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始阶段
主要解决的问题:
涉众是否就项目设想基本达成一致,项目是否值得继续进行认真研究。
持续时间:
很短,如果项目必须开发的话,那么基本很短。
要做的工作:
1.对10%~20%的用例。(高风险和优先级的用例)
产品:
1.用例模型。
包括大部分的参与者,目标和用例名称。
以摘要形式编写的用例,10~20%详细编写的用例。
确定大多数具有影响和风险的质量需求。
2.补充规格说明书。
3.设想说明书。
4.风险列表。
5.界面原型。
6.对候选的高层架构给出建议。
7.候选工具列表。
需求管理:
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寻找,记录,组织和跟踪系统不断变更的需求。
用例
2008年11月28日
14:37
应用于需求的发现和记录工作中。
用例强调了用户的目标和观点。
参与者:具有行为的事物。
1.主要参与者,具有用户目标,并通过系统的服务实现。 !用户目标驱动用例。
2.协助参与者,为系统提供服务。!明确外部接口和协议。
3.幕后参与者,在用例行为中具有影响和利益。
场景:参与者和系统之间的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交互。
用例:一组用例的实例,其中每个实例都是系统执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产生了对某个参与者而言,可观察的返回值。
用例是文本文档,而非图形,用例建模主要是编写文本的活动。
用例的组成部分。
- 范围
- 级别。
- 用户用例。业务用例。
- 子系统。
- 主要参与人员。涉众及其关注点列表。
- 用例包含:所以涉众及其关注点。
- 前置,后置条件。
- 前置条件:被假设已经成立,并且用例中不会去检查。作用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假设(必须的先决条件)。
- 后置条件:用例成功结束后,必须为真的内容。也就是涉众的需求。
- 基本流程。
- 采用相同语法描述的,描述了满足涉众关注点的基本成功路径。
- 准则:将所有条件,分支写到扩展部分。
- 扩展部分。
- 描述了其他场景和分支。成功与失败。
- 准则:描述条件时,要使用系统能够检测到的条件。
- 如:没有收到空间服务的响应。
- 不好的如:空间服务崩溃了。
- 用例书写准则
- 以无用户界面约束的本质风格编写用例,并集中于参与者的意图。
- 编写简洁的用例。
- 编写黑盒用例。使用黑盒用例定义系统职责。
- 采用参与者和参与者目标的视点。
- 要关注参与者的目标。而不是去关注用例本身,做有价值的事。
- 关注参与者需要的有价值的返回结果。
- 使用动词开头。
- 为每个目标定义一个用例,除了CUID,统一为管理。
- 有些关注问题最好是作为非功能性需求在补充规格说明中描述,如用户要求显示作品列表,这样的问题属于可用性需求。
- 用例驱动开发!
补充性规格说明书
2008年12月2日
14:57
1.包括系统范围的 Urps+ ,可用性,可靠性,性能,可支持性,其他。
设想
2008年12月2日
15:10
一般顺序如下:
1.编写简要的设想草案。
2.确定用户目标和对应的用例名称。
3.详细编写一些用例,并且开始编写补充性规格说明。
4.精化设想,对以上制品中的信息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