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路图] 3、无线充电原理解析及经典设计方案集锦【转+解读】

  

 

 

         

 

come from elecfans : http://www.elecfans.com/article/83/146/2014/20140912353545_a.html

[导读]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

 

一、概述: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 19世纪 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后来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并申请了首个专利。目前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几种技 术各有特点。

 

二、原理:

 (原理)无线充电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原理类似于变压器。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三、四种方式:

  实现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通过四种方式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电场耦合式

  1.电磁感应式充电: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垫解 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 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2.磁场共振充电: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共振(优点)可延长传输距离。磁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

 

 

  3.无线电波式充电: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很科幻,看图!)

    

 

  4. 电场耦合式充电:充电模块是由2个非对称偶极子按垂直方向排列而成的,这组偶极子各由供电部分和接收部分的活性炭电极和接地电极组成。无线供电模块就是通过这2个非对称偶极子的电场耦合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供电的。电场耦合方式的特点大致有三:①充电时可实现位置自由,②电极薄,③电极部的温度不会上升。因此不仅能够提供便利性,而且还可降低系统成本。目前已试制完成为平板终端及电子书等便携终端进行无线供电的供电台。

 

 

四、说在最后:

  后续几篇将举几个具体的电路来详细分析:

   4.1、经典微距离无线充电器创新设计方案

   4.2、电磁感应式智能无线充电器设计方案

   4.3、基于MSP43O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4.4、便携医疗设备的无线充电设计 

 

 

@beautifulzzzz 2016-01-13 continue~ 

e-mail:beautifulzzzz@qq.com

 

posted @ 2016-01-13 00:37  beautifulzzzz  阅读(43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