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读后感(第二章)
大道至简读后感
在读完大道至简的第一章后,我们紧接着又迎来了第二章,从看到第二章的标题开始,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是懒人创造了方法”!!!这个标题是不是很有趣啊!这个标题就让我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是懒人创造了方法呢,不应该是勤劳的人才会想到创新吗?
看完了这章我才知道,这里的懒人是为了节约跟多的时间和人力和物力才去选择创造方法。正如书中所说的,李冰是个“懒人”,就是由于他的懒,他选择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用火烧,再用冷水往上泼,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石块快速裂变。当然了,勤劳的人也有自己的办法,像愚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个勤劳的人,他不通过分析而选择最原始的同样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直接搬,不就得了。但是你比较一下,谁的方法的效率更高呢?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吧。这是同样的道理,在编程上,一些勤劳的人不会去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得程序变得更加简洁,使得程序的运行效更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了一个方法,我按照那个方法一股脑的做下去就能完成任务。但是相对勤劳的人,一些比较懒得人,他们不想敲那么多的代码,所以他们思考如何去简化程序,于是乎,他们创造了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够能够更加快速的运行程序。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老程序员的习惯:喜欢把所有的代码都写在一个文件里。然而在Delphi 1.0版发布的时候出现了出现了一个BUG,它的编译器不能编译超过64K的文件。然而64K的文件只能存储3000行左右的代码。但是很快就有人修复了这个BUG。后来就有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就发明了“单元文件(unit)”。渐渐的就有了模块的概念。再然后就可以进行分工工作,再到运用的时候再进行一个个的调用就可以了。
在“你桌子上的书是乱的吗?”这一部分中,周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怎么写程序。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把学过的知识分类,我们知识一股脑的接收知识,把它放在脑子里。但是由于它们都混合在一起,我们不能有效的运用。我们把知识分类,相同类型的放在一起,不同类型的但又有相关联的放在另一个临近的类里。
第二章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面对对象和面对过程的差异性,其实面向过程就是结构化的程序设计。通过“单元”和“模块”就能完成任意大型的程序。而面向对象则不是这样,面向对象是对“流程”,“结构”,“编程方法”的高度概括。而面向对象本身只解决了“结构”,“编程方法”的问题,对于“流程”并没有什么建树。所以说面向对象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