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书精华(8)--中道圆融等

鸾书下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对待鸾文态度

     1,《理天游记》--- 摘自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济佛曰:由此可知扶鸾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须恰当,因为用之恰当即是度人的法宝,用之不恰当即是恼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鸾的鸾文,也必须
以平实的眼光来看它,
不能以凡是圣贤仙佛所降的鸾文皆是对的,皆是可信的,否则就容易信得团团转,信得自乱方寸
。为什么这会有些情形的
存在,乃是因为圣贤仙佛他的思想本是圆通的,但是他对于某部份人的思想环境不同,而说出不同的道理去导引某部份人,这都是方便说,因缘
说、随人说、层次说。就像医生下药一样,各人体质不同就要下各种不同 热性、愠性、寒性之药物;以达到适应某体质及治疗之效果。 众生之心病千千万万,佛法亦有千千万万,众生肉体须要食粮补充身体之消耗,同样的,众生之心灵亦须佛法之真理去滋润补充。这才能达
到身心完美的境界,才能过着自在幸福的人生。

      2,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阴律无情》第二集 

   判官说:若有忘记事情的,可以发真诚心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请记住,阴律虽无情的惩奸罚恶,但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一定
留下一个台阶给真心改过的有情众生慢慢步向光明,恢复众生的最初降落人间的先天光明
,再祈请仰仗佛力加被,业障消除,从今往后都发心念
佛求生净土。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轻视别人---选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的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就是轻视别人。所以叫无边无量的罪,上纲上线上对了。 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点的非常清楚。 
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禅宗守什么戒?戒轻视他人(众生)。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轻视任何人(众生)。禅宗第一次提
出了众生平等,根据是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得的众生。

  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 ----王翠明与灵性生命沟通报告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活得很不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和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想法,其实,绝非只有你一个人有此想法,能有这种想
法,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正在觉醒或接近觉醒的人了,要知道,现在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在出生前自己的灵魂就已经事先决定和安排好了的,大
家都是带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来到这个世间的。既来之,则安之!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其实可以放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是自己
,一个是社会上的善人,一个是社会声的恶人,这两者其实皆是老师!如果你仅仅把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而排斥恶人的话,说明自己的智慧还没
有完全开悟,境界还有待提升!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做到亲君子,远小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有大慧根者,君子、小人皆可备于
我,他们能包容、欣赏、感恩自己不喜欢的人,包括敌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恶人,自己就不会成长和觉悟而恶人中的不少人(当然只是一小
部分),其实是背负了太多的业障来充当恶人,以期唤醒大家的,大家原来就是一体的!当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了!
那些尚未想明白的朋友,防换一个角度,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现在的一切,在其中体验生命,经历成长,开启智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
一切的意义所在!

  磨难是修道的必经之路---《修道基本功》第十四章 耐磨难

张果老仙翁曰:
  修道乃是窃夺造化,出死入生,超凡入圣,作佛作仙之大事,非有大勇大力,脱尘超俗之金刚毅力,承载不起修道之磨难,何为磨难?恩爱名利、
忧愁恐惧、喜怒哀乐、疾病灾厄、困苦危难、饥寒冻馁、羞耻凌辱……等皆是,而古之圣贤,皆遇患难磨炼,受尽无限苦楚,最终才能闻法明道,超
凡入圣,故不经过磨难,不能成佛作仙也。   昔时赛麻衣为邱长春看相,邱长春惊惧地说:【老先生说中我许多败处,不差分毫,请您为我重相一遍,看我修行能成道否?】   赛麻衣又为邱长春仔细看相一番,然后说:【不能!不能?休怪愚下直言,我看你鼻端两条纹路,双分入口,这叫做蛇锁口,应主饿死,其余别
处部位虽美,然终不能免此厄。此厄既然不能免,又怎么成道呢?】    邱长春听了赛麻衣的一番话,心里凉了半截,于是辞别赛麻衣,一心想学伯夷和叔齐两位贤人知命顺天。后来受一位采药人之指点,使邱长春如梦
初醒,而努力用功修道,他在修行中历经大饿七十二回,小饿无数回,在七真人中是最悲苦的,但是最后却成为七真第一的天仙状元。此即是邱长春
不论是处在多险恶的逆境磨难中,依然心志不移,才能化凶为吉,变祸为福,终成大业。    一个修道者在清净处,对境很少的环境,要修行不难,要持戒也不难。但是在魔力比较强,违缘比较大,对境比较多的地方,要学法修行、受持戒
律就非常难。然而难度越大,功德越大;难度越大,成就越大,在没有磨难的对境中修一百年,不如在有磨难的对境中修一刹那。   修道者在顺境当中积福,在逆境当中消业。若是没有这些磨难,修道者感觉不到轮回的痛苦,又怎么能生起出离心呢?没有人伤害你、欺骗你,修道
者怎么修忍辱呢?不受侮辱、不受痛苦,修道者怎么能消业呢?不受伤害,没有付出,修道者怎么能还债呢?  故在对境当中磨练一颗心,最后自然可以转境超脱也。

  中道之心去打坐---《圣道旅程》 第三回

济佛曰以正确的中道之心去打坐,才能进入正定,在打坐时,须严格反省自己心理的意向或观念是否纯正?藉反省的功夫,袪除一切邪念,并
且坦诚地向佛忏悔。这种自省,是袪除内心迷惘,净化心灵的一种途径,这才是真正打坐!打消恶念,打倒邪行。若坐下来,不去反省,仅在
肢体上转法轮,想夺天地造化,老衲说不可能!试看风吹雨来的时候,打坐者能否露天与大自然博斗,不但不能夺造化,而是要躲造化了!况
坐铺忌凉风,吵声;足见这只是一种身体煅炼及培养心性定力的方法,藉此健康身体去行功立德,做好人,善人而已,唯有心怀正气才能上天
堂。所以愿世人细体老衲的心言,以理智的思考,去行走你的圣道旅程。虽然每条道路都很相同,但不认清方向,有时会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路是人走出来的,愿您明道识途,不要盲从!

  中道---《修道基本功》第二十一章 行中道

张果老仙翁曰中道者,不偏不倚、无太过也无不及,故《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内心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时,称之为中。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时,始终用中的原则来节制情绪,就是
和。中的原则即内心不受任何情绪的影响,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而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和左
右,则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因此有「圣人不动情」之说。 对修行者而言,中道是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等二边之极端、邪执,为一种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之中正之道中道不但可破除常见(认
为生命主体之我为永远存续者)与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全归于无),有见(自然之立场、世间之常识)与无见(虚无主义),
边见(偏于一边的
恶见)与邪见(邪而不正的见解)等等,也是转凡入圣所必经,是生死与涅槃的关键所在。
昔时释迦牟尼佛历经六年的修苦行生活后,体悟到「行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行于中道,心则寂定」。
因此修极端苦行、极端享乐、宿命论、无因论(无因自生果),这种各执一端的说法均不可取。在修行上,要不偏于苦行或纵乐的生活;在思想上,
要离于有或无、常住或断灭两种极端的见解,未来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其实「道不远人」,修行若能懂得循序渐进次第之法,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觉察、自我觉照、自我觉知、自我完善,则自能达到至善、
至仁、至德、至圣的境界也。

  修道不压榨肉体---《道心密藏》第三章 道心范围,包罗万象  第六节

无极老母曰:
人之肉体对于修道之重要性,是要借重于这个躯体而使灵性在未能永恒不灭的寄住。 身体是个假体,灵性是真我,修道求诸于永恒不朽,即是真我的不灭。可是灵性却是一团虚无飘渺的气息,所以才借着假体而成形象,这就是
宇宙生生不息的运行,也即是【大轮回】,所以两者密不可分,而修道就是要永远打破这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使灵性永恒超脱与假体的契结而达
到【真我】,即反璞归真的【天人合一】境界。故在修道过程中,这个躯体是必然性的首要条件之一,但是绝不能误解于要使这个肉体磨炼至成
道的境界。有人以为苦修这个肉体,可以使它光明,就能成道,这是错误。盖肉体本身不能光明,灵性才会升华,以修道绝不能压榨肉体。
有婆罗门教,力主苦修,释迦初期也是受婆罗门教影响,而由苦修进入修道途径,但苦修的结果,身体衰弱,气息奄奄,几乎无力起身,终于
了悟,乃恢复正常饮食,改变进修的方式,于是大澈大悟,始证无上正觉。所谓【苦修】:乃是约束自己勿沉迷于物质的享受,以去私欲,才
能使心存正信,灵明朗耀。并不是一味压榨肉体,一架躯壳既使变成骷髅,也不会有灵明,与肉体无关,原在心性而已。 道家有养生之说,但这养生之说不是指肉体,这可由《南华经》中俯拾可得其义,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道家不执相,不身见,乃重神。所谓【神】──即【灵性】也。又谓:【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
象,其名为同帝,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因此可见道家用力于【守神】,并非耿耿于一具臭皮囊矣。 以上的说明,并非是表明躯体只是修道必要的条件而已,也不是要你们刻意注意肉体,更不必用尽各种方法压榨肉体,虽然也有肉身成圣的
例证,但总究是极为少数,不符普度主旨。 人总是不能离开肉体而生活,因为肉体既毁,人就死亡,则万事皆休,是以有了肉体才有我,有了我才能修道,这是必须重视肉体的原因。
但是重视不能成为养尊处优,因为那样享受、过份的快乐,会产生迷恋,迷恋会使心智不清,甚至触犯道德规范与律法,更因而蒙蔽了寄住
在肉体里的灵性。 压榨肉体,就没有原动力可以修道,过份珍惜肉体,蒙蔽了灵性,都不符修道的方法,所以只有使肉体生活净化,才是修道的筑基,基是根本,
【本立而道生】,所以修道者首先必须净化自己,如果净化犹未成功,则一切俱属空谈。道不是从任何压榨中取得,道在迩,求诸远,舍近而
求远,则愈求离道愈远,一生辛劳,终未得道。因为道就在眼前,就在心中,舍本逐末,当然徒劳无功。

 灵性---《道心密藏》第六章 道之灵性与因果律 

无极老母曰:是故修道的目的是修【灵性】,什么叫做灵性?【灵性】:是道德、愿力、修持、再加上先天的德行,四者结合成为灵性。灵性表
现于生活中,为至善之德行。不过灵性也有大小,视你【道德、愿力、修持、先天】的功夫为何而分别,其功夫大者则灵性高,功夫浅者则灵性
低,最怕没有灵性,人如无灵性,则浑浑噩噩。人与禽兽有何别乎?禽兽之善者亦不乏灵性,灵性不是聪明,聪明人很多,不一定有灵性,但有
灵性者都很聪明。 纵目观之,举世滔滔,其野心家者贪欲,以兼并自豪,大战爆发,杀人数千万,如此【灵性】何在?其有杀人越货或诡诈毒害者,其【灵性】
早已泯灭。修道者, 修此【灵性】也,将欲念去掉,灵性自然出现。所谓【道】者,为一灵明之虚体,故灵明为灵性之表现于外者,灵性当
然属于光明的。 灵性光明,自有其【因果律】,有【道德、愿力、修持、先天德行。】此即灵性之因,有了【灵明】,即灵性之果。怎奈世人多不相信有【因
果律】,认为因果报应是虚无的,故一味胡为,不愿修道。娘今用科学常识,来阐明【因果律】,以唤醒世之执迷者了悟而不敢作恶,以收向善
而修之功。 【因果律】就是宇宙万物所受之限制,因果律来自波动力学,宇宙为波动,故宇宙之运行为曲线,不是直线的。其【起】为【峰】,即是【因】;
其【伏】为【谷】,即是【果】。所以为善自有善报,作恶自有恶报。人间善恶事,完全由人自己造成的,所以人必须要切切注意,千万不可走错
了路,差之丝毫,则谬之千里,想要改变也太难了。古人之【戒慎恐惧】,就是因为这个关系,修道的最大目的,就是【使自己不犯错误】。 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者代表宇宙的总体,万有均在总体中,好似一张网笼罩着大地,一切均在衪的控制中,不能脱逃。天
网者天秩也、天命也,谁也不敢违抗的。天秩者,天之秩序也,亦即天道也。从星球之运行及万物之生育,知确有天秩之天道,当相信有【因果律】,
这是藉科学的说法,不是随意的,因果律不是迷信的,是由自然现象观察出来的。

   心念清静、心地圆满、心性真善美 ---《理天游记》第三回 净性仙居述修持 三德遵守莫心亏

净性仙人曰:哈哈!此地清静无染,环境清幽,是神人向往的真善美之境。世人如果想到此地,心念必须清静,心地必须圆满,心性必须真善美,否
则就不能来到此地。 蔡生曰:喔!心性要达到此标准还真不简单呀!请 仙翁教导世人好吗? 净性仙人曰:哈哈!
心念如要清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首要之条件
心地如要圆满,五行不可亏耗。如贪财耗性木亏、嗜酒耗神火亏,好杀耗情金亏,易怒耗气土亏,喜淫耗精水亏。五行不能圆满心地即不能圆满。
心性要达到真善美者,必须守三德: 一、道德,二、仁德,三、公德。
何谓道德:道德就是一切遵循正理而行,不做违背天理良心之事。 仁德就是:慈悲心、博爱心、恻隐心,有爱人如己之心。 公德:就是维护公众权益、公众秩序、公众环境、公众道义,这即是公德。 以上三德世人不可忽略,否则在心性上就不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因此修道者必须先从人道修起,人道无亏,天道必全。还有修道者必先由守戒开始,
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有慧才能发挥圆融之佛智;发挥圆融之佛智,才有圆通之思想;有圆通之思想才有超凡之境界,有超凡之境界,才能步入
超凡之天界。 蔡生曰:喔!真不简单呀! 净性仙人曰:哈哈!知难行易,知易行难。要步入超凡之天界,只要信心坚定,何难之有,如在修持上,努力鞭策自己,有过则改,无过则安,不可
三心两意,否则永远无法成功的,只要修道者一心不变,内外兼修,假使不能一步登天,尚有天佛院作为补修之所。须知修道之人,心情不可沉重执
着,否则也是修持之大病,你不看 天界的仙人如此的飘逸自如,就是他们的心性中不执一物,放下一切。可是凡人就不同了,每看一物即有贪得之念,
一旦得到,又有放不下的执着之心,这就是凡俗 之人的顽固,也就是轮回的业报之因也。 蔡生曰:的确也是,仙佛能看开一切,故能成为仙佛,凡夫不能看开一切,所以成为凡夫。 净性仙人曰:哈哈!就是如此,希世人能够体悟个中道理,好好修持,必有所获的。

  圆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光明人生》第三回  明因知果莫须嗔,观音慈悲示法门

刘生曰:菩萨慈眼视众生,众生本具佛性,只因未悟所然。啊!殿前有位小姐,看她不断的叩首礼拜,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有急事求
于菩萨,可否请菩萨先行救她一把? 观音菩萨曰:这位佛门弟子是来感恩的。今夜趁此就来述述这位李信女的事例。她于三年前结婚,婚后夫妻不睦,是非纷纭,生活糜烂而
不检点,去年她生了一个残障的儿子,为此夫妻百思不解(因夫妻皆健全之身),有天来寺里看到一本因果书,回去后两人沈思反省了
很久,于是悟撤了人生,开始接触佛法,并同时皈依佛门为在家修众,从那时起他的家庭改变很大,夫唱妇随,共修同进,认真改悔
,妳看她叩首礼拜,是在不断的说:「慈悲的菩萨呀!感谢您赐给我这个孩子,因为他的降临,带给我们改变,带给我们新的生命,带
给我们走入心灵的世界。」所以,世间的幸与不幸,全然在心念的转变,用什么的想法对待自己的遭遇,如何转识为智才重要。 刘生曰:请问如何才能「转识为智」呢? 观音菩萨曰圆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但要实现它,并不由外境的顺遂如意而定,而是在于能否以内在的悲智心力,点化外在的种种不圆融
世界如果你认为这业报带给你伤害,则已失去信心;如果你把这业报当成即将结束的劫,那么你的痛苦就消失了。简言之,即是转化烦恼
为清净自性,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逢凶化吉---《补叙现世报律例》第三十八篇 逢凶化吉

文昌帝君  降      2017年11月4日
语有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理安在?缘于其人,能在凶险情境中得以逢凶化吉,必然在此之前,有颇多善行累积,至此乃有契机化转、
或扭转此灾凶。吾浅举近期中,美国有对夫妻,在疯狂枪击事件中死伤惨重情境下,其夫当下以身护妻,竟然在如雨之枪弹中毫发无伤;此即
其夫之行为契引之前善行,乃得逢凶化吉。 天律今时已改现世报,往昔此一逢凶化吉之福报,必需在累世中善德至今成熟,始得显现。但今时,则可今生所行、甚或当下所行,均可立
即显报。故今之天律,采累进制,亦即平素中点点滴滴之小善,均可以累计,形成一个大善、乃致一个福报,可以化除命关灾劫,逢凶化吉。所
以众生在平素中,当应见善而为,莫以【善小】而不为;任何一个善行,均可能是每个重大福报之关键!再者,同一事例之夫妻,在大难不死之
后,孰料未几日,却同身故于汽车燃烧事件。为何此夫妻能渡脱枪击事件,却未能安渡余生,没几日旋又身故于意外事件? 当然,此即累世业报所注:其一,今生所行善德,尚未具足消弭二次命关灾劫。其二,在渡脱劫数之后,不能松懈行善之心;反之,更要厉
行善德!是以相对然,众生需知福报如泉水,终有用尽、枯竭之一日,因而平素行善,绝不间断,即为累积下次逢凶化吉之动能。甚愿众生细思
量! 附注:众生阅文注意,吾所提列一个大善、一福,悉皆可以显成逢凶化吉之动能。一个大善,约可由百小善累积而成。一福,则如贵堂会上之
赏律、殊例中即是。

  定业是可转化---《补叙现世报律例》第五十五篇  改变命运之四-定业可化转否?

文昌帝君  降    2018年6月2日
在因果论中,所谓【定业】,即是今生注成,必定发生之业报。所以,往昔有【在劫难逃】之语,亦即命程中注有之定业,在今生必然需要
承受。
但是天律既已更改为现世报,则如雪上加霜,不但累世果报必须承受,今生新因,又快速结报,是否苍天不仁,无悯恕众生之德?非也,天
无绝人之路!累世所造因业今生受报,是为种瓜得瓜、不变不移;唯在今生报业之中,又显成现世报。因此,【定业】在往昔因果论,是绝无
可避,但此际现世报之律例颁行中,定业是可转化。但是定业之注成,乃为阎罗天子依天律授行之冥律中,是以【绝对重业】,始注成定业。 因而定业虽可改变转化,但并非一笔勾销,而是有分轻、重渐进化转: 其一、定业仅足化转四分之一,即以十分计算,则化除二分点五;仍然必须面对与承受。(此一项目在贵堂领命济世时,多依观音菩萨所著述
之因果系列宝书中,多有叙明。)亦即人间道场有膺承天命殊例者,多能依各主神权职而办理。若众生未有亲近道场者,欲化此关劫定
业,至少必需以行慈善公益十件以上。 其二、可化转三成定业,去除十分之三;几乎可以转化、无命关之虞。(此在道场中,亦多有可以办理之权职)若未亲近道场者欲求化解,则
必需行造十五件慈善公益始具足。 其三、化解十分之四,意即定业仅余六成伤碍破坏力。此在一般道场无以承办,必需 昊天颁敕律例授行于主神,始有之权职。若一般未亲近
道场者,必需行造二十件慈善公益。 其四、化解定业之半;此定业若去其半,则仅属一般灾害。是以故,人间神司无权可办,均必需上呈有司定夺。 其五、定业化转为无。此项有先决条件,即是要在定业尚未缘熟显报之前。因为定业一旦缘熟显报,必需其因缘动能完全发露,始能结束,故
必需注销于未显现之前如此重业。未亲近道场者欲求化转,唯一只有救人命,或者救无数生灵之命始足化转。 吾列述详明,是要众生知悉:往昔定业不可逆,今时定业虽然仍须面对,却已可以因自身戮力行善而减除、或化转重业成为轻业。因为众生要自
省:今生定业,是你累世中加诸于人之甚深怨戾集结而成。

  发扬心性中的潜德潜能---《阳间善恶游记》 第二十九回  仙佛在西方谈末法

至圣先师曰:天尊之言,有理。首先吾先发言谈今世人的修养问题。及应有的认识。修养的目的,重在发扬心性中的潜德潜能,但世人何以要如此
呢?有左列几点主要原因,望世人能奉行修之。
1、求得至善: 佛家的修养,志在成佛。道家的修养,志在得道。一般zhongjiao徒的修养,志在升入天堂。儒家的修养,志在圣贤。各称各有不同,但一
言以蔽,就要求得至善。至善就是绝对的善,含有最高贵,最完美,最自由,最安乐,最真实,最永恒等意。 西方黑格尔圣人所称的绝对的性,康德所说的上级命令,格林所称的宇宙精神,乃至尼采所赞美的宇宙意志,都不过说明至善的一面。其实
至善就是天理,就等于存在我们本心本性的明德良知,或者有人认为这至善乃是一种高远的理想,非一般人所能希冀,以致善为修养目的,未
免不切实际。殊不知至善就是良知,为人人所固有,一念向善,就倾向于至善的一面。至善乃是无时不存,无处不现,并非玄不可测。所谓圣
人也就是一个照常道做人的人,也非高不可攀。人的修养如不以求得至善为目的。则在做人接物,必有私意渗杂其间,于是他的动机或出发点
就易失之偏差。他的内心就有矛盾存在,就有被袭击的可能。此处一失,往往一切欺骗,疑虑,猜忌,恐怖,就随之而来,终必满怀荆棘,
陷入罪恶的深渊。 古今以来,多少有为之人,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基于原因大都在那一念之差,良可痛惜。可知众生不谈修养则已,要谈修养,就必须立此
大志,才能步入人生的康庄大道,这不是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乃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2、求得安乐: 求乐免苦,原是人之常情,虽然在zj上有所谓苦行修道,烈士,志士也以刻苦自励。但其目的仍在求得个人或大众的快乐。不过真正的安
乐,仍须从修养中才能求得。因为人生的欲望是无穷止的;永不能满足的,自然界对人的限制也是永远排除不尽的,古代帝王富有四海,仍不
能长生为苦。何况普通人,大遭遇坎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想从外界的夺取求得满足,真是难上加难的,惟有修养深湛的人,以服务创造
为人生的目的,以助人为快乐之本,自有一股蓬勃朝气发露。和一种轻快洒脱之乐,这就是乐道顺天之乐,但在个人的富贵尊荣,若是由于自
己努力奋斗,克难创造所得来,那就是自己内在才能发扬的表征,也就是修养的成果,受之心安理得。反之,如果是从投机取巧诈骗采夺而来,
则其内心必疚,梦寐难安,而且是必然虑得患失,疑惧丛生。
3、求得大智大勇: 人莫不希望他自己的智慧高,能力大,便发展他的抱负,但多数人总认为智力和勇力,是从知识学问和体格锻炼中得来,与修养关系不甚密
切。殊不知知识学问虽可促进智能。但并不就是智慧,而体格锻炼,并不能形成冒险犯难不屈不挠的大勇。大智大勇也必须从心志修养中获得。
智力的本身,乃是心明觉安的功能,又运用知识以构成判断产生新的观念和见解,克苦塞维茨称此为:自由判断的精神和慧眼。就是不受一切
成见的约束和私欲的蒙蔽,即能洞察事态真相的悟解力,一切先知先觉的发明创造和领导群伦者的决策,都须要这种悟解力来指导。而这种悟
解力,惟有从心性修养上排除一切蔽障,保持心体的虚灵不昧,清明在躬,才能心安理得。 诸葛亮仙翁是一位大智伟人,而他的大智是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养而来。我认为在人类世界中,得到知识最深刻的器官,就是道德
力的感应。这也是说明道德修养是智慧的泉源其次所谓大勇乃是基于决心,胆量,自强,自制与荣誉心及责任感等而来,这与一时生理冲动
的血气之勇,及亚圣孟子所曰
-视不胜犹胜也的主观之勇,均不相同。它含是充分而强烈的动机,坚定的意志,沉静的思考,沉着果敢,镇静
不摇。对于生死大义更能了然于心中,永远是坚定而泰然。
4、实现真善美的人生: 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个人的衣丰履厚,而是要追求真理、正义,建立各得其所各遂其生的目的,自由安乐的社会,实现真善美的人
生。古今中外人不知有多少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艺术家及志士,他们是殚精竭虑,研究真理,或是抛弃荣华,潜身苦修,或是赴汤蹈火,
救国救民,无非要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

  天与道---《阳间善恶游记》 第二十九回  仙佛在西方谈末法

太乙曰:方才济佛参理,众生望愿用心悟之。自古以来至今,花花世道修道者众多而成仙品证佛果者稀。何故也,皆因未遇真道而功果未满。古人修
道者,皆是苦修苦练,舍家抛业,断情绝欲,自修自得,心不妄动,修至内外功圆满。至诚所感,然后得蒙果位。人生天地之间,均皆阴阳造化之中,
难脱天道循环之理,无不受制于自然因果定律。修道要求明心见性,发挥悟心,次求安生立命。现在我在今天末法会上,把天道大概分解一下,
望众生能得悟。 何谓天?何谓道? 中国传统上天字形容含义在至高无上,至大无越的意思。在思想家来讲,分别含有下列几种意义:
1、墨子圣人及古代人所谓的天,多为主宰的天,含有天神的意义。亦可说是zhongjiao的意义。 2、老子所讲的天,纯为自然的天,没有神和宗教意义。 3、儒家所谈的天,有主宰的天,有性命的天,有时又谓自然的天。 中国人有更多的认定,计其五者举于下: 道的意义: 1、道可作原理及道理解释。 2、道可作法则及方法解释。 3、为道可作道路解释。 4、道可作道德解释。 5、道可作太极或本体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朱子圣人以道为太极。道家讲道,有时为原理,有时为本体。 前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后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的分类: 1、天道→易曰,立天之道,曰阴和阳。 2、地道→易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3、人道→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4、孔子偏于人道,老子重视天道。 人道的分类: 1、修身之道-重视意识,正心及其它修养功夫。 2、齐家之道-重视慈,孝,友,恭,和,顺,勤,俭等德目。 3、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忠爱礼让,天下为公等。 4、求学或教人之道-学不厌,教不倦之尊师重道。 5、处世之道-持身涉世,待人接物,交朋接友。和睦邻居,尊贤敬老等。 总之三教【儒,道,佛】之道德修为。性命修养,贯串融和。都可以使众生了悟道的真理。

   改变命运就是要『布施』---《祸福一念间》 第二十二回 命运由己造

文笔曰:恩师之开示,弟子深有同感,在近三十年前,家母因从乡下北上生活,几年的省吃俭用存了一些积蓄,便想买房子落地生根,便跟会,结
果会首卷款跑了,而且她私底下用亲友的人头也跟了家母的会,所以家母跟她的会以及她跟我家母的会总共十多万元,在三十多年前,一碗阳春面
才五元而已,那时她卷款跑了,结果我家母才知道被她骗了,债主怕我们也跑所以要求退会钱每天上门跟我家亲要钱,甚至动手动脚的,也把家里
能搬的都搬光,而且每天卖完菜,收摊时便有一群人等着收钱偿债,(连要退还之会钱共约三十万),那几年真的很惨,后来我家母就拜托债主给
一条生路走,于是提议到庙里发誓一定还钱,没还钱全家死光…也因家母为人本就和善,所以大家也就同意协议月结还钱,可是那时我们每天早上
卖菜又兼卖水果、鸡鸭、米,下午包水饺给批发商,晚上我家亲还兼差到工厂去煮消夜,还拿加工品回来给我们小孩做(听我妈妈说那时我才五
岁就要帮忙作加工品,那时我还在吃奶嘴。呜呜!感觉好像台湾的『阿信』),虽是如此拼命,全家总动员但也还不了本金又加利息的债,被债
主追着要钱的日子,
日以继夜的工作,拖垮了家母的身子,又舍不得花钱就医,我家母一直咬着牙誓守自己的承诺,没有落跑,我听家母说好像
过了快五年多,有一天,家母作梦梦到一位老者跟他说:妳是一个善良的人,想要翻身吗?如果你想翻身就把你每一天卖菜的第一笔钱不管多少,
就把它布施出去,我会帮你翻身…。后来家母真的照做了一年多,每天把第一份的钱财,投进市场内妈祖庙的功德箱,真的过了一年多,有一天
同样的那位老者又出现在梦中告诉我家母,叫她往卖吃的行业做,他会帮她,(家母)就可以还清债务了,家母因此真的到处吃人家餐点的口味, 再自行的研发,试卖之后生意真的超好的,每天还未出摊,就有一群人在排队等候了,真的开始翻转了我们凄惨的生活,前后开了两间路边摊卖
面的生意,在十年之中陆续还掉债务。所以家母时常教育我们要懂得布施,虽然她一辈子只会写自己名字,不懂深奥的道学,可是家母却知道
要改变命运就是要『布施』,怨天尤人一点也无法改变命运。所以家母这辈子没有留太多的钱财给我们子女,但留了很多的福德给我们子女,
兄弟姊妹每个更是事业婚姻各有所成。喔!徒儿好像说太多了(一开话匣就滔滔不绝了)。 天上圣母曰:(微笑之)无妨,此亦为劝化之真实案例,因尔家亲一念之义承担起责任不推诿,进而身体力行诸善而改变惨淡的生活,有此可
印证先天之命可由后天之善为来转盘。

  开悟和永恒---《自然之道》第三十章 修炼有成的重要关键

蓝采和仙翁曰: 修行不是表面上做得好就是修,而是要有内心、良心、灵魂之感知,一般而言,人们对人、事、物之认识,往往要经过了解、疑惑、
验证、实践、感知之过程,但有些人对某些事物可以直接进入感知状态,感知状态没有语言和文字,没有经验,没有图像,只有【知】,这种【知】
,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是一种状态。 拜神礼佛要知其理,才会有感知、信知,不知其理,没有感应,灵魂的认识,就只是一般人云亦云的跟随认识,如此尽管修行多年,仍会怀疑自
己做得对不对?它是不是真的?此种信就是虚而不实,故修行者要能真正体悟,要明悟其理,要知其规律,要有感应,要有灵魂承认,这种信才是
真实的,佛家将这种感知称为【开悟】。 有些知名的修行者或是住持,他们修行一生一世,到了晚年仍会因为名利之心而做了恶事,此即是其内心的恐惧使其内心的信仰受到动摇,造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反观许多普通的信徒,后来或中途才修行的,因为他们的灵魂瞬时感应到修之真谛,他们真诚的信仰,他们瞬时得道。 人生在世就如在假像中生活,若是世人能识透这些假像,就是开悟。若要识透这些假像,首先要定心,要多行善事,要修心,要积德,要多做好
事,要有爱,要让善的意识体充盈,占据整个心灵,则不良的能量就没有发展的余地,并且逐渐消失,灵魂就可以得到提高、升华、蜕进,相对俗尘
而言,那就是【永恒】。

  智慧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持斋戒杀放生》第十七章  戒杀为首 放生为先

白衣大士: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
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就有正确的决定,就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是故,健康,应从调节心性开始。

  满足和知足的人,心灵才充满喜悦与宁静--《理天游记》第九回 听济佛讲述真理 

 无形的真理就像电一样,只要有人接上它,它就能让你使用,但是人的心腐败了,当然就接不上它,正所谓【一念贪瞋起,百万障门开】。所以无
形的真理就无法领悟到了,因此清心的人有福了,寡欲的人有福了,他们不但能够得到无形真理的充满,更能得有形(言语文字)真理的熏陶。但是
无知的人们经常庆幸的说:我得到什么!而不知你已失去了什么!因为人的欲望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今天得到了这个,明天又想得到那个明天得到
那个,后天又想得到其它,所以人的心,就像无底的深渊一样,永远也无法添满。 除非你将满足点,定于最低线,这样的话,你才能随时随地做一个满足的人,知足的人,心灵也才能充满喜悦与宁静,有这样思想的人,他的生活
一定也过着很惬意,因为他不再做物质的俘虏,欲望的奴隶了。现在吾所讲的道理虽是简单,可是有些人做起来就特别的困难,因为纵欲早已成为
自然,得不到的偏想要,如果要不到就动起歪脑筋,使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这是何等的愚痴行为。

  改脾气--《处世修持珍要》第十章--第十二章

文殊菩萨曰:
人自落于后天,个个都有脾气,其实脾气就是一种病,病重了就会伤命。 第一大病,不敬天地,不孝长上。敬天地者,体上天好生之德,存爱物之心,惜老怜贫,救急助难,爱惜五谷,行一切方便,以己心而合天心,并不
是烧香磕头了事。孝顺父母者,洁身自爱,行善积德,修功立果,超度祖先,久之与善人同登极乐,才是真孝,如果有人慢天地,薄父母,其它方面再
好,也不能算是完美之人。 其余,像是素行凶暴者,要改为和平;素行轻佻者,要改为稳重;素行易动火者,要改为忍耐;素行狂傲自大者,要改为谦卑低小;素行欺骗扯谎者,
要改为谨慎真实;素行狡滑奸诈者,要改为公平正直;素行豪华奢侈者,要改为勤劳节俭;素行私心刻薄者,要改为大公无我;而素行胆大猖狂者,要改
为小心机密;素行喜占人便宜、贪小利者,要改为肯受苦、吃亏。 认为自己的错处,不言他人之非,多思自己的不是,不谈他人之恶,才算是改尽了脾气。因为有脾气,所以进道者要能守成。人生千万罪孽,都是由脾
气招惹来的;改了脾气,才能消冤孽。反躬自问,哪里脾气重些,往哪里痛改,而且修行之人要有好样子,才能感动他人,自己脾气不改,即是坏榜样,不
但会使人把道看轻,更增添自己不少之罪业。 世人之脾气,千奇百样,难以胜数。一般通弊,就是明以责人,昧于责己。看他人做了什么,自己看了不顺眼,忍不住就宣扬了出去,试想如果自己犯了
同样的脾气,岂不更让人谈笑吗?世人百样坏的脾气,在生前自由自踪,我行我素,从无悔意,死了之后,到了阎君面前,依旧耍脾气坏了事,阎君岂会容
情,一一将之记在册簿上,等时间久了才和你算这一笔帐,这册簿详实的记载,一点都不会有差错的。 修行进道之人,阎君虽然不管,但是有虚空神明监察着,如果犯了小毛病,可原谅的,就赦罪之。如是欺师灭祖,谬行悖理,不畏天命,投魔行邪,扰乱
道根,这些大病,那就由五雷而诛之。有些大角色,无法成就,就是被坏脾气给搞砸的。 在诸毛病中有些症候是犯不得的,像是:傲慢、自恃聪明、自逞能干、目中无人,而且看不起人,只有任己妄行;或是富贵人家丢不开声势,放不下身段;
或是读书人倚仗才学,满腹骄矜,改变不了气质。试问此等之人怎么能修道呢?诸病中,傲病难医,不知有多少人被它给纵坏了。 在诸多毛病症候,不可犯的都得细心的调理,像是贪字最须戒慎之。做事随缘随份,听天由命,不可妄想贪高。有些人一当了道,亲贪乱度,认为是必然,
贪不到手,就生嗔恨,就因而有欺师作魔之事,大贪大魔,小贪小魔,也不知有多少人在道场中也上了贪高的当,贪高及下,时而有之。所以有志于道之男
女,
绝不可贪功果,只要功果真,上天鉴察明白,何患没有赏升,故有暗地堕落者,有明地受屈而上天赏升者。贪之一字都得避讳,因贪一定会有你争我夺
的情形,同时也会有相互毁谤、拨弄是非的现象,到两败俱伤为止而已。 另外刻薄也要注意,存心不刻薄,用钱也是一样。对待道亲、后辈,以宽厚为主,多体贴别人的艰辛,安慰别人的心思。自己的穿用饮食,当可节省,
人作事,金钱则要放宽些,大家才会努力,别一味刻薄而喜惩者,财义两刻,埋怨必多,那又怎能办道场度济别人呢? 三教圣人,制下经典,治人毛病,毛病是后天血心,先天是没有的。像小孩子,两三岁时,浑然天理,喜怒哀乐,全是无心,哪有什么毛病?待后天渐渐
长大,习惯愈来愈坏,才有种种的毛病。修持就是要修回孩子的神仙体,因神仙是没有脾气的。

 

 鸾书善书下载:

   书籍1: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rar   (天堂游记,地狱游记,人间游记,圣道旅程,训女宝箴等)
   书籍2: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2.rar (玉历宝钞,阴律无情,畜道轮回记,九阳关游记,寿康宝鉴等)
   书籍3: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qzt.rar   (现世报律例•补叙,阳间善恶游记,八仙翁戒淫篇,洞冥宝记,地藏王指玄录等)

       详细下载页面: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鸾书精华:

  1.   鸾书精华(1)--戒杀放生回向等
  2.   鸾书精华(2)--佛陀说法及正道等
  3.   鸾书精华(3)--因果杀业增福消灾等
  4.   鸾书精华(4)--转念转境得道等
  5.   鸾书精华(5)--斋戒打坐施教等
  6.   鸾书精华(6)--邪淫危害及正念等 
  7.   鸾书精华(7)--得道及其真义等
  8.   鸾书精华(8)--中道圆融等
  9.   鸾书精华(9)--拜神目的及四念等
posted @ 2023-08-18 15:22  zping  阅读(15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