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马上会到来——《智能时代》读后感

大数据的驱动能否产生智能?我觉得目前的大数据驱动是无法产生智能的,因为现在的这些所谓的智能都是“专才”,比如说图像识别,你甚至只能是识别老鼠这种东西,而对于其他方面一无所知,现行的机器学习的算法是存在很大的缺陷的,现在采用这种做法能够取得成就,但是以后我觉得产生人工智能的思路肯定不是这样的。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有知识的积累和传承,目前这些都无法进行继承和积累,但是有另一个思路,就是神经网络的集合,神经网络里面的参数是可以变化的,其实还是没有把统计学的知识应用到人工智能的领域。一句话,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必须是全才才可以。

大数据大数据,不仅仅是因为数据量大,更是因为数据之间出现了关联,所以才叫大数据。大数据更应该叫大信息,因为有时候数据是无用的数据。没有有效的信息。

机器学习成功是因为,做计算机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人脑擅长做的事情。

“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不确定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事物之间的因果性。”

在工业革命,也是一样的套路,现有的产业+蒸汽机=新产业,和现在何等的相似

机械思维的两个特性:确定性和因果性,和现在的所谓的数据驱动的思维也是一定的对应关系

概率论更像是一种对这个确定的但是太过于复杂的世界的一种妥协,和现在的机器学习有点像。

交叉熵,代表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如果交叉熵为零,那么说明两个信息是一样的,那么就不能为系统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个有点像坐标转换,转换到相互垂直的坐标系下,为什么要进行奇异矩阵分解?就是为了能够把一些冗余的信息删减。从而降低系统的维数。交叉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模型的覆盖率,如果他和所有的信息的交叉熵为0,那表示他覆盖了所有的产品。

其实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了街景的数据,开的都是去过的地方,但是大家把所有的关注点都在了他所配备的那些设备上,而实际上呢,之前肯定已经有人做过了。

所谓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后一定会和我们的生活和物联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是目前看,怎么结合??难道仅仅是安装传感器收集数据吗?不可能那么简单。说到底 大数据应该是个性化的大数据,然而现在大家在做的这些都是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后尘罢了。

本书在对小米成功的分析上还是犯了一个错误,他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揣测着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可是从购买者的心理分析,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没有半毛钱关系。

每一次技术革命,不是所有人都马上收益的,很多人会过得更糟糕,但是不是一句加入进去就可以的,因为这些都是需要门槛的,但是你可以未雨绸缪,努力向这个方向去拥抱。

但是 说实话,这本书里面的这些例子还是有点老生常谈,很多都是已经说烂了的故事。

posted @ 2017-01-08 22:56  此去经年  阅读(34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