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排程的重要性

生产排程的重要性

制造业环境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开始,MRPERP一路搞得如火如荼,MRPERP系统的导入,基本上满足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但毫无例外的,导入这些系统的同时,对于现场生产排程的要求,各个顾问公司都几乎有意识的忽略掉,只集中在物料需求计算上(解决需求量的问题)。但随着近几年制造业的环境变化,企业又有了更多的挑战。

  • 价廉物美的产品越来越多
  • 多样化需要
  • 开发竞争激烈
  • 畅销商品的短期化

为了相应这些环境变化赢得生存竞争,制造业需要生产制造多品种少批量、寿命周期短的产品,实现短交货期

  但是,应对这个多品种少批量/短寿命周期/短交货期是很大的难题。如果单是「短交货期」,有很多库存也许就可以解决。 [多品种少批量]的时候,库存量的产品涉及多方面。还有,特别[少批量]的时候需要的时间容易分散,为了防止因库存量不足的机会损失,安全库存量的比率比[大批量]时候高。所以总体的库存保有量非常多。再加上[短寿命周期],该大量的库存有可能一瞬间就成为不良库存。

增加库存就能把问题解决吗?增加太多库存,容易造成溢出库存,恶化现金流转,开始发生不良库存。

怎样解决「制造业的困境」

比如从结果看虽然[多品种少批量][短寿命周期],想办法[缩短制造提前期]是重要的。不管怎样做,只要缩短制造提前期,它可以得到这样那样的种种好处:

  • 可以顺利应对短交货期的要求
  • 减少生产中的中间品的浪费库存
  • 可以推迟供应时间
  • 可以减少完成品后中间品的安全库存量
  • 因此,可以改善现金流转,消减不良库存

怎样缩短生产提前期?

多品种少量必然会增加换线等待,频繁的换线降低了现场的有效产出。对于现场而言,会倾向连续生产同种批量,从而减少设置时间,提高产出。但是,这样一来,各个工序上做那种事情也可能发生 [必要的东西不足,不必要的东西在生产中。从结果来看大量发生逾期]

而对于营业而言,每个订单负责人会想优先自己的订单。那时常常会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谁的嗓音大,谁的订单会被先执行。从全局来看,这并不是最优的结果。如果一个订单以[特级]优先,别的订单迟延很长时间,也可能增加全体交货期的延迟。

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这不是[因为无能],而是[视野狭隘]造成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完全的信息,对于工厂或公司要优先什么、对策是什么,没有充分信息,不管有多少聪明的人,也不能下正确的判断。

反过来说,为了下正确的判断,有必要把确切的信息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合适的人因此,生产排程系统应运而生。

生产排程系统的作用和导入效果

导入生产排程系统的效果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1.可以制作有效的可执行的的生产排程

对于生产排程系统,只要输入合适的数据,以合适的算法实施生产排程系统,可以计划生产排程。

比如

1)生产BOM

其实就是综合生产工艺数据,它包括物料BOMRouting(工艺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工序名称、资源、逻辑关系、物料、工序时间等。一般企业对这些信息都有收集整理,但是没有做到严格、规范和准确。存储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一般存于EXCELL文档中,此类方式决定了这些数据无法发挥大的作用。生产排程系统建立工艺模型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生产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这个工作过程本身就可以很好规范企业生产的很多细节。

2)生产订单

    需要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按多大的批量生产,纳期要求是什么时候,最早什么时候能够开始,通过一系列的要求,明确生产排程的需求源头。同时,哪些订单的紧急程度高,哪些低,可根据确定的规范予以指定。

3)排程方法

生产排程系统会按照需求、制造BOM自动编排生产,生产排程的结果还依赖于我们的排程方法。哪些订单优先排程,哪些设备优先被使用,都是依赖于我们对排程结果的要求而设定的排程方法。

根据这些可以期待下面的效果、

  • 生产提前期的缩短
  • 交货期遵守率的向上
  • 库存减少

.可以排除排程计划的人员风险

现在也很多制造业把排程计划的生成只托付给「掌握全部的超人」,生产排程只能由经验丰富的调度师傅来安排,别人很难介入。这种情况下,生产排程计划会隐藏以下的一些风险:

  • 该员工休假
  • 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 不能验证计划的有效性

因此,使用生产计划排程系统,把生产工艺模型汇入系统管理,把排程经验转化成排程方法,实现知识的转移与继承。通过系统规则避免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计划的可行性也得到了验证。

3.可以高速生产排程

和用人工筹划排程计划相比,有电脑超高速计算支持的生产排程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生成计划。因此,为排程计划进行多次模拟提供了可能;还有,可以和别的系统联合,实现自动回答交货期。

4.企业生产决策支持

当利用生产排程系统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已经成为企业日常工作,可以正确预见不远未来的制造状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有,可以定量模拟,实施什么对策可以得到怎样的效果。

企业在接到一个生产订单的时候,通常需要判断是否接受此订单,何时可以交货等。当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比如工序推迟、计划改变、设备故障等,需要生产决策者做出是否继续生产、改变生产计划等决策。而这些决策过程需要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单凭人脑很难把它们串起来综合考虑,计算机可以帮助决策者实现‘what-if’的功能——人来给出一个想法,变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生产要求,计算机则给出生产结果,包括最详细的生产过程,物料需求,交货时间,对其他计划的影响等等。面对这些复杂而详细的信息,决策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与综合判断能力,经过多次试排产的计算和人机交互,最终决定一个合理的生产决策。生产排程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决策变成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改变凭经验、拍脑袋的决策方式。

扩大导入效果

首先要理解,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工具,它不是智能的机器人。因此,它也不能自动帮你产生效益,生产排程系统也不能自动扩大效果。生产排程系统会按照企业制定的逻辑做出一个最符合现状的计划,同时把现状的问题反映出来,通过一些改善活动,扩大导入的效果。

举个例子,一个工厂运用生产排程系统,通过排程系统规划出计划后判断「瓶颈不是生产机器,是持有特定技能的工作人员」。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生产排程系统是无法自动改变这种状况的,但它能够把这样的问题反映出来,这就够了。剩下的问题是,企业有何对策?

“既然这样。把那个技能让几个人来掌握会有什么效果?试一下这样改变。这样会反正下功夫花钱就可以。”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试想,没有你能做的人平时做什么?是不是没事做?我们看生产排程系统,就可以明确看出谁的负荷高,谁的负荷低,哪些人是空闲的。是不是实际也是这样,完全可以到现场确认一下。

   
如果确实是这样。那怎么办呢?没有上进心的人怎样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这时候,或许要从体制或者管理上考虑了,比如建立技能对工资或奖金有影响的制度?对于教技能的师傅,也可以指定奖励制度。

   
这样,不仅提高了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产产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生产排程系统,组织起来致力于对策,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同样的如果,机器是瓶颈,我们怎么办呢?生产排程系统也不可能自动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阿。我们知道,在约束理论中,有几个观点:

1)大多数环节的改善无助于整个系统的改善

2)系统的改善并不是各环节改善之和

3)系统的有效产出决定于资源链上的薄弱环节—约束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从全局考虑,关注并改善约束资源。因此,唯一能够提高产出的,只能是提高瓶颈机器的能力,比如增加设备的投入。我们可以通过生产排程试算,评估所需增加设备的比率。

生产排程系统毕竟是工具。建立生产排程,如果不实行就没有意义,而且不能进行超负荷的生产。能够产生效果的是可以正确判断的和基于那些实际行动的组织。建立明确的目标,每个人员都主动行动。只有建立这样的体制,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功。生产排程系统是实现这些的有力武器。

posted on 2010-06-24 21:48  风乔  阅读(11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