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3)规范化:3d制图总章

本章目的:明确3d绘图也有相应的准则,遵守者方有相应的进阶之路。

 

1.建模目标:拥有自己的建模思想

学习完成3d制图,最直接的评价标准就是--拥有自己的建模思想。

其表现为:

1)建模思路明确,能独立建立任何3d模型;(能达到无所不建的标准)

2)建模简练,易读;(换个人也能明白建模过程)

3)能更换建模工具而不影响制图水平。(SolidWorks、UG、Pro/e、CATIA怎么变都行,不过个人感觉CATIA实在不人性化,界面不友好)

 

注:以作者的经验,一般来说达到这种程度建模水平需要一年以上的实战经验,那些刚摸软件3个星期就号称会的,哥也只能╮(╯▽╰)╭。

至于建模水平如何达到这种水平,只有平时按标准多画多练,这自然不用多说。(技术行业都是一回事,只说不练者是永远不会的。)

 

2.3d建模的规范化

1)3d图纸也是正式的工程图纸

也许很多工程师都会说,3d图纸只是一种参考性图纸,正式的工程图还是要依据2d图来。这是话不能算完全错,毕竟有历史原因放在那里。详见基础篇第一章:3d与2d的设计变迁。

但作者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现在这个时代,3d图纸绝对是正式的工程图纸。

原因在于:

①3d建模也有正式的国标要求:《GB/T 26099-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②样机制造、开模、检测等很多量产程序上依赖3d图纸的(依赖程度甚至大于2d工程图);3d图纸出错,这些过程也会出错。

基于这些原因,作者希望同行业工程师能正视3d图纸,为了制作更好的产品。

2)作者后来在标题上加了规范化,就是希望同行业工程师能放弃各种随意绘图的习惯,为产品质量的优化打下基础。不如说这是最先开始做的,如果没有好的3d图,就想做出好的产品,很难。

 

3.软件学习建议

建议从SolidWorks学起,原因是这门软件最人性化,所以入门最容易。而且它自带的帮助教程是很不错的,非常适合初学者。当然,想学其他软件的也ok。

网上有各种3d软件的好坏讨论,作者觉得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真正精通一门3d软件的人都知道,转别的软件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关键在于建模思想和建模规范。

有些公司的招聘时指明要求非哪一门软件不用,不用太过于理会,原因在于写这些的HR肯定不懂行!或这家公司真的急于求成,连转软件的时间也没有。

 

4. 关于机械三维建模国标要求

在国内龟爬一样的速度下,到底还是在2010年定下了《GB/T 26099-2010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不过即使到2016年为止知道的人恐怕寥寥无几。原因之一就是因为3d绘图软件早已经存在,而大家已经习惯在无标准的情况下干了很多年了,机械各行业都已经发展出一些自己的流程标准。
虽然迟了,但国标就是国标,还是蛮不错的。规范是基础。
 

5.关于国标内容的解读

作者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摘录和解读一下国标内容,帮助初学者更好地进行3d制图,也给一些长久入机械的人一个规范化提示。
 

6.三建模通用要求

6.1 建模环境设置

在建模前应对软件系统的基本量纲进行设置,这些量纲通常包括模型的长度、质量、时间、力、温度等。其余的量纲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算,例如当长度单位为毫米(mm)、时间单位为秒(s)、力的单位为牛顿(N)时,可以推算出速度的单位为毫米每秒(mm/s)、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此外还应对建模环境进行设置,这通常包括公差设置、缺省层设置、缺省路径设置、辅助面设置、工程图设置等。

//建模环境的设置在SolidWorks中为:工具→选项 中设置。但现在到底是没有到纯3d时代,各个软件之间也没有办法无缝衔接,所以可以暂时不用管它。

 

6.2 模型比例

模型与零部件实物一般应保持1:1的比例关系。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例如采用微缩模型进行快速原型制造时),可使用其他比例。

//在3d建模中,作者就没有用过1:1以外的比例。说到底,是没有必要。

 

6.3 坐标系的定义与使用

坐标系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三维数字模型应含有绝对坐标系信息;

b)可根据不同产品的建模和装配特点使用相对坐标系和绝对坐标系,坐标系的使用可在产品设计前进行统一的定义;

c)坐标系应给出标识,且其标识应简明易读。

 //相对坐标系的运用在汽车零部件装配中有很多,所谓的坐标系装配,其实使用的就是相对坐标系。特别是将step文件转为CATIA的相对坐标系很麻烦。但在家电等领域运用较少,原因在于及家电零件较少,自动化水平也较低,且非坐标系装配更能体现装配的关系。

 

7.三维数字模型文件的命名原则

为了适应三维数字模型的建模、文件管理、存储、发放、传递和更改等方面要求,模型文件应按GB/T 24734.2-2009中第4章的规定,采用统一规则进行命名。

三维数字模型文件的命名应遵循以下原则:

a)使模型文件得到唯一的存储标识,例如,可以采用文件名使之唯一,亦可通过其他属性使之难一;

b)文件名应尽可能精简、易读,便于文件的共享、识别和使用;

c)文件名应便于追溯和版本(版次)的有效控制;

d)同一零部件的不同类型文件名称应具有相关性,例如同一零部件的三维模型文件与其工程图文件之间应具有相关性;

e)文件命名规则亦可参照行业或企业规范进行统一约定。

//这里注意一下软件的要求,比如UG零件就需要统一的英文命名。所以作者比较喜欢SolidWorks,国标化做的很好。

 

8.三维数字模型检查

8.1检查的基本原则

在将三维数字模型发放给设计团队或相关用户前,必须进行模型检查。模型检查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产品规范及相关建模标准等为技术依据;

b)以模型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检查为重点;

c)在设计的关键环节进行,通常应在数据交换或数据发放之前完成。

 

8.2检查的基本内容

模型检查按GB/T 18784和GB/T 18784.2进行,其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a)模型中几何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更新性;

b)工程属性信息描述的完整性(包括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和互换性等);

c) 三维模型与其投影生成二维工程图的信息应一致、无歧义。

// c)条特别重要,三维模型与其投影生成二维工程图的信息应一致,后面章节会叙述原因,这里先注意。

 

9 三维数字模型管理要求

9.1 三维数字模型发布

9.1.1 发布的内容

可根据模型的不同应用要求发布不同的模型信息。

 //比如作为供应商,给客户的模型就不能有内部的信息,最好模型保留接口尺寸下填充为实体。反之,给制作方就需要详细信息,不然容易做错。

 

9.1.2 发布的原则

模型发布应符合以下原则:

a)发布模型是下游相关用户获得有效模型的合法途径;

b)发布模型应处于锁定状态,任何人和部门在没有获得更改权力前不得对其进行修改;

c) 根据发布用途,确定发布模型的性质、对象和应用场合。

 

9.1.3 发布数据的使用

发布数据的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

a) 下游的设计活动必须以上游正式发布的数据为设计输入;

b) 发布数据应具有唯一的数据源,能够有效的控制版本和版次;

c) 发布数据的信息应能够满足本设计环节所需的设计信息。

 

9.2 数据管理要求

三维数字模型数据的管理应按GB/T 16722. 1~16722. 4中的规定,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都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保证对数据的管理和跟踪。数据管理还应考虑到以下内容:

a) 建议将模型数据放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中进行管理;

//作者没有见过三维的PDM管理系统,说到底还是要看公司的实力。还有很多公司不把三维图当工程图,没有这个的基本意识。

b) 应建立数据安全权限管理机制,定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对于所有涉及三维数字模型日常工作进程的数据、文档资料,都应当实行多机存档、多种存储介质(至少两种)备份,以避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灾难性数据、资料损失。

 

9.3 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三维数字模型技术状态更改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所有更改需按程序提出更改申请;

b) 重大更改应由授权部门(例如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审查后才能实施更改;

c) 应保证所有相关的部门都及时获得最新的更改信息,确保数据的协调一致性;

d) 具体的更改要求亦可参照行业或企业有关规定执行。

 

10.3d建模章节对应的资料

作者这章分享了3d建模的主要国家GB标准。标准化管理时可以做详细参考。
如果有建议,可以去作者的公众号提出。
作者的微信公众号:mdmodule;
下面是本章对应的网盘资料:
posted @ 2017-04-08 21:11  mdmodule  阅读(576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