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用意是针对一组算法,将每一个算法封装到具有共同借口的独立的类中,从而使得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到客户端的情况下发生变化。

  结构图:

  

    环境(Context )角色:持有一个 Strategy类的引用。 
    抽象策略(Strategy)角色: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具体策略(ConcreteStrategy )角色:包装了相关的算法或行为。

 

  在下面的情况下应当考虑使用策略模式:
1. 如果在一个系统里面有许多类,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行为,那么使用策略模式可以
动态地让一个对象在许多行为中选择一种行为。
2.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地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那么这些算法可以包装到一个个的具体算法类
里面,而这些具体算法类都是一个抽象算法类的子类。换言之,这些具体算法类均有统一的接口,
由于多态性原则,客户端可以选择使用任何一个具体算法类,并只持有一个数据类型是抽象算法
类的对象。
3. 一个系统的算法使用的数据不可以让客户端知道。策略模式可以避免让客户端涉及到不必要
接触到的复杂的和只与算法有关的数据。
4. 如果一个对象有很多的行为,如果不用恰当的模式,这些行为就只好使用多重的条件选择语
句来实现。此时,使用策略模式,把这些行为转移到相应的具体策略类里面,就可以避免使用难
以维护的多重条件选择语句,并体现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

  

  策略模式有很多优点和缺点。它的优点有:
1. 策略模式提供了管理相关的算法族的办法。策略类的等级结构定义了一个算法或行为族。恰
当使用继承可以把公共的代码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重复的代码。
2. 策略模式提供了可以替换继承关系的办法。继承可以处理多种算法或行为。如果不是用策略
模式,那么使用算法或行为的环境类就可能会有一些子类,每一个子类提供一个不同的算法或行
为。但是,这样一来算法或行为的使用者就和算法或行为本身混在一起。决定使用哪一种算法或
采取哪一种行为的逻辑就和算法或行为的逻辑混合在一起,从而不可能再独立演化。继承使得动
态改变算法或行为变得不可能。
3. 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转移语句。多重转移语句不易维护,它把采取哪一种算
法或采取哪一种行为的逻辑与算法或行为的逻辑混合在一起,统统列在一个多重转移语句里面,
比使用继承的办法还要原始和落后。
策略模式的缺点有:
1.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
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换言之,策略模式只适用于客户端知道所有的算
法或行为的情况。
2. 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有时候可以通过把依赖于环境的状态保存到客户端里面,而将
策略类设计成可共享的,这样策略类实例可以被不同客户端使用。换言之,可以使用享元模式来
减少对象的数量。

 

  总结:这个策略模式 也比较简单 其实就是提供一个抽象类 去实现 各种算法,然后有一个调用类聚合了这个抽象类,外部在调用的时候 可以指定 这个类中的 算法类,从而达到了选择 算法的目的。  

  到这里 整个设计模式就看完了。。。说实话,感觉看完了跟没看是一回事,好像实际开发的时候很少地方会用到设计模式。并且也很少地方有这么标准的设计模式环境。。 也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看懂,所以后面 要开始复习。一遍又一遍的看,就算不会用 也要将所有的设计模式熟记于心。呵呵将来人家问起来也有得说哈。

  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

posted @ 2013-08-21 20:22  蜗牛散步  阅读(1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