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转了专业,拉下不少原来他们大一的课程。在补课程的同时还得学和别人等同的专业课,压力大了不少,所以大约平均每天的80%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包括睡觉),周六周日50%,坚持一两个星期倒还可以,一整个学期下来就感觉生理上和心理上有点失衡了。

说实话,到最后几个星期,虽然周围都是同学,寝室里经常聊天,但还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

 

++表示提升,--表示减弱。

学习方面++:

大二上学期是我整个一生中学习密度最集中的半年,每天的生活几乎是不变的:早上7点20起床,急忙忙起床,买早饭,赶去教室,上课上到11点40,吃饭,然后回寝室看书或者在教室里看书,2点上课,5点40下课,吃完饭,去图书馆或者东中院自修,10点半左右回寝,和室友互动一下,洗漱,睡觉,然后又是新的一天。第一次发现自己能这么有耐心地坚持一件事这么长时间,其实并不是耐心,而是压力,这种压力让人不敢松懈。

 

在这种学期中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死读书与活学活用。死读书的人虽然也能拿到很高的成绩,但他们不会融会贯通,学什么就是什么,不会去类比,不会实际动手操作,很难将理论运用到现实。而活学活用的人是非常牛的,他们的思维是打开的,知识体系是触类旁通的,他们不会在乎问题的答案,他们能从生活中学习,这样的人是我眼中的牛人,是我学习的对象。

 

还有一点,就是效率问题,有时候很早地去上课,花了2个小时听课,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有可能是老师讲得不好,但很大原因是我自己没有预习好或者自己突然走神了,或者老师讲的都是新内容大脑无法跟得上,于是后面的全都听不懂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不会去上课,自己在自修教室看书的效率比上课高得多。

 

感到课程安排不合理,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学”,好像在告诉学生“你就学吧”,这种没有方向的努力是很可怕的。比如电院大一学了好多数学,这些数学在以后很多专业甚至是在人的思维体系中都是最核心的基础,到了大三大四才去感慨:大一没有认真学数学!其实我觉得这一定程度上并不怪学生,学校在大一的时候就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纯粹为了成绩,当然学不到最本质的数学思想。

 

业余活动--:

现在已经不是大一了,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这些活动了;这个学期中印象最深的活动是我的调研部,开学一到二周的时候招新花了我们好长的时间,发传单,面试小朋友等等;第三~第四周帮上海市政府(带队老师说的- -,不知是真是假)做一个上海市物价的调研,我被分配在了松江区,我们三个人在松江区的欧尚发了几百份问卷,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当然这是有报酬的活。之后的活动印象就不那么深了,还有一个在交大内的调研活动,在13周的时候我们小组开会,后来队长不知怎么地,一直到学期末都没有动静了- -,别的小组都顺利展开了,我们小组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体来说,业余活动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人际关系--: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把时间都投入在课程学习上面了,所以时间分配给社交自然会少。当然有那么一群人不管是学习还是社交都是非常优秀的,比如我原来8班的郭同学,是一个牛人。这个学期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我曾经想过人脉和学习到底哪里重要的问题,无意之间在网上一篇文章 《学习重要,还是经营人脉重要》 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

 

身体状况--:

我自己非常清楚:身体没有高中那么好了。说来也奇怪,一个才20岁的小伙子,怎么说这种话。高中跑完1000米还能继续打篮球,打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而大学体育课,测完1000米整个人就软了,说话都不想说。这个明显的差距让我有意识地锻炼起来。寒假在家有空就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高抬腿。庆幸自己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候锻炼身体。

 

下学期最想做的:压力少一些,开开心心生活。

 

 

 

 

 

 

posted on 2012-01-25 16:42  zyearn  阅读(13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