数名 |
功能描述 |
Clnt_dg_create( ) |
采用无连接方式向远程过程在客户端建立客户句柄 |
Svc_dg_create( ) |
采用无连接方式建立服务句柄 |
Clnt_vc_create( ) |
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建立客户句柄 |
Svc_vc_create( ) |
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建立RPC服务句柄 |
Clnt_call( ) |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调用请求 |
参考:https://blog.csdn.net/l0605020112/article/details/161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