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两个相同变量,不同顺序的结构体占用的内存大小不一样
开发环境Windows10 64位 Visual Studio 2019
探究:
开发环境Windows10 64位 Visual Studio 2019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st1
{
char a ;
int b ;
short c ;
};
struct st2
{
short c ;
char a ;
int b ;
};
int main ()
{
cout<<"sizeof(st1) is " <<sizeof (st1)<<endl;
cout<<"sizeof(st2) is " <<sizeof (st2)<<endl;
return 0 ;
}
问题出来了,这两个一样的结构体,为什么sizeof的时候大小不一样呢?
内存对齐,正是因为内存对齐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同。
对于大多数的程序员来说,内存对齐基本上是透明的,这是编译器该干的活,编译器为程序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而导致了相同的变量,不同声明顺序的结构体大小的不同。
那么编译器为什么要进行内存对齐呢?程序1中结构体按常理来理解sizeof(st1)和sizeof(st2)结果都应该是7,4(int) + 2(short) + 1(char) = 7 。经过内存对齐后,结构体的空间反而增大了。
在解释内存对齐的作用前,先来看下内存对齐的规则 :
1、对于结构的各个成员,第一个成员位于偏移为0的位置,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偏移量必须是min(#pragma pack()指定的数,这个数据成员的自身长度) 的倍数。
2、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每个特定平台的编译器都有一个默认的“对齐系数”,也可叫对齐模数,这个对齐系数,我们是可以通过代码来修改的:#pragma pack(n), 其中n就是对齐系数。#pragma pack(n) 表示设置为n字节对齐。visual studio 2019默认8字节对齐
根据内存对齐规则分析结构体St1:
1、St1 :char占一个字节,起始偏移为0 ,int 占4个字节,min(#pragma pack()指定的数,这个数据成员的自身长度) = 4(VC6默认8字节对齐),所以int按4字节对齐,起始偏移必须为4的倍数,所以起始偏移为4,在char后编译器会添加3个字节的额外字节,不存放任意数据。short占2个字节,按2字节对齐,起始偏移为8,正好是2的倍数,无须添加额外字节。到此规则1的数据成员对齐结束,此时的内存状态为:
第一步
occc|oooo|oo
0123 4567 89 (地址)
(c表示额外添加的字节)
2、共占10个字节。还要继续进行结构本身的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st1结构中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为int,占4字节,而默认的#pragma pack 指定的值为8,所以结果本身按照4字节对齐,结构总大小必须为4的倍数,需添加2个额外字节使结构的总大小为12 。此时的内存状态为:
第二步
occc|oooo|oocc
0123 4567 89ab (地址)
到此内存对齐结束。St1占用了12个字节而非7个字节。
St2 的对齐方法和st1相同:
oo|o|oooo
0123 4567 (地址)
(c表示额外添加的字节)
oo|oc|oooo
0123 4567 8 (地址)
(c表示额外添加的字节)
对于St2第二步额外添加的字节的位置要保证每一块的大小是2的n次幂
内存对齐的主要作用是 :
1、平台原因(移植原因):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经过内存对齐后,CPU的内存访问速度大大提升。 下文讲述具体原因:
内存对齐对性能提升的原因:
图一:普通程序员心目中的内存印象,由一个个的字节组成。
而CPU并不是这么看待的。
图二:
CPU把内存当成是一块一块的,块的大小可以是2,4,8,16,甚至32字节大小,因此CPU在读取内存时是一块一块进行读取的。块大小称为memory access granularity(粒度) 本人把它翻译为“内存读取粒度” 。
假设CPU要读取一个int型4字节大小的数据到寄存器中,分两种情况讨论:
1、数据从0字节开始
2、数据从1字节开始
再次假设内存读取粒度为4。
图三:
当该数据是从0字节开始时,很CPU只需读取内存一次即可把这4字节的数据完全读取到寄存器中。
当该数据是从1字节开始时,问题变的有些复杂,此时该int型数据不是位于内存读取边界上,这就是一类内存未对齐的数据。
图四:
此时CPU先访问一次内存,读取0—3字节的数据进寄存器,并再次读取4—5字节的数据进寄存器,接着把0字节和6,7,8字节的数据剔除,最后合并1,2,3,4字节的数据进寄存器。对一个内存未对齐的数据进行了这么多额外的操作,大大降低了CPU性能。
这还属于乐观情况了,上文提到内存对齐的作用之一为平台的移植原因,因为以上操作只有有部分CPU肯干,其他一部分CPU遇到未对齐边界就直接罢工了。
内存对齐也可以认为是空间换时间。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博客园社区专享云产品让利特惠,阿里云新客6.5折上折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用 C# 插值字符串处理器写一个 sscanf
· Java 中堆内存和栈内存上的数据分布和特点
· 开发中对象命名的一点思考
· .NET Core内存结构体系(Windows环境)底层原理浅谈
· C# 深度学习:对抗生成网络(GAN)训练头像生成模型
· 为什么说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后端往往是效率杀手?
· 本地部署DeepSeek后,没有好看的交互界面怎么行!
· 趁着过年的时候手搓了一个低代码框架
· 用 C# 插值字符串处理器写一个 sscanf
· 推荐一个DeepSeek 大模型的免费 API 项目!兼容OpenAI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