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回望开学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 达到的目标:

了解一个软件的开发流程

  • 不足:

开发能力没有特别大的提升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 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课程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300行左右。

  • 软工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所花的时间
个人阅读作业1 2h
个人阅读作业2——提问题 1h
结对编程练习 20h
Alpha阶段敏捷冲刺 30h
alpha阶段个人总结 2h
敏捷冲刺(Beta阶段) 20h
软工个人总结 1h
  • 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是提问题,作业形式比较新颖,后面要求自己回答问题更吃了一惊

  • 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累计大概花了120h在软工上,平均每周7个小时。

  • 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Illustrator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微信web开发者工具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新语言:js、wxml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NABCD需求分析,

  • 其他方面的提升。

团队协作能力,节奏把握能力,拓展思维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合理的规划,团队的配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alpha阶段由于缺乏规划导致进度缓慢,Bata阶段改正之后效率显著提升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对于换人机制,有什么样的建议?

  • 对于下一届的建议:

尽早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为之努力

  • 对于后人的期许:

希望能有更好的产品诞生

  • 对于换人机制:

可以更加弹性的调整,不必硬性要求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萌芽阶段、磨合阶段、规范阶段、创造阶段
虽然没有做出最后的成品,但是几个阶段也受益匪浅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1.研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

  • 必须公开发布,有实际的用户,一定的用户量和持续使用量 (3 天后能保持10 - 100个用户);而不是: 做没有用户使用的软件

2.通过一系列工具,流程,团队合作,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发布 “足够好” 的软件

  • 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发布/维护,有定时的进度发布 ; 而不是: 通过临时熬夜,胡乱拼凑,大牛一人代劳,延迟交付等方式糊弄

3.并且通过数据展现软件是可以维护和继续发展的。

*而不是 找不到源代码,代码无文档,代码不能编译,没有task/bug 等项目的发展资料

详情见:http://www.cnblogs.com/tuanduiboke1/

posted on 2018-06-18 20:22  网一16号  阅读(118)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