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三分,执着疯子
没有什么不可以!

一、使用Ajax的主要原因

1、通过适当的Ajax应用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2、把以前的一些服务器负担的工作转嫁到客户端,利于客户端闲置的处理能力来处理,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从而达到节约ISP的空间及带宽租用成本的目的。

二、引用

Ajax这个概念的最早提出者Jesse James Garrett认为: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的缩写。Ajax并不是一门新的语言或技术,它实际上是几项技术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在同共的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它包括:

·使用XHTML和CSS标准化呈现;

·使用DOM实现动态显示和交互;

·使用XML和XSLT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

·使用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读取;

·最后用JavaScript绑定和处理所有数据;

Ajax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加了—个中间层,使用户操作与服务器响应异步化。并不是所有的用户请求都提交给服务器,像—些数据验证和数据处理等都交给Ajax引擎自己来做,只有确定需要从服务器读取新数据时再由Ajax引擎代为向服务器提交请求。

 

三、XMLHttpRequest 对象方法

 方法  描述
 abort()  停止当前请求
 getAllResponseHeaders()  作为字符串返问完整的headers
 getResponseHeader("headerLabel")  作为字符串返问单个的header标签
 open("method","URL"[,asyncFlag[,"userName"[, "password"]]])  设置未决的请求的目标 URL, 方法, 和其他参数
 send(content)  发送请求
 setRequestHeader("label", "value")  设置header并和请求一起发送

四、XMLHttpRequest 对象属性

 属性  描述
 onreadystatechange  状态改变的事件触发器
 readyState  对象状态(integer):

0 = 未初始化

1 = 读取中

2 = 已读取

3 = 交互中

4 = 完成
 responseText  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文本版本
 responseXML  服务器进程返回数据的兼容DOM的XML文档对象
 status  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 如:404 = "文件末找到" 、200 ="成功"
 statusText  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文本信息

五、Ajax的优势

1、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因为Ajax的根本理念是“按需取数据”,所以最大可能在减少了冗余请求和响影对服务器造成的负担;

2、无刷新更新页面,减少用户实际和心理等待时间;

首先,“按需取数据”的模式减少了数据的实际读取量,打个很形象的比方,如果说重载的方式是从一个终点回到原点再到另一个终点的话,那么Ajax就是以一个终点为基点到达另一个终点;

图5-1

图5-2

其次,即使要读取比较大的数据,也不用像RELOAD一样出现白屏的情况,由于Ajax是用XMLHTTP发送请求得到服务端应答数据,在不重新载入整个页面的情况下用Javascript操作DOM最终更新页面的,所以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用户所面对的也不是白屏,而是原来的页面状态(或者可以加一个LOADING的提示框让用户了解数据读取的状态),只有当接收到全部数据后才更新相应部分的内容,而这种更新也是瞬间的,用户几乎感觉不到。总之用户是很敏感的,他们能感觉到你对他们的体贴,虽然不太可能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在用户的心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他们对网站的依赖。

3、更好的用户体验;

4、也可以把以前的一些服务器负担的工作转嫁到客户端,利于客户端闲置的处理能力来处理,减轻服务器和带宽的负担,节约空间和带宽租用成本;

5、Ajax由于可以调用外部数据;

6、基于标准化的并被广泛支持和技术,并且不需要插件或下载小程序;

7、Ajax使WEB中的界面与应用分离(也可以说是数据与呈现分离);

8、对于用户和ISP来说是双盈的。

六、Ajax的问题

1、一些手持设备(如手机、PDA等)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支持Ajax;

2、用JavaScript作的Ajax引擎,JavaScript的兼容性和DeBug都是让人头痛的事;

3、Ajax的无刷新重载,由于页面的变化没有刷新重载那么明显,所以容易给用户带来困扰――用户不太清楚现在的数据是新的还是已经更新过的;现有的解决有:在相关位置提示、数据更新的区域设计得比较明显、数据更新后给用户提示等;

4、对流媒体的支持没有FLASH、Java Applet好;

posted on 2007-05-14 09:32  Jacker.W  阅读(58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