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函数相关多所有知识总结

目录:

一、函数及创建

二、函数的参数

三、函数的命名空间

四、函数的作用域

五、函数名的灵活应用

六、闭包

七、函数的装饰器

八、迭代器

九、生成器

十、生成器表达式

十一、解耦简单介绍

十二、函数递归

一、函数:

函数是组织好的,可重复使用的,用来实现单一,或相关联功能的代码段。

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你已经知道Python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比如print()。

但你也可以自己创建函数,这被叫做用户自定义函数。

定义函数规则:

函数代码块以 def 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标识符名称和圆括号 ()

任何传入参数和自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圆括号之间可以用于定义参数。

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文档字符串—用于存放函数说明。

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return [表达式] 结束函数,选择性地返回一个值给调用方。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 None

函数定义示例: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
    这是一个解决什么问题的函数
    :param 参数1: 参数1代表输入什么
    :param 参数2: 参数2代表输入什么
    :return: 返回什么东西
    '''
    函数体
    返回值
    return 返回值

例如定义计算字符串长度的函数:

def my_len(my_str):   #定义函数
    '''
    用于计算可变类型长度的函数
    :param my_str: 用户输入的参数内容
    :return:返回参数的长度
    '''
    count = 0
    for val in my_str:
        count += 1
    return count
a = my_len("hightgood")
print(a)       #输出值9

定义一个函数后,尽量不要用print,尽量return结果

自己是可以知道函数代码内部打印的是啥,自己可以随时修改,但是别人不知道

函数中的return:

 1.返回None

有三种情况:

(1)无return的情况

(2)本来就return None

(3)return         #return空白

#无return
def my_print(parameter):
    print("Welcome",parameter)
#return None
def my_print(parameter):
    return None
#return
def my_print(parameter):
    return         #一般用于结束函数体

2.返回一个值

def my_len(my_str):   #定义函数
    #计算可变类型值的长度
    my_str = "goodnight"
    count = 0
    for val in my_str:
        count += 1
    return count       #count就是那个返回值

3.返回多个值

def my_print():
    return 11,22,33,[1,2,3]
a = my_print()
print(a)
#打印结果:(11, 22, 33, [1, 2, 3])

return后面的值用逗号隔开,然后以元组的形式返回

4.结束函数代码

def my_print():
    print('one')
    return         #遇到return不继续函数下面的代码
    print('two')
my_print()    #结果:one

5.补充:接收多个值

def my_print():
    return 1,2,3
a,b,c=my_print()
print(a,b,c)  #相当于用a接收1,b接收2,c接收3
def my_print():
    return [4,5,6]
a,b,c=my_print()
print(a,b,c)  #一个列表里有三个值,分别用abc去接收,相当于解包 a=4,b=5,c=6

二、函数的参数

def my_len(my_str):   #这里的my_str就是形参,形式参数,输入对象不确定,形参可以有多个,用逗号隔开
    my_str = "goodnight"
    count = 0
    for val in my_str:
        count += 1
    return count
a = my_len("hightgood")    #这里的hightgood就是实参,实际参数,输入对象确定
print(a)

 函数参数详解:

 1.位置参数:

def demo_1(a,b):   #位置参数   用户必须传入的参数,不传会报错
    print(a,b)
demo_1(1,2)   #输出结果:1 2  按照位置传参  
demo_1(b=1,a=2) #输出结果:2 1  按照关键字传参
demo_1(1,b=2)  #输出结果:1 2  混用,但必须注意先按照位置传参,再按照关键字传参,不然会报错

2.默认参数:

def welcome(name,sex='man'):    #sex为默认参数
    print('welcome %s,sex %s'%(name,sex))
welcome('zrh')   #输出结果:welcome zrh,sex man
welcome('lml','women')  #输出结果:welcome lml,sex women
#默认参数如果不传参数,就用默认值,如果默认参数传入参数,就用传入值

默认参数的陷阱:

(1)

a = 18
def age(a1,a2=a):
    print(a1,a2)
a = 20
age(10)  #输出结果:10 18

内部原理:

(2)专门针对可变数据类型

 def demo(a = []):
     a.append(1)
     print(a)
 demo() #输出结果:[1]
 demo() #输出结果:[1] [1]
 demo() #输出结果:[1] [1] [1]
 def demo_1(a = []):
     a.append(1)
     print(a)
demo_1([]) #输出结果:[1]
demo_1([]) #输出结果:[1]
demo_1([]) #输出结果:[1]

因为可变类型改变不是在内存中开辟一个新空间,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修改,而10--12行是开辟了三块新内存

3.动态参数:

定义动态参数

def demo(*agrs):  #按位置输入的动态参数,组成一个元组
    pass
def demo_1(**kwargs): #按关键字传入的参数,组成一个字典
    pass

站在函数定义的角度:*做聚合作用,将一个一个的参数组合成一个元组(**则是字典)

站在函数调用的角度:*做打散用,将一个列表或元组打散成多个参数(**则是关键字形式)

#函数定义角度:
def demo(*agrs):  #按位置输入的动态参数
    print(agrs)
demo(1,2,3,4,5)  #输出结果(1, 2, 3, 4, 5)
def demo_1(**kwargs): #按关键字传入的参数,组成一个字典
    print(kwargs)
demo_1(a=1,b=2,c=3)  #输出结果{'a': 1, 'b': 2, 'c': 3}
#函数调用角度:
val = [1,2,3,4]
val2 = {'a':1,'b':2}
demo(*val)  #将val打散成 1 2 3 4,然后传入函数
demo_1(**val2) #将val2打散成 a=1 b=2,然后传入函数

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混用的传参中有必须先按位置传参,再按关键数传参:

def demo(*agrs,**kwargs):  #*agrs和**kwargs的位置是python固定死的
    #所以必须先是按照位置传参的*agrs,再是按照关键字传参的**keagrs
    print(agrs)
    print(kwargs)
demo(1,2,3,4,a = 1,b = 2)
# 输出结果:
# (1, 2, 3, 4)
# {'a': 1, 'b': 2}

第3行对应第7行的输出结果

第4行对应第8行的输出结果

定义多个不同类型参数时的顺序:

def demo(位置参数1,位置参数2,*args,默认参数=x,**kwargs):
    pass
#以后职业生涯用到多种参数时必须这么写

格式及原理:

情况总结:

def demo(*args,**kwargs):  #接收参数个数不确定的时候用动态传参,用到的时候再用
    pass
def demo_1(a,b,c):    #位置参数,几个参数必须都要传入几个值,最常用
    pass
def demo_2(a,b=10):   #默认参数,当参数信息大量形同时用到
    pass

函数案例:

需求:写函数,用户输入操作文件名字,将要修改的内容,修改后的内容,然后进行批量操作

 

def dict_change(filename,old_content,new_content):
    '''
    函数用于文件内容批量修改操作
    :param filename: 操作对象的名字
    :param old_content: 将要修改的值
    :param new_content: 修改后的值
    :return:无返回值
    '''
    import os
    with open(filename,encoding='utf-8') as file_old,open('new_file','w',encoding='utf-8') as file_new :
        for val_old in file_old:
            val_new = val_old.replace(old_content,new_content)
            file_new.write(val_new)
    os.remove(filename)
    os.rename('new_file',filename)
dict_change('file','.','=')

修改后的文件:

函数的嵌套:

#函数的嵌套调用
def demo_1():
    print(123)
def demo_2():
    demo_1()
    print(456)
demo_2()
# 输出结果:
# 123
# 456
#函数嵌套定义
def demo_1():
    print(123)
    def demo_2():
        print(456)
    demo_2()
demo_1()
# 输出结果:
# 123
# 456

注意:内存读函数的时候先读定义函数名(不读里面的函数体),后面遇到调用此函数的时候,再返回读函数的函数体。

在函数外调整内部嵌套函数内容的方法:

def case(x,y,z):
    def new_case(a,b,c):
        print('content',a,b,c)
    new_case(x,y,z)
case(1,2,3)
#输出结果 content 1 2 3

进阶:

 ①表示代码运行顺序

*args 和 **kwargs 只是函数定义参数的方式,和混合传参不是一回事哦

三、函数的命名空间:

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为全局变量,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为局部变量

在函数内定义的局部变量只在该函数内可见,当函数运行结束后,在其内部定义的所有局部变量将自动删除而不访问

1.

a = 1
b = 2
def num_max(a,b):
    c = b if a<b else a
    print(c)
def num_min(a,b):
    c = a if a<b else b
    print(c)
num_max(10,8)
num_min(5,6)

 

 局部命名空间之间信息不互通,不共享

2.

a = 1
b = 2
def num_max():
  c = b if a<b else a
  print(c)
num_max()  #输出结果:2

函数局部命名空间(儿子)可以用全局命名空间(爸爸)的内容,但是全局命名空间(爸爸)不可以使用函数局部命名空间(儿子)的内容

就是 儿子可以用爸爸的,爸爸不能用儿子的

3.

a = 1
b = 2
def num_max():
    def num():
        a = 3
        print(a)
    num()
num_max()  #输出结果:3  

对于局部命名空间来说,自己有的话就用自己的,自己没有再用全局命名空间的

4.

a = 1
b = 2
def num_max():
    c = 3
    def num():
        d = 4
        print(a)
    num()
num_max()  #输出结果:1

儿子没有的先用爸爸的,爸爸也没有的话,再用爷爷的

爷爷不能用爸爸,更不能用儿子

爸爸也不能用儿子的

命名空间的加载顺序:

1.启动python
2.内置的命名空间(在哪里都可以用,比如print()等)
3.加载全局命名空间中的名字 —— 从上到下顺序加载
4.加载局部命名空间中的名字 —— 调用该函数的时候,在函数里从上到下去加载

四、函数的作用域

内置的命名空间,在任意地方都可以用
全局的命名空间,在我们写的代码里任意地方(相当于爷爷,爸爸儿子都可以用爷爷的)
局部的命名空间,只能在自己的函数内使用

global:在函数内部修改全局变量的值

a = 1
def demo_1():
    a =2
    print(a)
    def demo_2():
        a = 3
        print(a)
    demo_2()
demo_1()
print(a)

打印结果:

 需求,在函数里修改全局变量a = 10,这个时候就用的global:

a = 1
def demo_1():
    global a
    a =10
    print(a)
    def demo_2():
        a = 3
        print(a)
    demo_2()
demo_1()
print(a)

打印结果:

nonlocal:在函数内部修改函数上一级的变量值,儿子修改爸爸的值,但不影响爷爷的值,只改一层

nonlocal 只修改局部命名空间里的 从内部往外部找到第一个对应的变量名

需求:修改demo_1()里a的值为10

a = 1
def demo_1():
    a = 2
    def demo_2():
        nonlocal a
        a = 10
        print(a)
    demo_2()
    print(a)
demo_1()
print(a)

输出结果:

五、函数名的灵活应用

def func():
    pass

func就是函数名,加个括号func()才是调用函数

函数的名字首先是一个函数的内存地址,可以当作变量使用 ,函数名是第一类对象的概念

函数的名字可以赋值,可以作为其他列表等容器类型的元素

函数的名字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返回值

def func():
    print(123)
print(func)
#输出结果:<function func at 0x0000023DB22EF1F8>
#          是个函数 名为func    内存地址

就表示func是一个存着一个函数地址的变量而已

所以下面这些都可以使用:

def func():
    print(123)
a = func
print(func)
print(a)
#输出结果:一模一样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2435074F1F8>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2435074F1F8>
def func():
    print(123)
a = func
a()  #输出结果:123
def func():
    print(123)
list_1 = [func]
print(list_1)  #输出结果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1BC83DCF1F8>]
#这个时候  list_1[0] == func
list_1[0]()   #输出结果:123   list_1[0]()也可以调用函数func()
def func():
    print(123)
def exal(q):
    q()   #相当于func(),用到了前面说的嵌套函数的调用
    print(q,type(q))
exal(func)
print(type(func))
#输出结果:
# 123
#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27B24E5F288> <class 'function'>
#<class 'function'>

高阶函数:

高阶函数定义:

1.函数接收的参数是一个函数名

2.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函数名

满足上述条件任意一个,都可称之为高阶函数

def foo():
    print('from foo')
def test(func_name):
    return func_name
print(test(foo))  #<function foo at 0x0000018F2211F288>  拿到的是foo函数名的内存地址

此时test()就是一个高阶函数

六、闭包

内部函数(下面的demo_2)引用了外部函数(dem_1)的 变量,内部的函数就叫做闭包

 

def demo_1():
    name = 'zrh'
    age = '20'
    def demo_2():
        print(name,age)
    print(demo_2.__closure__)
#(<cell at 0x0000018B6DE9A108: str object at 0x0000018B6DE6DDF0>, 
#<cell at 0x0000018B6DE9A1F8: str object at 0x0000018B6DE6DDB0>)
#打印出来有东西说明用到了外部函数的变量,就形成了闭包
demo_1()

 

闭包的作用:

在变量不容易被别人改变的情况下,还不会随着你多次去调用而反复去创建变量

def demo_1():
    name = 'zrh'
    print(name)
demo_1()
demo_1()
demo_1()
demo_1()
demo_1()
demo_1()
#......

如果我执行demo_1函数一万次。那么内存就会开辟一万次空间储存 name = ‘zrh’,然后再耗费时间关闭那一万次的空间

def demo_1():
    name = 'zrh'
    def demo_2():
        print(name)
    return demo_2
i = demo_1()
i()
i()
i()
i()

如果用闭包的方式,即使调用函数一万次,内存也会在第6行代码执行时创建一次空间来储存name = ‘zrh’,大大节省空间利用效率

闭包的应用:

from urllib.request import urlopen  #模块
def get_url():
    url = 'http://www.cnblogs.com/'
    def inner():
        ret = urlopen(url).read()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get_web = get_url()
res = get_web()
print(res)

同样url = 'http://www.cnblogs.com/'只创建了一次,后面调用千百万次,内存空间只有一次

七、函数的装饰器

定义:装饰器为其他函数添加附加功能,本质上还是一个函数

原则:

①不修改被修饰函数的源代码

②不修改被修饰函数的调用方式

有这样一个函数:demo()

先导入时间模块,然后函数执行时先睡两秒,在执行打印

import time
def demo():
    time.sleep(2)
    print("welcome sir")
demo()

现在想为demo()函数添加一个统计函数运行时间的功能,但是要遵循开放封闭原则

初步思想:

import time
def demo():
    start_time = time.time()
    time.sleep(2)
    print("welcome sir")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s" %(end_time-start_time))
demo()

这样就完美解决了,但是,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假如有十万个代码,我们这样一个一个添加,你不加班谁加班?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函数的思维来解决

进步思想:

import time
def demo():
    time.sleep(2)
    print("welcome sir")
def timmer(func_name):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_name()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s" %(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inner
res = timmer(demo)
res()

这样看起来非常Nice,用到了高阶函数,嵌套函数,函数闭包,但是我们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这个时候把res 改成 demo 就可以了

在这里有一个命令,可以直接略过这个赋值,让代码看起来更美观,执行效率更高

import time
def timmer(func_name):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_name()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s" %(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inner
@timmer
def demo():
    time.sleep(2)
    print("welcome sir")
demo()

ok,代码完成,这其实就是一个函数装饰器,我们来解释一下代码运行顺序

为装饰器加上返回值:

import time
def timmer(func_name):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 = func_name()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s" %(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res
    return inner
@timmer
def demo():
    time.sleep(2)
    return '函数demo的返回值'
val = demo()
print(val)

有参数的装饰器:

import time
def timmer(func_name):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 = func_name(*args,**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运行时间%s" %(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res
    return inner
@timmer
def demo(name,age):
    time.sleep(2)
    return '函数demo的返回值,姓名:%s,年龄:%s' %(name,age)
val = demo('zrh',20)
print(val)

图示流程:

八、迭代器

可迭代协议:只要包括了"_iter_"方法的数据类型就是可迭代的

 print([1,2,3].__iter__())  #打印结果:<list_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2E7F803DE88>

iterable 形容词 可迭代的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检测一个对象是否可迭代
print(isinstance('aaa',Iterable))
print(isinstance(123,Iterable))
print(isinstance([1,2,3],Iterable))

迭代器协议:迭代器中有 __next__ 和 __iter__方法 

iterator 名词 迭代器,迭代器 就是实现了能从其中一个一个的取出值来

检测参数是不是个迭代器: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print(isinstance(lst_iterator,Iterator))
print(isinstance([1,2,3],Iterator))

在python里,目前学过的所有的可以被for循环的基本数据类型都是可迭代的,而不是迭代器。

迭代器包含可迭代对象

可迭代对象转换为迭代器:

可迭代对象._iter_()  这样就变成可一个迭代器

lise_case = [1,2,3].__iter__()

迭代器存在的意义:

1.能够对python中的基本数据类型进行统一的遍历,不需要关心每一个值分别是什么

2.它可以节省内存 —— 惰性运算

for循环的本质:

lst_iterator = [1,2,3].__iter__()
while True:
    try:
        print(lst_iterator.__next__())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

只不过for循环之后如果参数是一个可迭代对象,python内部会将可迭代对象转换成迭代器而已。

九、生成器

Iterator 迭代器

Gerator 生成器

生成器其实就是迭代器,生成器是用户写出来的

def generator_func():    #生成器函数
    print(123)
    yield 'aaa'
generate = generator_func()
print(generate)
print(generate.__next__())
# 打印结果:
# <generator object generator_func at 0x0000018F3942E8C8>
# 123
# aaa

带yield关键字的函数就是生成器函数,包含yield语句的函数可以用来创建生成器对象,这样的函数也称为生成器函数。

yield语句与return语句的作用相似,都是用来从函数中返回值,return语句一旦执行会立刻结束函数的运行

而每次执行到yield语句并返回一个值之后会暂停或挂起后面的代码的执行,下次通过生成器对象的__next__()、for循环或其他方式索要数据时恢复执行

生成器具有惰性求值的特点

生成器运行顺序:

生成器问题注意1:

 

 1 def generator_func():    #生成器函数
 2     print(123)
 3     yield 'aaa'
 4     print(456)
 5     yield 'bbb'
 6 ret_1 = generator_func().__next__()
 7 print(ret_1)
 8 ret_2 = generator_func().__next__()
 9 print(ret_2)
10 # 输出结果:
11 # 123
12 # aaa
13 # 123
14 # aaa
15 def generator_func():    #生成器函数
16     print(123)
17     yield 'aaa'
18     print(456)
19     yield 'bbb'
20 generate_1 = generator_func()
21 ret_1 = generate_1.__next__()
22 print(ret_1)
23 ret_2 = generate_1.__next__()
24 print(ret_2)
25 # 输出结果:
26 # 123
27 # aaa
28 # 456
29 # bbb

 

第6行和第8行相当于创建了两个生成器,第20行创建了一个生成器,21行和23行都用的是第20行创建的生成器,所以输出结果不一样

生成器问题注意2:

 for循环完了之后生成器数据就取完了,再继续print数据的话,就会报错,因为没有数据可以读了。

一个函数有两个以上的yield,才算一个必要的生成器,如果只有一个yield,那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去写return

生成器实例:

需求:写一个实时监控文件输入的内容,并将输入内容返回的函数

def tail(filename):
    f = open(filename,encoding='utf-8')
    f.seek(0,2)
    while True:
        line = f.readline()
        if not line:continue
        yield line
tail_g = tail('file_1')
for line in tail_g:print(line,end='')

生成器send用法:

1.send和next工作的起止位置是完全相同的

2.send可以把一个值作为信号量传递到函数中去

3.在生成器执行伊始,只能先用next

4.只要用send传递参数的时候,必须在生成器中还有一个未被返回的yield

def average_func():
    total = 0
    count = 0
    average = 0
    while True:
        value = yield average
        total += value
        count += 1
        average = total/count
g = average_func()
print(g.__next__())
print(g.send(30))
print(g.send(20))

代码解释:

装饰器生成激活函数装置: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g = func(*args,**kwargs)
        g.__next__()
        return g
    return inner
@wrapper
def average_func():
    total = 0
    count = 0
    average = 0
    while True:
        value = yield average
        total += value
        count += 1
        average = total/count
g = average_func()
print(g.send(30))

利用函数装饰器写了一个函数激活装置,就不用在18行之前的send前使用 next 了,next 在第4行已经实现了。

十、生成器表达式

( )框住里面的内容,就是把列表表达式的[ ]改成( ),就是生成器表达式

case = ('第%d个人' %i for i in range(3))

从生成器中取值的三种方法:

生成器表达式作用:节省内存,简化代码,相比较列表表达式多了一个节省内存的作用,那是因为生成器具有惰性求值的特性

生成一个人生成器归生成,我内存不会加载他,只有当你用的时候我才去加载他。

用户要一个数据,生成器就给一个数据,列表表达式就是一下子生成3个,生成器表达式就是你要一个我生成一个。

集合生成器:

{  }框住里面的内容,自带去重功能

lis_case = [-1,1,2,3]
print({i*i for i in lis_case})  #输出结果{1, 4, 9}

在以后工作中,列表推导式最常用,但是尽量把列表推导式变成生成器推导式,因为这样节省内存,节省内存的思想应该处处体现在代码里,这样才能体现水平。

生成器表达式面试题:

有如下代码:问输出的结果是什么? 

def demo():
    for i in range(4):
        yield i
g=demo()
g1=(i for i in g)
g2=(i for i in g1)
print(list(g1))
print(list(g2))

答案:

[0, 1, 2, 3]
[]

考点:

内存加载第5行和第6行的时候是不会加载里面的内容的,然后第7行调用g1的时候内存才会去加载g1的内容

g1本质上是一个生成器推导式,只能用一次,所以第7行print一次之后,g1就是空列表了

生成器练习题:问输出结果是啥?

def add(n,i):
    return n+i
def test():
    for i in range(4):
        yield i
g=test()
for n in [1,10,5]:
    g=(add(n,i) for i in g)
print(list(g))

上面的代码可以这样理解:

# def add(n,i):
#     return n+i
# def test():
#     for i in range(4):
#         yield i
# g=test()
# n = 1:
#     g=(add(n,i) for i in g)
# n = 10:
#     g=(add(n,i) for i in (add(n,i) for i in g))
# n = 5:
#     g=(add(n,i) for i in (add(n,i) for i in (add(n,i) for i in g)))
# print(list(g))

 代码解释:

7~12行代码还是会运行,但只是计算 g=什么 ,并不会计算=后面的具体内容,只有后面真正调用g的时候,即(list(g)),这个时候才会回去执行g=后面的内容。

十一、解耦简单介绍

先看一个需求:

写函数,将“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呀?”打印10遍

一般写法

def func_case():
    for i in range(10):print('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呀?')
func_case()

解耦思想写法

def func_case():
    print('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呀?')
for i in range(10):
    func_case()

这样写的好处就可以在不动第一个函数的情况下,修改打印的次数,一般写法中如果要修改打印次数是直接修改的是函数内部的内容,这样会影响代码质量。

解耦的定义

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但这个功能的规模要尽量小,并且和这个功能无关的其他代码应该和这个函数分离

解耦的作用

1.增强代码的重用性

2.减少代码变更的相互影响

十二、函数递归

 

递归: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己就叫做递归,递归在函数内部分为递推、回归两个流程,python解释器规定递归层数是有限制的(一般为997层),写递归函数时必须要有一个结束条件

例如需求:1的年龄比2大两岁,2的年龄比3大两岁,3的年龄比4大两岁,4的年龄是40岁,用函数方式计算1的年龄。

这个需求就是典型的递归问题,下面是代码示例:

def age(n):
    if n == 4 :
        return 40
    return age(n+1)+2
ret = age(1)
print(ret)

代码解释:

 

递归实例:

用户输入数字n,求n的阶乘:

n = int(input(">>>:"))
def func(n):
    if n == 1:return 1
    return n*func(n-1)
print(func(n))

斐波那契:

n表示打印第n个斐波那契数

n = int(input(">>>:"))
def fib(n):
    if n == 1 or n == 2:return 1
    return fib(n-1)+fib(n-2)
print(fib(5))

二分法查找索引位置:(需要背过)

def search(num,l,start=None,end=None):
    start = start if start else 0
    end = end if end else len(l) - 1
    mid = (end - start)//2 + start
    if start > end:
        return None
    elif l[mid] > num :   #17,17
        return search(num,l,start,mid-1)
    elif l[mid] < num:
        return search(num,l,mid+1,end)
    elif l[mid] == num:
        return mid
l = [2,3,5,10,15,16,18,22,26,30,32,35,41,42,43,55,56,66,67,69,72,76,82,83,88]
print(search(66,l))

三级菜单:

menu = {
    '北京': {
        '海淀': {
            '五道口': {
                'soho': {},
                '网易': {},
                'google': {}
            },
            '中关村': {
                '爱奇艺': {},
                '汽车之家': {},
                'youku': {},
            },
            '上地': {
                '百度': {},
            },
        },
        '昌平': {
            '沙河': {
                '老男孩': {},
                '北航': {},
            },
            '天通苑': {},
            '回龙观': {},
        },
        '朝阳': {},
        '东城': {},
    },
    '上海': {
        '闵行': {
            "人民广场": {
                '炸鸡店': {}
            }
        },
        '闸北': {
            '火车战': {
                '携程': {}
            }
        },
        '浦东': {},
    },
    '山东': {},
}
三级菜单字典值
def Three_Level_Menu(menu):
    while True:
        for k in menu:print(k)
        key = input('>>>(输入q退出,输入b返回上一层):')
        if key == 'q':return 'q'
        elif key == 'b':break
        elif key in menu:
            ret = Three_Level_Menu(menu[key])
            if ret == 'q': return 'q'
Three_Level_Menu(menu)

 

posted @ 2019-10-23 18:25  CentKiller  阅读(74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