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一、基本信息
1. 标题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2. 作者
王磊
3.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4. 时 间
2016年1月
5. 关键词
多媒体环境;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二、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多媒体的应用渗透到学习、生活的诸多方面。近年来,许多学生工作的开展
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平台。
我国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据官方统计,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的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诸多挑战。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并顺利找到工作不仅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更关系到
社会稳定。
多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地广泛应用给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以启迪,在多媒体环境下如何借助多媒体平台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首
先回答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3.1 主要内容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使用多媒体的相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策略。本文旨在通过这些策略,
提高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以便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
在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这些对策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就业指导缺乏连续性
和深入性,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来看,结合大学生使用多媒体的特点,从就业指导内容、途径、队伍以及创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策略探讨。笔者认为,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必
须立足全局,有针对性地将四个方面与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差异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比较,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全面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开展。
3.2 总体思路
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信息资料不断涌现在大学生面前。多媒体携带和传播的信息主要以图片和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图片通过眼睛进入感觉记忆,而语言可
以通过眼睛(以文字形式)或耳朵(以语音形式)进入感觉记忆。大学生可以从这些感觉记忆中选择相关的资料进行加工,这些加工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当学生所要获取
的信息容量超过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容量时,就会产生外在认知负荷,所获取的信息就会变得无效。因此,当海量的就业信息不断扑向学生时,学生所能接受的信息容量会
呈现超负荷状态。这样,一些有用的信息会让学生无法适应,从而增加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造成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浪费。所以,高校通过多媒体发送相关就业信息时,
应该注意发送信息的间隔时间,一次性发送信息的数量以及发送信息的时间。
四、总结心得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大学生使用多媒体的特点,从而寻找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满意程度整体处于中
等偏下的水平,仍有近半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不满意。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来看,相对于女生,男生在了解职业社会的程度和做出就业决策的独立性和理性程度更
高;理科生和工科生在“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自我决策”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文科生和管理学学生。大学生对了解和掌握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辅导员短信
和QQ通知、社会上招聘网站和学校就业办网站,但更多学生希望能够从微博、博客等多媒体平台了解就业信息,说明多媒体技术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有其需求基础。从大
学生就业指导方式偏好来看,目前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招聘形式是参加大型招聘会、网上投简历、参加学校宣讲会;大学生最愿意接收的就业指导方式是就业咨询(师生一对
一)。高年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均高于低年级学生。从一个侧面提示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能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多媒体使
用情况方面,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交流的程度显著高于传统媒体﹐说明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日常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主要载体;男
女生使用传统媒体的频要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使用微博、博客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大一学生使用微信的程度低于其他年级;对于就业信息网站(包括学校官网和
社会大众就业网站)登录的频率中,大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三也显著高于低年级。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策略不仅要紧密结合多媒体使
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还要从不同大学生群体差异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指导策略。
五、参考文献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