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1.数据链路层(二层,位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二层网络设备:交换机
功能:通过物理地址实现两个相邻节点的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拆除,在上层数据外层封装MAC头部,生成数据帧,传输数据帧
2.以太网MAC地址
(1)用来识别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单独的设备或一组设备
(2)MAC(网卡的物理地址)地址由48为二进制数组成,通常分成六段,用十六进制表示。
24比特(供应商标识);24比特(供应商对网卡的唯一编号)
对于目的地址:
0-物理地址(单播地址)
1-逻辑地址(组播地址)
3.以太网帧格式
物理层封装:前导码(7字节)+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数据链路层封装
数据链路层封装:
MAC头部: 目的MAC地址(6字节) ; 源MAC地址(6字节) ; 上层数据类型(2字节,IP协议0800H、ARP协议0806H) ; 数据(46~1500字节,TCP/UDP头部、IP头部、UDP头部、上层数据) ; 帧校验序列(4字节)
4.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表的记录实现数据帧的转发
1、初始状态:交换机刚开机时MAC地址表没有任何记录
2、MAC地址学习:源主机通过交换机发送数据帧给目标主机,交换机会学习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标识,并记录到MAC地址表中
3、广播未知数据帧:如果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没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所对应的接口记录,则会进行广播泛洪
4、接收方回应:只有拥有对应的目标MAC地址的主机才会进行回复响应
5、交换机实现单播通信:交换机会从目标主机回复的消息中学习到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标识,并记录MAC地址表中,之后两台主机即可通过交换机MAC地址表实现单播通信
源机《———————>交换机《——————————>目标主机
注:交换机所学习到的记录条目并不会永远保存在 MAC 地址表中,默认的老化时间是 300s
5.交换机以太网接口的工作模式
(1)单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只能沿单一方向传输数据
(2)半双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可以双向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3)全双工:两个数据站之间可双向且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4)交换机以太网接口速率:接口连接时进行协商;街上失败则无法正常通信
6.交换机配置前的准备
(1)配置前的连接:Console电缆;物理连接(计算机COM口;交换机/路由器Console口);软件连接(超级终端;其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