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的实现原理

RPC的实现原理

正如上一讲所说,RPC主要是为了解决的两个问题:

  • 解决分布式系统中,服务之间的调用问题。
  • 远程调用时,要能够像本地调用一样方便,让调用者感知不到远程调用的逻辑。

还是以计算器Calculator为例,如果实现类CalculatorImpl是放在本地的,那么直接调用即可:

 
 

 

现在系统变成分布式了,CalculatorImpl和调用方不在同一个地址空间,那么就必须要进行远程过程调用:

 
 

 

那么如何实现远程过程调用,也就是RPC呢,一个完整的RPC流程,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

 
 

 

其中左边的Client,对应的就是前面的Service A,而右边的Server,对应的则是Service B。
下面一步一步详细解释一下。

  1. Service A的应用层代码中,调用了Calculator的一个实现类的add方法,希望执行一个加法运算;
  2. 这个Calculator实现类,内部并不是直接实现计算器的加减乘除逻辑,而是通过远程调用Service B的RPC接口,来获取运算结果,因此称之为Stub
  3. Stub怎么和Service B建立远程通讯呢?这时候就要用到远程通讯工具了,也就是图中的Run-time Library,这个工具将帮你实现远程通讯的功能,比如Java的Socket,就是这样一个库,当然,你也可以用基于Http协议的HttpClient,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类,都可以,RPC并没有规定说你要用何种协议进行通讯
  4. Stub通过调用通讯工具提供的方法,和Service B建立起了通讯,然后将请求数据发给Service B。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底层的网络通讯是基于二进制格式的,因此这里Stub传给通讯工具类的数据也必须是二进制,比如calculator.add(1,2),你必须把参数值1和2放到一个Request对象里头(这个Request对象当然不只这些信息,还包括要调用哪个服务的哪个RPC接口等其他信息),然后序列化为二进制,再传给通讯工具类,这一点也将在下面的代码实现中体现;
  5. 二进制的数据传到Service B这一边了,Service B当然也有自己的通讯工具,通过这个通讯工具接收二进制的请求;
  6. 既然数据是二进制的,那么自然要进行反序列化了,将二进制的数据反序列化为请求对象,然后将这个请求对象交给Service B的Stub处理;
  7. 和之前的Service A的Stub一样,这里的Stub也同样是个“假玩意”,它所负责的,只是去解析请求对象,知道调用方要调的是哪个RPC接口,传进来的参数又是什么,然后再把这些参数传给对应的RPC接口,也就是Calculator的实际实现类去执行。很明显,如果是Java,那这里肯定用到了反射
  8. RPC接口执行完毕,返回执行结果,现在轮到Service B要把数据发给Service A了,怎么发?一样的道理,一样的流程,只是现在Service B变成了Client,Service A变成了Server而已:Service B反序列化执行结果->传输给Service A->Service A反序列化执行结果 -> 将结果返回给Application,完毕。

理论的讲完了,是时候把理论变成实践了。

把理论变成实践

本文的示例代码,可到Github下载。

首先是Client端的应用层怎么发起RPC,ComsumerApp:

public class Comsumer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RemoteImpl();
        int result = calculator.add(1, 2);
    }
}

通过一个CalculatorRemoteImpl,我们把RPC的逻辑封装进去了,客户端调用时感知不到远程调用的麻烦。下面再来看看CalculatorRemoteImpl,代码有些多,但是其实就是把上面的2、3、4几个步骤用代码实现了而已,CalculatorRemoteImpl:

public class CalculatorRemoteImpl implements Calculator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List<String> addressList = lookupProviders("Calculator.add");
        String address = chooseTarget(addressList);
        try {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address, PORT);

            // 将请求序列化
            CalculateRpcRequest calculateRpcRequest = generateRequest(a, b);
            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 new Object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 将请求发给服务提供方
            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calculateRpcRequest);

            // 将响应体反序列化
            ObjectIn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Object response = 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if (response instanceof Integer) {
                return (Integer) response;
            } else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
            }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fail", e);
            throw new InternalError();
        }
    }
}

add方法的前面两行,lookupProviders和chooseTarget,可能大家会觉得不明觉厉。

分布式应用下,一个服务可能有多个实例,比如Service B,可能有ip地址为198.168.1.11和198.168.1.13两个实例,lookupProviders,其实就是在寻找要调用的服务的实例列表。在分布式应用下,通常会有一个服务注册中心,来提供查询实例列表的功能。

查到实例列表之后要调用哪一个实例呢,只时候就需要chooseTarget了,其实内部就是一个负载均衡策略。

由于我们这里只是想实现一个简单的RPC,所以暂时不考虑服务注册中心和负载均衡,因此代码里写死了返回ip地址为127.0.0.1。

代码继续往下走,我们这里用到了Socket来进行远程通讯,同时利用ObjectOutputStream的writeObject和ObjectInputStream的readObject,来实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最后再来看看Server端的实现,和Client端非常类似,ProviderApp:

public class ProviderApp {
    private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Imp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new ProviderApp().run();
    }

    private void run()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 listener = new ServerSocket(9090);
        try {
            while (true) {
                Socket socket = listener.accept();
                try {
                    // 将请求反序列化
                    ObjectIn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Object object = objectInputStream.readObject();

                    log.info("request is {}", object);

                    // 调用服务
                    int result = 0;
                    if (object instanceof CalculateRpcRequest) {
                        CalculateRpcRequest calculateRpcRequest = (CalculateRpcRequest) object;
                        if ("add".equals(calculateRpcRequest.getMethod())) {
                            result = calculator.add(calculateRpcRequest.getA(), calculateRpcRequest.getB());
                        } els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 返回结果
                    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 new Object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writeObject(new Integer(result));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fail", e);
                } finally {
                    socket.close();
                }
            }
        } finally {
            listener.close();
        }
    }

}

Server端主要是通过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来接收Client端的请求,接着就是反序列化请求->执行->序列化执行结果,最后将二进制格式的执行结果返回给Client。

就这样我们实现了一个简陋而又详细的RPC。
说它简陋,是因为这个实现确实比较挫,在下一小节会说它为什么挫。
说它详细,是因为它一步一步的演示了一个RPC的执行流程,方便大家了解RPC的内部机制。

为什么说这个RPC实现很挫

这个RPC实现只是为了给大家演示一下RPC的原理,要是想放到生产环境去用,那是绝对不行的。

1、缺乏通用性
我通过给Calculator接口写了一个CalculatorRemoteImpl,来实现计算器的远程调用,下一次要是有别的接口需要远程调用,是不是又得再写对应的远程调用实现类?这肯定是很不方便的。

那该如何解决呢?先来看看使用Dubbo时是如何实现RPC调用的:

@Reference
private Calculator calculator;

...

calculator.add(1,2);

...

Dubbo通过和Spring的集成,在Spring容器初始化的时候,如果扫描到对象加了@Reference注解,那么就给这个对象生成一个代理对象,这个代理对象会负责远程通讯,然后将代理对象放进容器中。所以代码运行期用到的calculator就是那个代理对象了。

我们可以先不和Spring集成,也就是先不采用依赖注入,但是我们要做到像Dubbo一样,无需自己手动写代理对象,怎么做呢?那自然是要求所有的远程调用都遵循一套模板,把远程调用的信息放到一个RpcRequest对象里面,发给Server端,Server端解析之后就知道你要调用的是哪个RPC接口、以及入参是什么类型、入参的值又是什么,就像Dubbo的RpcInvocation:

public class RpcInvocation implements Invocation,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4355285085441097045L;

    private String methodName;

    private Class<?>[] parameterTypes;

    private Object[] arguments;

    private Map<String, String> attachments;

    private transient Invoker<?> invoker;

2、集成Spring
在实现了代理对象通用化之后,下一步就可以考虑集成Spring的IOC功能了,通过Spring来创建代理对象,这一点就需要对Spring的bean初始化有一定掌握了。

3、长连接or短连接
总不能每次要调用RPC接口时都去开启一个Socket建立连接吧?是不是可以保持若干个长连接,然后每次有rpc请求时,把请求放到任务队列中,然后由线程池去消费执行?只是一个思路,后续可以参考一下Dubbo是如何实现的。

4、 服务端线程池
我们现在的Server端,是单线程的,每次都要等一个请求处理完,才能去accept另一个socket的连接,这样性能肯定很差,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个线程池,来实现同时处理多个RPC请求?同样只是一个思路。

5、服务注册中心
正如之前提到的,要调用服务,首先你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告诉你对方服务都有哪些实例。Dubbo的服务注册中心是可以配置的,官方推荐使用Zookeeper。如果使用Zookeeper的话,要怎样往上面注册实例,又要怎样获取实例,这些都是要实现的。

6、负载均衡
如何从多个实例里挑选一个出来,进行调用,这就要用到负载均衡了。负载均衡的策略肯定不只一种,要怎样把策略做成可配置的?又要如何实现这些策略?同样可以参考Dubbo,Dubbo - 负载均衡

7、结果缓存
每次调用查询接口时都要真的去Server端查询吗?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支持缓存?

8、多版本控制
服务端接口修改了,旧的接口怎么办?

9、异步调用
客户端调用完接口之后,不想等待服务端返回,想去干点别的事,可以支持不?

10、优雅停机
服务端要停机了,还没处理完的请求,怎么办?

......

诸如此类的优化点还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实现一个高性能高可用的RPC框架那么难的原因。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很多很不错的RPC框架可以参考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下前人的智慧。

后面如果有(dian)机(zan)会(duo)的话,也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一步一步优化现有的这块RPC代码,把它做成一个小型RPC框架!



作者:柳树之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b90a4e70783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posted on 2019-06-09 23:59  醉倾城烟  阅读(4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