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写小说可行吗?(三)智能体

在我创建情感理论的时候,我并没有接触到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也没有仔细思考过情感和智能的关系,然而当我开始试图编写具有情感的软件时,我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困难是我必须直面解决的难题!

 

在计算机发明几十年的时间长河里,科学家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都在解决如何让电脑像人类一样思考,如何让电脑具有智能,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思考情感的本质,因为大多数科学家对情感的认识都是神秘莫测,不可量化的,不少人认为:让电脑具有智能后,它就会自发地具有情感。

我接触人工智能后,阅读了一些科学著作和人工智能的书籍,我感觉到这与我心中所想的相去甚远,人工智能的本质真的有这么复杂吗?我内心的直觉告诉我:世界万千事物,模式复杂,但是智能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模式。这一点LISP语言可以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不用LISP就不能实现智能的构建了吗?显示不是,在我看来,真正理解了智能的本质后,使用任何一门比较标准的编程语言都可以实现智能的输入输出机制。相反,如果没有理解智能本质,使用任何最强大的工具,都无法构建出一个智能体!

 

我花费数年时间用程序去构建一个智能体,其中的艰难和困苦超出我的想象,以我的智商资质,能创建情感理论是因为我站在一个恰好的位置,对于我自身的智商、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构建一个智能体,我唯一的优势就是依赖于对情感体系的深刻理解。在经过八次的程序重构后,我构建了一个粗糙的智能体内核,它满足我对智能体的定义,具有识别、记忆、关联、映射、波动、竞争六大要素,只要满足这六大要素,都可以称为智能体。这个智能体内核现在无法使用,因为有不少复杂的概念,在程序上还存在问题,而且直接使用这个内核来做小说的自动生成,只会加大程序的复杂性,这种困难等同于用汇编语言直接编写应用软件,是没有必要的,我对智能模式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我可以为自动写小说的软件重新编写一个更快捷方便的智能模型。

 

一个完整的AI智能体,并不一定需要情感能力,因为智能体的本质是实现类人思考,而人的思考过程其实是可以不需要情感参与的。但事实上,人的所有思考原动力,都是情感驱动,举例来说: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想得到它,这个想法是情感系统发出来的,而如何去得到它,就是人的智能系统去进行分析决策的。所以理解情感模式,对于探索人类的思考过程,有着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之所以能构建出一个可行的智能体,就是因为有着坚实的情感理论基础。

 

LISP语言出现了几十年,而人工智能却一直没有质的突破,人们仍然难以实现电脑的智能化,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并未真正认识到人的智能行为是受情感控制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一个伟大的成果,许多科学家用其来推断我们人类无法制造出具有心智的智能体。但是事实上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并不适合用来描述大脑的决策方式,大脑决策有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竞争性,竞争的意思就是说最终的结果之所以能胜出并得到表达,不是因为这个结果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而是因为这个结果在大脑中的意识中是最强大的(人的每一次犹豫都是大脑意识中一次激烈的战斗)。同理一个模拟大脑的智能体,也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没有关系。

posted on 2014-02-09 17:50  无所有无所为  阅读(26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