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多球 --  乒在民间


推荐者ancient谨按:马凯旋老师的新作《话说多球》系列共六篇,连载于2013年《乒乓世界》杂志1-6期。个人浅见:马老师的文章不尚空言,特别 针对业余球友,有意摒弃艰涩易歧的专业术语,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讲解,突出入门须正、循序渐进、反复精练的练*路径。语言朴实有味、观念自成一家。《话 说多球》系列,凝练了马老师数十年来多球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于缺乏专业指导的业余球友而言,尤为目标明确、方法简洁、路径清晰。对于改横后练*多球、力求 入门的我来说,颇有眼前一亮、拨云见日之感;对于不练多球而代之以单球套路练*的球友,也应有帮助。正如马老师所言:“多球训练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落实到一 对一的单球练*,最后过渡到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去。” 截至目前,这一系列文章,网上仅见百度贴吧一位热心球友吉乐岛00根据杂志发表版逐字手打的前两篇(感谢他)。我读后深觉有益,希望推荐分享给练*多球和 单球套路的业余同好。在征得马凯旋老师同意之后,我把《话说多球》系列未删节文字版首先转载于博乒技术版,因为致力于乒乓技术教学、普及既是马老师的当行 本色,也是他的一贯情怀。马老师文中写道:“下面谈到的基本是我的个人体会和观点,绝不是教科书。望大家批评检验。”我理解为源于实践的真切自信与面对球 友的诚恳谦逊。马老师说此系列文章还有进一步充实的可能,若将来修订后,会第一时间提供给博乒网友们,我谨代表自己感谢马老师!哈哈! 另,网上有德国“挺拔多球教学”视频一部(32分钟),包括了发各种多球的训练方法,我以前推荐过,对多球有兴趣的球友也可以参考。

话说多球(一)马凯旋

说起多球练*,现在的业余球友们都不陌生。很多人亲身练过,还有不少人用多球方式帮助球友训练过。即使一点儿都没练过的人,大都见过或知道——多球是眼下 乒乓球训练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这项产自日本,发源于女子排球的训练手段一经被介绍到中国来,就被聪明的中国教练们移植传播,并在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 项目的训练中大放异彩。尤其是乒、羽两项目,各级别运动队的训练得益于这种训练手段的实施,使我们变成了乒羽世界冠军的最大“生产国”。 多球训练的好处及重要性,我想没有人能否定:对于基本动作和技术的建立、动力定型的形成、连接技术的组合训练、步法的建立与提高、辅助体能训练(较高明的 教练还设计了很多特殊套路进行战术演练,以及双打技战术的辅助训练手段)等等方面,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简要地把一些多球训练的 手段、套路及个人的教学经历拿出来与球友们切磋。其中某些内容可能过于简单,但正是这些看上去的“简单”,构成了我们乒乓球训练的坚实底座。那些金字塔尖 上的乒乓豪杰们,正是从这个底座开始,一步一步爬上了巅峰。如果说某个国外运动员打乒乓球靠的是天分和机遇,从启蒙开始就没进行过多球训练,还打到了顶尖 高手的水平,那这样的天才在中国几乎连想都别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无一例外,都是由“多球”喂大的。
1、多球与基本功
成年人学打乒乓球与少儿训练有很大不同。我的感受和经验是:一般来讲,小孩子学打球,学得快,忘得也快;成年人掌握起来慢一些,但学会了比较容易定型。从 掌握多种技术的角度讲,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少儿阶段(7、8岁以上),小孩子们的可塑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当孩子们能掌握某种技术动作之后,适 当地给他们加技术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由于他们的训练计划主要侧重于技术的建立和掌握,有意识地增加他们掌握技术的种类不但能促进他们的学*兴趣,更重 要的是用带一点挤压性的手段激发出孩子们的潜能,最大化地挖掘他们的个人能力。成年人反而要在最基础的技术的掌握上,采取“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九指” 的方式,不能为了应付比赛而练得太杂。 我从1976年开始做教练,阴错阳差,和成年业余选手打交道的机遇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尤其在国外,没有专业队体制,几乎全是业余爱好者,发生的现象也大致 相同。我见过许多非常执着的爱好者:研究理论、观摩比赛、分析视频,数十年如一日地练*、比赛……在美国,我见过打了二十多年球、请过几十位教练、换过数 百支球板、积分还在1600左右徘徊的选手,而且有相当数量。当然,国内类似的情况也很多。 作为成年人,要在掌握基本单项技术的“质”的层面多下功夫,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加新技术和逐步提高。有一句话提醒大家:理论上明白了不等于肢体上就能做 出来。所以,成年人练球的方式和计划应该不同于小孩子。练球首先要把思路简单化,不能让手上的功夫和自己的理论太脱节。再者,实践出真知——如果掌握基本 技术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际操作过程,对于修正理论认识偏差,做到理论真正为实践所用,会有极大的帮助。乒乓球运动说到底,是人与人隔着球网的一项运动, 得把球整到球台上是第一位的。 当然,上面举例中那些小孩子是要一级一级地打上去,走专业队甚至立志要打世界冠军的路子。至于仅为健身,或多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仅仅会打即可;或为矫正儿 童假性*视,把乒乓球作为辅助手段;或简而言之,只是打打“娱乐乒乓”的朋友,也可以参照着学一学打多球。因为乒乓球有一个缺陷,在水平较低的时候,不容 易打出回合,所以低水平的练*往往变成了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捡球。而即便是为了健身,会打多球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就算仅仅是为了出汗,几分钟也能 出效果。

2、基本技术要注重积累

很多爱好者经常谈到:“我现在基本功练到什么程度了”(如正反手起下旋、不定点摆速、发球抢攻等)。我有个观点:这些技术不是基本功的完整含义。在没有建 立一个较稳定的基本动作、没有较好地掌握重心交换、根本不能把每一板球打实等情况下,单纯用练过什么技术来代替基本功的想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我在网站 上看到过不少视频,说的和能做到的相差太远。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很多球友所谈到的基本功,有些不够全面,练*的那些内容,准确地说只是一些“训练计 划”,并不是基本功的全部内涵。 很多球友往往打了两三年球了,有的时间更长(当然,缺乏教练指导,缺少水平合适的练*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无奈的事),但是基本的动作结构和手感还是没能较 正确地建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练*不够得法,对乒乓球理论理解上有偏差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我的经验,中、下水平的成年爱好者往往连比较简单的对练 都不能进行。这其实不单单说明基本功的欠缺,最主要的是无法较平稳扎实地提高水平。一般来说,球友之间*似水平的居多。一旦碰到比自己水平高的球友,不要 说记分比赛,有时连热身练*都和对方对不上点儿。我的想法很实际,如果你可以和对方进行简单的对练,即便是对方拉,你拨挡,能单线防上五六板不失误,那谁 陪谁练还真不好说呢!但如果你总是一两板球就失误捡球,抛开人品球品不谈,很多水平高的球友不爱和这样的球友练*,毕竟练不起来,总捡球也是个原因。 实际上,练得好的话,1600积分的球友,某一项或几项技术高于2000积分的不是做不到的事。我提出的所谓“一指九指”就是说的这个问题。如果客观条件 允许的话,花上两三年把攻(拉)、挡(拨)、搓球、发球等最基本的技术搭成一个较坚实的框架,就好比盖房子打了一个较好的地基,日后房子也能盖得高一些。 否则,不是半途盖不下去就是屋倒房塌。举例说,即便你是反胶改贴长胶,基础好手感好的人掌握起技术来效果也会更快更好。我和不少朋友说过:乒乓球,如果个 人身体情况允许,打到六七十岁也不算奢望。即使是三十岁开始打,也还能打三四十年,用两三年打打基础是很划算的一件事。当然,练*不能照搬少儿训练那一 套,要有变通。
3、发多球的基本内容

我们谈学*发多球,其实更要谈的是怎么发多球,打多球的人怎么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适当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说明,而不是仅仅把一些图表、几套计划罗列 出来。我们教学的展开,也是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讲起: 基本条件:多球训练最常见的形式是一对一,即一个人发多球,另一个人练。盛球的容器一个,较常见的是带架子的方形或圆形容器,架子有带轮子或不带轮子的。 最普通的是不用架子,直接把塑料盆放在球台上(上面所列“物件”我都使用过,各有优缺点)。主练人对面球台底线外最好有一个集球网,主要是为节省时间。实 话说,满地去捡球不但耗时,而且非常累人。即便你有买来的或自己做的“捡球器”,都不如一个可以罩住球台底线全部宽度的集球网实惠(最好能比全台面两侧各 宽出30公分,效果更佳)。 发多球人的站位(以练*者视角为准,本系列文章皆同此),一般右手发球是站到球台右侧、贴*球网的位置,左手发球则站左侧。这是最常用的站法。当然,在练 一些较特殊的计划时,发球人要在站位上作一些改变,比如模拟较大力量的弧圈球,有的人会站到本方底线侧身位,把球在本方球台上颠一下后发力拉;模拟削球, 高明的教练可以站到离球台1-2米远的距离发出多球等等。我的体会是,站在贴*球网位置应该是最常采用的,因为它能应对绝大部分的计划。 刚开始打球时过于随意,往往会养成一些这样那样的坏*惯。打过三四年后,再来修正已经成为动力定型的技术动作,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那比不会打还麻 烦。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渐次展开练*的具体内容,介绍一些相应的基本练*计划和套路,以及相应的体会和要求。目的就是要大家来试一试相互间上手发多球, 加快进步的步伐,得到更大的乐趣。

 

 

话说多球(二)马凯旋

上一期我们谈到了“多球”对于乒乓球练*的意义。本期,我们的多球技术进阶从正手攻球开始。下面谈到的内容基本是我的个人体会和观点,绝不是教科书,望大 家批评检验。文中除注明部分外,均以右手为例。 为节省篇幅,握拍的问题就不再重复了,但站位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如果是男子,170公分左右的身高,刚开始练正手攻球时,距球台大约40公 分就可以。我在这里说的是“刚开始”时,并不是他几年后形成自己的基本打法后的站位距离。因为一个初学者几乎不可能一上手就把站位搞得一步到位。成年人学 球,我建议双脚站得开一些,能有些许含胸收腹空间的那种宽度才好。当然,脚尖要呈不大的外八字形,只要不是感觉到重心偏向脚后跟就行了。所谓“重心前 倾”、“双膝向内”什么的那是练出来的,是随着技术的进阶慢慢要求出来的,而绝不是“摆出来”的。我倾向于个性化随势。只要不是过于不合理的,都允许存 在。

1、如何“发”多球

发球人站位在右侧网前,发的球不能太高(到对方球台后跳起的最高点),不能顶人(太靠底线不行),要给练球人引拍迎前的空间。发多球的方式一般是两 种:1、左手把球在本方球台弹一下再发出;2、左手把球直接抛到拍子上,双手配合着“直给”式。这项练*要从正正手攻球练起,因为打乒乓球最重要的重心交 换在这个位置上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球人除了要注意出球的弧线高低、长短以外,其实最最重要的是“节奏”。是你在下意识里模拟对练人眼下应该再供 球的那个时间点。 发球人的基本功是:稳字当先,连绵不断,节奏稳定。我有句话:“不怕慢,就怕断。”我看到过有些人教球,打一下让孩子停一下,去纠正球拍挥到的位置。这不 是不行,但我个人倾向于连续打,至于球拍挥到的位置,一是要做一点徒手挥拍,二是在打多球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纠正。我首先要让练*者掌握的是,打乒乓球要的 是“活”的动作,“活”的节奏。根据我的经验,只要不是协调性太差的人,都能做到。关键是你发多球的球速,或者说频率要适当。 其实多球计划本身很简单,发球人发的是直线,练球人打的是斜线,击球时间为最高点(附图1)。绝大多数会发多球的人都知道,其实发球节奏就是:一、二、 一、二。练*者一转腰引拍,二转腰击球,这样很容易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打放松。一下一断地练,不是不行,但是找感觉的过程慢,更主要的是没有一下切入主 题,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刚学发多球的朋友,得练练基本功,主要是双手的配合。一次拿几个球,一两个,三个最多了。另外,你要盯住练球人,不能去看盆里的 球。千万不能忽略了自己发球的节奏、长短、力量的大小、旋转的强弱。而且,发球要速度稳定,不能断断续续、忽慢忽快,那样练*者会无所适从,严重的连动作 连续感都建立不了。 发球人要掌握好稳定的节奏。随着练*者不停顿击球次数的增加,他的动作慢慢就会紧凑,连续感就会好起来。为此我曾用过可能是最笨的办法,但管用。练过乐器 和声乐的人应该知道节拍器,那是个像老式钟表一样的辅助器材,主要是帮助练*者稳定节奏。成年初学者,66-72拍/分钟。就是一拍摆手引拍,一拍挥动击 球。根据进度,慢慢调快。协调性一般的练*者,打个三四次就能稳定住,也可能更短的时间内就做到。打到100拍/分钟,动作能做完整时,交换重心较自如的 感觉就来了。当然,这是辅助手段,你的眼睛更重要。我在这里只是给一个可以量化的手段,并不是推销节拍器!打乒乓球,最终还是要过渡到和真人的练*。就拿 节拍器的使用来说,再好的钢琴家,基本功也得练*车尔尼、哈农的练*曲,他们也要求触键要实,节奏要稳。其中的道理有相通的部分。

2014-3-17 23:14 上传 下载附件 (10.44 KB)

2、如何“练”多球

练*者持拍手放在身前、台面上。要从开始打球就培养一个好*惯,盯住对方拍与球接触的那一下。球飞行的过程,就是你转腰引拍的过程。持拍手放身前是解决一 个问题:即转腰-引拍。引拍的方向就是球飞过来的方向,对着来球引、对着来球挥动击球。引拍可稍慢,击球可略快一点,这是击球的节奏。所谓转腰,就是水平 转动,击球前重心转到右脚上,转腰击球,重心到了左脚上。刚开始动作幅度不用很大,但是必须有引拍的过程。要注意一点,前臂是随腰侧摆,不能用肩肘前后拉 动。只有往复准确的转腰,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身前击球,而不停顿的往复,解决的是要把你的动作打成一个“活”的动作。所谓基本功的“基本”二字,我个 人就是这么理解和实践的。 我认为练*者学*乒乓球的动作应该是:先整体,再局部;先外观,后内在。我并不推崇刻意地去追求所谓动作的漂亮,但一定要合理:能放松、有连续、发得出 力、会调节就基本可以了。所以,我在给初学者打多球时,最开始的要求是:板型打开,击打球的中心偏上一点,使球心受力。再有,尽量把球打长,接*底线。只 有手上能把球打实,日后才谈得到技术质量。腰胯以下在击球时整体感强烈一点,因为它起到的作用是承下传上,这样你才能把转腰做得“团结”、一体、干净,才 能做到同时向同一方向挥动。刚开始时的转动是惯性转动,不要刻意追求身体某部位的突然加力。击球时手臂由后向前迎球运行40公分左右,触球时收前臂,方向 为左前方。直板大体相同。 在成年人爱好者里面,直板比例是比较大的。关于直板的正手攻球,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个手指之间在控制板型、调节发力时是要转换调整的。打正手时主要靠 大拇指控制拍型,食指要适当放松,击球时,中指(无名指)在调节球、掌控方向、发力等几个环节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横板打正手,起相同作用的是食指)。 就动作稳定性来说,横板强于直板。现在学动作,要有个较明确的概念,有个说法叫“先推后收”,也可以说“先迎后收”。与老式正手攻球比较,这种动作手的位 置较高,向前挥动成分大,不制造过多的弧线。它的优点是:速度快,突然性强,主要是日后有利于攻打上旋球和前冲拱球。所以手指、手腕、肩肘等部位不能翻动 或起伏太大,强调重心对动作的支持和对回球弧线的控制。如果过早强调手上的细节,不仅搞得动作支离破碎,更糟的是容易顾此失彼,破坏了动作的整体感。

3、练*横板反手拨挡与直板推挡

关于横板反手挡、拨技术的练*,要建立“顶拨”的概念,即要在来球跳起的上升中后期触球,挥拍方向我要求向右斜前方挥动。如果纯粹向前挥动,日后防弧圈容 易动作散,易出界。触球中心偏上一点,主要靠前臂挥动,肘部略有支撑感,但不宜向外支出过多。整个动作刚开始时也是要“有来有去”,就是说:引拍-拨挡- 还原(引拍)-拨挡,不能使挥拍距离越打越短,而且完整的还原+完整的挥动更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刚上手时,过于强调手腕手指,一是做不到,二是反而容易 把动作打僵。道理与正手相通,反手拨挡也是先练打斜线(附图2)。其实也是先要把动作打得有连续感,使身体放松下来。 关于直板推挡的练*,站位时身体位置偏高于正手攻球。大拇指、食指、中指要协调好板型,持拍手的位置基本与击球点相等高或稍高,站位为平行或左脚稍前半脚 左右,利于侧身。引拍前,肘部靠*身体偏前位置,关键要引拍(向后)与推出(迎前),手臂前伸20-30公分左右的点比较合适(依身高、站位略有出入), 在球跳起的上升中后期触球,过早,动作在球体上发生不了作用;过晚,被来球顶住伸不出手。推球时,板型基本呈90度,食指控制拍型,中指决定发力方向。以 肘部为支点,这样,动作外观才紧凑,处理来球时才简单干净。刚开始练*时,找到正确的击球点和节奏为第一要务,推球时先以借力为主。

 

 

话说多球(三)
马凯旋

直板横打的反手挡拨
对于60、70、80后的业余直板选手来说,球龄一般都不短了。“左推”肯定打了很多年,在技术上的更新及取舍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一窝蜂似地改 练横打技术?值得商榷。尤其是已经具有中高水平的球友们,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练*横打技术对于初学者以及球龄不太长的球友而言,影响不会太大。但对 于球龄长、技战术已经成型的“资深”粉丝们,改不好的话反而会把以前的技术特点也搞丢了。 中国的直板,中*台打法的很少,因为咱们没有日本、韩国那种用日式直板从小就狂练步法的传统。*台使用横打技术,难度尤其大,这一点希望朋友们引起足够的 关注。从儿童练起,除了手小,并没什么特殊的难点,按部就班练下去就行。但对半路出家的成年人来说,所有与推挡技术的不同点都会形成问题。

1、反手平挡

横打的反手技术,最先上手练*的我仍然认为是“挡”,平挡,进而根据本人能力慢慢加。因为横打技术从握拍要求到技术动作,与传统推挡都有差别。而平挡不单 单是掌握起来相对容易,更主要的是能建立横打技术的基本感觉。与推挡相比,横打时的拇指、食指、中指对板型控制时的综合调节难度更大。开始时,需要把拍形 控制成几乎90度,或略微前倾一点,手腕要适当放松,手背要略微拱起一点,目的是触球时形成一个能较大面积接触球的“面”。与推挡相比,肘部要离开身体适 当向外,起支撑动作的作用。 发球人:横打技术,除了偏正手位的拧拉和弹打,一般是处理出台球。所以发球人发出的球不宜过短、过轻,要让练*者做得出引拍-挥前臂击球的动作,练*者借 得上力才行。给球的落点开始时不要过于偏反手位,那样会增加练*者掌握动作的难度,还容易产生击球时间偏晚的弊病。当然,练*起下旋或反面发力拉时,供球 的落点就可以适当偏反手一点了。这样,练*者容易找到转腰引拍、蹬腿挥拍等等技术细节的感觉,如果过于偏中间反而不舒服。所以,发多球不仅仅要节奏稳、连 续感好那么简单,而且随着练*者练*不同的技术,发球者的发多球技能也要相应提高。 练*者:上面有过提示:如果反手不会推挡,要求就简单一些;但如果以前是练*反手推挡,现在加练横打的挡拨技术,你就一定要有所改变。推挡练*加力时,是 靠重心引动挥拍推球,在触球的刹那,把力传到中指顶住球拍的部分作用到球体上。就是说,推挡发力时,中指要有“顶一下”的动作。当然,在这“顶一下”时, 手腕也发挥了作用,否则,力不可能无阻碍地传到食指上。 与推挡相比,横打技术相当不同。从发力机制上讲,由于握拍及击球方式的改变,手腕的作用明显大于推挡,发出的力量也明显大于推挡。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练* 横打第一项技术时,就提出手背要略微拱起的原因。一是使板型稳定、发力集中,二是防止手腕在发力时过于晃动,产生“甩手腕”的现象。7、8岁的孩子练* 时,我可以有限度地接受手腕动作“发散”的外观。因为孩子小,手也小,肌肉力量不足,动作还未定型,属于“带共性的不足”,绝大多数孩子初练横打都会出现 这些问题,这是可以在以后的练*中让他改正的。但成年人不行,一上手我就要提要求。因为成年人太容易一不留神就抡起来发力,一旦搞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改正 错误比不会还麻烦。得是“松而不散、拱而不僵”才行,而这非得在练*者能掌控的动作频率下进行才能做到。“循序渐进”说的就是这种事。就是说,动作外形基 本正确,引拍对得上来球节奏,击球时间和部位大致准确,这第一步就算迈得好了。刚开始练*该项技术时,还是应该以借力为主,手腕、手指无需制造过多的弧 线,要能把球打得“实”一点才好。击球时间为上升中后期,触球部位为水平中心偏上少许,前臂向右斜前方挥动30公分左右(视练*者身高、臂长略有增减)。 练*顺序一般还是先练打斜线。(见图1)
2014-3-17 23:24 上传 下载附件 (13.05 KB)

2、正反手搓球

学*了正手攻球和反手拨挡技术,下面就该练*搓球了。 发球人:一般来说,搓球是练*乒乓球基本技术时接触旋转的第一课,是练*者建立对旋转感觉的初体验,对业余选手来说尤其重要。实际一点说,业余选手的比 赛,特别是较低水平的比赛,80%甚至更高比例的比赛是从发下旋球和接对方的下旋球开始的。如果没有较稳定的搓球技术,后面的衔接几乎免谈。进一步说,搓 球是建立“控制”和“减力”等手感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业余选手中的“粉丝”们,我是指有一定球龄和技术水平,对乒乓理论有所了解和涉猎的“粉丝”们,都 特别想改进自己的接发球技术。我的意见,搓球是最需要掌握的技术,没有之一! 所以,发球人要对给出的球讲究一些:1、建议采用先把球在本方台面上弹一下,再搓送出去的方式;2、建议用横板握拍,用正手面触球;3、节奏要慢一些,因 为发出的球首先是要模拟双方对搓或发出的速度不快的下旋球;4、练*方练反手搓球时,球可以给得稍长一些。一是实际需要,二是*台搓球时要注意不能让练* 者离台越来越*。但是,在练*者练正手位搓球时,给出的球要适当短一些。原因很简单,正手位太长的下旋球根本不用搓,一定是使用进攻技术了;5、发球人给 出的球要带一点“缓冲”,不能“捅”着把球发出去,要确实带下旋才好。因为你给出的球没有缓冲,真实感不强,模拟的初衷荡然无存;“捅”着发球更不可取, 因为既没旋转、弧线又平,发得不好还可能“顶人”,失去了练“搓”的意义。最关键的是,练*方难以较快地进入状态。练*者能不能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除了 他本人的手感和悟性之外,发多球的人给球的质量至为关键。 练*者:首先要明确,搓球是一项重要的必备技术,除了可以让你掌握如何制造旋转的基本能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打球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转有不 转才是正常、合理的。能快能慢,是打好乒乓球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搓球恰恰就是练的这个内容。刚开始练搓球,有几个要点:一是盯球,盯住发球人球拍与球接 触的瞬间;二是慢引拍,慢到与来球节奏接轨;三是最初练搓球时要练*常规的慢搓,就是要在来球跳起回落的前期触球;四是先要学会触球时“送”的感觉,力争 让球在自己的球拍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的那种感觉(感觉!)。进而练*加旋转,搓转、不转,再从单一线路过渡到搓不同落点。练好搓球对培养良好的手感和打球 的节奏感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直板横板搓球的技术要求,正手反手的搓球要领都不大一样。这都要在练*时予以注意。比如:横板反手位搓球相比正手位搓球容易掌握,横板反手搓球从人体结构 上讲很顺,但正手就会别扭一些,主要是手腕要适当外展,否则没法使用技术。手腕这一小小的外展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刚开始建立技术时加以解决。解决好手腕的 外展,对日后练*正手位的挑打、劈长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千万不可忽视。因为搓球比较慢,对手法提出要求,建立和改正起来相对容易。直板正手搓球对此就不那 么严格,因为直板力臂短,手指在握拍上的小小调整,足以应付搓球动作的要求。就是说外观上无需过于强求横向手腕打开,即便是纵向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 能发得出力,能把球搓转,有控制就行了。 我们刚开始练*的是慢搓,就是球弹起回落的前期搓到球,动作要求引拍→迎球搓→还原。有个细节要充分注意:搓球,是主动制造下旋的一个过程,球拍接触球时 的角度还是要适当讲究一点。实话讲,我不大愿意直接给出一个角度的数字:如30度,因为这东西还是得因人而异。如果形象一点的话,我更倾向于采用很多人都 知道的方式,一张钟表的图,正中上方为12点,下方为6点,以右手反手搓球为例,一般触球点在7:30左右即可,板型立起超过8点、过平超过6:30,就 不大可取了。再具体的就要在练*过程中体会和调整了。

 

话说多球(四) 马凯旋

1、发球练*
乒乓球诸种技术之中,有一项技术是可以自己单独练*的:发球。 发球的种类有很多:正手奔球,反手快长球,急下旋发球,正反手侧上下旋,正手转不转发球,低抛,半高抛,高抛发球(均可正反手发),下蹲式发球,现在又有 了逆旋转发球。发球的好坏,取决于速度、旋转和落点,可是绝大多数球友往往偏重于关注自己的球发得转不转。我给大家出的主意是:先得练把球发快、发长,进 而再谈发转和落点。成年人学发球,要能把球发得又快又转,是首先要掌握的。我们的文章谈的是多球,而用多球来练*发球是公认的最好的方法。 发球的基本站位。我在开始阶段会要求练*者采用纵向站位,即便是最开始的正手位发快球也是如此。拿最常见的正手侧身发侧上下旋来说,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至于双腿的外观,与中国武术的说法“前腿弓、后腿绷”*似。就是左腿不宜站直,这样重心吃重感强烈,右腿当然也要适当吃些力,但比之左腿会差很多。这样, 在开始发球引拍挥动时,身体重心才能在动作惯性和腰的带动下向后腿移动;而挥拍触球时,同样是由右腿及腰把重心快速移至左腿。这样的动作,充分发挥了重心 的作用,手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松。由于动作的连贯,能比较快地找到由重心把力传到手腕及手指的感觉,而且,当动作结束时,腰和左腿还可加上突然的制动, 最大限度地体会到身体里面力的释放与控制的内在感觉。(图1:正正手位发球及落点;图2:正手侧身位发球和反手位发球及落点)
2014-3-17 23:31 上传 下载附件 (17.34 KB)
顺带说一下,正手侧身位发球的站位和反手发球的站位是不同的,但反手发球刚开始练*时,我同样建议采取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纵向站位为好。也是右腿弯的幅 度大一些,左腿站得稍直一些。图例中我们把发短球的落点也标示出来了。成年球友练*发球,可以适当变通,在有了基本的发球感觉之后,可以较早地练*发旋转 球。有一件事需要特别强调:从开始练*发球的第一天起,就要培养一个好*惯——那就是动作要规范,持球手不能伸进球台底线及其延长线,手掌要伸平,抛球一 要直(上下),二要抛够高度(至少16公分)。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很多业余球手,包括很多业余高手,发球都是违例的,在此提醒大家加以注意。 前面插进了一段,简单讲一讲发球技术的练*。因为发球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技术。按说这不属于打多球的范畴,但是用多球练*发球确实是非常好的手段,只是 没有人陪你练,像做梦一样,只能自己来。练出一手好发球,是你实现打好乒乓球梦想的重要一步。

2、连接+步法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基本的技术连接练*。随之而来的,我们也会讲到与之配套的简单步法的建立。当然,都是采用多球练*的方式。在学*了正手攻球、反手拨挡 (推挡及横打的拨挡)、搓球和简单的发球之后,学打乒乓球的基本框架就算搭建起来了,应该适时地开始连接技术和简单步法的练*。下面我介绍几种常用的步法 及练*计划。 (1)正正手1/2台走位攻 发球人发右半台1/2台定点普通上旋球,练*者定点走位。(图3A、图3B) 发球人:要根据练*者的自身能力来掌握出球的速度、落点的幅度。出球的速度不能超出练*者可以达到的程度,落点也不必拘泥1/2台,刚开始时幅度小一些也 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要让练*者能连贯地走起来,所以,发出的球不可过长、力量过大。这是检验发球人功力的部分,一定要观察练*者,然后随之调整。练*者 进步的快慢往往取决于发球人。因为初学者连自己都掌控不好,更遑论过多地去适应发球人。训练指导思路的中心是练*者,而不是发球人。这个练*发的是直线+ 中路小斜线球,为普通上旋球。第一板发正手位,第二板发*中线位置。 练*者:不要把步法想得太复杂。如果你能较自如地交换重心,定点攻球打上个十几二十板,你就可以练*并步走位攻了。这个计划是从正手位开始,第一板击球后 并步走位到中线附*打第二板球,继而并步回正手位击球,往复交替,达到练*并步走位的目的。第一板准备击球时,盯住来球,启动转腰引拍重心落在右脚上,持 拍手也同时引拍至合理的工作距离,随即转腰挥拍击球,重心就交换到了左脚上,这时右脚就要并向左脚方向(这是第一步);右脚落地,左脚迈向左方取位(这是 第二步);手臂此时不是静止的,伴随着还原动作和并步取位的是转腰引拍,重心又转到了右脚上。节奏拿捏准确的话,这也是来球跳起到刚刚好的高度,随之就是 第2板击球,重心又交换到了左脚上。这是从正手方到反手方向的并步(中线附*)。 这时练*者的位置在中线附*,随之开始向正手方走位,动作还是由上面最后一个环节重心落在左脚上开始(请大家记住:所有这些都是在运动中不停地合理交换重 心下完成的动作)。下一个不停运动下的动作是继续做还原的重心交换,随着这个动作的过程,重心到了右脚上,左脚出脚踩上这个节奏向右方并步,然后就是左脚 落地,迈右脚,而转腰引拍也要随着节奏同时做,等重心又转到了右脚上的时候,引拍也到位了,一个1+1板式走位过程完整结束。当然,这同时也是下一板球的 开始。这个练*两个球为一组,开始时一次打20-30组就可以了,击球线路均为打斜线。
2014-3-17 23:31 上传 下载附件 (24.34 KB)

(2)正手侧身位1/2台正手走位攻(图4A、图4B) 发球人:这个练*,发的是斜线长球,当然也是普通上旋球。有个细节要注意:这条线,特别是发向台角方向的那一板斜线,比正正手直线长很多,发球时要注意。 练*者:这是与正手位走位配套的一个练*计划。但稍有不同的是第1板球是从侧身位打起的。站位是直接站成侧身位。与实战中侧身杀斜线发力打不一样的是,左 脚前插不要太多,平行感多一些。这是为了建立步法的方便。其他技术细节与前一个练*大致相同。只是顺序是颠倒的。具体一次打几组也是遵循争取多打回合为练 *的主要要求,击球线路也是两板斜线。
2014-3-17 23:31 上传 下载附件 (24.25 KB)

(3)拨挡(推挡)接侧身正手攻(图5A、图5B) 发球人: 这是一组三个球的练*计划(也有很多人采用一组两个球的方式)。 这个计划相对于发球人简单一些,因为发球的落点是几乎一样的,都是发向练*人的反手位。需要注意的是,练*人侧身后打的那一板球,开始时不要发得过长,那 样练*者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练*质量。练*者:我把计划设计成三板球,主要是为了强调第二板反手击球后接侧身的这一环节,而本计划练的就是这个侧身步法 的连接。练*方式为第一、二板反手击球,然后用侧身步法连接到第三板的正手攻球,步法还原再回到反手拨挡。我是采用两步式侧身步法: 首先是要盯球,继而引拍-击球。不论是拨挡(横板或反打)还是推挡(传统直板),从引拍到击球的这一过程都要有重心的交换。以右手为例,引拍到位准备击球 前,脚下的重心是左脚吃重较多,随着挥拍击球动作的完成,重心交换到了右脚吃重。第二板反手再次击球后做还原向后引拍动作,身体重心从击到球时的右脚吃 重,再次移到左脚吃重时,右脚迈向左脚的斜后方(脚尖是朝外斜向打开的,不能朝前),这是第一步。随之马上出左脚,这一步既有适当的前插又有适当的横向移 动,而且出这一步的同时做身前交换板型及转腰引拍,这是第二步。到重心转至右脚支撑时,也恰恰是持拍手引拍到位,正手就可以出手击球了。 还原至反手击球位置的步法,是接着正手击球动作的完成,重心大部份转到左脚开始的。击球后要转腰还原,这个还原动作是以腰带手,重心交换到右脚上时(手在 身前),左脚迈向右方(平移,外观上看似乎在右脚前做半交叉似的),这是还原的第一步。随着左脚落地的就是出右脚取位,而出右脚时,持拍手要随着步法作交 换板型及引拍(慢引拍!这个引拍是准备下一个循环的反手攻球),引拍到位,重心就又回到了左脚吃重了,来球也弹起到最佳时间,反手出手击球,重心到了右脚 上,这就是完整的一个过程。为了更好地找到交换重心及侧身步法之间连接的节奏,反手击球时可以体会一下右侧腰部及右膝盖协同用一点力把手臂“送出去”的感 觉。这样,侧身步法的启动会更容易、更稳定。步法移动时,是几乎贴着地面有弹性地走,身体的上下起伏不能太大。

 

话说多球(五)马凯旋

1、正反手定点摆速
发球人:发球的落点是先斜线后直线,视练*者能力掌握出球的速度和两个落点距离。计划是每组两个球,一边一板,打30组以上为好。 练*者:站反手位,左脚稍前约半个脚掌。和推挡(拨挡)侧身相同的是,引拍至准备向前挥动的时间点,左脚吃重感较强烈,挥拍击球后,重心成了右脚吃重感强 烈了。这里有了新内容,持拍手要在身前、台面上,用手指手腕交换板型,左脚并向右脚(这是第一步)。此时需同时转腰引拍,俟左脚落地右脚平行迈向右方,转 腰+持拍手侧摆至最佳位置,右脚支撑重心(此为第2步)。此时也正好是来球跳至最高点,随即正手挥拍击球。 正手动作完成时,重心转到了左脚上,手腕手指在身前、台面上交换板型-进右脚(1)-迈左脚(2),还原加引拍一气呵成,引拍至击球位置,来球正好为上升 中后期,反手挥拍击球。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摆速过程。(图1A、图1B)
2014-3-17 23:48 上传 下载附件 (21.88 KB)
这项练*简单说就是正反手交替走位连续攻,定点需要并步走位的摆速。它的要求是节奏要稳,多球落点要相对固定。这样,练*者能够迅速掌握技术要领,以较快提高正反手交替进攻能力。
并步定点摆速,开始时练的是手脚协调的能力、正反手交替进攻的能力。但是解决不好两个交换,一切都是空谈。那就是以腰带手的重心交换和用手腕手指在身前台 面上的板型交换。业余球友最常见的毛病就是意在手先,或者说主观意识走到了自身能力的超前位置,往往使用肩肘拉拽式的摆手(正手),到了要打正手时才开始 交换板型,那可真就是“黄花菜都凉了”,接下来一定是手忙脚乱。相对来说,反手的还原引拍容易出的毛病是过早做完动作,那是因为反手空间小,引拍容易,所 以,练*者自身内在的那种节奏感和协调性的合理运用是这个练*计划的核心内容,不可忽视。而解决好重心和板型的两个交换,则是打好摆速的保证。希望朋友们 练*时注意。练的是稳定和连续,而不是越打越快。 细心的球友可能注意到了,并步走位,不管是单一的走位攻还是交替的正反手攻,你要想向左方移动,必定先出右脚移动,反之,必定先出左脚。我之所以不厌其烦 讲得这么详细,无非是强调交换重心,尤其是运动中交换重心的重要性。解决好重心交换和手脚的有节奏的协调使用,是首先要练*的。

2、正手位上短球

发球人:发略带轻下旋的正手位*网短球。前几个计划,多球都可以直接发出去,但这个计划最好用横板握拍,球先在本方台面上跳一下,再发出去效果较好。发出 的球要的是:轻、短、低(弧线),落点距球网20-30公分左右。这个练*只练一板球。所以,要等练*人退回基本站位,方可发出下一个球。每组20-30 个球。 练*者:站位反手,持拍手平放在身前。我们的上短球步法仍然是采取两步上的方式。发球人出手后,来球过网将要触台时,右脚支撑,出左脚向右斜前方少许,这 一步无需过大(第1步),左脚踩住随即右脚较大范围地插向斜前方(球台下),右脚上步后踩实(第2步),右手伸进球台在最高点时把球轻搓过网即可(随着技 术种类的掌握,可搓、翻挑、推抹等等。一般来说,拧拉我也建议使用两步上的方式)。刚开始练*时,要求持拍手不能提前伸出去,一定要有一个:左一步 (1)、右一步(2)、(伸手,如果能力够,最好在出右脚的后半程时伸手)迎球击球(3)的节奏。触球后回撤步法是重心后移至左脚支撑,右脚向左斜后方迈 一大步(第1步),右脚落地后,左脚迈步向左移动,落位成准备站位,开始下一循环。步法后撤最容易出的问题是过早回撤,必须要在击球过程完整做完以后,由 腰腿带动身体把重心引动至左脚时,右脚方可做这个大范围的回撤步(图2A、图2B)。 好的上步节奏是右脚落位踩实地面后,尚有半拍时间略做引拍再击球的感觉为最佳。另外就是台面下的右大腿与台面上的持拍手直线距离短一些,这样重心的支撑感 才强烈,技术使用的自由度才更大。 2014-3-17 23:48 上传 下载附件 (13.51 KB)

3、推侧扑(拨挡+侧身+正手攻)

发球人: 这个练*也属于经典计划,但对于业余选手来说,特别是对有一定年龄的朋友们来说,要慎重练*。练*方式一般为三板式,两板反手位,一板正正手位。发球人节 奏稳定最重要,而且发出的球不要太长,尤其是正正手那一板球。稍稍短一点儿练*者会受益多多。 练*者:前两板球与拨(推挡)侧身相同。这里有几个细节要特别注意,打完侧身正手进攻这板球,准备交叉步扑正手位时,A、随着侧身攻后的还原与重心交换, 右脚尖适当转向右斜前方,这一转的同时右脚做一个小范围移动的垫步,或者原地做一个小垫步调整都可以,此时重心到了右脚上;B、左腿在右腿前面做较大范围 的交叉蹬跨动作;C、左脚落地后,正手击球,而随着正手击球和重心的交换,右脚后续落地时重心要顺势向左前方转动;D、打正手后是左脚支撑重心,右脚向反 手位做交叉步还原。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推、侧、扑过程(图3A、图3B)。 最常见的问题是:1、准备交叉步前,右脚没有垫步,直接出左脚楞跨,既没节奏又取位不准确。2、左脚向右做交叉步移动时,腰及右腿支撑不够,耷拉脑袋,颈 部吃不住劲儿,外观上看是弯腰、低头,右手向后捞着打球。所以,在做左脚交叉步取位时,一定要平行移向右方甚至右斜前方,最忌右后方。而跨步移动时腰部、 颈部要吃住劲,特别是重心也要随着跨步的同时向左转动。这样,动作才能有根,几个回合下来才不至于散架。
2014-3-17 23:48 上传 下载附件 (21.59 KB)

4、前后步法(正正手及侧身位)

发球人:前后步法的练*经常被人们忽视,我个人认为,前后步法的练*对于业余选手掌握基本动作的完整性而言,相当重要。原因很简单:站位*台时,动作偏 小,站位离球台偏远时,动作必须适当加大。以正手进攻技术为例,离台1米以上时,动作幅度要明显不同,挥动的前后幅度要加大,大臂都要适当跟出去,打出的 球才有威胁。如果你还用离台30-40公分时的动作幅度打球,打出的球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这是一个基本能力的练*。本计划是1/2台的前后定点步法练 *,分为正正手位和侧身位两种。发球人发的球为2X2方式,正手位练*是两个*中线的*台球,两个右台角方向的底线长球;侧身位练*是两个*中线的*台 球,两个反手台角位置的底线长球。各自两个的台角长球要发的弧线稍高一些。每组4个球,15-20组/次。发的球为普通上旋球,速度中等即可。 练*者:站位不宜过于平行,正手位2X2练*时,第二板*台正手攻之后,随着转腰交换重心,出左脚迈(退)向右斜后方(第1步),落地后转腰引拍,出右脚 仍迈向右斜后方(第2步),右脚支撑住重心,手臂也恰好引至最佳位置,蹬右腿挥拍击球(第三板球),打完第三板球,重心到了左脚上时,右脚迈向左斜前方 (第1步),右脚站住,转腰引拍迈左脚(第2步,也是左斜前方),引拍到位,重心也就到了右脚支撑了,重复第一、二板。 侧身位的2X2是中线附*的第二板击球后,随着重心交换,左脚迈向左斜后方(第1步),转腰引拍,右脚随之也迈向左斜后方(第2步),右脚站定,引拍也到 位,蹬腿挥拍,连续打第三、四板球,第四板击球后,重心到了左脚上时,右脚迈向右斜前方(第1步),引拍转腰出左脚(为右斜前方,第2步),引拍到位时, 亦是重心转至右脚支撑,又回到了本练*计划的第1板球了(图4A、图4B、图4C、图4D)。 与其他练*不同的是:1、步法一定要斜上斜下,两脚不能站位过于平行,特别是离开球台较远的那两板球,纵向感特别强烈。2、手法动作上要有相应的变化,离 台较远时腰腿的作用明显,引拍和击球动作前后幅度变大,向前击球感强烈,挥动时大臂要有跟、送的感觉。这个练*对体会“走”步法概念的建立帮助很大。

 

话说多球(六)
马凯旋

现在把用多球建立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一些补充:

1、正手*台拉弧圈球

正手弧圈球是当今几乎所有进攻型选手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建立技术的方法,我一般采用的是从拉下旋球开始: 发球人:我一般用横板握拍,球先在球台上颠一下,然后发刚刚出台的下旋球(右手发球人发直线)。要求单一落点、单一旋转、单一节奏,这样,对面的练*者才 能更快更好地建立技术。发出的球不要过高、过长、下旋太少。练*者在正手位拉,一组30-50个球。 练*者:建立用弧圈拉下旋球技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引拍的节奏问题。我的要求是:刚开始时“宁晚勿早”。原因很简单,从练*正手攻,反手挡(拨)到拉下 旋,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引拍过快,或者说引拍过早。成年人练*,可以从一开始就灌输“以腰带手”的引拍方式。引拍时右脚的支撑感是非常强烈的,也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放松沉肩,前臂的打开、摆动才能与身体一体化。此外,我个人不推崇压板型,板型应基本打开。这样能早触球,能更多地借上来球的旋转和力量,也就能 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力量。触球的中间偏上少许,挥动方向是左前上方,在来球的最高点拉球。发力顺序是先蹬腿后挥手。由于这个练*站位*,来球刚刚出台,所以 向上蹬腿会多一些,而且脚掌踩实的感觉尤其重要。击球的要求:撞击摩擦要兼而有之。至于拉得多么转、力量多么大是以后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建立技术,动作的 整体感和能否连续是考量的主要部分。就是有人说的:先找感觉。千万不能一上来就抡着发力拉,极易把动作拉僵。 2014-3-15 23:56 上传 下载附件 (12.38 KB)
2、反手*台拉弧圈球

发球人:发斜线下旋球,同样不能太长、太高。这些基本要求对练*反手*台拉球更需要注意。因为反手没有过多的空间,如果发过来的球位置不舒服的话,练*者 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拉球的质量就更谈不上了。发出的球要让练*者能够连续做动作,不等(发球节奏偏慢),不催(发球节奏偏快,练*者来不及完成动作)。好 的多球节奏是恰恰比练*者能做到的速度稍稍快上一点点,用我的字眼来说,“领”着他拉球。这是发球人功力和水平的体现,不可忽视。每组20-50个球,视 对方能力掌握数量。 练*者:横板选手站位离台30公分左右。双脚基本平行,球拍放置身前台面上。见到来球先引拍,肘部适当向外支撑,腰髋部从右向左有转、压的运动,前臂向左 后下方引拍,手腕手指同时内旋,手背从外观上看是拱起的。这个引拍的动作开始时也要求稍微慢一些,做得过快上身容易紧张。触球时间我接受开始阶段可稍晚一 点,动作熟练后可再要求拉高点甚至上升后期,球拍挥动的方向是右斜前方,向右的感觉强烈。要做到这一点,拉球时左脚及腰部要向右用力,转动,这样,用力方 向统一,易于发出力。触球的中间偏上,大拇指内侧、手腕在挥动拉球时主动发力。 与横板相比,直板横拉选手的肘部支撑感要更多,要用腰的转动来带动引拍,手腕手指要在引拍时充分内旋。拉球时食指中指的协调用力一定要与动作的挥动一起 做,刚开始练*时要强调动作的整体幅度,引拍、挥拍的工作距离要拉够,不能只用手指手腕甩着拉球。直板反面拉本身发力就不如横板,如果动作没有合理的幅 度,技术是不会有质量的。有了较为准确的引拍节奏和完整的动作结构,这项技术的建立就具备了可提高的基本要素。 2014-3-15 23:56 上传 下载附件 (12.35 KB)
以上谈到的基本属于训练计划、手段,我是通过讲述如何用多球训练的方式来建立基本技术和步法的大致方法。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多球训练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落实 到一对一的单球练*,最后过渡到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去。所以,我们下面谈一谈如何使自己的练*更有实效,更快提高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 练*目的及方法。比如我们这几期谈到的技术,都是最基本的乒乓球技术。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技术构成了如何打好乒乓球的基石。我在文章里提到过计划与基本功 的问题,要想学打乒乓球,按现在乒乓球的普及程度和资讯的发达,需要练点什么计划大家都知道。但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计划,被很多爱好者笼统地称为基本功。其 实这里是有不同的内涵的。比如说,在握拍基本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好的手感是最重要的事。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良好的手感都是在练*最基本的技术时建立的。张 继科的反手拧拉大放异彩后,体校的孩子们马上就能练得像模像样。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练出了基本的能力。再如我们强调的攻球时尽量平打来球的水平中心 的位置,那就是因为接触球的面积越大,你的手感就越强烈,你的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为什么要求攻、拉、发球刚开始时都要尽量把球打长,那是因 为会打长,再去打短容易得多。如果一开始就把球打得弧线很短,几年后再想打长就很难做到。球打得越长,证明你的手感越好,最主要的是弧线越长对对方的威胁 越大。现在大家爱说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有了良好的手感,你的乒乓之旅才算踏上了正途。 再比如,爱好者们经常乐于提到如何放松的问题,除了天生肌肉紧张者,一般人如果练*得法的话,还是能解决放松问题的,而且解决办法就从最简单的技术上去 找。如正手攻球,在你能较稳定地连续定点打10-20板时,就可以开始转腰去打球了。具体要求也不复杂,每一板球都以腰带手、把动作做完整,慢慢就熟能生 巧了。重心交换越自如,身体自然就会越放松了。虽然我们不能像孩子们练球那样一板一眼地抠细节,但关键的过程是要有的。为什么我们不厌其烦地说重心交换, 因为那是承下传上的关键环节,不可或缺。 上面讲的这些,其实也是基本功的内容。并不是你练*了推侧扑的计划你就真能在比赛中扑正手了。因为: 死球还要活练。就是说,同样的计划,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水平阶段要有不同的细节要求。最简单的计划,也可以练出高水准的技战术组合。例如正反手定点摆 速,刚开始时练的是手脚的协调使用,继而练的是步法的稳定准确,到了一定阶段要练*有借力有发力,练到再深层时,带发球、接发球。如果能力够,不定点也要 这么练。这里我只是拿正反手定点摆速举例。在练*几年而且参加了一些比赛之后,本身的技术能力必然会出现自己的特点。是发抢好?搓攻准?还是反手加力后变 线好?诸如此类的特点就会慢慢显现,这时的“活练”,就要适当突出自己的优点练*了。还有一件大家往往忽视的事,一对一练*时,陪练的一方也要循序渐进, 不是一味“死挡”,而是要适当加力、加速、加旋转,变线的角度和连接速度也要加上变化。这样练,即使是练定点,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于两个人可以共同提 高,练*的兴趣自然就大了。练球,要练到能够举一反三才算会练。否则,每练一项新技术你都要从头来一遍,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学会方法。乒乓球技术与技术之间 是有共同的基本点和内在联系的。学会这样去想问题去练*,会使复杂艰深的技术变得简单。 几点“随想”。我用了这个词,绝不是想浪漫一下、信马由缰,而是有一些个人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共享,也有共同切磋的意思在内。 A、搓球要多练,因为这是练*制造旋转和学会控制的捷径。 B、适当练*发力,但不可过于追求“暴冲”的感觉。业余选手过招,就一般水平而言,把球更多地打到球台上是性命攸关的事。毕竟比分的计算是靠它来体现的。 C、注重站位,刚开始无需追求什么重心压低、双脚站开、前脚掌支撑之类,一个人最终的合理站位,是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形成的。没有刚开始学打球 就能一步到位那么一说。 D、非持拍手的位置及使用。我个人认为,对于很多业余选手来讲,这才是一个要适当讲究的课题。有几个常见的现象:如非持拍手打球时伸直放在台面下。正常来 说应该要拿起来,前臂略弯,几乎水平放于身体左侧、台面上;又如,还有的人右手持拍,打正手时,左手也放到了身体的偏右侧去了,这样是无法连接打反手的, 而正手也好不到哪里去。原因很简单,交换重心时无法完成动作,腰转不过去了。其实非持拍手最重要的职能是控制身体的平衡和使动作协调。这在发力和正手扣高 球时作用尤其显著。练*打反手后接侧身攻(拉)时,击球前我一般是要求步法、引拍和非持拍手适当的抬高、前伸少许一起做的。练*发力打半高球和扣高球时, 我的要求甚至是要在步法运动的同时,先用非持拍手抬到相应高度的姿势那样去“找”球的,这既有保持身体平衡、稳定步法运动的功效,非持拍手还起到了“准 星”的作用。否则你是发不好力的。说句实在话,很多右手打球的人发不好力,毛病是出在左手上的。大家可以看看高球扣杀好的高手们的视频就一目了然了。

posted on 2017-04-21 10:12  嵌入式操作系统  阅读(73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