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三大思想”产生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面向对象三大思想:封装,继承,多态。

  但面向对象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他的原因是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很久以前,软件开发的世界还是一片浑浑噩噩,不管开发什么软件都面临着复杂性这个问题,代码里面到处是goto语句,程序的流程随意跳转。众生写代码时,越写到后面越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这时候出现一位巨人,他就是结构化编程

  结构化编程的基本思想是:有序地控制流程,即把程序的执行顺序限制为顺序、分支和循环这三种;把共通的处理归结为例程(函数)。好处是:

    三大限制:大大降低了程序的自由度,减少了各种组合,使得程序不至于太过复杂。疑问:如果由于降低程序的自由度导致程序的实现能力低下,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这一点,结构化编程的顺序、分支和循环可以实现一切算法,虽然降低了程序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但是程序的实现能力并没有降低。

    例程(函数):我们只需要知道过程(函数)的名字,而不需要知道过程的内部细节,即“黑盒化”。

 

  虽然结构化解决了程序控制流的复杂问题,但程序里面不仅包括控制结构,还包括要处理的数据。随着处理数据的增加,程序的复杂性也会上升。这时候,面向对象编程来了!

    “分别管理程序处理内容和处理数据对象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保持处理和数据的一致性,这在结构化编程中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数据抽象技术

 

    数据抽象是数据和处理方法的结合。这便是最初“对象”一词的得来。面向对象编程也因此得名。

    然后,从抽象原则来说,多个相同事物出现时,应该组合在一起,即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便又引出了类这一概念。

    根据数据类型来进行合适的处理(调用合适的方法),本来就应该是编程语言这种工具应该完成的事。这便是多态的引出了。

    而对于继承,大部分的观点是“继承是随着程序的结构化和抽象化自然进化而来的一种方式”。结构化和抽象化,意味着把共通部分提取出来生成父类的自底向上的方法。(如果继承是这样诞生的话,那么最初,有多个父类的多重继承就会成为主流,而实际上最初引入继承的Simula语言只提供单一继承。松本行弘认为继承的原本目的实际是逐步细化

 

以上便是摘自《松本行弘的程序世界》的一些观点,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理解面向对象?

  

posted @ 2013-04-09 17:02  ziyoudefeng  阅读(1895)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