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篇:4.2.5)DFMEA建议措施及后续完备
本章目的:填写建议措施及DFMEA后续完备。
1.建议措施(k) 定义
总的来说,预防措施(降低发生率)比探测措施更好。举例来说,比起设计定稿后的产品验证/确认,使用已证实的设计标准或最佳实践更加可取。
//这句话在上上章节,也就是叙述预防控制和探测控制的章节已经描述过了。
建议措施的目的在于改进设计。
所以,就作者看来,为了改进设计,建议措施的填写实际上需要分两步进行。
1)尽可能降低SOD三者的评分,其目的是最优化产品设计;
2)在最近一代产品已经不能优化设计的基础上(这个原因有很多,比如项目周期很赶不能及时设计,供应商工艺制程能力不够,自己公司没有对应的设备等),为了次世代产品的优化,填写建议措施。(如果不是为了次世代产品的优化,这些建议措施可以直接实施在最近的产品设计中)
1.1 步骤一,优化本次产品设计,降低SOD
在识别措施的时候,应当按照严重度、发生频度、探测度的顺序来降低等级。下面是解释:
1.1.1 降低严重度等级
只有设计更改能够降低严重度等级。
//作者理解为设计要求的变更。
某些时候,设计修订可以弥补/降低失效的严重度,从而降低高严重度的等级。例如:对轮胎的要求是“在使用时保持适当的气压”。“气压快速流失”的失效模式影响严重度比起“完全瘪气”轮胎的失效模式影响严重度来的低。
设计自身或内部变更并不意味着严重度会降低。任何设计变更都应当经过小组评审,来决定它对产品功能和过程的影响。
为了达到此种方式的最大效率和最佳效果,对产品和过程设计的任何变更应当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实施。 例如: 在开发周期的早期阶段,就需要考虑准备代用材料,以避免腐蚀严重度的问题。
//这里要注意的是,想降低严重度,需要变更的是设计要求,而不是设计本身。也就是说,最好的办法是让客户不要提过高的要求,那么产品各项DFMEA的严重度自然可以降低。比如玩具类的产品设计要求当然比车用的要低(玩具坏了不会出事啊,严重度自然就低)。
当然,这几乎不可能,所以建议措施一般也很难降低严重度。
1.1.2 降低发生频度等级
通过设计更改去除或控制一个或多个失效模式的原因/机制,从而降低发生频度等级。
下面列出的是应当考虑到,但不仅限于此的措施:
• 防错设计,消除失效模式
• 修订设计几何和公差
• 修订设计来降低压力;替换薄弱(失效可能性高)的零部件
• 增加冗余度
• 修订材料规格
//就结构设计而言,除了防错手段之外,其余降低频度的措施,可以说都是在增加设计的余裕。具体可见本博文的SOD评价的章节。
1.1.3 降低探测度等级
最好的方法是使用防错/防误。
//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防错并非用来降低探测度等级,而是用来减少设计失误的。
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的增加只能降低探测度等级。某些情况下,对特定零件作设计更改,可能会增加探测的可能性(即:降低探测度等级)。
此外,还应考虑:
>试验设计(尤其当失效模式的原因有多个或者交互作用时)
>修订试验计划
//如是车用产品,一般会有系统的现成的实验计划。如GMW3172等。所以探测度通常也不能降低,都是3/4/5的分值评价。
当然,若你能通过DOE的方法,设计出比GMW3172更好的实验系统(有很多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有更完善的实验系统),自然可以有效降低探测度。再当然,前提是你或者你的公司有这个实力。
1.2 步骤二:为了次世代产品的优化,填写建议措施
当你本世代,或这次设计的产品无法再继续优化时,就需要提出建议措施。为了持续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为了次世代的产品而努力。
对于设计措施,可以考虑使用下列内容:
>试验设计或可靠性试验的结果;
>设计分析(可靠性失效,结构失效,或物理失效模式),它将确认解决方法的有效性,且不会引进新的潜在失效模式;
>制图、图示,或模型来证实目标特性的物理变更;
> 设计评审结果;
>对已有工程标准或设计指南的变更;
>可靠性分析结果;
//这些措施可以和预防控制的6个方法综合考虑。
表Ⅲ.7显示的是原因(栏) 、控制(栏h)和建议措施(栏k)应用的示例。
1.3 步骤三:没有建议措施的时候
如果对一个特定的失效模式/原因/控制评估之后, 没有建议措施, 则在栏里输入“无”。 输入“无”的同时还注明理由将非常有用,特别是在严重度高的情况下。
//所以,如手册所示,并非严重度高的时候就一定要填写建议措施。
比如ROHS标准的材料,医用或食品级的严重度就在9,若选用通用产品以前就采用的材料,就可以有效控制产品风险,而建议措施也不能给出新意的东西。(这点有争议,作者先描述到这里)
但在实际车用项目中,常有公司规定严重度在8以上,RPN值100以上时,需要采取强制措施,降低两者的值或提出建议措施。
2.DFMEA剩下的栏目补完
2.1 职责与目标完成日期( I)
输入负责完成建议措施的个人或组织的名字,包括目标完成日期。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小组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的建议措施都已实施或受到妥善处理。
2.2 措施结果( m-n)
这部分包含的是所有措施的实施结果,以及它们对 S, O, D等级和RPN的影响。
2.3 采取的措施和完成日期( m)
实施措施后,输入已采取措施的简要描述,以及措施的实际完成日期。
2.4 严重度,发生频度,探测度和RPN( n)
在实施了预防/纠正措施后,确定并记录其严重度,发生频度和探测度等级。
计算并记录衍生措施(风险)的优先指标(例如: RPN) 。
所有的等级修正都必须经过评审。仅仅实施纠正措施并不能确保问题被解决(即:被处理的原因) ,因此还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试验以验证。如果有必要进一步实施纠正措施,实施完成后仍需进行分析。重点应当始终放在持续改进上。
3.填写完成
4.维护DFMEA
DFMEA是一个动态文件, 任何要求作出的设计变更或更新都应当经过评审。 推荐措施的更新及其最终结果(起作用的和不起作用的)应当包括在后续DFMEA内。
DFMEA的持续维护还应包括对DFMEA的评分等级做定期的评审。 要特别关注发生频度和探测度等级,尤其当改进是通过产品变更,或设计控制的改进来实现的时候,更显得重要。此外,当现场有问题发生时,应当对等级作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