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ZS

write code everyday

导航

计算机速成课 第十七集 集成电路&摩尔定律

1. 分立元件

  • 1940~1960 年,计算机由独立部件组成,叫「分立元件」,然后不同组件再用线连在一起
  • ENIAC:有 1 万 7 千多个真空管,7 万个电阻,1 万个电容器,7 千个二极管,5 百万个手工焊点
  • 问题:数字保证
    • 概念:想提升性能,就要加更多部件,这导致更多电线,更复杂

2. 晶体管

  • 1950 年,晶体管开始商业化,开始用在计算机里
  • 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更快更可靠,但是依然是分立元件
  • 1959 年,IBM 把 709 计算机从原本的电子管全部换成晶体管,诞生的新机器 IBM 7090,速度快 6 倍,价格只有一半
  • 晶体管标志着「计算机 2.0 时代」的到来,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数字暴政」的问题

3. 集成电路(IC)

  • 概念:把多个组件包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独立组件
  • 1958 年,Jack Killby 在德州仪器工作,演示了一个电子部件「电路的所有组件都集中在一起」(使用锗做集成电路,锗很稀少,并且不稳定)
  • 1959年,Robert Noyce 的仙童半导体让集成电路变成现实
    • Noyce 被公认为现代集成电路之父,开创了电子时代,创造了硅谷
    • 使用硅做材料,蕴藏量丰富,占地壳四分之一,也更稳定可靠
    • 印刷电路板:简称 PCB,通过蚀刻金属线的方式,把零件连接到一起
    • 把 PCB 和 IC 结合使用,可以大幅减少独立组件和电线,但做到相同功能,而且做到更小,更便宜,更可靠

4. 全新的制作工艺:光刻

  • 概念:用光把复杂图案印到材料上
  • 目的:为了实现更复杂的设计
  • 例子:做一个晶体管
    • 晶圆:长得像薄饼干一样
    • 硅:是半导体,有时导电,有时不导电,可以控制导电时机,是做晶体管的绝佳材料
    • 氧化层:作为保护层
    • 光刻胶:被光照射后,会变得可溶
    • 光掩膜:就像胶片一样,是转移到晶圆上的图案
    • 掺杂:一种化学过程,通过高温气体来做,比如磷,渗透进暴露的硅,改变电学性质
    • 金属化:放一层薄薄的金属,比如铝或铜
    • 双极型晶体管:每个区域的掺杂方式不同
    • 微型芯片:在电子设备中那些小长方体,芯片的核心都是一小片IC。

5. 摩尔定律

  • 1965年,戈登·摩尔看到了趋势:得益于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每两年左右,同样大小的空间,能塞进两杯数量的晶体管!

6. Intel

  • 1968,罗伯特·诺伊斯 和 戈登·摩尔联手成立了一家公司,结合 Integrated(集成) 和 Electronics (电子)两个词,取名 Intel
  • 集成电路的出现,尤其是用来做微处理器,开启了计算机 3.0
  • 光刻分辨率
    • 从大约一万纳米,大约是人类头发直径的 1/10
    • 发展到如的 14 纳米,比血红细胞小 400 倍

7. 设计电路

  • 1970年代开始,超大规模集成(VLSI)软件,用来自动生成芯片设计,软件会自动生成电路
  • 许多人认为这是计算机 4.0 的开始
  • 量子隧穿效应:指当晶体管非常小,电极之间可能只距离几个原子,电子会跳过间隙的现象。
  • 但是,如果晶体管漏电,就不是好开关

posted on 2022-02-12 22:56  张森ZS  阅读(1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