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扩展1——最大似然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


一 基本知识

1 .1概率理解——贝叶斯派与频率派

  1. 频率派: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模型中的参数也是一个确定的值。样本数据是由确定的概率分布生成的,因此数据是随机的。多次重复试验,使用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代替概率 。

    对于一个模型或者也可说一个分布中的参数,我们相信它是固定不变的,是固有的属性。而我们观察(采样)到的数据是这个分布中的一个独立同分布样本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采样,我们根据采样的数据然后对参数的估计都应该是不会变的。如果根据数据估计出来的参数和真实模型不符合,只可能是引入了噪声而已。

    另一个问题,很明显,需要大量数据我们才能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但如果观测样本有限呢?那我们认为概率依然是确定的,是你的观测的问题。

  2. 贝叶斯派: 把参数θ视作随机变量,而样本X是固定的,其着眼点在参数空间,重视参数θ的分布,固定的操作模式是通过参数的先验分布结合样本信息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 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观察者根据观测得到的事实,不断更新修正对模型的认知。

1.2统计和概率

概率(probabilty)和统计(statistics)看似两个相近的概念,其实研究的问题刚好相反。

概率研究的问题是,已知一个模型和参数,怎么去预测这个模型产生的结果的特性(例如均值,方差,协方差等等)。 举个例子,我想研究怎么养猪(模型是猪),我选好了想养的品种、喂养方式、猪棚的设计等等(选择参数),我想知道我养出来的猪大概能有多肥,肉质怎么样(预测结果)。

统计研究的问题则相反。统计是,有一堆数据,要利用这堆数据去预测模型和参数。仍以猪为例。现在我买到了一堆肉,通过观察和判断,我确定这是猪肉(这就确定了模型。在实际研究中,也是通过观察数据推测模型是/像高斯分布的、指数分布的、拉普拉斯分布的等等),然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判定这猪的品种、这是圈养猪还是跑山猪等等(推测模型参数)。

概率是已知模型和参数,推数据。统计是已知数据,推模型和参数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nebulaf91」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1508640/article/details/72815981

1.3 贝叶斯公式

我们可以将\(P(\theta |X)\)​进行贝叶斯概率进行展开

\[P(\theta | X) = \frac{ P(X| \theta)}{ P(X)} \cdot P(\theta) \ \ \ (2) \]

上式中$ P (\theta|X)$​​​称作​后验概率 , \(P(\theta)\)​称作先验概率。\(P(X|\theta)\)叫做似然度,\(P(X)\)是边缘概率,与待估计参数\(\theta\)​无关,又叫做配分函数

这个式子就有迭代的含义,即,给一个基于经验的先验概率\(P(\theta)\) ,然后基于观测值 \(L(\theta|X)\)\(P(X)\) 来不断修正对\(P(\theta)\)的认知,最终得到基于事实的后验概率\(P(\theta|X)\)

\[P(\theta _i| X) = \frac{ P(X| \theta_i)}{ P(X)} \cdot P(\theta_i) \\ =\frac{P(X|\theta_i) \cdot P(\theta_i)}{\sum P(X|\theta)\cdot P(\theta)} = \frac{P(X|\theta_i) \cdot P(\theta_i)}{\int P(X|\theta)\cdot P(\theta) d\theta} \\ =\frac{P(X|\theta_i) \cdot P(\theta_i)}{P(X|\theta_i) \cdot P(\theta_i)+\sum_{k \neq i} P(X|\theta_k)\cdot P(\theta_k)} \]

在上式中,事实上\(\theta_k\)​​​​的取值是无限多的。计算是不容易的。

在上式中,\(P(X)\)保证结果是在\((0,1)\)​之间,这也就是为什么被称为配分函数。

贝叶斯概率是怎样根据观测得到的数据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呢?就是来看观测的数据在所有可能性中占比是更大还是更小。

二 极大似然

2.1 问题求解

2.1.1 问题描述

假设我们需要调查我们学校学生的身高分布。我们先假设学校所有学生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 \(N(\mu,\delta^2)\) 。(注意:极大似然估计的前提一定是要假设数据总体的分布,如果不知道数据分布,是无法使用极大似然估计的),这个分布的均值 \(\mu\) 和方差 \(\delta^2\)未知,如果我们估计出这两个参数,那我们就得到了最终的结果。那么怎样估计这两个参数呢?

学校的学生这么多,我们不可能挨个统计吧?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概率统计的思想,也就是抽样,根据样本估算总体。假设我们随机抽到了 200 个人(也就是 200 个身高的样本数据,为了方便表示,下面“人”的意思就是对应的身高)。然后统计抽样这 200 个人的身高。根据这 200 个人的身高估计均值 \(\mu\) 和方差 \(\delta^2\)

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了统计学校学生的身高分布,我们按照概率密度\(p(x|\theta)\)​ 独立 抽取了 200 个(身高),组成样本\(X=x_1,x_2,\cdots,x_N\)​其中\(x_i\)​表示抽到的第\(i\)​个人的身高,这里 N 就是 200,表示样本个数),我们想通过样本集 \(X\)​来估计出总体的未知参数 \(\theta\)​。这里概率密度\(p(x|\theta)\)​服从高斯分布\(N(\mu,\delta^2)\)​,其中的未知参数是 \(\theta=[\mu,\delta]^T\)

2.1.2 估算参数

我们先回答几个小问题:

问题一:抽到这 200 个人的概率是多少呢?

由于每个样本都是独立地从 \(p(x|\theta)\) 中抽取的,换句话说这 200 个学生随便捉的,他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即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假如抽到学生 A(的身高)的概率是\(p(x_A|\theta)\)抽到学生B的概率是 \(p(x_B|\theta)\),那么同时抽到男生 A 和男生 B 的概率是 \(p(x_A|\theta) \times p(x_A|\theta)\) ,同理,我同时抽到这 200 个学生的概率就是他们各自概率的乘积了,即为他们的联合概率,用下式表示:

\[L(\theta)=L(x_1,x_2,\cdots,x_n;\theta)=\prod_{i=1}^n p(x_i|\theta),\theta \in \Theta \]

n 为抽取的样本的个数,本例中 \(n=200\)​,这个概率反映了,在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是 \(\theta\)​ 时,得到 X 这组样本的概率。上式中等式右侧只有 \(\theta\) 是未知数,所以 L 是 \(\theta\)的函数。

这个函数反映的是在不同的参数 \(\theta\) 取值下,取得当前这个样本集的可能性,因此称为参数 \(\theta\)相对于样本集 X 的似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记为 \(L(\theta)\)

对 L 取对数,将其变成连加的,称为对数似然函数,如下式:

\[H(\theta)=ln L(\theta) = ln \prod_{i=1}^n p(x_i|\theta)=\sum_{i=1}^n lnp(x_i|\theta) \]

*Q:这里为什么要取对数?*

  • 取对数之后累积变为累和,求导更加方便
  • 概率累积会出现数值非常小的情况,比如1e-30,由于计算机的精度是有限的,无法识别这一类数据,取对数之后,更易于计算机的识别(1e-30以10为底取对数后便得到-30)。

问题二:学校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就恰好抽到了这 200 个人 ( 身高) 呢?

在学校那么学生中,我一抽就抽到这 200 个学生(身高),而不是其他人,那是不是表示在整个学校中,这 200 个人(的身高)出现的概率极大啊,也就是其对应的似然函数 \(L(\theta)\)极大,即

\[\hat{\theta}=argmax L(\theta) \]

这个\(\hat{\theta}\)叫做 \(\theta\) 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即为我们所求的值。

问题三:那么怎么极大似然函数?

\(L(\theta)\) 对所有参数的偏导数,然后让这些偏导数为 0,假设有 \(n\)个参数,就有 \(n\)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那么方程组的解就是似然函数的极值点了,从而得到对应的 \(\theta\)

2.2似然函数

对于这个函数:\(P ( x ∣θ )\)

输入有两个:\(x\)表示某一个具体的数据; $ \theta$表示模型的参数。

  • 如果 \(\theta\)是已知确定的,\(x\)​是变量,这个函数叫做概率函数(probability function),它描述在固有属性\(\theta\)下,对于不同的样本点\(x\)​,其出现概率是多少。

  • 如果\(x\)是已知确定的, \(\theta\)​是变量,这个函数叫做似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 它描述对于不同的模型参数,出现\(x\)这个样本点的概率是多少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nebulaf91」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1508640/article/details/72815981

极大似然估计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反推。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算结果,而极大似然估计是已经知道了结果,然后寻求使该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极大的条件,以此作为估计值。

比如说,

  • 假如一个学校的学生男女比例为 9:1 (条件),那么你可以推出,你在这个学校里更大可能性遇到的是男生 (结果);
  • 假如你不知道那女比例,你走在路上,碰到100个人,发现男生就有90个 (结果),这时候你可以推断这个学校的男女比例更有可能为 9:1 (条件),这就是极大似然估计。

极大似然估计,只是一种概率论在统计学的应用,它是参数估计的方法之一。说的是已知某个随机样本满足某种概率分布,但是其中具体的参数不清楚,通过若干次试验,观察其结果,利用结果推出参数的大概值。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677860

2.3 极大似然估计要解决的问题

  • 给定一个数据分布 \(P_{data(x)}\)
  • 给定一个由参数 \(\theta\) 定义的数据分布 \(P_G(x;\theta)\)
  • 我们希望求得参数\(\theta\) 使得\(P_G(x;\theta)\) 尽可能接近 \(P_{data(x)}\)

可以理解成:

\(P_G(x;\theta)\) 是某一具体的分布(比如简单的高斯分布),而 \(P_{data(x)}\)是未知的(或者及其复杂,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方式表示它),我们希望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来确定 \(\theta\) ,让\(P_G(x;\theta)\)能够大体表达\(P_{data(x)}\)

2.4 最大似然估计 MLE的理解

在“模型已定,但模型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基于观测的数据来估计模型参数的一种思想或者方法。换句话说,解决的是取怎样的模型参数可以使得产生已得观测数据的概率最大的问题

\(P(\theta|X)\)​​即事件\(X\)​​发生后,这个概率值\(\theta\)​​​​​​是多少。

事实上,这个\(\theta\)​​的取值可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似然函数\(L_x(\theta)\)​​是关于\(\theta\)​​​​​的一个函数。我们习惯于将似然函数写作\(L(\theta| X)\)​​ ,表示\(X\)​​发生后的似然值\(\theta\)​​ ,这里的\(\theta\)​​​不是概率,而是一个确定的值​​,是我们想要的​​是数据分布的固有属性。我们观测到的\(X\)​​是在事件固有属性\(\theta\)​​​​支配下发生的,也就是\(P(X|\theta)\)​​​,于是根据事件固有的属性我们有下式成立。

\[L_x(\theta) = L(\theta|X) = P(x|\theta) \ \ \ (1) \]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得到\(\theta\)值就是样本的固有属性。但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观测的数据去推断

  • 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就是事物表现出来的属性\(P(\theta|X)=P(X|\theta)\)​​​​​​​​​) 。我们其实知道这个是不准确的,即($P(\theta|X) \neq P(X|\theta) $​​),比如投掷硬币,由于时间或者各种因素我们只能观测10次,通过这十次我们计算出正面朝上的频率是\(7/10\)​,我们便认为投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70\%\)​​​​​​​​​​​​​​​​​。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假设,那就是样本是独立本都是独立地从 [公式] 中抽取的,换句话说我们投掷骰子其每次试验结果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是相互独立的。

    这就是频率派的思想,认为存在这样的固有属性,我们观测得到的结果就是由于这个固有属性产生的结果,且当独立重复试验次数n次后我们可以用观测得到的样本的频率去表示事物本身的概率。

  • 我们第二个假设人为规定当前观测情形下的最大似然值\(L(\theta|X)\)就是这个概率\(\theta\)(\(\theta = arg _{*\theta}\ \ max L(\theta|X)\)​​​​ )。怎么理解,就我们相信自己的观测结果出现就是事物本质的直接表现,认为只有事物出现这个观测的概率最大,所以我才能观测得到,也就是说我们观测的结果就是分布概率的直接体现。既然有无数种分布可以选择,那让观测得到样本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2.5 极大似然的步骤

  1. \(P_{data}\) 采样m个样本 \(\{x^1,x^2,\dots,x^m\}\)
  2. 计算采样样本的似然函数 \(L=\Pi_{i=1}^m P_G(x^i;\theta)\)
  3. 计算使得似然函数 \(L\) 最大的参数 \(\theta: \theta^* = arg \ \underset{\theta}{max} L=arg \ \underset{\theta}{max} \Pi_{i=1}^m P_G(x^i;\theta)\)

这里再啰嗦一下极大似然估计为什么要这么做:
\(P_{data}\) 可以理解成是非常复杂的分布,不可能用某个数学表达精确表示,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抽象,使用一个具体的分布模型 \(P_G(x;\theta)\)近似 \(P_{data}\)
所以,求 \(P_G(x;\theta)\) 的参数 \(\theta\)的策略就变成了:
我们认为来自 \(P_{data}\)的样本 \(\{x^1,x^2,\dots,x^m\}\)\(P_G(x;\theta)\)分布中出现的概率越高,也就是 \(L=\Pi_{i=1}^m P_G(x^i;\theta)\)越大 , \(P_G(x;\theta)\)\(P_{data}\) 就越接近。
因此,我们期待的 [公式] 就是使得 $L=\Pi_{i=1}^m P_G(x^i;\theta) $最大的 \(\theta\).
即: $ \theta^* = arg \ max_\theta L=arg \ max_\theta \Pi_{i=1}^m P_G(x^i;\theta)$

三 极大似然与最大后验

3.1最大后验估计 MAP——贝叶斯派

由上式\((1)\)我们知道似然函数\(L(\theta|X)\)​等于在固有属性\(\theta\)\(X\)的发生概率 \(P(X|\theta)\)​​ ,将其带入(2),得到

\[P(\theta | X) = \frac{ L( \theta |X )}{ P(X)} \cdot P(\theta) \ \ \ (3) \]

在(3)式中,\(L(\theta | X)\)​​ 称为 似然度。

在(3)式中,我们要求的就是\(\theta\)​ ,不妨将其记为一个关于\(\theta\)的函数\(f_x(\theta)\)

\[f_x(\theta) := P(\theta | X) = \frac{ L( \theta |X )}{ P(X)} \cdot P(\theta) \]

和上面类似我们是想求\(\theta\)​​​ , 我们使用\(f_x(\theta)\)​​​取得最大值时的\(\theta\)​​来代替​​​​。我们可以观察式子的右端​,分母\(P(X)\)​​​是与\(\theta\)​​​​无关的,我们想要求最大值,只需求\(L(\theta|X) \cdot P(\theta)\)​​的最大值即可。也就得到了我们的最大后验估计MAP。

3.2最大似然估计MLE 与最大后验估计 MAP的联系

image-20211108110434282

image-20211108110812776

$ P(w)$​​是先验概率,也就是我们根据经验对于可能的分布的一个猜测。

可以看到,当假设分布服从常数分布时,$ logP(w)$​​​​是一个常数,可以忽略不计,最大后验估计退化为最大似然估计。还有就是我们不认为存在先验概率时,最大后验估计退化为最大似然估计。

当假设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和拉普拉斯分布,分别得到L2正则化项和L1正则化项

image-20211108111358800

四 极大似然估计与 回归问题的极小平方和

人人都懂EM算法 - 知乎 (zhihu.com)

应用一 :回归问题中的极小化平方和 (极小化代价函数)

假设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如下形式: \(h(x)=\sum_{i=1}^d \theta_jx_j+\epsilon=\theta^Tx+\epsilon\)

其中 \(x \in R^{1\times d},\theta \in R^{1 \times d}\)​​ 误差 \(\epsilon \in R\)​, \(X=(x_1,\cdots,x_m)^T\in R ^{m\times d},y \in R^{m\times d}\)​ 如何求 \(\theta\)呢?

  • 最小二乘估计: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模型能最好地拟合样本数据,也就是估计值和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其推导过程如下所示:

\[J(\theta)=\sum_{i=1}^n (h_\theta(x_i)-y_i)^2 \]

求解方法是通过梯度下降算法,训练数据不断迭代得到最终的值。

  • 极大似然法: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 m 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极大,也就是似然函数极大。

假设误差项\(\epsilon \in N(0,\sigma ^2)\) ,则 \(y_i \in N(\theta x_i,\sigma ^2)\) (建议复习一下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相关的性质)

这里的假设很重要,我们假设误差服从以0为中心的正态分布

\[\begin{aligned} p(y_i|x_i;\theta) &= \frac{1}{\sqrt{2 \pi \sigma}}exp (- \frac{(y_i-\theta^Tx_i)^2}{2 \sigma^2}) \\ L(\theta) &= \prod_{i=1}^m p (y_i|x_i;\theta) \\ &= \prod_{i=1}^m \frac{1}{\sqrt{2 \pi \sigma}}exp (- \frac{(y_i-\theta^Tx_i)^2}{2 \sigma^2}) \\ H(\theta) &=log L(\theta) \\ &= log \prod_{i=1}^m \frac{1}{\sqrt{2 \pi \sigma}}exp (- \frac{(y_i-\theta^Tx_i)^2}{2 \sigma^2}) \\ &= \sum_{i=1}^m (log \frac{1}{\sqrt{2 \pi \sigma}}exp (- \frac{(y_i-\theta^Tx_i)^2}{2 \sigma^2}) \\ &= - \frac{1}{2 \sigma^2} \sum_{i=1}^m (y_i-\theta^Tx_i)^2-m ln \ \sigma\sqrt{2 \pi} \end{aligned} \]

对于似然函数,我们是求最大,对于二乘估计,我们是求最小

\(J(\theta)=\frac{1}{2} \sum_{i=1}^m(y_i - \theta^Tx_i)^2\)

\(arg \ \underset{\theta}{max} H(\theta)=arg \ \underset{\theta}{min} J(\theta)\)

即将极大似然函数等价于极小化代价函数。

这时可以发现,此时的极大化似然函数和最初的最小二乘损失函数的估计结果是等价的。但是要注意这两者只是恰好有着相同的表达结果,原理和出发点完全不同。

五 极大似然估计 与 极小化 交叉熵 KL散度

\[\begin{aligned} \theta^* &= arg \ \underset{\theta}{max} L \\ &=arg \ \underset{\theta}{max} \Pi_{i=1}^m P_G(x^i;\theta) \\ &=arg \underset{\theta}{max} \ log \Pi_{i=1}^m P_G(x^i;\theta) \\ &=arg \underset{\theta}{max} \ \sum_{i=1}^m log P_G(x^i;\theta) \\ & \approx arg \underset{\theta}{max} E_{x \sim P_{data}} [log P_G(x;\theta)] \\ &= arg \underset{\theta}{max} \int_{x} P_{data}(x) log P_G(x;\theta) dx \\ &= arg \underset{\theta}{max} \int_{x} P_{data}(x) log P_G(x;\theta) dx - \int_x P_{data}(x)logP_{data}(x)dx \\ &(我们求的是\theta,后面加上的一项与\theta 无关,这是为了将极大似然的式子推导为KL散度的表达)\\ &= arg \ \underset{\theta}{min} KL(P_{data}||P_{G}(x;\theta)) \end{aligned} \]

KL散度:
[公式] 衡量P,Q这两个概率分布差异的方式:
\(KL(P||Q)=\int_x p(x)(log \ p(x)-log\ q(x))\)

极大似然估计的本质

找到 \(\theta\) 使得 \(P_G(x;\theta)\) 与目标分布 \(P_{data}(x)\) 的KL散度尽可能低,也就是使得两者的分布尽可能接近,实现用确定的分布 \(P_G(x;\theta)\) 极大似然 \(P_{data(x)}\)

感谢

感谢b站up主王木头的视频讲解

nebulaf91的博客http://blog.csdn.net/u011508640/article/details/72815981

人人都懂EM算法 - 知乎 (zhihu.com)

posted @ 2021-11-16 16:50  英飞  阅读(63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