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screen 相当于 浏览器的多标签.
转载:
CSDN
个人常用命令
screen -ls 显示所有视窗
杀死视窗 kill -9 threadnum 例如在上面的2637,kill -9 2637 即可杀死线程,当然就杀死了窗口
screen -wipe #自动清除死去的窗口
screen -r 2637 #进入2637线程,恢复count会话窗口
screen -S count 新建了一个叫count的窗口并进入
在当前会话窗口中按Ctrl a +d快捷键可以实现分离,这时窗口会弹出[detached]的提示,并回到主窗口。
我们常需要SSH 或者telent 远程登录到Linux 服务器,经常运行一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此期间不能关掉窗口或者断开连接,否则这个任务就会被杀掉,一切半途而废了。这时,我们可以用screen命令解决这个问题。
screen命令可以实现当前窗口与任务分离,我们即使离线了,服务器仍在后台运行任务。当我们重新登录服务器,可以读取窗口线程,重新连接任务窗口。
主要功能
screen 的使用
安装
新建窗口
会话分离
恢复会话窗口
杀死会话窗口
清除死去的窗口
主要功能:
会话恢复
只要Screen本身没有终止,在其内部运行的会话都可以恢复。这一点对于远程登录的用户特别有用——即使网络连接中断,用户也不会失去对已经打开的命令行会话的控制。只要再次登录到主机上执行screen -r就可以恢复会话的运行。同样在暂时离开的时候,也可以执行分离命令detach,在保证里面的程序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让Screen挂起(切换到后台)。这一点和图形界面下的VNC很相似。
多窗口
在Screen环境下,所有的会话都独立的运行,并拥有各自的编号、输入、输出和窗口缓存。用户可以通过快捷键在不同的窗口下切换,并可以自由的重定向各个窗口的输入和输出。Screen实现了基本的文本操作,如复制粘贴等;还提供了类似滚动条的功能,可以查看窗口状况的历史记录。窗口还可以被分区和命名,还可以监视后台窗口的活动。
会话共享
Screen可以让一个或多个用户从不同终端多次登录一个会话,并共享会话的所有特性(比如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输出)。它同时提供了窗口访问权限的机制,可以对窗口进行密码保护。
GNU’s Screen 官方站点:http://www.gnu.org/software/screen/
screen 的使用
安装
一般的linux系统都会自带screen,如果没有安装的话,使用
$ sudo apt-get install screen
或$ sudo yum install screen
新建窗口
新建一个窗口有3种方法:
$ screen #这样就可以新建窗口,进入到一个窗口中,但是这样窗口就没有名字,无法区分他们
$ screen -S name #这样新建一个名字为name的窗口,并入到该窗口中
例如:screen -S count 新建了一个叫count的窗口并进入
$ screen command #这样新建一个窗口并在窗口中执行command,同样没有名字
例如:screen python ./a.py 新建并执行a.py程序
会话分离
我们在一个窗口运行某个程序之后,想退出登录关闭terminal干点别的事,让程序在后台运行。这时就需要和窗口会话分离,有2种方式:
1)快捷键Ctrl a表示进入命令模式
在当前会话窗口中按Ctrl a +d快捷键可以实现分离,这时窗口会弹出[detached]的提示,并回到主窗口。
2)screen -d name #远程detach某个session,前提是已经跳出了name窗口
这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关掉terminal程序就不运行了。
恢复会话窗口
首先查看有哪些窗口正在运行
$ screen -ls #列出窗口列表
There is a screen on:
2637.count (12/17/2015/10:00:32 AM) (Detached)
$ screen -r 2637 #进入2637线程,恢复count会话窗口
这样就能回到count窗口了
杀死会话窗口
如果想关掉一个多余的窗口,有3种方法:
kill -9 threadnum 例如在上面的2637,kill -9 2637 即可杀死线程,当然就杀死了窗口
使用Ctrl a +k 杀死当前窗口和窗口中运行的程序
使用Ctrl a 然后输入quit命令退出Screen会话。需要注意的是,这样退出会杀死所有窗口并退出其中运行的所有程序
清除死去的窗口
当窗口被杀死后,再用screen -ls 可以看到该窗口后面的(???dead)字样,说明窗口死了,但是仍在占用空间。这时需要清除窗口
$ screen -wipe #自动清除死去的窗口
这样的窗明几净了~
更多screen高级功能请见:[http://www.cnblogs.com/mchina/archive/2013/01/30/288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