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Nets: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Mobile Vision Applications

我们提供一类称为MobileNets的高效模型,用于移动和嵌入式视觉应用。 MobileNets是基于一个流线型的架构,它使用深度可分离的卷积来构建轻量级的深层神经网络。我们引入两个简单的全局超参数,在延迟度和准确度之间有效地进行平衡。这两个超参数允许模型构建者根据问题的约束条件,为其应用选择合适大小的模型。我们进行了资源和精度权衡的广泛实验,与ImageNet分类上的其他流行的网络模型相比,MobileNets表现出很强的性能。最后,我们展示了MobileNets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的有效性,包括物体检测,细粒度分类,人脸属性和大规模地理定位。

 

其实,网络压缩优化的方法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迁移学习,另一个是网络稀疏。迁移学习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好比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行为,以减少模型对数据量的依赖。不过,它也可以通过knowledge distillation(知识蒸馏)实现大模型到小模型的迁移,这方面的工作有港中文汤晓鸥组的MobileID。他们运用模型压缩技术和domain knowledge,用小的网络去拟合大量的数据,并以大型teacher network的知识作为监督,训练了一个小而紧凑的student network打算将DeepID迁移到移动终端与嵌入式设备中。而另一方面,网络稀疏是现在比较主流的压缩优化方向,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以网络结构的剪枝和调整卷积方式为主。比如深度压缩,它先通过dropout,L1/L2-regularization等能产生权重稀疏性的方法训练体积和密度都很大的网络,然后把网络中贡献小(也就是被稀疏过的)的权重裁剪掉,相当于去除了一些冗余连接,最后对模型做一下fine-tune就得到他所说的30%压缩率的效果。但它在效率上的提高并不适合大多数的通用CPU,因为它的存储不连续,索引权重时容易发生Cache Miss,反而得不偿失。下面介绍的MobileNet在这方面更有优势,MobileNets主要关注优化延迟,同时兼顾模型大小,不像有些模型虽然参数少

MoblieNets模型结构

MobileNet的主要工作是用depthwise sparable convolutions(深度级可分离卷积)替代过去的standard convolutions(标准卷积)来解决卷积网络的计算效率和参数量的问题。MobileNets模型基于是depthwise sparable convolutions(深度级可分离卷积),它可以将标准卷积分解成一个深度卷积和一个点卷积(1 × 1卷积核)。深度卷积将每个卷积核应用到每一个通道,而1 × 1卷积用来组合通道卷积的输出。

1、原理解释

下图说明了标准卷积如何进行分解的: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它将standard convolutions(标准卷积)分解为depthwise,convolution(深度卷积)和pointwise convolution(逐点卷积),它默认一种假设,使用分解后的卷积效果和标准卷积效果是近似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个输入图片,这个输入图片的维度是11 x 11 x 3,标准卷积为3 x 3 x 3 x 16(假设stride为2,padding为1),那么可以得到输出为6 × 6 × 16(6 = (11-3+2*1)/2+1)的输出结果。现在输入图片不变,先通过一个维度是3 × 3 × 3 × 3的深度卷积(输入是3通道,这里有3个卷积核分别作用在3个通道上),得到6 × 6 × 3的中间输出,然后再通过一个维度是1 × 1 × 3 ×16的1 ×1卷积,同样得到输出为6 × 6 × 16。

其实,它默认一个假设,就是常规卷积核在feature maps的channels维度映射中,存在一种类似线性组合的分解特性。我们用K表示一个常规卷积核,则: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其中,"⋅"表示一种特殊的矩阵乘法,其运算法则参考下面公式,b是一个m维矩阵”向量”(Matrix Spaces),它的每个元素(element)是一个s×s大小的2维卷积核: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Λ(b)表示bi为对角元素的对角阵,即: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而M是一个n×m的数值矩阵,n行数表示输出feature maps的维度(output channels number),m表示输入feature maps的维度(input channels number)。为了直观,我把上文中的公式K写成下面的形式: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其中,kij=μijbj是一个s×s的数值矩阵,表示4维常规卷积核中的一个2维小卷积核。 然后,我们利用上面的公式来分析模型计算量的压缩程度,常规卷积核K的计算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而MobileNet的Separable卷积的计算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则压缩率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结果跟原文计算量减少率是一样,因为MobileNet从本质上就是基于这种核分解假设而设计的。而且,从公式K中我们还能产生一些有趣的想法,如果M更稀疏的话,这个网络是否能进一步优化?答案是肯定的,文中引入的α因子,因为这相当于把M矩阵稀疏化成: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这里简单分析一下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在计算量上与标准卷积的差别。假定输入特征图大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而输出特征图大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其中,DF是特征图的width和height,这是假定两者是相同的。对于标准的卷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其计算量将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而对于depthwise convolution其计算量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pointwise convolution计算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所以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总计算量是: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可以比较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和标准卷积如下: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一般情况下 N 比较大,那么如果采用3x3卷积核的话,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相较标准卷积可以降低大约9倍的计算量。其实,后面会有对比,计算量也会减少很多。这也正和我们上文所说的假设相一致了。

2、网络结构

前面讲述了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这是MobileNet的基本组件,但是在真正应用中会加入Batch Normalization(BN),BN是啥?顾名思义,batch normalization嘛,就是“批规范化”咯。Google在ICML文中描述的非常清晰,即在每次SGD(随机梯度下降)时,通过mini-batch来对相应的activation做规范化操作,使得结果(输出信号各个维度)的均值为0,方差为1。

什么时候用BN呢?例如,在神经网络训练时遇到收敛速度很慢,或梯度爆炸等无法训练的状况时可以尝试BN来解决。另外,在一般使用情况下也可以加入BN来加快训练速度,提高模型精度。

除此之外,模型还使用ReLU激活函数,所以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而MobileNets网络是由很多上图所示的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组合而成的。其具体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如上图所示,首先是一个3x3的标准卷积,然后后面就是堆积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并且可以看到其中的部分depthwise convolution会通过strides=2(步长)进行down sampling(下采样)。然后采用average pooling(平均池化)将feature变成1x1,根据预测类别大小加上全连接层,最后是一个softmax层。如果单独计算depthwise convolution和pointwise convolution,整个网络有28层(这里Avg Pool和Softmax不计算在内)。

我们还可以分析整个网络的参数和计算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可以看到整个计算量基本集中在1x1卷积上,如果你熟悉卷积底层实现的话,你应该知道卷积一般通过一种im2col方式实现,其需要内存重组,但是当卷积核为1x1时,其实就不需要这种操作了,底层可以有更快的实现。对于参数也主要集中在1x1卷积,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全连接层占了一部分参数。

MobileNet到底效果如何,这里与GoogleNet和VGG16做了对比,如下图所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相比VGG16,MobileNet的准确度稍微下降,但是优于GoogleNet。然而,从计算量和参数量上MobileNet具有绝对的优势。

3、MoblieNets瘦身

前面说的MobileNet的基准模型,但是有时候你需要更小的模型,那么就要对MobileNet瘦身了。这里引入了两个超参数:width multiplier(宽度乘数)和resolution multiplier(分辨率乘数)。

宽度乘数:

第一个参数width multiplier主要是按比例减少通道数,该参数记为α,其取值范围为(0,1],那么输入与输出通道数将变成αM和αN,对于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其计算量变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其实,这相当于把M矩阵稀疏化成: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应用宽度乘数可以进一步减少计算量,大约有 α*α 的优化空间。

分辨率乘数:

第二个超参数是分辨率乘数 ρ ,比如原来输入特征图是224x224,可以减少为192x192。分辨率乘数用来改变输入数据层的分辨率,同样也能减少参数。在 α 和 ρ 共同作用下,MobileNets某一层的计算量为: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要说明的是,resolution multiplier仅仅影响计算量,但是不改变参数量。其中,ρ 是隐式参数,ρ 如果为{1,6/7,5/7,4/7},则对应输入分辨率为{224,192,160,128},ρ 参数的优化空间同样是 ρ2 左右。 从下图可以看出两个超参数在减少网络参数的上的作用: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4、实验分析

模型选择:

同样是MobileNets的架构,使用可分离卷积,精度值下降1%,而参数仅为1/7。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深且瘦(Narrow)的网络比浅且胖(Shallow)的网络准确率高3%: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模型收缩超参数:

α 超参数减小的时候,模型准确率随着模型的变瘦而下降: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ρ 超参数减小的时候,模型准确率随着模型的分辨率下降而下降:

网络解析(二):MobileNets详解

引入两个参数会给肯定会降低MobileNet的性能,总结来看是在accuracy和computation,以及accuracy和model size之间做折中。

 

posted @ 2020-03-13 10:14  纯洁的小兄弟  阅读(44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