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块:数据类型,字符编码,文件操作(三)
@
1.字符编码
-
bin()函数将十进制转换成而进制
-
oct()函数将十进制转换成八进制
-
hex()函数将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
二进制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
…… | 256 | 128 | 64 | 32 | 16 | 8 | 4 | 2 | 1 |
---|---|---|---|---|---|---|---|---|---|
- | 1 | 0 | 1 | 0 | 0 | 0 | 1 | 0 | 0 |
既324
在Python中快速转成二进制用bin()
# Author:Nepoleon
bin(324)
输出为'0b101000100' 0b表示二进制
文字转二进制
把文字和数字对应上,这张表就相当于翻译,我们可以拿着一个数字来对比对应表找到相应的文字
将"zhou"按照ASCII码转化二进制
字母 | ASCII对应数字 | 128 64 32 16 8 4 2 1 |
---|---|---|
z | 138 | 1 0 0 0 1 0 1 0 |
h | 120 | 0 1 1 1 1 0 0 0 |
o | 127 | 0 1 1 1 1 1 1 1 |
u | 133 | 1 0 0 0 0 1 0 1 |
zhou 的二进制为 10001010 1111000 1111111 10000101
如何分清哪个代表z哪个代表h
正是由于这些字符串长短不一,写在一起难以区分起始位置,所以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既一共255个字符,那最长的也就是11111111八位,不如我们把所有的二进制都转成8位的,不足的用0来替换。
每一位0或者1所占的空间单位为bit(比特),这是计算机中最小的表示单位。
8bit = 1 bytes 最小的存储单位,1bytes 缩写 1B
1kb = 1024b
1Mb = 1024kb
1Gb = 1024Mb
1Tb = 1024Gb
1Pb = 1024Tb
1Eb = 1024Pb
1Zb = 1024Eb
1Yb = 1024Zb
1Bb = 1024Yb
GBK和GB2312
对于我们来说能在计算机中显示中文字符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刚学习的ASCII表里连一个偏旁部首也没有。所以我们还需要一张关于中文和数字对应的关系表。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字节只能最多表示256个字符,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两个字节来表示,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
GB2312(1980年)一共收录了7445个字符,包括6763个汉字和682个其它符号。汉字区的内码范围高字节从B0-F7,低字节从A1-FE,占用的码位是72*94=6768。其中有5个空位是D7FA-D7FE。
GB2312 支持的汉字太少。1995年的汉字扩展规范GBK1.0收录了21886个符号,它分为汉字区和图形符号区。汉字区包括21003个字符。2000年的 GB18030是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该标准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还收录了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现在的PC平台必须支持GB18030,对嵌入式产品暂不作要求。所以手机、MP3一般只支持GB2312。
从ASCII、GB2312、GBK 到GB18030,这些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个字符在这些方案中总是有相同的编码,后面的标准支持更多的字符。在这些编码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统一地处理。区分中文编码的方法是高字节的最高位不为0。按照程序员的称呼,GB2312、GBK到GB18030都属于双字节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内码还是GBK,可以通过GB18030升级包升级到GB18030。不过GB18030相对GBK增加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难用到的,通常我们还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内码。
显然ASCII码无法将世界上的各种文字和符号全部表示,所以,就需要新出一种可以代表所有字符和符号的编码,即:Unicode
Unicode 万国码
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
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但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现在,捋一捋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
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字母A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65,二进制的01000001;
字符0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48,二进制的00110000;
汉字“中”已经超出了ASCII编码的范围,用Unicode编码是十进制的20013,二进制的01001110 00101101。
你可以猜测,如果把ASCII编码的A用Unicode编码,只需要在前面补0就可以,因此,A的Unicode编码是00000000 01000001。
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
UTF-8
所以,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
字符 | ASCII | Unicode | UTF-8 |
---|---|---|---|
A | 01000001 | 00000000 | 01000001 |
中 | x | 01001110 | 00101101 |
从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发现,UTF-8编码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ASCII编码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UTF-8编码的一部分,所以,大量只支持ASCII编码的历史遗留软件可以在UTF-8编码下继续工作。 |
常用编码介绍一览表
编码 | 制定时间 | 作用 | 所占字节数 |
---|---|---|---|
ASCII | 1967年 | 表示英语及西欧语言 | 8bit/1bytes |
GB2312 | 1980年 | 国家简体中文字符集,兼容ASCII | 2bytes |
Unicode | 1991年 | 国际标准组织统一标准字符集 | 2bytes |
GBK | 1995年 | GB2312的扩展字符集,支持繁体字,兼容GB2312 | 2bytes |
UTF-8 | 1992年 | 不定长编码 | 1-3bytes |
2.数据类型
列表
定义:[]内以逗号分隔,按照索引,存放各种数据类型,每个位置代表一个元素
lis = ["a","b","c"] # 创建列表
lis1 = ["a","adsa",["cx"],"gb"]
lis2 = list()
查询
l2 = ["a","b","c","d","a","e",1,2]
>>> l2[2] # 通过索引取值
>>> "c"
>>> l2[-2] #通过索引从右边开始取值
>>> 1
>>> l2.index("a") # 返回指定元素的索引值
>>> 0
>>> l2.count("a") # 统计指定元素重复的个数
>>> 2
切片
>>> L2 =["a","b","c","d","e","a","e",1,2]
>>> L2
['a', 'b', 'c', 'd', 'e', 'a', 'e', 1, 2]
>>> L2[0:3] # 返回从0 到 3的位置的元素,不包括3,顾头不顾尾
['a', 'b', 'c']
>>> L2[0:-1] # 返回从 0到最后一个元素的值,不包括最后一个元素
['a', 'b', 'c', 'd', 'e', 'a', 'e', 1]
>>> L2[3:6] # 返回索引3 到6的元素
['d', 'e', 'a']
>>> L2[3:] # 返回从索引3到最后一个元素
['d', 'e', 'a', 'e', 1, 2]
>>> L2[:3] # 返回从索引0 到 3的值
['a', 'b', 'c']
>>> L2[1:6:2] # 返回索引 1 到6的值,步长是2(每隔一个元素取一个值)
['b', 'd', 'a']
>>> L2[:] # 返回所有的值
['a', 'b', 'c', 'd', 'e', 'a', 'e', 1, 2]
>>> L2[::2] # 返回所有的值,步长是为2
['a', 'c', 'e', 'e', 2]
>>>
修改及删除
>>> L2
['a', 'b', 'c', 'd', 'e', 'a', 'e', 1, 2]
>>> L2.append("A") # 列表最后添加“A”
>>> L2
['a', 'b', 'c', 'd', 'e', 'a', 'e', 1, 2, 'A']
>>> L2.insert(3,"B") # 在3的位置添加“B”
>>> L2
['a', 'b', 'c', 'B', 'd', 'e', 'a', 'e', 1, 2, 'A']
>>> L2
['a', 'b', 'c', 'B', 'd', 'e', 'a', 'e', 1, 2, 'A']
>>> L2[3] = "CTY" # 把索引3号的值修改为 “CTY”
>>> L2
['a', 'b', 'c', 'CTY', 'd', 'e', 'a', 'e', 1, 2, 'A']
>>> L2[4:6] = "NEOP" # 把索引4 到6的元素替换”NEPO“ ,不够的元素自动添加
>>> L2
['a', 'b', 'c', 'CTY', 'N', 'E', 'O', 'P', 'a', 'e', 1, 2, 'A']
>>> L2
['a', 'b', 'c', 'CTY', 'N', 'E', 'O', 'P', 'a', 'e', 1, 2, 'A']
>>> L2.pop() # 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并返回删除的值
'A'
>>> L2.remove("N") # 从左开始删除第一个指定的元素
>>> L2
['a', 'b', 'c', 'CTY', 'E', 'O', 'P', 'a', 'e', 1, 2]
>>> del L2[4] # 用 python全局的方法 删除指定元素
>>> L2
['a', 'b', 'c', 'CTY', 'O', 'P', 'a', 'e', 1, 2]
>>> del L2[3:7] # 删除多个元素
>>> L2
['a', 'b', 'c', 'e', 1, 2]
>>>
排序
>>> L2 = ["a","b","c","d",1,2]
>>> L2
['a', 'b', 'c', 'd', 1, 2]
>>> del L2[-2:]
>>> L2
['a', 'b', 'c', 'd']
>>> L2.sort() # 不能对包含str 和int的列表进行排序
>>> L2
['a', 'b', 'c', 'd']
>>> L2.insert(3,"#") # 插入
>>> L2.insert(1,"!")
>>> L2
['a', '!', 'b', 'c', '#', 'd']
>>> L2.sort() # 按照 ASCII表排序
>>> L2
['!', '#', 'a', 'b', 'c', 'd']
>>> L2.reverse() # 反转
>>> L2
['d', 'c', 'b', 'a', '#', '!']
其他用法
>>> L2
['d', 'c', 'b', 'a', '#', '!']
>>> L2.extend([1,2,3,4]) # 把一个列表扩展到L2列表
>>> L2
['d', 'c', 'b', 'a', '#', '!', 1, 2, 3, 4]
>>> L2[4]= ["1","abs","tom"]
>>> L2
['d', 'c', 'b', 'a', ['1', 'abs', 'tom'], '!', 1, 2, 3, 4]
>>> L2[4][1] # 嵌套取值
>>> "1"
>>> L2.clear() # 清空列表
>>> L2
[]
元组
元组跟列表类似,也是存一组数,元组一旦创建就不能再修改,所以又叫只读列表
特性
- 不可变
- 元组本身不可变,但是如果元组还包含其他可变元素,这些可变元素是可以改变的
>>> s = ("a","b","c")
>>> s
('a', 'b', 'c')
>>> s.index("b") # 索引
1
>>> s.count("a") # 相同元素
1
>>> s[1] # 切片 跟 列表类似
'b'
>>>
元组中不仅可以存放数字、字符串,还可以存放更加复杂的数据类型
字典
字典是Python语言中唯一的映射类型。
字典的创建
person = {"name": "kity", 'age': 20}
#或
person = dict(name='seven', age=20)
#或
person = dict({"name": "kity", 'age': 20})
特性
- key - value 结构
- key 必须可hash,且必须是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必须是唯一的
- 可存放任意多个值,可修改,可以不唯一
- 无序
- 查找速度快
增加
>>> info
{'name1': 'zhangsan', 'name2': 'lisi', 'name3': 'wanger'}
>>> info["name4"] = "mazi" # 增加
>>> info
{'name1': 'zhangsan', 'name2': 'lisi', 'name3': 'wanger', 'name4': 'mazi'}
>>> info["name1"] = "张三" # 修改
>>> info
{'name1': '张三', 'name2': 'lisi', 'name3': 'wanger', 'name4': 'mazi'}
>>>
查找
>>> info
{'name1': 'zhangsan', 'name2': 'lisi', 'name3': 'wanger'}
>>> "name1" in info # 标准用法
True
>>> info.get("name1") #获取
'zhangsan'
>>> info["zhangsan"]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zhangsan'
>>> info["name1"]
'zhangsan'
>>> info["name4"] # 如果key 不存在,就会报错 get不会报错,返回Non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name4'
>>> info.get("dsd")
删除
>>> info
{'chenyang': [23, 'mp'], 'hanchen': [25, 'anm'], 'zk': [20, 'lead'], 'weijia': [22, 'comp']}
>>> info.popitem() #随机删
('weijia', [22, 'comp']) #返回删除的值
>>> info.pop("hanchen") # 删除指定的key
[25, 'anm']
其他用法
>>> info
{'chenyang': [23, 'mp'], 'zk': [20, 'lead'], 'chenzhao': [22, 'vfx']}
>>> info.keys() # 返回所有的key
dict_keys(['chenyang', 'zk', 'chenzhao'])
>>> info.items() # 返回所有的值
dict_items([('chenyang', [23, 'mp']), ('zk', [20, 'lead']), ('chenzhao', [22, 'vfx'])])
>>> info1
{'zk': ['zs', 22, 'CTO'], 'jiayu': [29, 'lay']}
>>>info.update(info1) # 覆盖
>>> info
{'chenyang': [23, 'mp'], 'zk': ['zs', 22, 'CTO'], 'chenzhao': [22, 'vfx'], 'jiayu': [29, 'lay']}
>>> info.setdefault("zk",["heihei"]) # 设置一个 key 对应一个值,如果本来里面有设置的key,就还是原来的。
['zs', 22, 'CTO']
>>> info.setdefault("chang",[22,"mod"]) # 设置一个key,字典里没有这个key,就会新生成一个 key-value
[22, 'mod']
>>> info
{'chenyang': [23, 'mp'], 'zk': ['zs', 22, 'CTO'], 'chenzhao': [22, 'vfx'], 'jiayu': [29, 'lay'], 'chang': [22, 'mod']}
##########################################################################
>>> lis = ["a","b","c"]
>>> lis_dic = dict.fromkeys(lis,"stud") # 批量 创建
>>> lis_dic
{'a': 'stud', 'b': 'stud', 'c': 'stud'}
集合 (set)
集合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的数据组合,它的作用:
- 去重,把一个列表变成集合,自动去重
- 关系测试,测试两组数据之前的交集,差集,并集等关系
集合的定义
s = {1,2,3} # 大括号定义
>>> l = [1,2,3,3,4,5,6]
>>> set(l) # 将列表转成集合
{1, 2, 3, 4, 5, 6}
集合的 曾 删 改 查
>>> s
{1, 2, 3, 4, 5, 6}
>>> s.add(7) # 增加
>>> s
{1, 2, 3, 4, 5, 6, 7}
>>> s.pop() # 随机删除一个值,集合是无序的
1
>>> s.remove(2) # 删除某个元素
>>> s
{3, 4, 5, 6, 7}
>>> s.discard(8) # 也是删除,跟remove的区别是删除没有的元素不会报错
>>> s.discard(3)
>>> s
{4, 5, 6, 7}
>>> s.update("a") # 覆盖
>>> s
{4, 5, 6, 7, 'a'}
>>> s.update([1,2,3,4,45,6,7])
>>> s
{2, 1, 4, 5, 6, 7, 3, 'a', 45}
>>> s.clear() # 清空
集合的关系测试
并集
>>> a = {1,2,3,4,5}
>>> b = {4,5,6,7,8}
>>> a.union(b) #合并集合 去重
{1, 2, 3, 4, 5, 6, 7, 8}
>>> a|b # 管道符
{1, 2, 3, 4, 5, 6, 7, 8}
差集
>>> a = {1,2,3,4,5}
>>> b = {4,5,6,7,8}
>>> a.difference(b) # 只在a里不在b里的集合
{1, 2, 3}
>>> a-b
{1, 2, 3}
对称差集
>>> a = {1,2,3,4,5}
>>> b = {4,5,6,7,8}
>>> a.symmetric_difference(b) # 只在a,或只在b里的元素
{1, 2, 3, 6, 7, 8}
>>> a^b
{1, 2, 3, 6, 7, 8}
包含关系
in,not in:判断某元素是否在集合内
==,!= 判断2个集合是否相等
两个集合之间一般有三种关系,相交、包含、不相交。在Python中分别用下面的方法判断:
- set.isdisjoint(s):判断两个集合是不是不相交
- set.issuperset(s):判断集合是不是包含其他集合,等同于a>=b
- set.issubset(s):判断集合是不是被其他集合包含,等同于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