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学院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张同光-20190924---发言稿

三维空间学院(3D学院)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

 

张同光  三维空间学院(3D学院)  2019-9-24

 

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议上表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要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

我校坚持以本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践育人特色体系。

要落实以本为本,应以培养方案为纲,以教学、科研为支撑,良性循环式的促进三风(学风、教风、研风)形成。

学风:学生看书的风气。

教风:主要是指教师教学态度。

研风:教师以及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风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爱学习,老师上课才有成就感,会形成教学相长的快速良性循环,老师在相关专业方面的水平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老师的专业水平高,授课方式吸引学生,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从而能够促进好学风的形成。另外,老师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活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进教风、学风的形成。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个人认为,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关键。把我校“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的实践育人特色体系以及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学术科研”)融入到培养方案之中。

 

院系如同一台机器,启动后会生产出产品。机器启动前,精心规划,机器启动后,按部就班。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极其关键(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了制定培养方案的6条原则:

 

① 定位靶点、有的放矢

我校领导始终重视3D学院的发展,希望把3D学院办成特色学院、招牌学院,根据3D学院的师资构成以及长远发展,建议发力重点在两方面:一、偏硬(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二、偏软(VR、AR、MR、全息影像、动漫)。智能3D打印机非常契合3D学院,而智能3D打印机涉及的知识体系及技术和机器人、无人机类似,因此也建议机器人、无人机作为3D学院的发力点。VR、AR、MR、全息影像、动漫均与三维空间密切相关。总之,软硬这两个方面均能充分体现3D学院的定位和特色,有可能创建一个新的学科或别具特色的专业。

另外,当学生或他人问起3D学院的特色和目标是什么?偏硬(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偏软(VR、AR、MR、全息影像、动漫)就是答案,并且高大上。如果3D学院培养方案属于机械类或材料类,那么,从招生来说,应该不会比计算机、物电、机电单独招生好。

 

② 你有我无、我有你无

由于3D学院由三个学科(计算机、物电、机电)构成,因此3D学院培养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切忌不能范而不精,每个方向上即是另外学院学生所学的子集又没有他们学的高深,更没有形成体系,最怕3D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四不像(因为还涉及医学或生物)。因此,3D学院不能成为跟班,而是要超越,你的强项我不做,我要做你想做而做不好的事情,比如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这些想真正做好,需要三个学科(计算机、物电、机电)的有机融合才可以,3D学院的师资构成提供的基石,这是其他学院办不到的。不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学生,一天至少要当两天用。我觉的,困难虽大,也值得努力做成此事,因为要把3D学院办成特色学院、招牌学院,在学生及社会中获得好口碑,是要付出很多心思和体力的。

 

③ 造不是用、重在深度

作为本科专业,如果学生毕业后,仅仅会使用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则太浅显了,因此,3D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造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而不是用。通过造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物电、机电这三个学科的某些方向上,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很精深,并且融汇贯通这三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我们的毕业生的竞争力也会更强,选择面更宽。

 

前面三条原则是针对“定位靶点”,选定偏硬(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偏软(VR、AR、MR、全息影像、动漫)的原因。
后面三条原则是针对“有的放矢”,要实现对智能3D打印机、机器人、无人机的制造,对VR、AR、MR、全息影像、动漫的设计、实现和使用所要做的事情。

 

④ 侧重基础、突出能力

制定培养方案时,涉及好多相关的课程,偏理论的核心课程需要增加学时,偏实践的核心和非核心课程,可以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安排,课时可以少,实际上需要学生课下下功夫,这样有多个好处,既可以让学生不浪费课外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风、研风的形成。

 

⑤ 三分天下、此消彼长

由于培养方案涉及三个学科(计算机、物电、机电)的课程,需要根据靶点,合理安排课程及其学时,因为总学时已定,所以课程及其学时的安排需要下大功夫。

 

⑥ 研业兼顾、全面培养

因为学生有两条路(就业和考研)可选,因此,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研业兼顾,毕业后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考研有更多的方向选择。

 

基于培养方案,着手课程、教研室、科研团队、学生科研社团的建设,进而形成浓厚的三风。

 

另附4条建议:

① 培养方案的两轮制定方案,第一轮、召集业务水平高的老师,结合我校的培养定位、院系的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硬件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初稿(注意,不是各个教研室课程的简单堆叠,而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整体);第二轮、全体教师参与的培养方案答辩环节,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② 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为公修课、选修课、专业课。因为课时总数一定,课时的分配是关键,偏理论的核心专业课课时尽量增加,侧重实践的课程尽量压缩课时,以实习实训的方式出现。

③ 根据培养方案设置教研室,激发教研室的活力,在教研室内部形成一个或多个教学科研团队。

④ 大一新生入学后,给新生介绍培养方案,含答疑环节,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能做什么,对自己大学四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规划。每学期开学都给学生介绍培养方案,含答疑环节。

 

 

 

https://www.cnblogs.com/ztguang/p/12644233.html

https://www.cnblogs.com/ztguang/p/12648597.html

https://www.cnblogs.com/ztguang/p/12644267.html

 

posted @ 2019-10-08 15:19  张同光  阅读(2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