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和非阻塞赋值(<=)的不同——《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读书笔记(一)
在写组合逻辑电路的代码时,我发现书上例子大都用的"=";而在写时序逻辑电路代码时,我发现书上例子大都用的"<="。之前就知道在Verilog HDL中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一直没有搞清楚究竟有什么不同,现在来慢慢的琢磨它。
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首先要掌握可综合风格的Verilog模块编程的8个原则,并且牢记,才能在综合布局布线的仿真中避免出现竞争冒险现象。
(1) 时序电路建模时,用非阻塞赋值。
(2) 锁存器电路建模时,用非阻塞赋值。
(3) 用always块建立组合逻辑模型时,用阻塞赋值。
(4) 在同一个always块中建立时序和组合逻辑电路时,用非阻塞赋值。
(5) 在同一个always块中不要既用非阻塞赋值又用阻塞赋值。
(6) 不要在一个以上的always块中为同一个变量赋值。
(7) 用$strobe系统任务来显示用非阻塞赋值的变量值。
(8) 在赋值时不要使用 #0延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综合前仿真和综合后仿真一致。在很多时候,用"="或者是"<="实际上对应的是不同的硬件电路,这点一定要十分清楚。
阻塞赋值(=):
我们先做下面定义:RHS—赋值等号右边的表达式,LHS—赋值等号左边的表达式。在串行语句块中,阻塞赋值语句按照它们在块中的排列顺序依次执行,即前一条语句没有完成赋值之前,后面的语句不可能被执行,换言之,后面的语句被阻塞了。阻塞赋值的执行可以认为只有一个步骤的操作,即计算RHS并更新LHS,此时不允许有来自任何其他Verilog语句的干扰。所谓阻塞的概念是指在同一个always块中,其后面的赋值语句从概念上是在前一条赋值语句结束后开始赋值的。有句话我一直没读懂:从理论上讲,它与后面的赋值语句只有概念上的先后,而无实质上的延时。
例如:
begin
B = A;
C = B + 1;
end
首先第一条语句执行,将A的值赋给B,接着执行第二条语句,将B+1(即A加1),并赋给C。也就是说C = A + 1。
非阻塞赋值(<=):
非阻塞语句的执行过程是:首先计算语句块内部所有右边表达式(RHS)的值,然后完成对左边寄存器变量的赋值操作,例如,下面两条非阻塞赋值语句的执行过程是:先计算右边表达式的值并暂存在一个暂存器中,A的值被保存在一个寄存器中,而B+1的值被保存在另一个寄存器中,在begin和end之间所有语句的右边表达式都被计算并存储完后,对左边的寄存器变量的赋值才会进行。这样C得到的是B的原始值而不是A加一。
begin
B <= A;
C <= B +1;
end
如果我们想让两个最基本的D触发器串联,我们用阻塞和非阻塞赋值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
阻塞和非阻塞的不同造成了电路上巨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差别应该牢记。
我们在从仿真(Simulation)的角度去看一下,在输出结果上有造成什么样的不同,我们有同样的的testbench。
1 `timescale 1 ps/ 1 ps
2 module blocking_vlg_tst();
3
4 reg clk;
5 reg iD;
6 // wires
7 wire oQA;
8 wire oQB;
9
10 // assign statements (if any)
11 blocking i1 (
12 // port map - connection between master ports and signals/registers
13 .clk(clk),
14 .iD(iD),
15 .oQA(oQA),
16 .oQB(oQB)
17 );
18 initial
19 begin
20 clk = 1'b0;
21 iD = 1'b0;
22 end
23
24 always #10 clk = (~clk);
25
26 always
27 begin
28 #8 iD = (~iD);
29 end
30 endmodule
31
仿真波形如下:
可以看到,在阻塞赋值的情况下当时钟上升沿来的时候读取输入iD的值,并且输出oQA和oQB的值应该是一样的,从波形中我们可以看出输出oQA和oQB的波形是完全一样的。
在非阻塞赋值的情况下,它是先计算 iD 和 oQA的值,开始 iD的值为1, oQA的值是不定的,所以oQA被赋为1, 而oQB还是被赋为不定值,两者的波形不一致。
阻塞和非阻塞的学习随着以后的深入还得深刻理解,在用时要遵循规则,避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