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书精华(2)--佛陀说法及正道等

鸾书下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对待鸾文态度

     1,《理天游记》--- 摘自第廿二回  师徒论扶鸾 方便度众莫执着

济佛曰:由此可知扶鸾之法可用,但是用得必须恰当,因为用之恰当即是度人的法宝,用之不恰当即是恼人的法器,所以看扶鸾的鸾文,也必须以平实
的眼光来看它,
不能以凡是圣贤仙佛所降的鸾文皆是对的,皆是可信的,否则就容易信得团团转,信得自乱方寸
。为什么这会有些情形的存在,乃是
因为圣贤仙佛他的思想本是圆通的,但是他对于某部份人的思想环境不同,而说出不同的道理去导引某部份人,这都是方便说,因缘说、随人说、层
次说。就像医生下药一样,各人体质不同就要下各种不同 热性、愠性、寒性之药物;以达到适应某体质及治疗之效果。 众生之心病千千万万,佛法亦有千千万万,众生肉体须要食粮补充身体之消耗,同样的,众生之心灵亦须佛法之真理去滋润补充。这才能达到身心
完美的境界,才能过着自在幸福的人生。

      2,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阴律无情》第二集 

   判官说:若有忘记事情的,可以发真诚心痛改前非永不再犯。请记住阴律虽无情的惩奸罚恶,但上天永远悲悯真心悔过的有情众生,一定留下一个
 台阶给真心改过的有情众生慢慢步向光明,恢复众生的最初降落人间的先天光明,再祈请仰仗佛力加被,业障消除,从今往后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轻视别人---选自《王德峰-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

   人类文明中的种种的病症有一个总的根源,就是轻视别人。所以叫无边无量的罪,上纲上线上对了。 佛家把文明的病症的根源点的非常清楚。 
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禅宗守什么戒?戒轻视他人(众生)。真正的根本的戒是平等,就是永不轻视任何人(众生)。禅宗第一次
提出了众生平等,根据是人皆有佛性,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得的众生。

   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 ----王翠明与灵性生命沟通报告

  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有“活得很不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和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想法,其实,绝非只有你一个人有此想法,能有这种想
法,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正在觉醒或接近觉醒的人了,要知道,现在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在出生前自己的灵魂就已经事先决定和安排好了的,大
家都是带着一定的使命和任务来到这个世间的。既来之,则安之!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其实可以放大至整个社会,一个是自己
,一个是社会上的善人,一个是社会声的恶人,这两者其实皆是老师!如果你仅仅把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而排斥恶人的话,说明自己的智慧还没
有完全开悟,境界还有待提升!对于普通人来说,应做到亲君子,远小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有大慧根者,君子、小人皆可备于
我,他们能包容、欣赏、感恩自己不喜欢的人,包括敌人,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恶人,自己就不会成长和觉悟,而恶人中的不少人(当然只是一小
部分),其实是背负了太多的业障来充当恶人,以期唤醒大家的,大家原来就是一体的!当善恶在你眼中全无分别之时,你也就离得道不远了!
那些尚未想明白的朋友,不防换一个角度,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现在的一切,在其中体验生命,经历成长,开启智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
一切的意义所在!

    起心动念之滴水穿石---《补叙现世报律例》第三十章   

文昌帝君 降 107年7月28日
际值天律更改百数十年后之今日,众生虽尚未能适应于此雷霆律例,但是诸天巡狩监察司神,悉皆因应 关皇之铁面无私,因此众生之言行在诸天监察
之际,可谓明察秋毫!是以,在众生细微如起心动念,在电光石火之刹那,亦一一登注,并且丝毫不苟,依律累计。 吾今夜以「起心动念」为题,副标加注「滴水穿石」,即要众生际此非常时期,当需戒慎潜藏识海深处之起心动念;因为诸司监察毫无遗漏!语云:
「相由心生」,由此可知我人心念如何,面部五官乃迄神态举止,悉皆可以洞烛众生所谓之「秘密」;在诸司登录之善、恶心念之际,尝自以为无人可知,
但是众生可知?杨震之畏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世上无绝对之秘密,因而由外相,可监知内心所潜藏之意念。 若我人方寸长存仁善,则其善仁,诸司监知而登录,虽曰小小一念之善,但若时时刻刻长存善念,则其累积将何其浩瀚!反之,若时时起心动念悉皆恶念,
时时存在攫(jué)夺之欲望,设计陷害无辜以图谋自身利益,纵然仅止起心动念,但若日积月累,则我心似若罪恶渊薮(sǒu),将是有司依律削福施
惩之对象
故心中一念乃永无息止,正如滴水穿石,将造成无可挽回之改变──如心善,将改变今生之乖舛恶逆;如念恶,则有福削福、有禄削禄、有寿削
寿。至希众生明悟:
雷霆严律之下虽无可避免,但是却可从最微小之起心动念,而获得最大之转变动能!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真诠》 第十章 

  《太上清净经》提及【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生在世,必须明白【清静、动静】的根本原理,进而使心神获得清静,唯有一一清静,才能畅
通天地之间无阻碍,才能在天地之间游化自由自在。 众生研究经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出可以使自己身心灵获得清静的法子,并且找出可以利益他人的方法,从中保持心神上的清静;人们一旦拥
有心神上之清静,那么加以身体力行,便能使一切处于自在中。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事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可见中庸之道,才是清静的根源,执其两端都有过与不及之嫌,身心亦常因执其两端而产生纷扰,如此岂有清静的时候,唯有放下执识,方可获得相对
之安宁,祥和所在,无处不清安,无处不自由自在。

   教化的步骤--- 《理天游记》 第六回 游灵山听佛陀说法(二)

济 佛曰:哈哈!教化的步骤是引迷入悟,引悟入修,引修入道,引道成真佛陀说法也是一样,对执着的人说“空”。对执空的人说“有”。对已入门的人
说“玄妙的佛理”,对初学的人说“浅近的因果”。教导智慧高的人去参禅。教导智慧浅的人去念佛。一切本是圆通无碍可是有些迷执之人,不能了解佛陀
的圆通摄受大法门,偶得一点小小的体悟,就洋洋得意,进而毁谤其他宗教修持,这实是未能体悟圆通大法之人呀! 蔡生曰:听恩师之说,好像佛陀的说法是时而说有,时而说无,说有是破“顽空”,说无是破“执着”。世人互相争执只是不了解佛陀的本意。 济佛曰:哈哈!是的。

    是法非法---《理天游记》 第六回 游灵山听佛陀说法(二)

 济佛曰:因为佛云“是法非法”,由此可知佛陀讲的佛法只是权巧方便法门,只是引导世人步入正道,了悟佛法,探求佛性,自性自度的法门。况且人人皆有
佛牲,个个自性具足,只是具足之佛性受到三毒(贪,瞋,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五蕴(色、受、想、行、识。)六蔽(悭贪、破
戒、瞋恚、怜念、散乱、愚痴。)所蒙蔽,所以才难以显现真如之佛性。 故佛说法引万法归一心,说种种法治种种病,如方才吾所说之三毒就要以三学(戒、定、慧。)去破除贪、瞋、痴。四相就要以四不可得:一、常年少不
可得。二、常无病不可得。三、长寿不可得。四、不死不可得。更以四念为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去破除四相。五蕴就要以五观:
一、观佛说真谛之理可闻。二、观佛十清净可住。三、观佛智慧广大可学。四、观佛力无量可拔,五、观佛大慈大悲可救。 去破除五蕴。六蔽就要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去度脱。故法如筏,渡河须筏,过河舍筏。世人在苦海之中须要筏(法),度脱苦
海(成 道)不用筏(法)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佛云“是法非法。”的圆通道理,可是在这末法时期,正法、邪法、是法、非法四处可闻,世人经常受到以上
种种法而疑惑 困顿,不知何去何从。哈哈!而不知“是法已非法,更何况非法更非法;是法即当舍,更何况非法更当舍。”何必为了种种法而迷失自我。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觉悟---理天游记》 第六回 游灵山听佛陀说法(三)

蔡生曰:伟大的世尊,您的说法;的确有震聋启瞶的作用,还请无上世尊开示,世尊当初在菩提树下,所悟的是什么?
佛 陀曰觉悟世间的无常、生灭、变异、轮回。如世事本是无常,今天做生意赚了钱,明天可能就亏了本;今天独家生意兴隆,明天另开一家就生意惨淡。
心也是无常的,如年青人的相爱分离,变化万千。万物本是生灭的,如一切动物、植物的生、老、病、死,都是难以避免的。时时都是变异的,如家庭、
事业、身体、思想,无时无刻不再变异之中。生命都在轮回着,如时而成仙、成神、成人、成畜牲、成鬼魂,在轮回的圈子中,来回不停。所以唯有觉悟
自由本性,才能超越轮回的圈子,得到解脱的自在。 蔡生曰:无上世尊所言,隐含甚深的真理,像虚空大海之量,难以器具衡量,但今之世人,往往以俗眼浅见,将 世尊的佛法说成制造消极,散布苦因的言论,
依佛陀之见如何。 佛 陀曰:这因为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迷失了本心,而产生的种种颠倒妄想,以致未见真正实相,所以才有这些见思惑。更不识本性的主人,而以攀缘心
做为主人, 所以才会轮回不停。更以浅见的思想,以为佛学是散布苦因,其实那是世人不解佛学的本义,而不知佛学是教人用淡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用知
足心去取舍万
物,视富贵如浮云,随同不变,不变随缘,保持一颗清静之心,不受外境所缚,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受外物所累。保持一颗平等之心,不受外
人所困
不像世俗之人,活 在争夺中、挣扎中。无奈中、名利中、苦樊中、憎怨中、求不得中,虽然眼前也有暂时的陶醉,但是这不就好像无知的小孩吃一粒
包着薄糖衣的金杂纳霜,外头甜,里面苦吗 蔡生曰:佛陀的言教,真令人受用无穷,今弟子尚有一疑想请示佛陀,就是佛陀早已涅盘,但今又有法身常在灵山说法,未知这样涅盘又有何意义。 佛陀曰:涅盘只是假名,只是一种示现,其实证得正等正觉者,皆是不生不灭,已除去种种烦恼污染及卑污龌龊,生出种种清净微妙庄严妙心。

   有我与无我---《理天游记》 第廿回 访观世音菩萨(二)

蔡生曰:方才菩萨谈到“有我与无我”这个问题,愚徒觉得甚为深奥,能否请 菩萨慈悲开示好吗?
观世音菩萨曰:肉体的我,是四大假合(水、火、风、土),我心的我,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接触。肉
体的四大假合,随着生死的变迁,必将分散;我心的我,就像石头与石头撞击的火花,水与水冲激的波浪,也就是我执与外缘的感触,形成我心的迷妄与执着,
所以佛陀在金 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这个原理,这怎么说呢?以最简单的原理来解说好了,到底昨晚的我是我呢?
还是早上的我是我; 是下午的我是我呢?还是晚上的我是我;是高兴的我是我呢?还是痛苦的我是我。由此可知“有我”是无常的,“我执”是迷妄的,也是
识与
外缘和合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业力”
。“无我”就不同了,“无我”是以了悟解脱为心,以宇宙一体为我,知道身体是无常的,我心我执也是无常的,它
是生灭流转的,因此“无我”是以不执为心,不住为性,也就是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应无所住”,如何“而生其心”,我想还有许多修道人不能
了解。 一、“应无所住” 是静,“而生其心”是动,其义也就是动静自如,活泼玲珑,因此佛法是非动非静,静者静其欲念,动者动其佛性。二、“应无所住”是我
不执着一定处所,不固执我见、我慢,放开心怀,何处不是西方。“而生而心”是我心如佛心流泉,毫无滞碍,道在我心,佛在我性,圆融十方,此地即是
极乐。

    修德立功---《天堂游记》第廿回  三游西华宫聆听瑶池金母说法

杨生曰:请问这位仙姊,您是如何修正果呢?
仙姑曰:我生前学习裁缝,学成之后,自己开业,由友人引进拜师学道,
并清口茹素,一方面从事工作赚钱,一面修身悟道,半圣半凡,遇有顾客,即予劝化,并度他们求道修德,如看见贫困,即布施济助,二十五岁结婚,夫君亦
是虔诚在家修道居士,夫妇同修,有过互相劝勉,自觉天恩圣德无能为报,得有知心道侣,自觉甚为满足。生有二男一女,均能认真求学读书,遵守道德,敦
品励行。一生行善不倦,度人无数,至六十二岁,无疾而终,一点真灵飘至无极瑶池,受老母加封为静月仙姑,逍遥无尽,我夫君亦在去年归仙,现正在东华
宫修炼,均得到很高果位。
希望世人修道,不但内修自己德行,外功更为重要,如逢有困苦难之人,当寄予同情心,多予关怀帮助,这些发自内心的慈悲,功德甚大,无德终难成
修道过程中,更不可愩高骄傲,自以为满足,当多听前贤及道友们教益,如遇各教修士,须以同道立场敬之,不可妄加轻视、毁谤。现代的修者,往往
忽视 此点,致造成道果不圆。因尚住尘世,肉眼不明,造业而不知, 盼听我的话后,速速改过,在道业成绩上,才不会记上缺点。切记!

  《天堂游记》是佛经正典写实---《天堂游记》第十七回 再游南华宫聆听南华帝君说法

禅衣大师曰:杨善生,你来得正好!这是一大因缘,令天下众生得福,别人不见正法眼藏,你却金睛藏珠,得识本来面目,老僧在此先祝贺一声!
《天堂游记》足可括《金刚经》和《心经》,可以说是佛经正典的写实,由佛法演译入新境界,可谓未法之世的一本“正典”, 愿我佛门同修,摒弃我相,
顿悟入门,以得正道。我十五岁皈依佛门。法名“禅衣”,开始学佛修道,清晨五点 起床,打扫寺院内外环境,从扫除外面脏乱做起,进而学字看经,渐次
进入打扫内心脏乱,并由师指导禅坐。岁月如水,转眼到了卅岁,三藏佛典,苦读诚阅,已有心得,对我佛遗训,领略至深。一日,在禅定中,忽然看见三
棵水菓树(橘子、杨桃、芒菓),长满了果实,每粒都呈黄熟,并发出光芒,突然 一粒粒落地,正是“瓜熟蒂落”,此时三棵菓树枝叶摇幌不已, 并异口同
声说道:“我们轻松了,不再罣碍、拖累。”一会儿 树叶也全部脱落,又听到三棵菓树一同欢呼道:“现在无叶(业)一身轻!不必日夜负担了!”醒来之后,
恍然大悟!从此,对悟道修行工夫,更加积极,对经典领悟,也较以前为速, 且见地更深。此三棵杨桃、橘子、芒菓树可以比喻做儒释道三教,他们各生长
在同一块土地,虽然枝叶大小不一,但它们的共同愿望是开花结果,
以供给众生食用,这种济世利人精神,正是圣贤的化身,所以我们当给予同等的尊崇敬
在瓜熟蒂落之后,又落叶归根,回复到本来面目,正寓意着修道人不可固执、不可贪妄,该弃即弃,一切事物,顺其自然罣碍足以令人烦恼、神昏,
使心性无法开朗
,如长期煎熬,不能放下这付担子,沉重的脚步,要遇上遥远的极乐世界,是费时而缓慢 的。所以当你缷下重担,觉得愉悦舒畅无比,再
下一步就是极乐世界的境域。在一片行道过程中,我秉持这个原则,广度众生,对各教信徒同等尊重,鼓励他们从各自信仰宗教,去寻找精髓及真理所在,
他们各随己缘归依,乐道修身,各有成就; 更视我如一位慈父圣师。不轻视他人,自己才会被重视,这是 我体悟佛法真谛,在度化诸有情时,随缘施教,
也是今天我有此成就的原因。并受诸魔考历练而屹立不倒,今天才能爬到五老天,在此修炼更深的佛法。佛法传灯,赖此火光,我现正受金刚火炼考验,
自我的炼度,正是成器的铁证。凡身活至七十而灭,性灵飞升天堂极乐,感谢众生给我的机缘,他们正是我修成佛果的助力,没有他们,何有我?重视众
生,就是抬高自己!希望佛门修道者,都献出你们的“如来心”吧! 济佛曰:禅衣大师,您真正体悟到佛陀教训,所以有今日成果。恭贺之

   论世俗与修道 ----《理天游记》白鹤童子 登台

 又有人以为修道是一件苦差事,是一种自我虐待,自我束缚的行为。其实这是世人误解修道的定义,所以才会有此看法。
 为什么呢?因为修道本是解脱的,是看开一切的,是逍遥的。只是世人迷失自我,背觉合尘,贪名求利,争强好胜,争权夺位,导致自己尘劳不断,顿恼
不绝,痛苦不尽,这才是世人的自我束缚。 
譬如说修道人减低欲望,清心寡欲,世人便笑为不懂得享受真是太傻了,而不知世人一旦贪图吃喝嫖赌,日久必养成不良嗜好,那么贪、瞋、痴必然越陷
越深,此是一定之理,假使有一天欲望不能满足,就要想尽方法去追求,追求不到,心灵更感到痛苦,这不就好像拿绳子自己绑自己吗? 
而修道即不同,因为修道人有思想,有远见、有智慧。他们的苦行是忍辱负重,他们的牺牲是任重道远,他们的逍遥是清心自在,他们的快乐是解脱无碍,
他们的喜悦是无争无夺。  因此修道人所追求的与世俗所追求的完全不同,修道者所追求是“真实的,永恒的。”世俗所追求是“虚幻的,短暂的”,修道者有超凡的远见,洞悉一切
世俗人受物欲蒙蔽自心,迷失自我,差别就在于此。

    天福天德----《理天游记》第四回 访阿修罗道     

济 佛曰:他们有天福而无天德,这是阿修罗道的特色,天道是有天福还有天德,所以是不同的。
济 佛曰:哈哈!道是无远弗届的,佛是空旷无边的,修道人自修传道都来不及了,还去谈论是是非非,就是每天跟随佛陀,拉住他的衣襟,不修戒定慧,
不息贪瞋痴,还是等于一位迷昧的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修道人不可自命清高,亢高自大,也不可随便去毁谤他教,因为一切有为法皆是处幻不实的,
只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法门而已。如果执着于某宗某教而毁谤某宗某教皆是我执的作祟。只要出发点是善良的,讲道德仁义的,即是传道解惑的地方,有为
世人牺牲奉献的精神即是世人的榜 样。在此衲再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只知布施、建庙、助印善书只有天福,如能忍辱、消除好胜、傲慢、瞋恨才是天
德希世人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不要被形相法 相给迷惑了

   诵经持咒之要件--《行者之迷思》 第十章

第十章
本宫主席九天玄女娘娘 登台
诗曰:摄心纯一见经文。眼触根生意识分。
         入耳梵音再薰习。待缘正觉悟多闻。
浅述:“诵经持咒之要件”
圣示:文笔灵体出窍。
文笔:徒儿叩见恩师圣安!
九天玄女:今夜浅论“诵经持咒之要件”。行者持经念咒本为一殊胜之法门,但吾观诸多行者在于持经念咒之当下,总会有意飞神驰之现象,心系所
思皆于尘间之俗事,无能将心念放置于口中所持诵之经典上。 尚且,更是一本经典持诵于一段时日之后,行者依然不知其经典之含义及其精华所在,
虽然口诵,但心无能有所意会,或者以自身狭隘之体悟或领悟力以解经义,形成不如实,继而误导众生错误之思惟。是以行者应于经典上用心体会,
深入其意涵,融通其义理,方不至有自误误人的现象。
文笔:恩师!诵经持咒可稳定我人之磁场,护住元神光彩,避免邪灵侵体,造成我人精神异常。
但是否持诵者皆可化消宿世因果之纠缠呢?因善信来函,其听闻诵经持咒可消冤解业,故其殷勤持诵,希欲祷求胃痛能早日康愈,故一直没有就医,
只到药局购买成药服用。在一次因为胃痛复发,且有排血,当下紧急送至医院,经层层之检验,证实罹患了胃癌。 九天玄女:诵经持咒亦非如行者之言“一声弥陀百业消,一声观音灾劫无”,亦须视持诵者于礼诵之际,是否有至诚之心?并将之经典之真理落实于
日常生活中并时时存有正心正行,而非前刻礼诵经典,而后一刻却有邪念或偏差之行为。思之!其等之呼请吾等诸界仙真是否能与之相应印心,为
其消灾解厄,赐福纳祥呢?而反之, 若此人为有德之善知识,或常行善事之善者则必可一呼百应,龙天护法使者护佑之。
文笔:所以行者则应涤除纷乱之杂思并一字一句礼诵,切勿呼呼隆隆急诵的带过去,颇像是在赶时间似的,如此便失去诵经之意义,因为诵经具有
祥和及稳定我人紊乱之心绪。 九天玄女:文笔尔领悟亦甚深!为师视尔一年来无论是在道务之推展,或个人修行之醒悟,皆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师甚感欣慰之!盼希尔他日亦能
持志不懈也。可,吾退。

 鸾书善书下载:

   书籍1: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rar   (天堂游记,地狱游记,人间游记,圣道旅程,训女宝箴等)
   书籍2: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sxt2.rar (玉历宝钞,阴律无情,畜道轮回记,九阳关游记,寿康宝鉴等)
   书籍3: https://files.cnblogs.com/files/zping/qzt.rar   (现世报律例•补叙,阳间善恶游记,八仙翁戒淫篇,洞冥宝记,地藏王指玄录等)

       详细下载页面:https://www.cnblogs.com/zping/p/17498332.html

 鸾书精华:

  1.   鸾书精华(1)--戒杀放生回向等
  2.   鸾书精华(2)--佛陀说法及正道等
  3.   鸾书精华(3)--因果杀业增福消灾等
  4.   鸾书精华(4)--转念转境得道等
  5.   鸾书精华(5)--斋戒打坐施教等
  6.   鸾书精华(6)--邪淫危害及正念等 
  7.   鸾书精华(7)--得道及其真义等
  8.   鸾书精华(8)--中道圆融等
  9.   鸾书精华(9)--拜神目的及四念等
posted @ 2022-07-31 16:10  zping  阅读(36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