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面试总结

操作系统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 进程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的一个独立单位。
  • 线程是进程的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 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多个线程也可以并发执行

线程同步

互斥量:采用互斥对象机制,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有访问公共资源的权限。因为互斥对象只有一个,所以可以保证公共资源不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

信号量:它允许同一时刻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但是需要控制同一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大线程数量。

事件(信号):通过通知操作的方式来保持多线程同步,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线程优先级的比较操作。

进程通信

主要分为:管道、系统IPC(包括消息队列、信号量、共享存储)、SOCKET

管道主要分为:普通管道PIPE 、流管道(s_pipe)、命名管道(name_pipe

  •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项流动,并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流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父子进程
  • 命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它允许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进行通信
  •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资源的访问,它通常作为一种锁机制。
  •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它进程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是多个进程可以访问。

缓冲区溢出

计算机向缓冲区填充数据时超出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

  • 程序崩溃,导致拒绝额服务
  • 跳转并且执行一段恶意代码

造成缓冲区溢出的主要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

死锁产生的条件

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期的阻塞、相互等待的一种状态。

死锁产生的四个条件(有一个条件不成立,则不会产生死锁)

  •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获得的资源,在未完全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环形等待资源关系

死锁的处理基本策略

预防死锁:(严重地损害系统性能)
资源一次性分配:(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可剥夺资源:即当某进程新的资源未满足时,释放已占有的资源(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资源有序分配法:系统给每类资源赋予一个编号,每一个进程按编号递增的顺序请求资源,释放则相反(破坏环路等待条件)

避免死锁
由于在避免死锁的策略中,允许进程动态地申请资源。因而,系统在进行资源分配之前预先计算资源分配的安全性。若此次分配不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则将资源分配给进程;否则,进程等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避免死锁算法是银行家算法

检测死锁
首先为每个进程和每个资源指定一个唯一的号码;
然后建立资源分配表和进程等待表

进程状态

  • 就绪状态:进程已获得除处理机以外的所需资源,等待分配处理机资源
  • 运行状态:占用处理机资源运行,处于此状态的进程数小于等于CPU数
  • 阻塞状态: 进程等待某种条件,在条件满足之前无法执行

进程调度

FIFO或First Come, First Served (FCFS)先来先服务

  • 调度的顺序就是任务到达就绪队列的顺序。
  • 公平、简单(FIFO队列)、非抢占、不适合交互式。
  • 未考虑任务特性,平均等待时间可以缩短。

Shortest Job First (SJF)

  • 最短的作业(CPU区间长度最小)最先调度。
  • SJF可以保证最小的平均等待时间。

Shortest Remaining Job First (SRJF)

  • SJF的可抢占版本,比SJF更有优势。
  • SJF(SRJF): 如何知道下一CPU区间大小?根据历史进行预测: 指数平均法。

优先权调度

  • 每个任务关联一个优先权,调度优先权最高的任务。
  • 注意:优先权太低的任务一直就绪,得不到运行,出现“饥饿”现象。

时间片轮转

  • 设置一个时间片,按时间片来轮转调度(“轮叫”算法)
  • 优点: 定时有响应,等待时间较短;缺点: 上下文切换次数较多;
  • 时间片太大,响应时间太长;吞吐量变小,周转时间变长;当时间片过长时,退化为FCFS。

多级队列调度

  • 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多个进程队列
  • 不同的队列有固定的优先级(高优先级有抢占权)
  • 不同的队列可以给不同的时间片和采用不同的调度方法
  • 存在问题1:没法区分I/O bound和CPU bound;
  • 存在问题2: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饥饿”现象;

多级反馈队列调

  • 进程在进入待调度的队列等待时,首先进入优先级最高的Q1等待。
  • 首先调度优先级高的队列中的进程。若高优先级中队列中已没有调度的进程,则调度次优先级队列中的进程。例如:Q1,Q2,Q3三个队列,只有在Q1中没有进程等待时才去调度Q2,同理,只有Q1,Q2都为空时才会去调度Q3。
  • 对于同一个队列中的各个进程,按照时间片轮转法调度。比如Q1队列的时间片为N,那么Q1中的作业在经历了N个时间片后若还没有完成,则进入Q2队列等待,若Q2的时间片用完后作业还不能完成,一直进入下一级队列,直至完成。
  • 在低优先级的队列中的进程在运行时,又有新到达的作业,那么在运行完这个时间片后,CPU马上分配给新到达的作业(抢占式)。

进程同步

原子操作、信号量机制、自旋锁管程、会合、分布式系统

分页和分段的区别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划分的,因此段对用户是可见的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是为了管理主存的方便而划分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段的大小不固定,有它所完成的功能决定;页大大小固定,由系统决定

段向用户提供二维地址空间;页向用户提供的是一维地址空间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便于存储保护和信息的共享,页的保护和共享受到限制。

虚拟内存

先将部分程序导入内存,执行完成后导入下一部分程序,给我们的感觉是内存变大了,实际上物理内存的大小并未发生变化。

虚拟内存的优点:将逻辑内存和物理内存分开。虚拟内存允许文件和内存通过共享页而为两个或多个进程所共享。

最佳置换算法(OPT)

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页面置换算法,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发生缺页时,有些页面在内存中,其中有一页将很快被访问(也包含紧接着的下一条指令的那页),而其他页面则可能要到10、100或者1000条指令后才会被访问,每个页面都可 [1] 以用在该页面首次被访问前所要执行的指令数进行标记。最佳页面置换算法只是简单地规定:标记最大的页应该被置换。这个算法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无法实现。当缺页发生时,操作系统无法知道各个页面下一次是在什么时候被访问。虽然这个算法不可能实现,但是最佳页面置换算法可以用于对可实现算法的性能进行衡量比较。 [1]

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

最简单的页面置换算法是先入先出(FIFO)法。这种算法的实质是,总是选择在主存中停留时间最长(即最老)的一页置换,即先进入内存的页,先退出内存。理由是:最早调入内存的页,其不再被使用的可能性比刚调入内存的可能性大。建立一个FIFO队列,收容所有在内存中的页。被置换页面总是在队列头上进行。当一个页面被放入内存时,就把它插在队尾上。

这种算法只是在按线性顺序访问地址空间 [1] 时才是理想的,否则效率不高。因为那些常被访问的页,往往在主存中也停留得最久,结果它们因变“老”而不得不被置换出去。

FIFO的另一个缺点是,它有一种异常现象,即在增加存储块的情况下,反而使缺页中断率增加了。当然,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页面走向实际上是很少见的。

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算法

FIFO算法和OPT算法之间的主要差别是,FIFO算法利用页面进入内存后的时间长短作为置换依据,而OPT算法的依据是将来使用页面的时间。如果以最近的过去作为不久将来的近似,那么就可以把过去最长一段时间里不曾被使用的页面置换掉。它的实质是,当需要置换一页时,选择在之前一段时间里最久没有使用过的页面予以置换。这种算法就称为最久未使用算法(Least Recently Used,LRU)。

LRU算法是与每个页面最后使用的时间有关的。当必须置换一个页面时,LRU算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里最久未被使用的页面。

posted @ 2020-04-01 15:38  KelvinVS  阅读(700)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