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哎!惭愧啊。。竟然没有好好的连续的把这个给看完。。浪费了很多时间。
今天接着往下面学,这个观察者模式好像不是很难。很像委托。
观察者模式又叫做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是,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程序结构如下: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主题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考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主题角色又叫做抽象被观察者(Observable)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这个接口叫做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或者一个接口实现。在这个示意性的实现中,更新接口只包含一个方法(即 Update()方法),这个方法叫做更新方 法。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现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又叫做具体被观察者角色(Concrete Observable)。具体主题角 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角色:存储与主题的状态自恰的状态。具体现察者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如果需要,具体现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具体观察者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Observer 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并定义了稳定的更新消息传递机 制,类别清晰,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示层(观察者)。
总结:前面就说了这个观察者模式和委托非常像,从结构上来看 就是 有一个统一调用的基类,和一个子类的基类,然后有一个调用的基础了调用基类,然后在里面聚合了子类的基类,就可以实现添加多个子类的实例,然后就可以调用所有子类里面的相同更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