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由来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偶然觉得只看不行,还是找个时间写一下自己的感想。
周
室推到殷商以后,毕竟人家商也存在了几百年,树大根深,一下子变开始通知这么大的国家,周文王觉得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怎么办呢?分封吧,于是把自己的七
大姑、八大姨、表亲、表舅、叔叔阿姨、自己信任的大臣周公旦、姜子牙还有他们的亲戚,一份分一块土地,叫他们自由发展,年终报告一下就行,而且还管理好自
己的区域,这样,周室算是稳定,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干劲十足,但是总有几个刺头的,周室管不了的,起来像做老大,如果周室仁德一点,还好,下边的没理
由反抗啊,问题是好的少,孬得得多还是,碰到周厉王的时候,干脆连奴隶也起来来了”国民暴动“,把周厉王赶走了,周平王上台,开国都够不想像样子了,干脆
迁往洛阳吧,于是在那边建了另外一个都成,叫王都吧。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室已经开始衰微整的自己连吃的都有点不够,还要问下属要东西。可怜可悲啊。
再 说说“春秋”的由来,周朝的时候,国土面积还是蛮大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黄土高原都属于周室的,你说那时候有没有电话,送个信也要一月计算,记录历史 是何等麻烦的时候,好在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该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 时,而无冬、夏,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 春秋时期,虽然已有四时划分,但是人们仍然习惯用旧称。所以各国史书大多以《春秋》命名。而晋称《乘》,楚称《梼杌》。 东周时诸侯国的史书后来均已散失,只有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留传了下来,这是孔子的一大功劳。《春秋》是孔子晚年呕心沥血之作。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 14年之久,他在68岁返鲁后,以“国老”身份问政,因此有条件阅读鲁国档案。他为寓寄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以便留给后人效法,就用晚年的精力编纂《春 秋》等“六经”。关于孔子删订《春秋》的意图,孟子说得很清楚:“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记录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后来就将这段是历史称为春秋了。
其实春秋的时候,是中国历史非常精彩的一个时期,各个诸侯一个挨着一个雄起称霸,各种思想交替发展,甚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也不知道是祸是福。
明天继续说春秋时期的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