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不务正业
极简老人

昨天面试了一个毕业生。每次我都会以“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作为面试的最后一个环节 。一来想了解应聘者对我们和整个面试过程还有什么疑惑的,二来也想通过这个问题,再看看应聘者关注什么,是进一步了解对方的机会。所以昨天那位毕业生最后一个问题是: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及格的设计师?

出于对应聘者严谨和负责的态度,我跟她确认,你所谓的及格是指哪一级别的标准呢?因为在腾讯,我们是有职业发展体系的,在体系下每一个级别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能力模型都列得蛮详细的。她说是高级以上的,很想知道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其实每次通道面试,我都会跟大家说,主要的评判点是影响力,在一定的时间要求和绩效要求之下,重要的就是看你在团队和项目里面的影响力啦。而且,晋级评审陈述的关键是,你要讲出来“世界因你而不同的那部分”,因为只有那一部分才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样,我们可以拿掉运气部分,看真正的专业实力了。不同的级别,不同的影响力表现,这里不一一展开。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分享,除了能力模型里面的要求,关于个人努力部分,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好的设计师。感谢那位同学的提问,让我在短时间内小小总结了一下前面十几年职业生涯里的思考。

一、热爱

怎样成为一名及格的设计师,我想第一个必要条件是热爱吧。这也是我招人除了颜值以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假如你不是对这个领域有充分的热爱,就无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面对和坚持。工作和成长的路上,总是困难重重,初入行的新人因为转行成本低,最容易在这个时候放弃自己的初心。只有真的热爱,才会在这些时候有坚持的勇气。一如沉迷游戏的玩家,为了游戏,不吃不睡,把很多的事情放一边。所以我们也看到,只有那些对某事物热爱到痴迷的程度,才会多年如一日全身心的为此投入,才会不计较那些无关紧要的得失,才能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二、经验

记得以前很多很多人说,设计是青春饭,只有年轻的时候才有好的灵感。在我工作多年以后,才知道那都是懒惰的借口。首先我们得明白创意怎么来的?真是石头爆出的悟空,平白无故就产生了吗?最近有朋友推荐我看《推背图》,说原来运势这种东西是真有,而不是一直以来他所认为的唯心主义的推测。其实我对于此领悟得还算早。运势占卜并不完全是神鬼之说,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比如实验室里面的各种物理化学试验,都是同一逻辑,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通过各种试验,掌握了规律,那么试验的结果应该是可以被预测的。如此逻辑,社会和处于社会里面的个人,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掌握了反应的条件规律,那么趋势也是可以被预测的。所谓先知,就是对这些条件的捕捉特别敏感之人。

扯远了,其实创意也是一样。创意并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也是在一些条件下你的思维产生的反应而已。你积累的材料多了,接受刺激的敏感度高,创意就活跃。如果没有积累的东西,又不勤快,就像各种“惰性”物质一样,很难发生反应。

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必然是经过了时间的积累,我不相信凭空而出的东西,就像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根本无法产生反应。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不认为工作与生活要分开的,只有全天候,才能比别人积累更多。而设计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让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而设计师就是在设计沟通的媒介和方式。如果不是对人,对人性有充分的了解,是做不出好的设计的。而对人和人性的了解,也离不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感悟。这也是设计很好玩的地方,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发生。

三、悟性

前面讲的两条都很实在,可衡量。说到悟性,又有点虚了。悟性看似天生。有些东西,确实也是天赋,或者说,后天的训练中,有些人就是轻易达到,有些人就是比较困难。所以,每个行业的人都有每个行业不同的特征。设计还是需要一点悟性的。否则,光是一腔热情,然后经过很多年经验的积累,那些沉淀下来的东西也就一直躺在那里,它不会变成你的宝藏。多学习多思考,锻炼逻辑思维,对事物用心看,而不只是用眼睛看,然后多试错,是悟性的训练方式吧。暂时悟性这东西,知道很重要,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很好提高。后面我想通了再说吧。

四、智慧

好的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以前有人说,招人就要招聪明的人,可教训告诉我,聪明的人如果找不好,会带来无穷的麻烦。所以,我们应该招有智慧的人,才是最好的合作伙伴。那么,什么才是智慧呢?这几点列的很好,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标准。

在1980年代末期,麦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学会发起了一项名为“柏林智慧研究”的研究项目,并给智慧下了一个定义,智慧即要具备:
– 学术知识
– 生活实用知识
– 出众的判断力
– 出色的解决问题能力
– 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 谦虚
– 情绪回弹力,或称能从挫折中迅速恢复的能力(达观)
– 心胸开阔,或称能坦诚地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自己的这种成熟心态
– 对人本性有深刻了解,包括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理解,感同身受的能力

前面的这些,是面试时思考一分钟后得出的答案,瞬间能提炼出来的一定是在我脑海里面非常突出的印象。可能对初入设计行业的同学有用,所以写下来,希望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
并共勉!

注:原文来源:http://cdc.tencent.com/?p=8660

posted on 2015-11-05 14:52  MirageFireFox  阅读(25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