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给了我们什么
大学教给了我们什么
编写者 |
日期 |
关键词 |
郑昀 |
2007-6-4 |
ustc 大学教育 |
我简单描述一下大学教给了我什么,其实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大学,而是过去的教育。
【一】:
大一很快我们开始上《电磁学》,必修课。老师是文革前毕业的清华大学生,一般来说是务实、负责的代名词。
老师第一堂课就问我们,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答案是不包括电磁学。即使在我们以后的科研中,电磁学的用武之地也可能极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电磁学呢?
老师随后自己给出了答案:
请大家把电磁学当成一门思想修养课。
请大家领会先哲(一连串显赫的名字,麦克斯韦、法拉第等等)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在科学道路上,有三种人。有指兔子的,大手一挥,指明兔子在何处。有猎人,向着兔子的方向行进并开火。有猎犬,把兔子捡回来。老师告诫我们,我们应该争取成为猎人,甚至是指兔子的人。
对此番谈话,我记忆深刻,未敢忘记。
我的理解是,怎样才能够变成指兔子的人,一条捷径就是去试图理解先哲在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如何思考,如何推理,如何选择路径,保证自己能够成系统地创新和突围,而不仅仅是利用先哲推导出来的公式和定理去做题。
我的执行就是,我往往非常了解高数、数理方程等等学科的定理和公式的从初始状态推导出的过程,却独独忘记了公式,以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屡屡从头开始推演公式。尤其是当数理方程老师的期末考试中一道大题实际上是考察对原理推演的理解,正中下怀。
经常会看到现在的很多人指责大学没有教给学生什么,教授的课程往往都是过时的,甚至攻击小学或中学的教育,说那时候的压迫式打法的教育导致自己没时间读古典名著没时间搞明白历史没时间读唐诗宋词。
这种谎言其实一戳就破,既然你没有时间阅读古典文学、阅读教科书之外的历史、小说、散文、杂文,那么您又怎么对金庸、古龙的全套著作如此耳熟能详呢?
我看不是没时间吧?而是您根本就没有这个心思和修养。别给自己的问题寻找借口。
【二】:
大学里上基础物理实验课有一个不能称之为特色的特色。实验课的讲义只是描述了本次实验所依赖的物理原理,然后再给出一个实验的目标,仅此而已,没有操作步骤,对如何达到实验目标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
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仅仅是简单说几句,不会告诉你操作的顺序和需要读的数据是什么;然后就是2人一组分发仪器的操作手册,自己读去吧,自己去设计操作什么读什么数据如何运算得到最终实验目标。
记忆深刻的就是那次用放射源做什么实验。老师把放射源分发给每个小组后,叮嘱了安全措施之后,大家就开始研究那几台按钮狂多指针狂多的仪器了,每本仪器手册就狂厚。这时候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很快就有同学看明白之后开始动手并观测数据了。
最开始不太适应。后来慢慢明白为什么是这种传统了。
设计实验和动手能力是搞科学研究的人的基本素养。所以,给你物理原理,给你试验仪器,给你说明书,给你最终的实验要验证的目的,接下来,应该由你有机地利用这些元素设计实验,前提就是要求你真的真的明白物理原理明白仪器明白哪些数字是你需要的而不是照猫画虎按图索骥。
这种训练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其实很多东西都仅仅是一层窗户纸,但是由谁来捅破它,是你还是你的老师,这个真的很重要。由你亲手去捅,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捅为什么不那么捅,慢慢地你就超越了老师,而不是跟随老师亦步亦趋。
用简单的话说,你看清楚别人转魔方转出六面的所有步骤也没用,得从混沌状态开始你亲自转。
程序调试也是如此,很多人问我这个该怎么调啊,那个为什么出这种错误啊,我有时候真的不太想说但又因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而点破,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那就是一层窗户纸,你本来可以自己捅破的,我帮你捅破,实际对你没什么好处,仅仅是帮助你在这次节约了时间。