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2-tcp 握手 挥手- socket 套接字 -黏包·
39章节
传输层
应用层
socket套接字
代码优化
半连接池
黏包问题
传输层
1.PORT 协议
2.TCP 与UDP协议
规定了数据传输所遵循的规则
ps:数据传输能够遵循的协议有很多,TCP和UDP是较为常见的两个
-
TCP(传输控制协议)
什么是tc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特点
面向链接的运输协议; 每个tcp链接只能有两个端点; tcp提供可靠的交付的任务 TCP提供全双工通信 面向字节流 容易遭受洪水攻击,就是让大量客户端朝服务器请求
-
*TCP传输
基于TCP传输数据非常的安全 因为有双向通道 基于TCP传输数据,数据不容易丢失!!! 不容易丢失的原因在于二次确认机制 每次发送数据都需要返回确认消息 否则在一定的时间会反复发送
-
TCP三次握手
建议双向通道
-
TCP四次挥手
断开双向通道,中间的两部不能合并
-
-
udp协议
-
是一种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输服务
-
特点
基于UDP协议发送数据 没有任何的通道也没有任何的限制 UDP发送数据没有TCP安全(没有二次确认机制)
-
应用层
主要取决于程序员自己采用什么策略和协议
常见协议有:HTTP ,https,ftp
socket套接字
基于文件类型的套接字家族
套接字家族的名字:AF_UNIX
基于网络类型的套接字家族
套接字家族的名字:AF_INET
-
套接字代码
-
运行程序的时候 肯定是先确保服务端运行 之后才是客户端
import socket
# 1.创建一个socket对象
server = socket.socket() # 括号内什么都不写 默认就是基于网络的TCP套接字
# 2.绑定一个固定的地址(ip\port)
server.bind(('127.0.0.1', 8080)) # 127.0.0.1本地回环地址(只允许自己的机器访问)
# 3.半连接池(暂且忽略)
server.listen(5)
# 4.开业 等待接客
sock, address = server.accept()
print(sock, address) # sock是双向通道 address是客户端地址
# 5.数据交互
sock.send(b'hello big baby~') # 朝客户端发送数据
data = sock.recv(1024) #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 1024bytes
print(data)
# 6.断开连接
sock.close() # 断链接
server.close() # 关机
import socket
# 1.产生一个socket对象
client = socket.socket()
# 2.连接服务端(拼接服务端的ip和port)
client.connect(('127.0.0.1', 8080))
# 3.数据交互
data = client.recv(1024) # 接收服务端发送的数据
print(data)
client.send(b'hello sweet server') # 朝服务端发送数据
# 4.关闭
client.close()
-
套接字代码优化
1.send与recv
客户端与服务端不能同时执行同一个
有一个收 另外一个就是发
有一个发 另外一个就是收
不能同时收或者发!!!
2.消息自定义
input获取用户数据即可(主要编码解码)-
3.循环通信
给数据交互环节添加循环即可
4.服务端能够持续提供服务
不会因为客户端链接报错
异常捕获,一旦客户端链接,服务端结束通信循环,调到连接等待
5.消息不能为空
判断是否为空,如果是则重新输入(主要针对客户端)
6.服务端频繁重启可能端口被占的错(主要针对mac电脑)
from socket import SOL_SOCKET,SO_REUSEADDR
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7.客户端异常退出会发送空消息(针对mac linux)
针对接收的消息加判断处理即可
半连接池
server.listen(5)
主要是为了做缓冲 避免太多无效等待
黏包问题
- 黏包原因
1.TCP特性
流式协议:所有的数据类似于水流 连接在一起的
ps:数据量很小 并且时间间隔很多 那么就会自动组织到一起
2.recv
我们不知道即将要接收的数据量多大 如果知道的话不会产生也不会产生黏包
-
黏包问题复现代码
服务端代码
sock.recv(1024)
sock.recv(1024)
sock.recv(1024)
客户端代码
client.send(b'jason')
client.send(b'kevin')
client.send(b'tony')
-
黏包解决方式
-
struct
#struct模块无论数据长度是多少 都可以帮你打包成固定长度 #然后基于该固定长度 还可以反向解析出真实长度 import struct #调用struct
解决复现案例
import struct # info = '下午上课 以后可能是常态!' # print(len(info)) # 13 数据原本的长度 # res = struct.pack('i', len(info)) # 将数据原本的长度打包 # print(len(res)) # 4 打包之后的长度是4 # ret = struct.unpack('i', res) # 将打包之后固定长度为4的数据拆包 # print(ret[0]) # 13 又得到了原本数据的长度 # info1 = '打起精神啊 下午也需要奋斗 也需要认真听 客服困难 你困我也困!!!' # print(len(info1)) # 34 # res = struct.pack('i', len(info1)) # 将数据原本的长度打包 # print(len(res)) # 4 打包之后的长度是4 # ret = struct.unpack('i', res) # print(ret[0]) # 34
-
struct模块特点
无论数据长度是多少 都可以帮你打包成固定长度
然后基于该固定长度 还可以反向解析出真实长度思路 客户端和服务端 1.先将真实数据的长度制作成固定长度 4 2.先发送固定长度的报头 3.再发送真实数据 1.先接收固定长度的报头 4 2.再根据报头解压出真实长度 3.根据真实长度接收即可
-
struct模块注意
struct模块针对数据量特别大的数字没有办法打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