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公司做遗留项目有意思么?

过年后,在目前公司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了,又恰逢年终,终觉得还是要总结点什么,来个了断吧~

背景介绍

考虑了一下,似乎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再加上外包项目也不能透露太多客户的东西。3年多做得都是同一个Account(客户)下的项目,是客户产品线下的一个数据中心产品,面向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用户,也就是国内IDC。产品提供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运维整体解决方案, 属于行业内KVM交换机顶级品牌, 另一家也是美国厂商, 行业内剩下的就是国内中低端的深圳厂商, KVM over IP 还是较有技术含量的。

该产品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代码在源码中的标记是10年前, 那时java还处于一个婴儿期, 并没有这么多开源框架支持企业级开发, 数据模型还是用java bean封装,操作方法也在bean中, web层的调用直接穿透到持久层(也就是bean)这里。so,这样的东西有技术挑战么?

遗留项目到底有没有意思?

大部分程序员都喜欢搞新项目,觉得新项目不用吃别的程序员的"狗食", 能大胆用新技术,很爽。但现在IT信息化已经进行了10几年了,如果是外包行业,基本上接的最多的项目肯定都是维护性项目, 一般企业哪有这么多新项目啊,都是遗留系统。

遗留项目自有它的特点, 首先要吃透该系统的整体技术设计, 至少是宏观上的层面要有个整体把握,然后才能根据客户的enhancement需要来设计,不要破坏已有系统的设计,偏离了原来架构的设计意图,会使软件越改越烂,就是重构那本书里提到的"bad smell"。一旦有这个趋势,要及早处理, 这个技术债越欠越多,维护的人员一批一批的换,到最后没人搞得清楚整个系统的runtime运作,有些公司老产品折腾不来了干脆推倒重来, 然后循环又开始了。

这个就是维护的技术含量了,听说还有个专门的行当叫维护架构师,国内公司似乎还没发展到这个程度。你需要在遗留项目定好的条条框框里辗转腾挪,使劲浑身解数,为了提高产品的一点性能,应付越来越多的数据,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引入当前比较主流的工具或方法学来提高团队效率。

我们的项目就经历过一次大幅重构:

  • 数据库从PointBase内存数据库更换到主流开源库Postgresql
  • 引入Ioc(Guice)
  • 基于原来的bean方式简单操作重新用JPA封装了持久层
  • 由于原来内存库在数据量不大时速度如飞,更换了常规文件系统数据库后必然影响性能,所以加了ehcache缓存,对sql中where语句的查询结果进行缓存
  • 2011年时部分复杂操作页面改用富客户端的Flex来处理,提高易用性(那时Adobe还没有放弃Flex)
  • 高可用:每个WebApp之间的数据库采用开源方案SymmetricDS来处理,支持异构数据库同步(虽然当前不需要)

还觉得无聊吗?也许。

对于大部分项目机会不能自己选择的业内同行,也许有意思的玩意就在你身边,你觉得是一坨shit的东西仍然能从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结合当时的技术环境,看到这坨shit的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从设计文档里体会当时的设计权衡,考虑。 当然,文档里只有设计的结果,有些妥协maybe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but,这不是重点! 这里只想说,一个人想提升自己,如果有心,任何时候都可以,只要会发现。

OK,这是enhancement,那bug fix呢?这个更简单,现在如火如荼的开源,所有人去参与一个项目的第一步是什么?

  • 看项目介绍,找架构文档,有个初步认识
  • 订阅maillist,在里面浑水摸鱼,继续了解项目
  • 去项目的online bug tracking上看看,有啥自己懂得没
  • 然后。。。  改bug去吧~ 混个脸熟吧! 多改几个吧! 改着改着, 哇! 核心开发啦!

多么的相似。菜鸟都从改bug开始,但别拿这个当终极目标了。。 咱要有长远打算。

还无聊吗? 我不知道啊!

 那好,说了这么多,就是让那些迷茫的人,能在自己的组织结构里,自己可控的部分挖掘潜能,毕竟,没人能阻止你进步。

posted @ 2015-02-05 23:11  祝坤荣  阅读(2849)  评论(1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