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书精华(4)--转念转境得道等

鸾书下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对待鸾文态度

     1,《理天游记》--- 摘自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济佛曰:由此可知扶鸾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须恰当,因为用之恰当即是度人的法宝,用之不恰当即是恼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鸾的鸾文,也必须
以平实的眼光来看它,
不能以凡是圣贤仙佛所降的鸾文皆是对的,皆是可信的,否则就容易信得团团转,信得自乱方寸
。为什么这会有些情形的
存在,乃是因为圣贤仙佛他的思想本是圆通的,但是他对于某部份人的思想环境不同,而说出不同的道理去导引某部份人,这都是方便说,因缘
说、随人说、层次说。就像医生下药一样,各人体质不同就要下各种不同 热性、愠性、寒性之药物;以达到适应某体质及治疗之效果。 众生之心病千千万万,佛法亦有千千万万,众生肉体须要食粮补充身体之消耗,同样的,众生之心灵亦须佛法之真理去滋润补充。这才能达
到身心完美的境界,才能过着自在幸福的人生。

      2,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阴律无情》第二集 

   判官说:若有忘记事情的,可以发真诚心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请记住,阴律虽无情的惩奸罚恶,但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一定留
下一个 台阶给真心改过的有情众生慢慢步向光明,恢复众生的最初降落人间的先天光明
,再祈请仰仗佛力加被,业障消除,从今往后都发心念佛
求生净土。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轻视别人---选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的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就是轻视别人。所以叫无边无量的罪,上纲上线上对了。 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点的非常清楚。 
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禅宗守什么戒?戒轻视他人(众生)。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轻视任何人(众生)。禅宗第一次提
出了众生平等,根据是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得的众生。

   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 ----王翠明与灵性生命沟通报告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活得很不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和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想法,其实,绝非只有你一个人有此想法,能有这种想
法,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正在觉醒或接近觉醒的人了,要知道,现在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在出生前自己的灵魂就已经事先决定和安排好了的,大
家都是带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来到这个世间的。既来之,则安之!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其实可以放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是自己
,一个是社会上的善人,一个是社会声的恶人,这两者其实皆是老师!如果你仅仅把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而排斥恶人的话,说明自己的智慧还没
有完全开悟,境界还有待提升!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做到亲君子,远小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有大慧根者,君子、小人皆可备于
我,他们能包容、欣赏、感恩自己不喜欢的人,包括敌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恶人,自己就不会成长和觉悟而恶人中的不少人(当然只是一小
部分),其实是背负了太多的业障来充当恶人,以期唤醒大家的,大家原来就是一体的!当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了!
那些尚未想明白的朋友,防换一个角度,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现在的一切,在其中体验生命,经历成长,开启智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
一切的意义所在!

  修五戒十善--《四海游记》 第十七回 

【圣示】:人心之不修,焉能升天成神成圣,老衲普劝世人,须修五戒十善。五戒者,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十善者,不杀生、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世之修者,如若五戒、十善不能修之、持之,即便念破佛号亦
枉然,累劫、累世落入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求出苦之无期也。 【童生曰】:恩师慈悲,可否详言十善之内容以悟世人,因徒儿不想成为水下亡魂。 【济佛曰】:贤徒之心正契合为师之意思,吾可简要言之,以悟世人。 十善业道: 1) 不杀生大凡有生命之物,无不爱其命,何忍杀之?应体上天有好生之德,慈心于物,戒杀放生,以合天心。至少应做到下列数点:
(一)生日不宜杀生。(二) 结婚不宜杀生。(三) 拜拜不宜杀生。(四) 为我而杀不食。(五) 闻其被杀之声者不食。
(六) 眼见其被杀者不食。以长养慈悲之心,以积己之福报。 2) 不偷盗 偷、盗皆属不劳而获之恶习。天生万物,一枝草,一点露,只要肯努力去工作,上天定不会让你饿肚子的,何苦造下偷、
盗之业呢?当诚正为人,不偷、不抢、不盗,如此方可避免恶业之积也。 3) 不邪淫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淫又分正淫与邪淫,正淫者乃夫妻之房事,但仍应有节制,不可过于频繁。邪淫乃夫妻
以外之性行为,更是上天所禁止也,违者必惩之以败三代子孙,世人不可不慎也。 4) 不妄语世人喜炫耀自己之长处,甚或夸大其词,以满足个人之虚荣心,实乃造业也。须实言,勿夸言,否则口业一直累也。 5) 不两舌即不搬弄是非。世人最易犯此之口业,因嫉妒心之起而挑拨是非,让人口角不和,而达其离间之目的,实乃过也。 6) 不绮语不说黄色笑话,或让人想入非非之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你若经常开黄腔,引人犯罪,则过加一等,可不慎也。 7) 不恶口有些经常三字经 (脏话)不离口,一日不说骂人之语,则一日不适。须知骂人者人恒骂之,一手指指人,四手指指己,
于己于人无一益处,甚至惹来杀身之祸或口舌官司,口业积累,何苦来哉! 8) 不贪贪字贫字壳,台谚有云:『疯贪就钻鸡笼。』 (意即:因小失大之意。) ,世人之『贪』,甚至为己惹来身败名裂之骂
名,如今某人因贪不当之财,而成为全国媒体守候之焦点,每日家门外不断有好事者、臭骂者凑热闹,及大批媒体记者守候,即是一
例。贪到最后,不但无所得,还赔上一生之清誉,且落入甚深之罪恶渊薮,何苦来哉! 9) 不嗔嗔心之起,来自于心田之不修,一把无名火,焚毁功德林,且易坠入阿修罗之魔道也,身体五脏六腑易因嗔恨心之怒火中烧
而受损,气血严重逆流,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及中风一手一脚也,严重者会活活气死也,可不慎乎! 10) 不痴世人每易痴心妄想,总心想那些不切实际之事,为情痴迷、为爱疯狂,凡事总是看不破、想不开,此皆是痴之体现也,老衲望
诸世人悟破此理,否则有人会因此而想不开,走上自杀之绝路,而成为枉死魂也。 以十善望诸世人铭记于心,不可违犯,此乃做人之基本者也,亦乃成修、做佛不可或缺之条件也,世之人若于此有违犯,轻者落入三恶道,
重者万劫难复为人,可不慎乎!而勤修十善业道之人,轻则为阿修罗、为人、为天、为神,修上品十善者更可成佛,实乃世人之修行基石与快
捷方式也,可不努力乎哉!

  四正勤---《四海游记》第二十二回 

【圣示】:『四正勤』乃释迦牟尼佛教人断恶修善之法,何谓『四正勤』?此即己生之恶令断灭,未生之恶令不生,未生之善令生,已生之善
令增长,此乃四种精进之法,众生不可不知,不可不晓,如能知晓修善弃恶,则定生三善道,不复坠落三恶道矣!勉之。 【童生曰】:恩师啊!您方才所言之『四正勤』,能否再深入解析,以悟世人? 【济佛曰】:可。
『已生恶令灭』:乃众生因一念无明造作诸般恶业,如若不知幡然醒悟,则当恶贯满盈之时,必有意外或凶横之灾临身,使其遭受横死、
横亡,以昭天理之至公至正,以昭因果之报应丝毫不爽,世人岂可因作恶而未报,而以为天地无鬼神乎?此乃因尔前福未
尽、未消,福尽必报。是故,若世人已有造下恶因,当猛醒回头令之断灭,则庶几不受恶惩之苦报也。 『未生恶令不生』:即是心中清净不染着,无有分别、执着、妄想,不起一丝一毫之恶念,即便刚生恶念,旋令断灭不生,不容心念中有一丝一
毫之不善夹杂,则过恶不生矣!以上二种乃『断恶』之法。 『未生之善念令生』:即是令心中时时起诸利益众生之善,常令众生离苦得乐,有此之念则阴功积累矣!若果再付诸施行,则功德倍增,且心
存善念,无形中自有龙天护法,及一切吉神随时护佑尔身,自然出入无有恶因、恶缘缠扰,可得身、心安适及大自在也。 『已生之善法令增长』:即是日常生活当中有善利社会众群生之福址,当令其断续增长,以造福更多、更广大之众生,让众生皆能离苦得乐,则
功德大矣!必生人天善道,享福去矣!

  真空实境----《清静真诠》 第二十章  观空亦空 ‧空无所空

  红尘俗世,执空之人,容易认为世间上的一切都没有了,我们还有什么可做的,于是在心中产生空妄,在行为上造成颓废,这就是顽空的可怕
可见一个人若是未能把内心完完全全的净化使之清虚空无乃是无法体悟到真空实境的妙德法乐 又好比一个人坐禅修定静,却是满脑子胡思乱想,不断的想象出一堆又一堆的幻识中之乐境,误以为本身真的置身其境,其实只是妄念纷飞所组
合出来的虚假现象,完全无法得到真空实境的妙德法乐。 真空妙有之实境,如同菩萨度化众生,实无众生可得度者。因菩萨心,虽实际上有付出种种力道教化众生,却未在心里认为我曾经度化某某众生,
因为这些众生之所以能得度,乃是其本身愿意自我改变,至于我对众等之间,仅不过提供一些方法而已,众生非我所度,实乃众生自度。修行者修
习到假有的空相去除,就能体会真空妙有的喜悦了,这种心境便等同【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的真谛也。

  做人之基本修为:忠、孝、仁---《冥游记》第十回

【童生曰】:恩师方才所言做人之基本修为:『忠、孝、仁』,诚乃修行者之基础,成仙做佛之根基,但是人却弃之如敝屣,诚可惜焉!
【济佛曰】:然也,吾佛今加以开示,望世人勿以老生常谈视之则幸甚!
一、忠:尽己之谓忠,人能尽己之心力于工作岗位上,即是忠之体现也。不是要为国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才叫忠,凡事能尽己心为之,
不管事情有无成功,即使功败垂成亦是忠也。故老衲盼世之修子,不管在道修或职场上,只要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即是修也。 二、孝:孝乃人之最基本德行,亦乃成仙成佛之垫脚石,欲修大道,孝德有亏,即使修上百世、千世、万世,亦难成证道果。老衲常见世
之修子,对己之双亲不加闻问,但对道场之事却是蛮热心的,此乃与道背离,无道可修也。需知孝乃万善之源、之先,孝德不修
修啥?盼老衲之苦口婆心,能唤醒世人多尽人子之孝,如能像全真堂堂主童生之孝亲、侍亲,大道何难证也,希以童生之孝为榜
样,则不枉生为人也。需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岂有为人而不如畜生乎?现今地府亦以此辈之徒为多,且有客
满之患也,故老衲不辞劳苦,劝世人尽孝,即是不忍众生之沉坠地狱受剥皮之刑也,亦希望世之善知识,广为宣扬孝之德,则功
德无量也。 三、仁:仁乃凡事为别人着想,一切心心念念只念着、想着他人,体恤他人之苦、他人之难,尽心尽力去帮忙之谓也。现今世人有很多慈
善团体,行济贫恤困之善行;又如救人、救火之义勇人员,救难之无名英雄,皆是仁心之体现也,殁后亦可证下界神祇之果位。盼
世之人于饭饱之余,亦能思及世上可怜无助之灾民、贫民,全力以救之,则功德无量也。

  无为----《修真通鉴》 第四十四章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人生之所以有痛苦,无非是想要的太多,却是本身能力所未可触及,甚至是对于某种人事物的贪爱太深重,于是产生苦恼楚痛,继而束缚了原
本身心的自在;世间人内心一旦不能自在,清静就要不断远离,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连串的苦楚不尽,但这些苦楚都是原本可以不必要揽上身的。
修行人一心专门修习佛道真理,为的就是想要达到恢复真常大道的用意,不再执念,而且提的起、放得下,此后不再有求不得苦,更不再有患
得患失的心,面对现有的以及未有的,全部都秉持平常心看待,这就是【无为】。虽然无为,但只要本身应该勇于承担的部份,乃能积极承担,
并寻找出更有利益的方法,以坦然应对一切变化。 但愿世间人都能如此无为而为,如此尽其一生,必将能够经常恒住于清静的法海中,令佛性真如永不退转,伴随而来的,将是光明灿烂的
人生也。

  转念----《修真通鉴》 第四章 拨开迷团修正道

太上道祖:修行之要:当导以敬信,使心不狂惑;次则断其缘业,进而收心,再将心中所有知见当澈底弃除。因个人知见,藏有个己环境,及人、事
、物所有感触之思惟;此思惟含藏喜恶对待之执心,故修行必要先除知见即此理。知见即我见,在修行若要在将来有所成就,必须在生时净化意识
意识净化多寡,即是决定往生后之定位。故行者当要时时转念方能转境,转境才能超越,超越才有所成就心灵要能够超越,非是布施多寡;更非
在道理
上钻研讲得妙不妙,而是在生死中有否反求诸己,寻回内在清静自性
修行要常持欢喜心,眼观任何事物皆欢喜心。果若所见之人、事、物,
皆不平、不满、怨恨、嫉妒,如凡夫俗子;如此所见到外在不圆满,亦是反射出心性中之不圆满。 修行以诚为道之阶,万事万物自然进退有据;此进退出于自发性行为称为自性之为;依此心按部就班,深入经藏,不求多只求解悟,细悟澈理,自然
化心入悟而知本然。修行本从学习做人,方能入天地合和之修;本不立,道何以生?初入道学,可以《清净经》为佐智之经典,次第再以《道德经》
为澈悟之道门。此两部经若能行持奉为归真宝鉴,成道有路。
然,前所言心中执见、执识皆弃,才有入道之机,否则难入大乘之修。 再诗曰: 道本无为空心归,德可植道尽心为。 为而不为本无为,空而不空心性归。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本书之着,以简白词语俾让众生明了;然,词虽白却意中含真,望有心者当字字入心,方有所体,如此对习道帮助良多。

  老子已达到思想的最高境界---《人间游记》 第廿八回

【蔡生曰】:天地万物的运转,正如老子所云无为的道吧!
【济佛曰】:老子之学,是超越了积极与消极的两面,因为积极是『胜』,消极是『负』,而老子已达到思想的最高境界,因为人类好像都朝着同一个目标
在走,那就是为了『欲望』,为了『欲望』而生,为了『欲望』而死,如果失去了这个『欲望』的满足就是『消极』痛若,为『消极』而生,为『消极』而
死,这是人类的通病,没有深远的意义,没有悠远的目标,也受到『七情六欲』的浸染与萦绕,在心灵中『生、老、病、死』就成为人类的深坑,虚荣名利
就是人类的坟墓,这是何等的失去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啊!老子之道,就是以『纯朴无华,清心寡欲』之道,而达到无为的妙境,虽然只是以这几句来概括,
可是真正要实行达到这种『悟』与『行』的境界,的确要下番工夫了。 【蔡生曰】:恩师之言,深入妙机,将老子之学表露无遗,相信好道之人,当能多一层的认识与领悟了。

  转境即菩萨 ----《理天游记》 第十八回 访维摩菩萨 

【济佛曰】 纵欲为凡夫,转境即菩萨是凡夫是菩萨,一念之间即可分出端倪,故学道无他,转境而已由动转静,由躁转安,由欲转净,
由怒转喜,由愤转平。只要放下即能心安,只要看清即能明朗,只要明朗即不盲从,因不盲从即不浮躁,因不浮躁即能心安。如眼前花瓶的花是漂
亮的,但花瓶里的水是骯脏的,所以光看表面的形象是不实在的,如能深入探究真正的实相,才能了解真实的面目,否则贪恋、眷恋、留恋,往往
使自己空留遗恨,因为眼前花瓶的花虽是漂亮,但二、三天后自然就凋谢了,凋谢之后,何美之有。人生也是一样,是好是坏,转眼成空,因此
贪恋、眷恋、留恋,是作茧自缚,自寻痛苦而已。

  孝道证果---《天堂游记》第三十三回 游忠义殿、孝子殿

杨生曰:好的!请问这位孝子,是否可以将您的孝行告诉世人呢?
孝子曰:说来惭愧!我仅是尽为人儿女一份责任而已。回忆在世时,家境贫困,母亲早逝,父亲染上酗酒恶习,堂上又
有高龄祖母,父亲酒后语无伦次,常对祖母恶言相加,我极力劝阻,反遭父亲鞭打,忍痛无怨。祖母年老体弱,食无厚
味,我也将做工收入暗买一些食品供养她,父亲饮酒过度,五十岁时,终于染上肝硬化而逝。此时留我与祖母相依为命
,每日替人帮佣,赚钱奉养祖母,心想老祖母无人奉养,所以遇人提亲,均以拒绝。至祖母去世送终时,我已三十八岁
犹一人独居,佣工自度,克勤节俭,身处此环境,深体穷人之苦,所以将节余金钱,均分赠贫苦自己不留积蓄,至六
十岁而去世,真灵受到观音大士引度,在南海紫竹林修炼,今已证得果位。我因修行“孝道”证果,所以常来孝子殿,接
引有缘。今日杨善生来此,仅将自己一点小孝告诉世人,愿世人学我的模样,敬孝亲长,古云:“家贫出孝子”,世间的
刻苦牺牲是短暂的时刻,天上的享受才是无穷的岁月。 杨生曰:您的孝心感人,向您一拜!

  福由自造,空口求神必无效果---《天道奥义》 第七章 万法归宗 

无极老母曰:至诚可以通神,所以人当诚,"诚则灵"。世人多向神祈祷求福,但福不是祈求可得的,福是修来的。多积功德,自有福来,不积功德,
则无福。
世人在平日里,“不知积功累德,也不知诚意正心”,而只会至神前祈祷求福,岂能有福降临乎?所以修道者,当有新的认识,“福由自造,
空口求神必无效果”,因此,修天道者,当努力于修身及积功德,修身对内,功德对外,内外兼修,天道自然可得。

  自觉自悟,自修自度,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理天游记》第十九回 访观世音菩萨(一)

【观世音菩萨曰】:鸾堂弘法如急救丹、清醒剂,使人有立即觉醒的作用,警惕世人不再作恶,但是这只能求得人天福报而已,而未能进一步了悟
甚深微妙法及经藏要义,因为大部份人只想求神赐福消业,依赖心重,不求自度,只求他度,不求精进,只求自安,不求往生,只求升天,未能解 脱,空谈无极,未断轮回,空谈玄机。
因此,未来圣天堂弘道方针,当渐渐以佛法为主,使众生自觉自悟,自修自度,再其次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本堂已出版极乐世界游记及宽净法
师神游极乐世界,欢迎十方大德来信索取),容易修持又容易得度,除非自己希望乘愿再来度众,历劫再修示范,否则永断轮回与佛菩萨常相左右, 思穿衣来,思食物到,解脱逍遥,生命永恒。这才是真正得度之法宝,否则空言度众,不能解脱,于事无补。
人之心量若能像大地包容万物,不分净秽,不分亲疏,受毁不怨,受谤不怒,平等慈悲,行慈济众,即巳证得初地菩萨,由一地渐进修行,达到十地
菩萨即能修成佛果。

 鸾书善书下载:

   书籍1: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rar   (天堂游记,地狱游记,人间游记,圣道旅程,训女宝箴等)
   书籍2: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2.rar (玉历宝钞,阴律无情,畜道轮回记,九阳关游记,寿康宝鉴等)
   书籍3: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qzt.rar   (现世报律例•补叙,阳间善恶游记,八仙翁戒淫篇,洞冥宝记,地藏王指玄录等)

       详细下载页面: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鸾书精华:

  1.   鸾书精华(1)--戒杀放生回向等
  2.   鸾书精华(2)--佛陀说法及正道等
  3.   鸾书精华(3)--因果杀业增福消灾等
  4.   鸾书精华(4)--转念转境得道等
  5.   鸾书精华(5)--斋戒打坐施教等
  6.   鸾书精华(6)--邪淫危害及正念等 
  7.   鸾书精华(7)--得道及其真义等
  8.   鸾书精华(8)--中道圆融等
  9.   鸾书精华(9)--拜神目的及四念等
posted @ 2023-06-24 16:11  zping  阅读(8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