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吃饺子>:关于java中垃圾回收技术的简单学习总结
知识介绍来自网络,后面会根据继续学习进行补充和适当的修改,谢谢!原文地址:http://www.importnew.com/26821.html#comment-578355
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让开发者无须关注空间的创建和释放,它以守护进程的方式在后台自动回收垃圾。这样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改善了内存的使用状况。
一、主要涉及的问题:
1)什么是堆内存?
2)什么是垃圾?
3)回收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4)什么是分代回收机制?
二、问题简要作答
1、什么是堆内存?
其在jvm启动时创建,主要用来维护运行时数据(动态数据),如运行过程中创建的(new出来的)对象和数组都是存在这块区域中。
java中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动态创建的对象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收,继续堆积,就会造成堆空间被占满,内存溢出。因此,java提供了一种垃圾回收机制,在后台创建一个守护进程,在内存空间紧张的时候,自动跳出来,把堆空间的垃圾全部回收出来,
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补充:http://www.cnblogs.com/zhengzeze/p/6519760.html (<正则吃饺子>:关于java中对内存部分的简单总结整理)
2、什么是垃圾?
其指的是 不再存活的对象。
常见的判断方法有:引用计数法 和 可达性分析法。
引用计数法:为每个创建的对象分配一个引用计数器,用来存储该对象被引用的次数。当该个数为零,意味着没有人再使用这个对象,可以认为“对象死亡”。但是,这种方案存在严重的问题,就是无法检测“循环引用”:当两个对象互相引用,即时它俩都不被外界任何东 西引用,它俩的计数都不为零,因此永远不会被回收。而实际上对于开发者而言,这两个对象已经完全没有用处了。
因此,java中没有采用这个方案来检测对象的存活性。
可达性分析法:这种方案是目前主流语言判断对象存活性的方式。基本思路是把所有引用的对象想象成一棵树,从树的根结点 GC Roots 出发,持续遍历找出所有的连接对象,这些对象,就称为“可达”或者“存活”对象。其余的对象则被视为“死亡”的“不可达”对象,或称 “垃圾”。
补充:GC Roots是什么? (参考:http://www.importnew.com/26821.html#comment-578355)
我们可以猜测,GC Roots 本身一定是可达的,这样从它们出发遍历到的对象才能保证一定可达。那么,Java 里有哪些对象是一定可达呢?主要有以下四种:
虚拟机栈(帧栈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 JNI 引用的对象。
3、回收垃圾的方法有哪些?
上面已经知道,所有 GC Roots 不可达的对象都称为垃圾,参考下图,黑色的表示垃圾,灰色表示存活对象,绿色表示空白空间。
那么,我们如何来回收这些垃圾呢?
标记-清理
第一步,所谓“标记”就是利用可达性遍历堆内存,把“存活”对象和“垃圾”对象进行标记,得到的结果如上图;
第二步,既然“垃圾”已经标记好了,那我们再遍历一遍,把所有“垃圾”对象所占的空间直接 清空 即可。
结果如下:
这便是 标记-清理 方案,简单方便 ,但是容易产生 内存碎片。
标记-整理
既然上面的方法会产生内存碎片,那好,我在清理的时候,把所有 存活 对象扎堆到同一个地方,让它们待在一起,这样就没有内存碎片了。
结果如下:
这两种方案适合 存活对象多,垃圾少 的情况,它只需要清理掉少量的垃圾,然后挪动下存活对象就可以了。
复制
这种方法比较粗暴,直接把堆内存分成两部分,一段时间内只允许在其中一块内存上进行分配,当这块内存被分配完后,则执行垃圾回收,把所有 存活 对象全部复制到另一块内存上,当前内存则直接全部清空。
参考下图:
起初时只使用上面部分的内存,直到内存使用完毕,才进行垃圾回收,把所有存活对象搬到下半部分,并把上半部分进行清空。
这种做法不容易产生碎片,也简单粗暴;但是,它意味着你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使用一部分的内存,超过这部分内存的话就意味着堆内存里频繁的 复制清空。
这种方案适合 存活对象少,垃圾多 的情况,这样在复制时就不需要复制多少对象过去,多数垃圾直接被清空处理。
4、什么是分代回收机制?
(后记,先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