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Java作为面向对象的语言,同样可以描述一个事物的多种形态。如Student类继承了Person类,一个Student的对象便既是Student,又是Person

 

Java中多态的代码体现在一个子类对象(实现类对象)既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引用变量赋值,又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的父类(接口)变量赋值。

多态体现:父类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对象。

多态的前提是必须有子父类关系或者类实现接口关系,否则无法完成多态。

 

在使用多态后的父类引用变量调用方法时,会调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2、多态的定义与使用格式

定义格式: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变量名.方法名();

使用格式:

//普通类多态定义的格式
父类 变量名 = new 子类();
//抽象类多态定义的格式
抽象类 变量名 = new 抽象类子类();
//接口多态定义的格式
接口 变量名 = new 接口实现类();

 3、 多态-成员的特点

l 多态成员变量 

当子父类中出现同名的成员变量时,多态调用该变量访问父类

class Fu {
    int num = 4;
}
class Zi extends Fu {
    int num = 5;
}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f.num);
        Zi z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z.num);
    }
}

l 多态成员方法

多态调用成员方法访问子类

class Fu {
    int num = 4;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Fu show num");
    }
}
class Zi extends Fu {
    int num = 5;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Zi show num");
    }
}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Zi();
        f.show();
    }
}

4、多态-转型

多态的转型分为向上转型与向下转型两种:

向上转型:当有子类对象赋值给一个父类引用时,便是向上转型,多态本身就是向上转型的过程。

使用格式: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Person p = new Student();

 向下转型:一个已经向上转型的子类对象可以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的格式,将父类引用转为子类引用,这个过程是向下转型。

必须先向上转型才能有向下转型,如果是直接创建父类对象,是无法向下转型的!

向下转型时,必须先进行判断,用关键词instanceof

使用格式:

子类类型 变量名 = (子类类型) 父类类型的变量;

如:Student stu = (Student) p;  //变量p 实际上指向Student对象

5、 instanceof关键字

同一个父类会被多个子类继承,所以向下转型时,需要判断是否是属于相应的数据类型(子类引用数据类型)

 

instanceof关键字来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属于某种数据类型,返回值为boolean型

使用格式: 

boolean  b  = 对象  instanceof  数据类型; 

例:

Person p1 = new Student(); // 前提条件,学生类已经继承了人类
boolean flag = p1 instanceof Student; //flag结果为true
boolean flag2 = p1 instanceof Teacher; //flag结果为false

6、多态的作用

//描述动物类,并抽取共性eat方法
abstract class Animal {
    abstract void eat();
}
// 描述狗类,继承动物类,重写eat方法,增加lookHome方法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啃骨头"); } void lookHome() { System.out.println("看家"); } } // 描述猫类,继承动物类,重写eat方法,增加catchMouse方法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吃鱼"); } void catchMouse() { System.out.println("抓老鼠");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 = new Dog(); //多态形式,创建一个狗对象 a.eat(); // 调用对象中的方法,会执行狗类中的eat方法 // a.lookHome();//使用Dog类特有的方法,需要向下转型,不能直接使用 // 为了使用狗类的lookHome方法,需要向下转型 // 向下转型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类型转换的错误,即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 那么,在转之前需要做健壮性判断 if( !a instanceof Dog){ // 判断当前对象是否是Dog类型 System.out.println("类型不匹配,不能转换"); return; } Dog d = (Dog) a; //向下转型 d.lookHome();//调用狗类的lookHome方法 } }

 疑问:为什么要向上转型,向上转型的意义是什么?

例如:为什么需要 Animal a = new Dog();

完全可以:Dog a=new Dog();,因为Dog类完全继承Animal的方法

解析:该例题不够明确,另写一个例题

public class Test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n(new Student());
    fun(new Allen());

    }
    public static void fun(Person p){ 
        p.fun2();
        if (p instanceof Student){
            Student s=(Student)p;
            s.fun3();
        }if (p instanceof Allen){
            Allen a=(Allen)p;
            a.fungod();
        }
    }
}

这个跟java面向对象的特性有关,是多态的表现特点
public static void fun(Person p)就像你这里的这个参数,如果不用person,而是用student或者allen

那你这个方法的可利用率就低了。但如果用person,那这个方法既可以匹配student,又可以匹配allen
再比如你的程序开始的时候确定有一个person型对象,但是要根据用户的选择来决定他要被实例化成哪种类型的。但如果你要分开来声明的话,那你就因为不确定性必须要声明两个变量,分别来等待实例化。

你这个程序里就只有public static void fun(Person p)这一个方法,如果说是分成两个单独的类,要改的话就只需要改这一个参数。。。。
但是后面做大程序的时候,往往好几十个方法,如果你不用person,而用了student,那你一旦在写程序的时候发现这里应该用allen而不是student,而你又没用person,那你这里一改就要改N多的地方,而且一改动很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错误,而且你这些方法很有可能又被其他的类所调用,那其他的类肯定也要跟着改啊,那这个改动量就非常大了。
比如说你的public static void fun(Student p)要传进来一个Allen类型的对象,必然报错,要改是吧~

但是如果你使用的person,那你只需要改动它实例化的语句就ok了,上面这么大的改动量现在只需要改一句话。
就是将
Person p=new Student();
改为
Person p=new Allen();
而你其他具体的方法啊,其他的相关类的代码都不用改!这就是他的意义。“

 

本文是引用自百度知道的一个问题和解答。

 

posted on 2018-07-31 17:25  丁昆  阅读(1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