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讨论】动嘴不如动手

【新媒体讨论】动嘴不如动手

 

 

郑昀 20070707

……超前,但不希望成为先烈……

大熊留言说“个性化在国内应用需求还不大,特别在信息领域,因为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内容并不多。

我并非不知道这是一件有点超前的事情。

我向龙如俊兄弟提问说“国外新闻聚合如火如荼,你觉得国内对于微内容聚合以及信息过滤器的需求是否还停留在高端人群的口头上而不是实际需求呢?

他的回答很肯定“对。所以郑兄你们要规划好。

所以我初期就不能走大众路线,而就是要针对geek的阅读习惯。深入下去把这一两个最被geek看好的领域做好,质量做高。

 

……动手同时动脑……

袁岳昨日讲述道“土豆网的王微在参加我的节目时讲过,他的一个朋友18年前就给他讲过要创业的故事,今天还继续讲着但从没试过。而他想到要做播客的事,没怎么说就做了,而今居然就有了点模样。”其实刚开始那时候播客也是在国外刚刚兴起,中国到底有多少需求呢,带宽是否足够呢,有多少人愿意费尽周折主动上传自拍video呢?

而动手者不一样,即使笨嘴拙舌的行动者也可以成就很多的事,即使他们思虑不全,他们也可在行动中用试错法,如同在打靶中调准目标那样进行修正,而在最后有所进步。我们在企业家或者学问不高的人中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古语中“笨鸟先飞”也是这样一个行动故事,这个故事没有说“笨鸟先想”。

我们从去年8月份下决心做这件事情开始,执行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毕竟以前我都是做副手,这次是第一次领着一群人操盘,所以不可避免地一再调整操作思路,虽然有时犯了通病,为了迎合VC的口味而设计过于宏大、以我们人力物力不可能完成的IDEA,但还好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地积累,对新媒体或者微内容聚合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麦田披露了他过去的8个月中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而我们也是走了不少的弯路:

第一套方案(2006.8~2006.11):基于主题聚类的主题互动社区

"第二套方案(2006.11~2006.12):由于主题聚类受到聚类算法和爬虫抓取到的信息源的限制,所以转而想依赖于独门秘技热点自动发现算法,做到techmeme模式,不过由于当时的热点计算效果不是太好,所以没有实施到底"

"第叁套方案(2006.12~2007.2):为了迎合VC的口味,拿出了一个更大的概念:主题互动交友社区,把能囊括的概念都囊括进来了,热点自动发现+主题自动聚合+个人空间+网摘收藏+SNS。但由于能力有限,无从下嘴。"

"第四套方案(2007.6开始),还是把我们擅长的做好,第一阶段的第一回合达到了Topic Engine+Connections Engine+热点自动发现,坚定地走微内容聚合之路,稍后加入国人常用的互动元素;然后第二阶段加入个性化计算;第三阶段才是运营社区"

不过我的差距是,不能及时转变思路,虽然能够找到问题,但没有想好过渡时期的方案。

希望这第四套方案能够象麦田说的

"现在的蚂蚁网像一辆正在总装车间的汽车,车架上了一些,外壳上了一些,但车架和外壳都没做完善;更重要的是,发动机还没装呢。一旦蚂蚁网装上"发动机",ok ,这辆车就会跑起来"

一样先给玩聚网装上微内容聚合的发动机,然后再设计帅气的外形,刷上漆,推广自己的品牌。

也希望我们在这个学习创业的过程中,能够既动手也动脑,象袁岳说的“当然如果动手者还擅长动脑,或者动脑者还擅长动手动脚则可蒙受上帝特别的祝福,但在这里最不可缺少的是行动,一切知识的真正创新和进步与行动而不只是思想本身密切相关。

其实,我也是2005年就想做这件事了,但那时候因为移动数据领域的经验蛮多的而就是没做过互联网业务,所以瞻前顾后,呆在神州泰岳做了一年飞信。那么现在既然已经下决心动手开始做了,那就要知道“动手需要主意、勇气与行动本身,与思想相比,动手有更高的成本,也因为实际的行动要牵涉影响周围的环境,而需要与此相应的社会调适能力,动手因会引起一系列与此相应的后果而需要去面对”!

 

 

posted @ 2007-07-07 16:03  老兵笔记  阅读(287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