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阅读笔记3

Y 公司终于在 2001 年发现管理跟不上了,于是开始引进 ISO 质量认证体系,希望通过这个体系来规范管理行 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对外的竞争力。 他们做得非常认真,把全公司的人员都调动起来了, 质量手册的论证做到了每一个员工;他们按照标准的软件 工程模型进行了开发流程的重组;每一份流程相关的材料 都约定了格式,并进行了归档说明;每一个环节都设定了 质量监督员来考核和回顾;…… 接下来,他们开始实施。 三个月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环节的质量监 督员是同一个人,他没有工程经验,于是他提出的问题总 是得不到工程负责人的确认。——很显然,没有工程负责 人愿意说自己这里存在问题:有问题就要改,就有可能中 断或者重新来过。再则这质量监督员也没有管理权限,于 是他即使确认了问题,也没有权利要求立即整改,工程负 责人随时可以以进度为由搁置这份监督报告。 再两三个月后,他们发现一切如旧,好象工作并没有 因为《质量手册》的存在而发生什么变化,在手册上被改 造的流程因为人力资源不充分而没有办法运作起来;绝大 多数应该书写的材料因为时间不够而被“候补”。 改变最大的是综合部,这里多了一个虚设的机构用于 分管 ISO 质量,综合部的经理也变成了分管质量的副总, 但又没有因此而多拿一分钱。改变最少的是开发部,其表 现为每个人的显示器顶上放了一本质量手册,用来挡住窗 口射进来的阳光,以及落向显示器的灰尘。两年之后,我们一群人来回顾这一次失败时,很多人 都说是“体制的问题”,说是原有的公司转型到新的公司, 不适合新的公司的管理体制以及对管理的要求。 其实这并不十分正确。体制的内涵是分两个方面的, 其一是“体”,即“体系”;其二是“制”,即“制度”。“ISO 质量体系”所产生的那份手册只是“制度”,在它的背后, 所要求的是对旧有“体系”的改变。——旧的公司转型到 新的公司,不是搬来一本“管理制度”给每个员工读一遍 就要可以的了。 在这一个转型期,第一要务是解决“体”的问题,也 就是“组织机构建设”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缩小到开 发部门的工程环节, 那么就是“如何组织 开发团队”的问题。 有了确定的团队模 式,才能寻求相应的 管理制度,并且才能 把这样的制度实施在 团队之上。

感受:

这一段说明了制度。y公司因为制度的原因,看是没有问题,实则问题越发严重。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迟早要出事的。我们学习或许也是太遵循班级上课了,其实很多的大神都不是课堂上学来的,他们都是从不属于课堂的地方偷来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拘泥于课堂中,应该从课堂学习,更应该从不属于课堂的地方学习。

 

posted @ 2020-11-30 14:32  qazvve  阅读(4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