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名句

烦恼核心
你看到一部漂亮的汽车,你抚摸亮漆,看到了它的外形和质地,从中就产生了感官感受。然后思想过来说:“如果我拥有了它,那该多好啊,如果我坐进去然后疾驰而去,那该多棒啊。”那么这里发生了什么?思想干涉了感受,赋予了它形状。思想把你坐在车里疾驰而去的意象,带给了感受。在那一刻,在那一秒钟,当思想制造出你坐在车里的意象时,欲望就产生了。当思想带给感受某个形状或者意象时,欲望就产生了。而感受是我们存在的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你已经学会了压抑欲望、征服欲望,或者与它所有的问题生活在一起。那么,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不是从智力上,而是真正地懂得了在思想赋予感受形状的那一瞬间,欲望就产生了,那么这个问题就出现了:有没有可能看到并抚摸那辆车——这是感受——却不让思想制造出意象?所以在这里留有一个间隙。这一点你明白了吗?
人世间所有的烦恼和私欲,陷阱都是这么产生的。
你看见了金钱,异性,优质的生活,渴望的东西,很快就产生了占有的欲望和烦恼杂念,跨过了那个间隙。
穷人以为富人没有烦恼。富人以为出家人没有烦恼。出家人有些羡慕在家人。只要你跨过了间隙,不管你有什么都有烦恼,只要管不住自己的心,就有烦恼,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人与分身
为了方便理解 ,用个比喻来说明 。就如有一个人 ,权且叫 “主人 ” 。他能变 “分身 ” ,像孙悟空一样 。但 “分身 ”所做的好事和坏事 ,得由他本人来承担 。这六个 “分身 ” ,分别是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 。

“分身 ”本身没有清醒的判断能力 ,一迷恋上东西 ,就容易上瘾 ,一上瘾就容易犯错误 ,来满足自己的瘾 。比如 ,叫舌的这个 “分身 ” ,他想吃 ,不顾一切想吃 ,因为瘾很大 ,他根本不管家里钱已经很少了 ,身体很肥胖了 ,只顾自己吃 ,结果吃了一身病 ,还把家里的钱花了很多 。这些麻烦 ,最终还是要 “主人 ”来承担 。 “主人 ”心里很清楚 ,其实吃嘛 ,能基本饱肚子 ,维持身体的能量消耗就可以了 。至于味道 ,档次什么的 ,不是必须的 ,如果要耗很多钱 ,最好是不花 ,满足基本要求就好了 。

“主人 ”了解这六个 “分身 ”的毛病 。他们个个欲望很重 ,给 “主人 ”带来很多麻烦 。这六个 “分身 ”有一个特点 ,他们完全臣服于 “主人 ” ,无条件听 “主人 ”的话 。这个 “主人 ”为了自己少一点麻烦 ,就随时盯着他们 。只要他们一有动静 , “主人 ”就开始注意 ,防止 “分身 ”因为 “失控 ”而惹出麻烦 。

上文 中,这个 “主人 ” ,就是我们的佛性 。这六个 “分身 ” ,就是我们的六根 。这个比喻较难写 ,大致关系就是如此 。未见佛性时 ,就如这个 “主人 ”经常在沉睡 ,基本上不管这几个 “分身 ”在干什么 。见到佛性 ,就如这个 “主人 ”醒了 ,他发现了这回事 ,原来这么多麻烦 ,都是下面那六个小子干的坏事 。

这个 “主人 ” ,本身是没有任何瘾的 ,非常清醒的 。他就开始调教这六个 “分身 ” ,要妥妥地听话 。这六个 “分身 ”之中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中的 “意 (意识 ) ”这个 “分身 ”最机灵 。 “主人 ”沉睡的时候 ,他就出来扮演 “主人 ” ,其他 “分身 ”都听它的 ,当然他不会限制另几个 “分身 ”满足自己的欲望 ,也不会对 “主人 ”负责 。他权力瘾很大 ,一旦 “主人 ”不留神或者睡着 ,他立即就来冒充 “主人 ”指挥 。世间未见性的人 ,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冒充 “主人 ”当家 , “主人 ”却在长期的沉睡中 。 “虚荣 ” , “善恶 ” , “是非 ” , “对错 ” , “执着 ” , “自我 ” , “苦乐 ” , “爱恨 ” , “成败 ” , “荣辱 ” ,这些对立 ,分别之见 ,都是 “意识 ”这个 “分身 ”一手制造的 “杰作 ” 。在 “主人 ”的眼里没有这些分别 、对立的观念 ,也没有 “自我执着 ” 。

世界是完整的 ,统一的 ,只有当下的缘 。我们见性的目的 ,就是让 “主人 ”醒来 ,智慧现前 ,不要让六根的习气再来搅局 。六个 “分身 ”为 “主人 ”所用 ,听 “主人 ”指挥 。智慧现前 ,愚痴就消失 。光明照到 ,黑暗消失 。

我们修行 ,唤醒佛性 ,不是为了说来好听 ,也不是为了向他人炫耀 ,我 “见性 ”了 ,而是让 “主人 ”醒来 ,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没有烦恼地活着 。如何让 “主人 ”能更清楚地判断他下面的 “分身 ”的行动呢 ?最好修四念处 ,随时观察这六个 “分身 ”的一举一动 ,研究这六个 “分身 ”的性格特点 ,长期训练 ,只要 “分身 ”稍有动作 , “主人 ”就知道了 ,这样 “分身 ”就没有机会乱来了 。

 

前五根负责采集信息,意识负责加工,计算,判断。
人的每一根,都可以形成习气、惯性,都有成瘾性。 它们的习气和成瘾性,会左右我们的判断,甚至左右我们的人生。它让我们无法看到事实的本来样子,而错把这种习气、成瘾性,当成是“ 我”。
我们迷失在六根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第一,把六根对某种现象的误读(比如火圈现象),当成了实际的事实,并赋予名字。第二,对喜欢的部分产生了贪爱,对不喜欢的部分产生了 排斥。
由点的触,到串起来的感觉,到我们给它命名,喜欢并依赖它,并且强化它,以它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四念处,防止杂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之四种法门。
一、身念处:即观身不净,身体乃四大所成,非究竟之法,是有漏生灭之法,常流不净故。
二、受念处:即观受是苦,受是领纳之义,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受。受乃心缘境,因而领纳知觉,此缘起之法亦空无自性,不可得故。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三心不可得,生灭不已,如幻如化,瞬生瞬灭,应体证心之无生法忍。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诸法本空性,见空即见道。 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悟而不迷,圣而不凡。

 

思维与用心的区别 :思维是一种逻辑概念 ,用心则是指面对具体的情况 。比如,闭眼走路的时候 ,你具体用脚探 ,路况如何 ,自己根据这个路况调整路线 ,这是用心 。 用心是与当下的实际情况结合的 ,不是用想和推理 ,也不是用逻辑的计算等概念 。有人问 ,担心摔倒怎么办 ?担心摔倒就是妄想了 ,你如果足够细心 ,这个担心就是多余的 。就算这个摔倒真的无法避免 ,担心它有何益 。

 

凡夫都被习气带走 ,而迷失了 。解脱者 ,则完全用心在运作 ,习气没有机会来操控 ,也不会被习气操控 ,智慧就能启用 ,就趋向解脱 。 习气是我们的冲突与烦恼之源 ,是我们迷失的根本原因 。就像一辆汽车 ,它只按惯性在奔跑 ,不能清楚地判断何时该刹车 ,何时该转弯 ,所以车祸不断 。人们因为被习气惯性操控 ,所以烦恼和冲突不断 。 不要把六根的习气 ,错当成我 ,错当成我的心 。

 

无欲,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合适的欲望,且不为欲望所束缚。 如果你去压抑欲望,它就是痛苦的道路;如果你去放纵欲望,它依然是痛苦的道路。压抑的苦,偏重于身苦;而放纵的苦,偏重于心苦。

 

很多人通过影响别人的生活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而不问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向清净的方向去,还是向染污的方向去。 如果是出于染污的心,往染污的方向去影响别人,对别人影响越大,自己最终要承担的过失就越多。 重要之处在于,是以清净的因缘去聚集人和事,还是以染污的因缘去聚集。

从根源上讲,伤害来自别人本身不够清净的心。但是,把别人染污的心激发出来,你是要负一些责任的。

有些自身条件很好的人喜欢相亲,通过相亲,找到自信,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别人会看上他。但这很不好。因为他的自信,是通过挫伤别人的自信甚至自尊来实现的。

如果对方看上了你,而你没看上对方。很多人都会把这视为好事。其实这并不好。这意味着,你有可能伤害了别人。也许别人很好,只是跟你不合适,但你的拒绝可能多少会让别人产生一种自己还不够好的印象,并因此而失落。

 

 

posted @ 2017-11-17 17:55  zhuweisky  阅读(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