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的底层数据结构

一、redis快速的原因:1、在内存中进行操作 2、高效的数据结构

底层数据结构一共有 6 种,分别是简单动态字符串、双向链表、压缩列表、哈希表、跳表和整数数组。它们和数据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Redis使用一个哈希表保存所有键值对,2.哈希桶中的元素保存的不是值的本身,而是指向具体元素的指针

具体元素都是RedisObject

 

哈希冲突解决            

a:Redis的hash表是全局的,所以当写入大量的key时,将会带来哈希冲突,已经rehash可能带来的操作阻塞           

b:Redis解决hash冲突的方式,是链式哈希:同一个哈希桶中的多个元素用一个链表来保存         

c:当哈希冲突链过长时,Redis会对hash表进行rehash操作。rehash就是增加现有的hash桶数量,分散entry元素。  

但是,这里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哈希冲突链上的元素只能通过指针逐一查找再操作。如果哈希表里写入的数据越来越多,哈希冲突可能也会越来越多,这就会导致某些哈希冲突链过长,进而导致这个链上的元素查找耗时长,效率降低。

rehash机制            

a:为了使rehash操作更高效,Redis默认使用了两个全局哈希表:哈希表1和哈希表2,起始时hash2没有分配空间           

b:随着数据增多,Redis执行分三步执行rehash;                

1,给hash2分配更大的内存空间,如是hash1的两倍               

2,把hash1中的数据重新映射并拷贝到哈希表2中                

3,释放hash1的空间    

但是第二步涉及大量的数据拷贝(非常耗时,会阻塞redi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edis 采用了渐进式 rehash:集中迁移数据,改成每处理一个请求时,就从hash1中的第一个索引位置,顺带将这个索引位置上的所有entries拷贝到hash2中。

如下图所示:

rehash 有两个hash table 分别是ht[0]和ht[1],默认使用ht[0],当ht[0]的桶个数超过某个值的时候,会把ht{1]初始化到ht[0]的2倍,

rehash的主要过程就是遍历ht[0],取得key,然后将该key按ht[1]的 桶的大小重新rehash,并在rehash完后将ht[0]指向ht[1],然后将ht[0]清空。在这个过程中rehashidx非常重要,它表示上次rehash时在ht[0]的下标位置。

rehashidx是下一个需要rehash的项在ht[0]中的索引,不需要rehash时置为-1。也就是说-1时,表示不进行rehash。

怎么复制到ht{1]

1.懒迁移:在每次对dict进行操作的时候执行一个slot的rehash

2定时迁移:每100ms里面使用1ms时间进行rehash。

怎么访问

需要对两张dict表做查询。唯一的优化判断是,当key在ht[0]不存在且不在rehashing状态时,可以速度返回空。如果在rehashing状态,当在ht[0]没值的时候,还需要在ht[1]里查找。

dictAdd的时候,如果状态是rehashing,则把值插入到ht[1],否则ht[0]

压缩列表和跳表

压缩列表实际上类似于一个数组,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保存一个数据。和数组不同的是,压缩列表在表头有三个字段 zlbytes、zltail 和 zllen,分别表示列表长度、列表尾的偏移量和列表中的 entry 个数;压缩列表在表尾还有一个 zlend,表示列表结束。

 

在压缩列表中,如果我们要查找定位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可以通过表头三个字段的长度直接定位,复杂度是 O(1)。而查找其他元素时,就没有这么高效了,只能逐个查找,此时的复杂度就是 O(N) 了。

跳表:

有序链表只能逐一查找元素,导致操作起来非常缓慢,于是就出现了跳表。具体来说,跳表在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级索引,通过索引位置的几个跳转,实现数据的快速定位,如下图所示:

 

posted @ 2021-06-07 12:07  我是张某某  阅读(42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