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命令模式
更多内容,前往 IT-BLOG
软件开发中,通常会存在 “方法的请求者” 与 “方法的实现者” 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这不利于软件功能的扩展与维护。特别是针对行为进行(撤销、重做、记录)一系列操作时很不方便,因此 “如何将方法的请求者与方法的实现者解耦”,是命令模式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电视机遥控器(命令发送者)通过按钮(具体命令)来遥控电视机(命令接收者)
一、命令模式的基本介绍
1)、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设计模式,它属于行为型模式。请求以命令的形式包裹在对象中,并传递给对象。调用对象寻找可以处理该命令的合适的对象,并把该命令传给相应的对象,该对象执行命令。
2)、命令模式使得请求发送者与请求接受者消除彼此之间的耦合,让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更加灵活,实现解耦。
3)、在命令模式中,会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参数(执行者)来表示不同的请求。同时命令模式也支持撤销的操作。
4)、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采用命令模式增加和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类,它满足 “开闭原则” ,即扩展灵活。
5)、可以实现宏命令。命令模式可以与组合模式结合,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即宏命令。
6)、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适合命令模式)。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备忘录模式结合,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
7)、其缺点是:可能产生大量具体命令类。因为对每一个具体操作都需要设计一个具体命令类,这将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二、命令模式结构类图
命令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1】、接口命令(Command)角色:声明执行命令的接口,拥有执行命令的抽象方法。
【2】、具体命令(Concrete Command)角色:是抽象命令类的具体实现类,它拥有接收者对象,并通过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3】、接收者(Receiver)角色:执行命令功能的相关操作,是具体命令对象业务的真正实现者。
【4】、调用者(Invoker)角色:是请求的发送者,它通常拥有很多的命令对象,并通过访问命令对象来执行相关请求,不直接访问接收者。
三、命令模式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写一个空调遥控器按钮的案例来体会命令模式的特点:
【1】接口命令角色:Command,其包含两个主要方法(execute() 与 undo())
【2】 具体命令实现类:写一个制热的命令类,实现命令接口,并组合接受者角色,调用目标方法。类似的类还有制冷等等。
【3】接收者角色:空调类(AirCondition )
【4】调用者角色:遥控器类 (RemoteController )
【5】客户端调用
【注意】命令模式的好处:当增加新产品时,只需要创建新产品类即可。无需修改命令类,符合开闭原则。例如我们增加一个冰箱的制热功能。只需要添加冰箱实体类和制热命令类,同时在客户端将其添加至命令类中即可,无需修改命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