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020年高等软件工程期末总结

1. 前言

  软工结束了,第一节课吴老师 “课程需要投入200小时,如果没学过xx,课程难度会很大” 的下马威还历历在目,当时的我,没有被吓到劝退,也正如所预想的,老师确实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课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老师的慈悲”、“团队的优秀”、“自己还算踏踏实实在干活”基础上的。一学期下来,首先对老师和队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授课,感谢队友带我飞,大家辛苦了!

2. 期望的完成程度

  • 增强撰写各类软件过程文档、绘制图表的能力,尽力做到表述清晰、格式规范、高效准确。

  评价:完成度:70%。相对于本科,我新学到了需求类图、状态图、组件图、RCUM、OCL约束的知识,对于其中的大部分,都进行了实践。通过需求类图我学到了需求阶段类图中要具体到什么程度(相对设计类图);通过状态图我学会了通过状态的变化描述系统重要的事件与改变;通过组件图我学到了在设计阶段怎样描述系统功能组件及相互的关系;RCUM是老师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描述语言,属于新技术,我感到很新奇,也试图理解其中规范的含义;OCL是设计阶段类属性的限制条件,以前从未听过的我对它的功能和语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综上,我通过图表示项目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增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文档及图表撰写过程中,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是由于精力受限、没有强动力、自身要求不高导致的。在要上很多课的情况下,每次文档要写很多页,自己画的每个图可能只占文档的一点点,且不见得被老师所看见。抱着侥幸心理,我不能对自己画的每一个图、文档中写的每句话打包票负责, 这是值得总结和完善的地方。

  • 对软件工程的整体流程,各环节需要达成的目标,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评价:完成度:90%。在项目需求、设计文档的实际撰写之前,我都会对多个先前学长团队的文档进行文档结构的学习,基本了解了软工的整体流程和各阶段要完成的目标。

  • 通过与团队进行合作,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完成度:80%。在项目之初,团队就确定了两个同学写代码,兼顾文档,剩下三个同学主要写文档的大体分工,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基本按照分工执行。在最难的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画的图非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会画的图和不想画/不擅长的图,在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自己选择文档中要撰写的章节的策略,且组内互相帮助,最终可以说在1周内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我印象较深的事情。同时,每个阶段之前,组长大人都会对这个阶段的所有任务进行统一列举和归类,给我们讲每一块大概要做什么,这也是非常辛苦的。当然,本学期我们组的基本没怎么开过线下会议,这是由于团队成员闲暇事件的差异性和懒惰所导致的,如果可以多些线下的交流,我们可能会做的更好。

  • 合作过程中观察队友,学习队友身上的优点,包括对项目的理解、开发能力、表述能力等。

  完成度:90%。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也深刻的认识到本科学习软件项目管理中,老师说的“企业的人分为某几类,各类有各自的发展”这句话。本学期的软件项目要求的个人能力主要分为“编程能力”、“文档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相对不足的地方(当然不乏全都很厉害的大佬),我们不能说“擅长写文档,代码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就只会动嘴,而“编程能力强,不太会表达”就值得赞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也都是可发展的。通过和组内同学的相处,我也更深的认识了这点,而且在“传说认识不到几个人”的研究生阶段,通过这门课交到了新朋友,我认为这是尤其宝贵的。 

3. 额外的收获

       课程的收获大多已经在上面的环节叙述完毕,以下补充一点,虽然听起来没什么,但实际确很重要:“迭代过程中理解甲方意图&答辩突出展示重点的能力”。我原先以为,需求分析、设计、项目最终答辩是三个并列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量是基本一致的,但实际做完后发现,最难的就是需求,因为在需求分析前,项目的功能目标等是模糊的,你必须给它确定下来,而在设计阶段确定了需求,各种类、函数等的设计就相对容易了。而且,在设计和最终答辩阶段,老师仍然会对项目的需求提出质疑,需要我们相应进行迭代。如果以前我认为,设计阶段最终要的是文档,那么上完这门课,我认为是答辩,即将重点凝练并汇报给甲方(这里也就是尊敬的老师)。而且比如文档中有10个用例,对于重点用例和普通用例,投入事件绝对不是1.5:1这样可比性的关系,一定要对上次答辩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重点用例进行深入更深入的探讨,才更可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说虽然有些功利,但老师就是我们的甲方,实际工程中的甲方和是各种各样的,我们说是做项目,归根到底还是完成客户的要求,做成的不是我们的项目,而是客户的项目。

posted @ 2021-01-24 22:38  生命如水  阅读(17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