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
树的一些定义和基本性质:
- 一棵树只有唯一的根节点。
- 子树的个数没有限制,但是它们一定是互不相交的。(一对多的关系,不能是多对多的关系)
- 1个N节点的树有N-1个边。
- 节点的度:节点的子树个数(度为0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 树的度:树中节点度最大的值。
- m棵树(一个森林)一共有k条边,那么该森林一共有m+k个节点。(假设每棵树有Ki条边,那么k1+k2+...+km = k。并且每棵树有Ki+1个节点。故(k1+1)+(k2+1)+...+(km+1)为该森林总共的节点数目。化简上式可得k+m。故:一共有k+m个节点)
- 路径长度:该路径上边的总数即路径长度。
- 节点层次:从一棵树的根节点开始,定义根为第一层,根的孩子为第二层。一直到最后一层。
- 树的深度:树中节点最大层次。
- 任意一棵树都可以采用儿子/兄弟表示法来方便的进行表示。f
- 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一般度为2的树不区分左右子树)。
- 完美二叉树(满二叉树):所有分支节点(非叶节点)都有左右两棵子树,并且所有的叶节点都在同一层。
- 完全二叉树:若一棵完美二叉树的叶节点从右到左有缺失,则可形成完全二叉树。
二叉树的一些重要性质:
- 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节点。
- 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 - 1个节点。(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得)
- 对于任意的二叉树,若n0表示叶节点的个数,n1是度为1的节点个数,n2是度为2的节点个数。那么有n0 = n2 + 1.节点总数是n = n0 + n1 + n2 = 1 + n1 + 2n2。
- 一棵n节点的完全二叉树深度是[log n] + 1(向下取整)
- 对于一颗二叉树而言,由中序遍历和先序遍历或者后续遍历可以唯一确定一颗二叉树。(先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不能确定唯一的二叉树,因为这时候没法区分左子树和右子树)
对于完全二叉树,我们可以使用顺序存储来方便的实现。因为对于下标为i的节点,它的左儿子在下标为2i处,右儿子在下标为2i+1处。(二叉树的元素从下标为1的地方开始存放)。当然,不能超过二叉树的节点总个数N。但是顺序存储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利于插入和删除。这个缺点总是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我们经常使用的是链式存储二叉树。下面给出链式存储二叉树的ADT。
typedef struct BTreeNode *BinTree;
typedef BinTree Position;
typedef int ElementType;
struct BTreeNode
{
ElementType data; //数据域
BinTree left; //左子树
BinTree right; //右子树
}
二叉树的操作集:
-
创建二叉树:层序创建二叉树,这样可以使得输入二叉树变得简单。(避免了求出二叉树的先序,中序,或者后序序列。)创建过程如下:
输入第一个数据,若不为0,则赋值,入队;若为0,则返回空树。
若队列不空,则出队一个元素,并创建该节点的左右子树。从输入序列读入下一数据,若为0,则将出队元素的左子树置空,否则,创建左子树,并赋值,入队。接着从输入序列读取下一个数据,若为0,则将出队元素的右子树置空,否则,创建右子树,并赋值,入队。(在这个过程中记得保存创建的节点。)重复这个步骤,直到队列为空。下面给出C++实现的代码。BinTree * CreateBinTree() { ElementType data; PTree BT; PTree T; PTree p[1000]; //存储指针;二叉树的节点指针,这样才能将树连接起来 int i = 0, j = 0; //双下标来控制数组 PQueue Q; Q = CreatQueue(); BT = new BinTree; cin >> data; if (data != '0') { BT->data = data; BT->Left = NULL; BT->Right = NULL; EnQueue(*BT, *Q); //根节点入队 } else { return NULL; //空树 } p[0] = BT; //p[0]要保存BT,否则树就找不到 while (!IsEmptyQueue(*Q)) //层序建立法,队列不为空就继续 { T = DeQueue(*Q); //弹出一个节点 cin >> data; //读左子树 if ('0' == data) { T->Left = NULL; //左子树空 } else { T->Left = new BinTree; //左子树非空 T->Left->data = data; T->Left->Left = NULL; T->Left->Right = NULL; p[i]->Left = T->Left; //将其加入到弹出节点的左子树 p[++j] = T->Left; //将左子树地址存到数组中 EnQueue(*T->Left, *Q); //左子树入队 } //右子树的处理和左子树是类似的。 cin >> data; //读右子树 if ('0' == data) { T->Right = NULL; //右子树空 } else { T->Right = new BinTree; T->Right->data = data; T->Right->Left = NULL; T->Right->Right = NULL; p[i]->Right = T->Right; //将其加入到弹出节点的右子树 p[++j] = T->Right; //将右子树地址存到数组中 EnQueue(*T->Right, *Q); //右子树入队 } i++; //i自增,为找到下一个可能弹出的节点的准备 } return BT; }
先序创建二叉树: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先创建根节点,然后递归创建左子树,递归创建右子树。代码实现如下。
BinTree * CreateBinTree(int i) { BinTree * BT; ElementType data; cin >> data; BT = new BinTree; if ('0' != data) { BT->data = data; BT->Left = CreateBinTree(1); BT->Right =CreateBinTree(2); } else { return NULL; } return BT; }
-
遍历二叉树:按照访问节点的顺序,我们把对二叉树的遍历分为4中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序遍历。其中前3中遍历方式是按照访问根节点的顺序命名的。层序遍历是根据树的层次来访问节点的,从树根开始,逐层访问树的节点。
先序遍历递归版实现代码:(访问根节点,先序遍历左子树,先序遍历右子树)void PreorderTraversal(PTree BT) { if (BT) { cout << BT->data << ' '; PreorderTraversal(BT->Left); PreorderTraversal(BT->Right); } }
中序遍历递归版实现代码:(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节点,中序遍历右子树)
void InorderTraversal(PTree BT) { if (BT) { InorderTraversal(BT->Left); cout << BT->data << " "; InorderTraversal(BT->Right); } }
后序遍历递归版实现代码:(后序遍历左子树,后序遍历右子树,访问根节点)
void PostorderTraversal(PTree BT) { if (BT) { PostorderTraversal(BT->Left); PostorderTraversal(BT->Right); cout << BT->data << " "; } }
先序遍历非递归实现代码:
void PreorderTraversal(PTree BT, int i) { PTree T; PStack S = CreatStack(); T = BT; while (T || !IsEmptyStack(*S)) { while (T) { cout << T->data << ' '; //入栈之前就输出 PushStack(*S, *T); //左子树入栈 T = T->Left; } if (!IsEmptyStack(*S)) { T = PopStack(*S); //弹出元素 //将输出放在这里就是中序遍历 T = T->Right; //转右子树 } } }
中序遍历和前序的最后一句是递归调用,这句递归调用是“尾递归”。可以在不借助堆栈的情况下使用循环语句来完成。所以前序和中序的非递归函数是几乎一致的。都是借助一个堆栈,将左子树入栈,然后弹出转右子树。但是后序遍历的最后一句并不是“尾递归”,使得无法仅通过一个堆栈就完成。所以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版本和上面的看起来有些不一样。
后序遍历非递归实现代码:void PostorderTraversal(PTree BT, int i) { //前序遍历是:根,左子树,右子树 //后序遍历是:左子树,右子树,根 //想法是将前序遍历的顺序改为根,右子树,左子树,然后压入堆栈。 //最后将元素从堆栈弹出,顺序就变为:左子树,右子树,根 //这样就完成了后序遍历二叉树 PTree T = BT; PStack S1 = CreatStack(); PStack S2 = CreatStack(); //借助这个栈来实现后序遍历输出 while (T || !IsEmptyStack(*S1)) { while (T) { PushStack(*S1, *T); //根 PushStack(*S2, *T); T = T->Right; //右子树入栈 } if (!IsEmptyStack(*S1)) { T = PopStack(*S1); //弹出元素 T = T->Left; //左子树入栈 } } while (!IsEmptyStack(*S2)) //弹出栈 { T = PopStack(*S2); cout << T->data << " "; } }
层序遍历二叉树:层序遍历和层序创建一样,需要借助一个队列来完成。它的操作过程是,访问根节点,访问左儿子,访问右儿子。
void Levelordertraversal(PTree BT) { //从队列中取出一个元素 //访问该元素 //将该元素的非空左儿子和非空右儿子入队。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队列为空。 PQueue Q; BinTree* T; if (!BT) //空树 { return; } else { Q = CreatQueue(); //创建队列 EnQueue(*BT, *Q); //根节点入队 while (!IsEmptyQueue(*Q)) { T = DeQueue(*Q); cout << T->data << " "; if (T->Left) { EnQueue(*T->Left, *Q); //左子树入队 } if (T->Right) { EnQueue(*T->Right, *Q); //右子树入队 } } } }
二叉树是否为空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下面给出。
-
二叉树是否为空
bool IsEmpty(PTree BT) { return (NULL == BT) ? true : false; }
-
输出二叉树的叶节点
void PreorderPrintLeaves(BinTree * BT) { //这里采用了先序遍历方式 if (BT) { if (!BT->Left && !BT->Right) //左右子树都为空的节点是叶节点 { cout << BT->data << " "; } PreorderPrintLeaves(BT->Left); PreorderPrintLeaves(BT->Right); } }
-
求二叉树的高度
求一颗二叉树的高度,可以采用后序遍历的方式。根节点的高度就是一棵树的高度,而根节点的高度等于其左子树和右子树高度的最大值加1。所以首先需要求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因此,后序遍历的原理就很适合。int PostorderGetHeight(BinTree * BT) { int L, R, maxsize; if (BT) { L = PostorderGetHeight(BT->Left); R = PostorderGetHeight(BT->Right); maxsize = L > R ? L : R; return maxsize + 1; } else { return 0; //空树深度为0 } }
二叉树的操作基本就这么多了,关于完整代码的实现,我放在了百度云盘里,想看的朋友下载下来看吧!
百度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Cw8uo22B06M6wNrP_KfWw
提取码: j4wt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如何打造一个高并发系统?
· .NET Core GC压缩(compact_phase)底层原理浅谈
· 现代计算机视觉入门之:什么是图片特征编码
· .NET 9 new features-C#13新的锁类型和语义
· Linux系统下SQL Server数据库镜像配置全流程详解
· Sdcb Chats 技术博客:数据库 ID 选型的曲折之路 - 从 Guid 到自增 ID,再到
· 语音处理 开源项目 EchoSharp
· 《HelloGitHub》第 106 期
· mysql8.0无备份通过idb文件恢复数据过程、idb文件修复和tablespace id不一致处
· 使用 Dify + LLM 构建精确任务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