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书精华(3)--因果杀业增福消灾等

鸾书下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对待鸾文态度

     1,《理天游记》--- 摘自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济佛曰:由此可知扶鸾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须恰当,因为用之恰当即是度人的法宝,用之不恰当即是恼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鸾的鸾文,也必须
以平实的眼光来看它,
不能以凡是圣贤仙佛所降的鸾文皆是对的,皆是可信的,否则就容易信得团团转,信得自乱方寸
。为什么这会有些情形的
存在,乃是因为圣贤仙佛他的思想本是圆通的,但是他对于某部份人的思想环境不同,而说出不同的道理去导引某部份人,这都是方便说,因缘
说、随人说、层次说。就像医生下药一样,各人体质不同就要下各种不同 热性、愠性、寒性之药物;以达到适应某体质及治疗之效果。 众生之心病千千万万,佛法亦有千千万万,众生肉体须要食粮补充身体之消耗,同样的,众生之心灵亦须佛法之真理去滋润补充。这才能达
到身心完美的境界,才能过着自在幸福的人生。

      2,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阴律无情》第二集 

   判官说:若有忘记事情的,可以发真诚心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请记住,阴律虽无情的惩奸罚恶,但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一定留下一个
 台阶给真心改过的有情众生慢慢步向光明,恢复众生的最初降落人间的先天光明,再祈请仰仗佛力加被,业障消除,从今往后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轻视别人---选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的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就是轻视别人。所以叫无边无量的罪,上纲上线上对了。 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点的非常清楚。 
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禅宗守什么戒?戒轻视他人(众生)。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轻视任何人(众生)。禅宗第一次提
出了众生平等,根据是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得的众生。

   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 ----王翠明与灵性生命沟通报告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活得很不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和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想法,其实,绝非只有你一个人有此想法,能有这种想
法,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正在觉醒或接近觉醒的人了,要知道,现在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在出生前自己的灵魂就已经事先决定和安排好了的,大
家都是带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来到这个世间的。既来之,则安之!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其实可以放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是自己
,一个是社会上的善人,一个是社会声的恶人,这两者其实皆是老师!如果你仅仅把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而排斥恶人的话,说明自己的智慧还没
有完全开悟,境界还有待提升!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做到亲君子,远小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有大慧根者,君子、小人皆可备于
我,他们能包容、欣赏、感恩自己不喜欢的人,包括敌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恶人,自己就不会成长和觉悟,而恶人中的不少人(当然只是一小
部分),其实是背负了太多的业障来充当恶人,以期唤醒大家的,大家原来就是一体的!当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了
那些尚未想明白的朋友,防换一个角度,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现在的一切,在其中体验生命,经历成长,开启智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
一切的意义所在!

  银耳视为滋阴之材----《延命珠玑》第十节  滋阴润身

  古医家有将银耳视为滋阴之材,今时银耳亦不昂贵,却与燕窝等相同性质、相同效果,可以达到滋阴而润身。所谓银耳即白木耳,乃寄生属榭
等木之菌类,与木耳形似,其色白,故曰白木耳,亦曰银耳。此类银耳合以莲藕及龙眼肉干,作冰汤,略加糖水,不但男女饮用可祛热降火,并
有凉补润身之效。此为古来所用,今人反不知善巧摄用;今人欲求长寿健身每花大钱,孰不知平凡常物亦具其效!

  修道首在平心静气----《圣道旅程》金阙主秘骆降

 修道首在平心,炼性唯赖静气,凡修道者务必由此二则下手,不躁急,少憎怨,怀感恩,求精进,日反省,时忏悔,人能行之,必有助于
圣道旅程之畅顺。

  行善未得善报有何原因----《理天游记》第八回 

蔡生曰:行善未得善报有何原因?
济佛曰:行善未得善报有许多原因。一、时间未到。二、一面行善,一面作恶。三、心不甘情不愿的行善。四、一心只想回报的行善。
五、只知布施,不修口德,不修心性,滥发脾气。六、行善之后,后侮抱怨。以上这都是行善之后,善缘不能聚合的原因。 蔡生曰:为什么善缘不能聚合? 济 佛曰:因为心中存有太多的邪思恶念,所以善缘不能聚合。就好比一位生意人,拥有一个地点好的店铺,他的命也注定有财库,
可是此人不修心性,为人刻薄成性, 经常不把客人当客人,更滥发脾气。如此一来有好的店铺,有好的财运,可是不得人和,别
人的生意赚钱,他的生意赔本。虽有财运,不得财路,都是他自己所作所 为的结果。善缘的聚合也是一样,必须行善之人的心性
改善之后,才能达到的。好了,今天,我俩又要再访佛陀,贤生准备上路了。

  快乐之人生 --《理天游记》第廿二回

有正确宗教信仰是人,即不同了,因为他能了解人生的道理,体悟幸福,充满喜悦:
他不以奉献为失去,不以施舍为消失,不以得到为满足,不以富贵而高傲,不以贫穷为悲哀,不以有病而埋怨,不以坎坷而丧志,
他时时过着充实之生活,日日过着快乐之人生,这就是修道者的本色,修道者的认识。
虽然身在凡间苦海,受苦受难,但是心地却好像在天堂彼岸,当下喜悦自在,只要有朝一日,身心脱落即达天堂,过着无忧无虑
的生活。反之,不信仰,不信真理的人即不同,他们的心中往往自私自利,时时存有污秽的念头,或是害人的歹念,虽身在富豪之家,
但心不满足,虽身体强壮,却怀欺人之念,遇身体不安即抱怨不断,遇命运坎坷即垂头丧志,遇受骗被害即心存报复, 遇快乐即得意忘形,他们过着无奈的生活,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过着没有希望的明天,过着自悲自叹的人生,这就是世俗之人,
经常过的生活,虽身在富足康乐中亨受,但是心灵却经常在地狱中前熬,悲观怨恨,自暴自弃,只要有朝一日,身心脱落即达地狱,
过着自缚自困的日子。这是两种世界,不同人生的感受,一是修持得来的轻安,一是贪欲得来的自缚。

  "佛"意----《理天游记》第十三回 游弥勒净土世界

济 佛曰:俗云"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可是现在有些人一天到晚疑神疑鬼,走到那里都鬼影憧憧的,这些人都犯上
疑心鬼、着迷鬼,因为自己心中没有光 明的心性,就变成疑心生暗鬼,生时为人鬼,死后为死鬼,这是心里所化出来的鬼,所变
出来的鬼,本身就是鬼,还想到处求超度,这真是迷糊鬼,死执鬼,永远也 无法超度的鬼,怪不得有人每年超度,还是超度不完,
那当然!就好像一个人拿着扫帚想把房子的黑暗赶走一样,结果永远也无法赶走,只是白费工夫而已。那么黑 暗如何赶走呢?只要
在房子里点上一盏灯即行了,这很简单的事情,大概每个人都知道,可是自己遇到问题时,却不知道如何解决,而一再的迷失自我,
真是何苦来哉!
今天吾就来教你们真正的超度,更是不必花钱的超度,但超度要趋赶鬼呀!自己是个疑心鬼,赶走自己总不行吧!
那要如何度,如果用船渡只能渡自己的肉体, 超度的法会又度不了疑心鬼。在此唯有在心中时时存有""念,让佛光永远普照在
心地上,使心地光明,无所蒙蔽,使自己能看清自我,不致迷失方向。那么如何 在心中时时存有""念,这里吾又分成"活用佛"
"死用佛"两种。"活用佛"就是了解""意,更能灵活应用。"死用佛"就是不了解""意,只会念而毫无意义。
所以想要"活用佛"必须先了解""这个字的意思:
佛者觉也: 有觉之人方能清醒,清醒方能看清目标及了解人生的意义。
佛者慧也: 有智慧之人方不受物欲之迷惑,处事及待人接物方不会失去方寸。
佛者定也: 有定之人才不会心浮气躁,行住坐卧才不会越轨。
佛者无我也: 无我方能广大,心量广大才能包容万物,包容万物方能无恨无仇,怨亲平等。

   修道目的:断烦恼,得自在----《圣道旅程》第三二回

杨生:二位祖师对话,心即互传,莫非早有默契,度众一心。
弥勒:我与众生本来是一体两面,人能智慧不灭,佛心出现,此刻即是佛子了。 
杨生:弟子尚有一事请示,不知修道者修至弥勒净土与上升
天堂有何分别? 弥勒:弥勒净土可以说是天堂之一部份,天堂即是天界的一个佛土,弥勒净土即 属效法吾之行慈者之皈宿。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学佛知
佛成佛,各门各派各有成就,佛法无边,不可分段,平等视之即可。如人世间各有不同职业,各得利以维生,对社会各有其重要性与贡献
,虽行业众多,然只要所为正业,即难评高下。修佛学道,同此一例,随愿而修,随学而成,千佛万菩萨,各有妙处,如自言优势,则失平
等,必起争执,怨叹烦恼。故修道者应有此认识,因各人根器不同,故有八万四千法门,以断八万四千烦恼;每一法门皆有果位,如人之
五行各业,有金木水火土,然其目的不二,皆可赚钱取利维生。修道千万法门不同,目的无二,断烦恼,得自在,人能守此二语,所修即属
正道;不能断烦恼,得自在,则不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即属旁门左道。众生有此认识, 自然不会对门户起争执矣。

  心能清净,量周仙界---《四海游记》 第二十八回

【济佛曰】:可边走边谈,以免耽误著书时间!(此时济佛口念真言,手中佛扇顿时变大,师徒二人上了佛扇,佛扇以飞快之速,向今
日之参访地出发去矣!) 【济佛曰】:善哉问!善哉问!徒儿能点出修行者之弊病所在,实属难得,为师详予开示之可也。天有东、西、南、北、中共五天,每
天各有所属之五教(儒、释、道,耶,回)修士,证道回天者,西天只是诸天之一部份,非全部;如若只有信佛才能得救,那其他宗教
之修者及未入道而修,却笃守人道而修之人,又如何了脱生死?俗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他不说瓜甜,你又怎会买来吃呢?同
样的道理,他不言信佛得救,汝焉会归依佛门?如若入佛门就得解脱,那地狱门前为何僧、道如此之多呢?他们己剃度出家,终身念佛
,为何还往下沈坠呢?众生细思之即可明白,乃心念未清净故耳。心能清净,量周仙界,心包太虚,则在何教均可成证道果也,不是吗
?汝若心不能明识此理,就算投入佛门又如何?依然分别执着妄想,烦恼不断,则要藉佛之力脱离六道轮回,可谓『缘木求鱼』难也

   修道以行善,忏悔,改过为共同必修科目---《圣道旅程》第三回  

杨生:但在学修的过程中,常听某些人讲修道必需性命双修,随某人坐禅,气走全身,或眼见菩萨等,他们以为这是得道,神通了,
恩师您以为如何? 济佛:静坐中所产生的生理变化,是一种气化作用,俗称内功,气功,现市面上 亦颇为流行xx气功,xx内功,xx门静功等招
生,可谓五花八门,此对炼身确有所裨益,但功力好的未必道行好,许多江湖道上兄弟,也拥有一身好功夫,但若论其道德品性,别
无半点功夫可言。所以说功夫人人可炼,道学未必人人能修,故知这些功夫只是一种武术,修道者千万不可以此功夫来炫耀自己道行。
此术与修道并无直接关系,可有可无,若过份执着于此,往往陷于自满,无知的井底之中。
杨生:恩师的这些话,足可供徘徊在坐与不坐的朋友做参考。
济佛:静坐是一条世间法,可促进色身健康,有健康的身体,对修道也有帮助, 但不可认为静坐就是修道。修道以行善,忏悔,改过
为共同必修科目,持斋,念经,静坐为选修科目。如果持斋不清心,念经心无佛,静坐不悟道,只在色身打转,骷髅上求道,更甚者,
强调某某人传的才是真禅,如此已将自然的大道,蒙上了神秘的外衣,更迷惑 了多少信道之士?我看此只是下乘法罢了。

   布施钱财勿落敛财人之手---《处世修持珍要》第二十三、二十五章   

普贤菩萨: 
况且因前世所积,上天赐你钱财,让你今生使用,并非让你一个人独自享用,而是要你能知道藉己钱财多行善事,以你之有余,
补他人之不足。(第二十三章) 行善造功,可依自己的条件能力而行,虽有贫富之别,但功德是一样的。贫者以出力为主,像是在神佛前办公、捡字纸、掩白骨
、清道途瓦石、除道路之荆棘等,都是不必花钱的好事。富贵者,若无暇出力,可藉钱财以为力,但须考虑明白,难舍的务必要舍,
当舍的必须早舍,别疑疑惑惑的,怕弄穷了日子难过,当知施财分文,上天均详细记录。但有一点更须明白清楚的,就是不要把钱
财落入暗中敛财人之手里,不得力,白送了,致使他人造孽,岂非反罪。有财出钱助道,成人之美,消己之孽,孽去功成,才知道
施财的好处,如果有财不施,到后来功果不成,失落在后,痛失奇缘,岂不可惜!
(第二十五章)

  消冤孽---《处世修持珍要》第八章

文殊菩萨:
人自寅会降世,生死轮回,造下无边之罪孽,冤冤相报,无有了时。一旦投入道门,疏文一表,三曹通晓,那前劫冤魂都在地府等候,怎么肯
让你给骗了。 首先杀孽之债,难以解脱,纵隔三世、五世、八世,或千万里之遥,还是找得到你取命。所以你这边开道,那里就有冤债缠扰,或是疮病折磨,
或是考风颠倒,或是水、火、刀兵之灾,或是跌打损伤,或是口舌生非,都是冤孽,或是见鬼见妖,取你性命,或是昼夜不分,精神恍惚,必定让
你退志破戒,依旧和冤债一路同行。 所以,圣佛仙神劝人立层层功德,以斋戒消杀生之孽,以诵(看)经书消恶口两舌之孽,以捐印善书消奸盗邪淫之孽

  因果中杀业最重--《处世修持珍要》 第五章 明因果(二)

文殊菩萨:人在阳世间,都不信因果报应,到了三寸气断,魂入阴曹,孽镜台前一照,就不得不信,到时悔恨就迟了。大地男女,谁能逃脱生死
二字?谁能躲过阎君之手?究竟脱逃生死、躲过阎君,就须把因果看个明白,知道为人为畜,只此一灵,前身后身,原非两个。因果是生死之根
,生死于受苦之趣,现处富贵总非长远,现在贫贱哪有出头,大限一到,阎君殿前可不怕乎?若善多恶少,尚保人身;若恶多善少,一旦沉沦,
失去人身,万劫难复矣!因果中杀业最重,一命抵一命,一刀还一刀,经历万劫难了也。吃斋主在不造杀因,不结杀果,修持之人应明白此理,
作为出世之大要。勉之!

  如何修道---《圣道旅程》第十五回

杨生:感谢恩师给我这个机会!以最简单的说法,如何修道呢?
济佛:哈哈!一切众生,大小善事都办一点,总觉得异常欢喜。吾辈修道之人,不必以道的规矩为界限,只要劝人或出力帮助办点好事,都是修道
并非日日静坐在那里,才算修道,随缘随地,随人随事,不管大小,总要欢人往好处走,莫往坏地去,那就是善行方便,那就能得无上果报,随随
缘缘,不必装出修道的样子,但凡有人与我说句话,共一件事,总叫他喜喜欢欢,那就是佛祖的行为,菩萨的心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
四层时时不离了,这便是修道了。今日就此,吾回。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出自《论语·子罕》,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就是说不要认为自己主观想象的、自己的思想就绝对正确;不要认为
事情一定要如此,不能变通,因为事情都是在变化,很多条件不决定于你;不要固执己见;不要把自己放在中心)

  杀生业报实可怕----《因果牵缠实证篇》第五回

济公活佛  降
诗曰:油尽灯枯了是何。黯然无奈见阎罗。回头在世千般用,唯有修行欠最多。
圣示:文笔准备灵游著书,灵体出窍!
文笔:徒儿叩见恩师圣安!
济佛:徒儿免礼!快上莲台!(莲台停驻在一医院之加护病房里。)
济佛:这一床之病人就是今夜要探访之人,待为师略施术法,让你印证何谓因果之牵缠。
文笔:我的天啊!好多的禽畜在争相啄食此人之咽喉?
济佛:此人在世从事鸡鸭贩卖,每日杀害之物命不知有多少,亲友及善知识谆谆劝导他改行,但终是不听,一意孤行,待机缘成熟时,因果业力
缠身,使其苦尝果报。医师诊断出其已罹患喉癌末期,开刀亦无用,而现今不能食、不能喝,如同其切断鸡鸭之咽喉般。何谓因果,便是尔加害
于它,日后尔也必受同一模式之报! 文笔:恩师啊!此人发出呜呜哀鸣之声,徒儿实不忍见之!不知此人是否会好转? 济佛:其已油尽灯枯了!再过三天,黑白无常便会前来勾其魂魄至阴曹地府受审。老衲今夜藉此机缘奉劝众生勿多犯杀业,而须多植福,日后方
不会有此惨不忍睹的局面,三寸气断还须受地府之审判与磨苦。可回宫了,灵体入窍!吾退! 文笔:弟子恭送恩师莲驾!

  少善杀生业报终----《因果牵缠实证篇》 第十回

济公活佛  降
诗曰:牵缠因果实悲哀。苦海无边永徘徊。力破无明勤学法。奉行功德种圣胎。
圣示:文笔准备灵游著书,灵体出窍!
文笔:叩见恩师圣安!恩师好久不见了!您老人家近来可安好?
济佛:哪有好久不见?也才隔一个鸾期而已!而且为师身居逍遥仙境,怎么会不好?
文笔:俗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何况过那么多的秋,这代表徒儿想念恩师阿!
济佛:哈哈!为师乐受!快上莲台准备灵游吧!
文笔:徒儿已坐稳了!请恩师启程了!(文笔瞬入云彩,却见前面一道冲天黑气,胸口顿觉窒迫。)
文笔:恩师此处是哪里?为何有此一道黑煞之气,而且胸口被压迫的快喘不上气来!
济佛:此处便是今夜要探访之处。为师赐妳一粒清心丸,帮助你定心。(莲台降落在一间病房内,现场充斥着哀戚之哭声。床上躺着一中年
男子,旁边似乎是他的亲属正悲泣的安抚燥动的男子。而中年男子则手脚剧烈挥动,口中喃喃自语,彷如非常之惊恐惧怕。) 为师略施法术,尔便可了解为何如此?(只见济佛手扇一挥!文笔哇!好恐怖!现场四周全都是禽畜,天上飞的,海水游的,陆地跑的、跳的,
所有可想象的,可以食用的禽畜都有。而且还有三个冤魂,都在此中年者身上。禽畜争相在啄食病患之身体,而冤魂则掐其脖子,或摀(wǔ)
其口鼻,或掏挖眼珠。这时医生为病患打针急救,过了一会儿,医生摇头道:『无能为力了!』此时黑白无常也现形了!) 文笔:恩师!此人是种何因而得此果报?其死状甚为凄惨,鼻子与嘴巴皆流血不止。 济佛:其罹患末期之胃癌及喉癌。此人在生前是专门办理吉庆宴席,妳所看到的是经由他手宰杀烹煮的部份生灵,及夙世因果前来讨报之冤欠。
其杀业甚重,且片德不修,对行善分文不施,故福份亦被消减。其过不了今夜子时,黑白使者已前来拘提他至地府报到了! 唉!物我同灵,
又何苦相逼呢?今日你慈悲放他一命,
日后牠必衔草以还。希世人皆能发悲心,减少杀戮,将可获福绵绵,若能再发心参加放生活动,则放
生得生,日后便可不受病业之磨苦,再者可了断因果之牵缠!

可回宫。灵体入窍,吾退! 文笔:恭送恩师莲驾!

  得失之心淡然处之---《圣道旅程》 第廿五回  做人虽难,为神更不易

济佛:我看,为人尽力去做人,当然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只要无愧我心便好。做神尽力去帮助世人,当然也不能尽如人意,但只要问自个儿
心神无愧,也就好了。因为人世间的际遇,各有其复杂的前世,今生等因果牵连,有些事情不能凭一下子之发心而改变局势。 又如一个一定想考取大学的学生,一旦落榜想不开而自杀,那不是比落榜更惨吗?行行出状元,今年落榜明年再来,考不取学校,去学技术
或学生意,来日前途有时比考上大学的人更加辉煌腾达。以上所说正告诉世人,一切随缘,强求来的东西,有时反而不是美好的,一切尽心尽
力,上天
自有安排,人能抱此人生观,得失之心淡然处之,则人生的意义将会更如光明自在。有者稍做了一点善事,便向神明求东求西,好像
仙佛神圣欠了他一大笔债似的。若能如愿以偿便好,若不能如愿,则怨天怨地,怨仙佛不灵,甚至从此视鬼神为空谈,自甘堕落。世人啊!命
里有时终归有,命里无时到底无: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有时仙佛虽慈悲,但那冤孽不放过你,你叫仙佛神圣如何做,你才会
满意呢?
杨生:世人皆爱福禄寿,更冀求一切圆满无缺,有者人生未满百,却是常怀千岁忧,不知恩师有何看法?
济佛:哈哈!汉武为君欲做仙。石崇巨富苦无钱。嫦娥照镜嫌面丑。彭祖焚香祝寿年。这四句话道尽了人心的不知足,可叹浮生人,悠悠何
日了,朝朝无闲时,年年不觉老;总为求衣食,痴心生烦恼,扰扰百千年,去来三恶道。世人啊!当知虚妄身。不是真实义。毕竟归空无。
如何贪红尘。

   增福消灾--《圣道旅程》第廿六回

圣母:神明虽然神通广大,但能力仍然有限度,不是万能,世人皆有求神经验,当可体会神灵无法满足每一个人的希望,这都是各人福份与因果
关系。
吾神每日面对着各个不同求愿者,有时心有余力不足,如一个商场失利者,正逢债务的催逼,他来到了我的面前祈求能够度过难关,我怜
悯其苦,稍加灵光,给他一种精神助力,虽然债务仍然无法解决,但可化几个贵人,让他周转一下
杨生:请问圣母,世人多苦难,如欲求神佛帮忙解难,应如何求法,才免连累子孙自己又能获得效应呢? 圣母:自己有难自己当,自己有苦自己受。世人遭逢灾难,疾病,如果想求神佛帮忙解难,唯一上乘之法,即是立善愿在神前焚香立下善愿,并
悔以往过错,发愿将来行善或捐印善书,布施建庙,救助孤儿病弱及放生等善事,以此功德消解厄运,才是最正确方法,有益别人,更益自己,
累子孙。若过份强求,有时得一时之效,如吃霸药却换来无穷后患。故如遇不顺,首先须检讨自己行为,是否犯有不当,如能立即改过向善,
可以增福消灾。
杨生:那么来此向圣母求救的善男信女,是否一定有所感应?
圣母:天下神佛各秉天律行事,在可行范围之内尽力帮助世人,若违背此一范围,任意施福施祸,神佛本身是已违犯天律,要受到处罚。故求神
拜佛先求自心,若所求不应,乃因果所累,不可怨恨神佛无灵,神佛如天下之父母,无不希望给自己儿女最大助力与关怀,但有时也是无能为力的。
济佛:感谢圣母一席话,可谓对拜神求佛者当头一棒,使各悟其中真理,自然求神不能,只得反求诸己了。可,今日访问至此;我们师徒准备回堂。

   去烦恼妄想得清净真如本性----《清静真诠》第四十章   

无极麻仙姑  降     2015年11月4日
  众生一旦内心产生烦恼,尤其是对修行方面想要急速得到大成就,甚至是很渴望拥有神通的力量时,却丝毫看不到自己有任何神通力,心中烦恼
必然产生,因此忧愁与苦楚就伴随而来。若迟迟不能格除想拥有神通的念头,随之而来的便是虚幻无实的思维,开始想象自己是某某神仙所转世,
想象自己可以显现五色之光,或者想象自己可以展现日月之光,并且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发表出来,甚至想要不断的教授他人、传授他人,凭
着自认为是得自于天地神佛的指点,今天本人乃是某神佛的化身,欲指示群众一条明路;其实,这只是认假为真的妄思、妄念,由于迷愚了本性真
如,所以身心在烦恼的作祟之下,产生出妄想,一切妄想终将造成众生身心永远沉沦在忧虑、愁怅、困惑、纷扰中,甚至于形成痛苦而难以解脱。
  众生之心,经常将太多的时间与精神,浪费在种种不切实际的思虑上,这些浪费掉的思虑,完全对于日常生活上的改变,一点帮助都没有,却还
沾沾自喜,乐此不疲,并且有许多众生浪费太多时间与精神,去造作一些对提升智慧及修行无关紧要的事情,不但对于心灵的净化助益不了,甚至
于更加的造成心灵的痛苦,亦大有人在。
 奉劝世间人,欲使身心远离忧愁苦楚,必须先除去障碍内心之妄思、妄念,以及扫除一切偏颇之想法与偏差观点,这样才能够逐渐的免除掉闭塞身心
的烦恼;能得如此,必然可以令清静真如本性重新执掌性德,而身心灵永处佛性光明自在的清凉地也。

 平安无事的意义---《圣道旅程》 第九回

将军:你听我分析平安无事的意义→
平●:因人心是否已没有贪嗔痴等起伏不平念头呢?语云:心平则道平,心乱则道曲。诚非虚语,故心平则身平,何灾之有?
安●:人心平气和,则神智安稳,安祥,不急不躁,无有亏心事挂怀,自然平安吉祥。
无●:观无有妄念,妄言,妄行,不执形相,多找别人好处,少看别人坏处,才能无忧无愁,达至无极领域!
事●:人要无事,才能静心,多事多烦,闲事莫管,切莫无中生有,自寻烦恼。有事办好,无事清心,看淡世情,则事事如意了
一个修道人,如果能够从佛堂中的神佛训示,以及前贤的教导中,顿悟自修,潜移默化,那么他在佛堂外一定可以平安无事,来到佛堂中,
更是无事平安。

  最重要立外功---《处世修持珍要》第三十四章 立外功(一)

  这回万佛尽出,办理龙华盛会,人神共忙,三曹会议,全靠功德为急,无功则内果难修,功多则果自强。往昔在大道单传之时,先修内果,再
立外功满愿;现今普度宏开,则先办外功,内修在次。 第一奇功就是替老母(皇母)接引原人,时时刻刻,不辞劳苦,尽心竭力,以救度为念。五浊世界,恶人众多,外功最为难办,而难办之事如果
能办得起来,才算奇功。若一个人得了大道,只图清闲自在,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就是私心,一有私心,上天不喜,怎么能成道呢? 现今最重要的就是在外功上赶,别怀疑怕内果不足而隐修自己,那是无济于事的。待功德圆满,业孽消尽,自有神助。又千万别被『无暇』二字
给害了,就是白天再忙,也可利用晚间养修自己,动则度人,静则修己,二兼圆满矣。

  勤放物禽寿延生---- 《大道灵修记行》第七回    

妙笔:原来如此!那能否将尔入此境之机缘详言另世众知晓。
修士:可也!吾前生乃为清朝之人士,因无任何之技艺但为依存吾命之延生,观隔邻平时以宰杀畜禽为生不愁衣食,细谈下隔邻愿助吾以此业
营生,遂立借银两批购畜禽就此开业展售,吾平日不信任何神佛鬼魅,倡言因果为无物,然有一至善之居士见吾所造之业甚深,亦常劝吾需转
此杀业否则报期之果堪虞,初时吾不信其言依而行此杀业为生,经年余家境渐渐宽裕更而相信营此业之利,遂再与隔邻商论欲扩广营业之规模。 待一切言定正欲开展鸿图之际,忽自觉腹身甚为痛楚乃急于求诊一颇具盛名之大夫,经其诊治言须以药剂调用但此症亦难保能治愈,幸此大夫
乃一慈渡之居士,与言叙间知吾以此杀业为生时方了悟此为业灵讨报,亦劝吾能就此放下屠刀,至此乃知晓因杀业而果报临身,因业报之显吾
身躯已无能恢复往昔之健壮,终此吾方相信因缘果报之论,亦回思此大夫居士之语遂决断放下屠刀而结束此营生,自此便参与放生护生之举倾
全力宣扬戒杀放生与护生,终令吾业报之身能得以回复昔日之健壮,本为将堕冥司幸能以此放生之功而得能以八十高寿而归空,经冥司之审定
功过两抵遂入聚善所行修,后经此境府尊之慈悲而引入此境也。 妙笔:常闻护生放生之功浩大为何尔只判入『聚善所』呢? 修士:此乃吾造业甚深,幸能以此放生之功德而抵之,未再判入轮回吾亦感谢天恩之慈悯入此境吾已足愿矣! 济佛:皇天慈悯不罪悔过之众,希能珍惜此殊缘待行修有成亦可助上天普化收圆。

 鸾书善书下载:

   书籍1: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rar   (天堂游记,地狱游记,人间游记,圣道旅程,训女宝箴等)
   书籍2: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2.rar (玉历宝钞,阴律无情,畜道轮回记,九阳关游记,寿康宝鉴等)
   书籍3: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qzt.rar   (现世报律例•补叙,阳间善恶游记,八仙翁戒淫篇,洞冥宝记,地藏王指玄录等)

       详细下载页面: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鸾书精华:

  1.   鸾书精华(1)--戒杀放生回向等
  2.   鸾书精华(2)--佛陀说法及正道等
  3.   鸾书精华(3)--因果杀业增福消灾等
  4.   鸾书精华(4)--转念转境得道等
  5.   鸾书精华(5)--斋戒打坐施教等
  6.   鸾书精华(6)--邪淫危害及正念等 
  7.   鸾书精华(7)--得道及其真义等
  8.   鸾书精华(8)--中道圆融等
  9.   鸾书精华(9)--拜神目的及四念等
posted @ 2022-10-10 10:24  zping  阅读(4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